时隔两个月,终于又更新了。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月嫂一起聊了聊阿亮同学产后的改变,带娃的经历,以及月嫂的工作,对产妇和家庭的支持,最后也讲了我们在找月嫂中遇到的坑。 生产的疼痛大家都有所耳闻,但是生完带娃的辛苦却很少听人给未婚未育的年轻人提起。当我们以为生完是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只是拿到了进入“为人父母”这个新手村的邀请函。 养儿方知父母恩。以及从阿亮的角度来看,看着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一点点长大,发生一点点的改变,确实是人生中从未有过的感受。 愿所有的父母都不后悔成为父母。愿所有的子女都庆幸成为父母的子女。
阿亮同学怀孕32周之后,爸妈过来照顾我们了一段时间。那两个月是我自成人之后,为数不多的跟父母长时间住在一起的日子。 每天早上爸妈会给我准备好早饭,看我早上上班着急煮了鸡蛋来不及吃,他们会算好时间提前把鸡蛋捞出来摊凉,在我洗漱的时候剥好放在盘子里。 我一直不喜欢在兜里装太多东西,爸妈在这儿的时候,我后来连钥匙都不带了。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几点,按响门铃之后迎接我的,总会是妈妈喜悦的笑脸,和他们为我留好的饭菜。 搬过来之后上班的路程只有五分钟,但天气不好的时候爸爸总会问我带没带伞,并随时准备帮我送过来。 吃完晚饭我们一起去江边散散步,对着房屋销售摆出来的卖房的广告,感叹一番周围耸人听闻的房价,听听酒吧里弹唱的歌曲,然后买一些水果回家。 当时只道是寻常,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发现那是离家之后我再没有体验过的被认真仔细当做小孩照顾的日子。 现在他们回去了,爸爸发消息问我过得怎么样,我只是说,有点不适应,可能慢慢习惯就好了吧。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本期节目我妈不会说普通话,可能会有一些不易理解,还请包涵。
本期主题:阿亮同学亲身分娩全记录 时间线:39周+6凌晨发动 → 12小时顺产 → 宝宝3620克 关键节点 1. 临产信号 * 入院标准:规律宫缩(≤10分钟/次)、见红、破水 * 实际经历:39周+5胎监显示宫缩频繁(6分钟/次),39周+6凌晨急诊入院 2. 产房流程 * 急诊内检开1+指 * 血小板偏低仍实施无痛(麻醉师评估出血风险) * 无痛效果:瞬间止痛,但腿麻无法行走 3. 分娩过程 * 宫口停滞:宫口6cm持续2小时 → 滴催产素加速 * 宫口开全,分娩时用力技巧: * 脚蹬产床 + 手拉握把 + 腰背贴床 * 宫缩时深吸气屏息10秒向下发力 * 防撕裂操作:胎头娩出时「哈气放松」 4. 医疗决策 * 未侧切 → 轻度撕裂(医生评估可控) * 小杨医生的感受:不干预医护操作,完全信任团队 5. 产后即刻 * 母婴早接触:宝宝趴胸口1小时+ * 产后并发症:尿潴留(插导尿管)、低烧(用抗生素) 阿亮同学建议 * 产时/产后支持:家属陪产,月嫂/护工产后照护 * 信任沟通:焦虑时向医生咨询 * 分享要点:产前学习发力姿势,产时听清指令
嘉宾: 沛沛医生(皮肤科医生)、小杨医生(妇产科医生) 主持人: 阿亮同学 时间轴 & 核心内容: 一、孕期皮肤变化 * 00:05 孕期皮肤可能变好(红润光泽、痤疮改善) * 03:31 皮肤变差(色斑、暗沉、痤疮) * 04:13 常见色素沉着问题 * 部位:肚中线(黑线)、腋下、颈部 * 特点:产后大多自然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 05:44 黄褐斑加重 诱因:雌激素波动+防晒不足(孕期慎用化学防晒) 二、妊娠纹:预防与修复 * 06:30 成因:皮肤快速拉伸导致胶原断裂(类似生长纹) * 07:21 妊娠油是智商税吗? 关键在保湿!油/乳/霜剂型按肤质选择 * 09:04 有效预防策略: * 控制体重增速(胎儿过大易长纹) * 坚持保湿(身体乳/霜更安全) * 24:21 产后修复:激光美容改善陈旧妊娠纹 三、孕期瘙痒 & 皮肤疾病 * 11:30 警惕病理性瘙痒: * 手心脚心痒 → 排查胆汁淤积症(需查胆汁酸) * 全身丘疹 → PUPPP(外用弱效激素可缓解) * 12:50 原有皮肤病变化: * 湿疹/皮炎易加重,银屑病多缓解 * 痤疮因人而异(多数改善) 四、孕期护肤 & 医美禁忌 * 19:00 护肤三大原则: * 精简流程:清洁+保湿+物理防晒 * 优选婴儿可用产品 * 21:21 禁止项目: * 染发/烫发(化学刺激易过敏) * 脱毛/光电项目/注射类医美 五、产后修复指南 * 24:55 剖宫产疤痕管理: * 早期用减张器+硅酮凝胶(抑制增生) * 增生疤痕:激素注射/点阵激光 * 26:17 色沉恢复:多数产后1年内消退 六、医生暖心建议 * 28:54 孕期是生理过程,皮肤变化多为暂时性 * 30:01 焦虑会加重皮肤问题,及时求助皮肤科!
孕满37周便已足月,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胎儿的出生便要被提上日程 然而,什么时候生,怎么生,到底该听谁的,要如何判断和选择? 想要选择良辰吉日,为什么医生却不愿意满足这些“小要求”? 顺产、剖宫产要如何选择? 本期内容略作探讨,仅供参考。
脐带绕颈是孕期高频焦虑话题,本期从循证医学角度破除常见误区,探讨脐带绕颈的真实风险、科学成因及应对逻辑,带你用临床思维替代经验主义恐慌。 核心观点 * ✅ 颠覆常识:脐带绕颈并非勒住胎儿脖子导致窒息(胎儿不需呼吸),风险实质是脐带血管受压影响供血。 * ❌ 粉碎谣言:摸肚子、情绪激动、运动等坊间“高危行为”与绕颈无因果关系。 * 📊 数据结论:绕颈发生率约20%-30%,绝大多数不影响顺产、胎儿体重、脑瘫风险等结局(基于中低质量研究证据)。 * ⚠️ 极小概率风险:仅当合并脐带真结/单脐动脉/多圈紧绕时需警惕血流受阻(需胎监密切监测)。 * 🎯 唯一对策:无论是否绕颈,“数胎动”都是黄金预警标准,B超提示绕颈无需额外干预。 * 内容包括: * 07:15 脐带绕颈≠窒息!胎儿供氧机制大揭秘 * 12:30 为什么“摸肚子导致绕颈”是伪科学? * 18:40 脐带真结的致命风险 vs 普通绕颈的本质区别 * 24:10 绕2圈更危险?如何解读“无显著性差异” * 30:55 医生坦白:为何不建议主动告知绕颈?(反增焦虑无益处)
00:20 - 孕晚期标产检:从34周开始,每周必须进行产检,核心项目之一是胎心监护。不同医院基本一致。 01:06 - 孕晚期重要抽血复查:在34周左右需要复查孕早期建大卡时查过的项目(如肝炎、梅毒、HIV、血型抗体等)。原因:这些结果有有效期(通常三个月),复查是为生产住院做准备。项目多,费用较高(约一千多)。 02:01 - GBS筛查时机:通常在36周做B族链球菌(GBS)筛查,因为其结果有效期约5周,能覆盖到41周(大多数人在此之前分娩)。 02:31 - 为何重复检查? 医生解释重复抽血的必要性:确保医疗安全,保护医患双方。防止孕期出现新感染或指标变化未被发现。 04:17 - 胎心监护详解 (1) - 基础:34周起每次产检必做。介绍过程:绑两个探头(测胎心、测宫压)。在家做远程胎监通常从32周开始。 04:57 - 胎心监护详解 (2) - 解读与意义:结果好坏需医生专业判断(看基线、变异、加速、减速等)。目的是评估胎儿当前状况(有无缺氧风险)。感觉不动结果可能不佳,但需结合专业分析。核心意义:反映做监护那20分钟胎儿的状态。 08:35 - 胎心监护详解 (3) - 结果异常怎么办?: * 结果好:说明当时安全,回家继续数好胎动。 * 结果不好(未过关):不一定代表胎儿危险(可能正在睡觉)。通常有“三次机会”(因为胎儿睡眠周期约20分钟,连续三次不动概率低,提示可能有风险)。第一次不过常见处理:吃巧克力/喝饮料刺激胎儿活动后复查。 * 严重异常(如基线差、有减速):可能直接要求住院观察。 11:10 - 胎心监护详解 (4) - 注意事项:避免在胎儿通常睡觉时段做(如自己刚睡醒时)。避免监护前摄入过多咖啡因/糖(可能导致基线过高飘忽)。合适时间:生活规律、胎儿通常活跃时(如早餐后活动清醒后)。每次监护需单独付费(约二十几元)。 15:50 - 胎监不过被要求住院?:若因监护不理想住院,多数是住院观察(频繁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等),尤其在无其他高危因素时。住院监护时间更长更易捕捉胎儿活动。观察48小时无问题常可出院。不等于立刻要生。 18:58 - 孕晚期心理建设:34周后胎儿已相对成熟(晚期早产)。34周后发动宫缩一般不干预保胎。应开始做好随时可能发动的心理和物品准备(待产包)。 22:09 - 宫缩识别与何时去医院:介绍“假性宫缩”(无痛性、不规律宫缩)与临产宫缩的区别。临产信号:规律宫缩(如10分钟一次,持续存在且越来越痛、越来越频繁)或破水、见红等。若夜间出现规律宫缩,观察1-2小时若不缓解或加重需去医院。 24:13 - 孕期身体感受:主播分享孕晚期特别怕热、易出汗的体验。 25:46 - 运动重要性:强调孕晚期仍需保证足够运动量(尤其在家待产活动减少时)。推荐:中等强度运动(能说话不能唱歌),每天至少20分钟以上(每周150分钟)。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散步(主播实践)是常见方式,但强度可能不足。 30:31 - 抽筋与运动:主播经验谈,走路过多可能导致腿抽筋,需找到合适运动量。 31:02 - GBS筛查预告:预告下次产检项目——B族链球菌(GBS)筛查。简述其意义:若阳性,分娩时需用抗生素预防新生儿感染(如肺炎等)。
在前面第18周的播客中,我们谈到了很多当时困扰我们的问题:小房子不够住,有小孩了不管谁来照顾,都需要额外的空间;让父母过来帮忙担心长时间相处会有矛盾,生活方式差异太大没办法相互适应;担心小孩出生之后生活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不再有自己单独支配的时间;为请不请月嫂而发生分歧,等等等等 现在到33周了,4个月的时间里,担心的事情没有全部解决,但是情况也没有想像的那么糟。我们重新租了房子,搬了家,父母提前过来帮忙,相处下来也很融洽。孩子的出生势必会带来问题,但口口声声说会跟小孩抢东西吃的阿亮同学,连肚皮都拦着不让我拍。孕期戒掉了小龙虾、所有含酒精的饮料,认真吃叶酸到了现在。 时间飞快,快到没有知觉很难回忆难以想像,但我想对任何时候的你说,不要害怕,要乐观积极,一切的问题,时间都会给它答案。 00:28 - 租房决策:看了几个月的老破大,最后都没有足够满意没下手。迫在眉睫重新考虑租房,终于在毕业季之前顺利搞定。 03:00 - 搬家经历:搬一次家好累,东西都现在都没完全收拾过来,但是搬完家没多久就赶上上海的黄梅天,走路通勤还是方便很多。 07:36 - 32周产检:强行插入考点:孕晚期心脏负荷峰值。 08:38 – 拍孕妇照:正规的公司体验很不错,人生仅此一次的经历留下纪念啦。 14:52 - 产假政策分享:孕7个月后可减少1小时工时,产假前可以请2个月产前假。 18:37 -和父母共同生活的体验分享:父母到来后的生活调整。 26:58 - 结尾互动:感谢好心听友给宝宝取名!(姓杨,要求简单好写好记)。
本期播客内容概要: 1、胎动异常事件:孕30周突发夜间胎动消失 2、胎动监测介绍:孕28周起每日监测,每小时分12个5分钟区间,计数有效胎动次数 警戒线:单小时≤3次或较自身基准减少50% → 复测仍少立即就医 3、远程胎心监护仪适用场景:胎动异常时启动。优势:避免空跑医院;风险:家用设备误判率高
01:21 胎儿大小的评估标准 * B超关键指标: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 * 正常范围定义:同孕周胎儿大小前90%区间(P10-P90) 06:21 偏大/偏小的临床意义 * 偏大风险:妊娠糖尿病、巨大儿(>8斤)→ 需排查血糖,头围大于+2SD→MRI核查脑部结构 * 偏小风险(更需关注!): * 先核对孕周(早期B超最准) * 病因排查:孕妇高血压/感染/营养、胎盘异常、染色体问题等 * 处理:必要时羊穿查染色体,监测脐血流/胎心 17:33 主播亲身案例 * 大排畸(20-24周)全指标偏大 → 29周小排畸头围P90+但腹围P10 → 医生建议"多吃蛋白少水果" * 争议点:蛋白质补充是否改善胎儿大小? 19:17 临界值处理方案 * 正常范围内偏小(如P10):无需过度干预 → 加强监测(2周后复查B超) * 孕晚期补救:34周后器官成熟,即使偏小存活率高 31:18 孕晚期重要检查预告 * 32-34周:心电图(血流量高峰心脏负荷检测) * 34周起: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安全)
这期节目是在路上用录音笔录制的,噪音比较大,暂时也没有找到好的降噪的工具,听感有点受到影响,大家见谅。 聊天的内容包括: 腹胀、便秘孕期是否加重?如何管理? 怀孕及生产后神经系统就有什么改变?有什么意义? 孕晚期容易抽筋,如何补钙?
1. 糖耐检查全流程拆解 * 操作步骤:空腹抽血→喝75g葡萄糖水(5分钟内喝完)→1小时、2小时后分别抽血 * 实用技巧:糖水需搅拌均匀避免沉淀、少量多次饮水缓解不适、尽量9点半前完成第一次抽血 * 替代方案:呕吐者可改吃白馒头(需严格换算克数) 2. 妊娠糖尿病深度解读 * 发病机制:孕期激素变化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调控能力下降 * 高危信号:1项指标超标即确诊(空腹>5.1mmol/L、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 * 潜在危害:巨大儿/羊水过多/早产风险↑,产后10年糖尿病风险翻倍 3. 控糖管理硬核方案 * 饮食运动双管齐下:少食多餐(日均6顿)、优先低GI食物、餐后散步20分钟 * 极端情况处理:两项指标超标需立即住院,胰岛素注射+血糖动态监测 * 长期策略:产后6周复查血糖,未来定期筛查糖尿病 4. 孕期高频问题答疑 * 血小板偏低:80以下需警惕,50以下住院排查免疫性疾病 * 尿频困扰:子宫压迫膀胱正常现象,警惕尿痛/血尿(可能尿路感染) * 胎动监测:28周后每日数胎动,1小时<3次立即就医 5. 产检避坑指南 * 营养误区:水果≠多多益善,警惕"一人吃两人补"陷阱 * 体重控制:孕中晚期周增重≤0.5kg,BMI正常者总增重11-16kg为宜 * 下次重点:30周小排畸B超,重点关注胎盘血流与胎儿发育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