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3 克拉克《电传旅行》:科学家能有多不靠谱 上周我收到一位听友的留言,她说“科幻也可以很好玩很好笑,是否可以多分享这种?” 我努力想了想我看过的有限的科幻故事,还真被我想到一个——阿瑟克拉克的《电传旅行》。 《电传旅行》是克拉克发表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在1937年12月首次发表于《业余科幻故事》。故事内容可以说很炸裂。所谓“电传旅行”,其实就是把人像信息一样,从一个地方,发到另外一个地方。但这事靠不靠谱呢?来听故事。
Vol.72 伊恩.M.班克斯《文明世界的赠礼》: 宏大世界观的一片拼图 《文明世界的赠礼》是一个情节简单的短篇故事,但是它却可以给出大量的世界观细节。以至于,我可以在脑子里一片一片拼出一个异世界的样貌。 我去查了一下才知道,《文明世界的赠礼》是班克斯最广为认知的“文明系列”的一个短篇。也就是说,这个短篇小说就是众多长篇小说已经架构出来的一个超现实世界的一片拼图。当我们不断放大这片拼图,就能看到一个城市、一个街区、进而一栋大楼,贴近几个人,能看到人们脸上的表情,甚至是瞳仁里反射出的太阳的光芒。这就是这个短篇小说给我的感觉。 文明世界的馈赠,不一定是先进,也有可能是灾难。
Vol.70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4:正子机器人《汝竟顾念他》《双百人》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绝大多数从出生起就有两个基本特征: 1.机器人学三法则的约束 2. 拥有正电子脑 故事里曾经出现过正子脑脱序的问题:比如,《列尼》中LNE的正子脑因为游客随手打的乱码被清空;《消失无踪》中 12个NS-2型具有乙太知识的军方定制机器人,具有不完整的机器人学第一法则;《骗子》里 RD-34 在装配中产生了读取人类思想的能力;《抓兔子》里的 DV-5,主机因为无法控制 6 个分支而神经错乱…… 这些机器人虽然出现过问题,但是人类都基本可以理解,也都在设计者的控制之中。所以真正值得聊的,其实是“两颗半”脱离人类控制的正子脑: 1. 机体 2. JG-10 2.5 JN-5
蛇年大吉!给大家拜年!
Vol.70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3:美国机器人公司 在阿西莫夫的故事世界里,美国机器人公司的兴衰,影照着人类的兴衰。从地球家园不堪重负,到开拓太阳系资源,到人类向太空移民,到地球最后成为花园。机器人成就了人类,也一直被人类提防。人们担心被替代、被淘汰,失去主人的身份。故事里不断提到的“科学怪人情结”,其实就是我们在潜意识里筑起的一道鸿沟,用来提防来自他者的威胁。 今天咱们就先聊聊苏珊凯文时代以美国机器人公司为舞台的配角们,然后再聊聊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几个重大事件。
Vol.69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2: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博士 作者在写作时,会创造各种功能性人物在故事中去践行自己的思考。而在所有人物中,总会有一个能得到作者的偏爱——因为她多多少少都是作者自身在故事世界里的映射。我觉得在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世界里,这个受到他偏爱的人物就是美国机器人和机械人公司的首席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博士。我愿称这位女士为——人类最后的理智。 阿西莫夫能够创造出一个拥有智慧、掌握权力的卓越的女性角色,是否说明超越了时代局限呢?他是否认为男女平等,超越了性别局限呢?咱们得从故事的细节里看。
Vol.68阿西莫夫的机器人1:”机器人学三法则“ 阿西莫夫说,他20 多岁就成为坚定的科幻迷,他所读过的机器人故事一般分为两大类——威胁人类的机器人和引人同情的机器人。 当他在1939年创作自己的第一个机器人《小机》的时候,自然也就选择了其中之一“引人同情的机器人”。随后,他在1941第二个机器人故事《理性》中提到了机器人有内设保障措施,并在他在 1942 年《转圈圈》这个故事里提出了”机器人学“Robotics这个词汇,并将机器人被内设了安全机制,也就是”机器人学三法则“逐字细化: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小机》《理性》《骗子》和《转圈圈》,这四个故事,可以说是阿西莫夫机器人世界的基调。《消失无踪》则说明人与机器人的关系。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故事大都围绕机器人三法则展开,但是“机器人三法则”在机器人世界里却不是普世真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故事都在探讨这些法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产生的逻辑漏洞。
林掌柜的|语言塑造思维?新年系列节目预告
真的就是聊几句《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领悟》《Lucy》和《白夜破晓》》
Vol.67 厄休拉《黑暗的左手》4:“我宁可死在冰原上” 两个主角从相识的那一天,所交付的信任就是不对等的。他们各自经历过生死,又生死与共了81天,在冰天雪地里走了1350公里。最终敞开心扉接纳如此迥异的彼此,却在突然的一个晚上,一个去往幽冥,一个去往监狱。活下来的那个人,终于明白了自己需要背负好友的遗志继续前行。伊斯特拉凡的死带走了金利的单纯与稚嫩,也留下了独一无二的信念与坚持。 博尔赫斯说:“我们生命中的每位过客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会留下自己的一些印记,也会带走我们的部分气息。有人会带走很多,也有人什么也不留下。这恰好证明,两个灵魂不会偶然相遇。 ”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注定相遇的两个人,和他们一同进入的冰原。
Vol.66 厄休拉《黑暗的左手》3:走下“神坛”的预言师——法科西 第一期《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第一章》聊了书的第一章里埋了多少伏笔; 第二期《战争是一颗有毒的解药》聊了格森星的性别、政体和宗教的特殊性。 今天,终于迎来了纯剧透的一期。我会先概括一下这本书的剧情,然后来聊一聊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这个人不论是从形象、品质和能力,都是我这种世俗人眼中最想成为的人。他就是隐居村的预言师——法科西。 他只出场过两次,第一次充满神性的出世;第二次,也就是在故事的结尾他从神坛走了下来。不是被动跌落,而是主动抛弃了神圣的身份入世。
Vol.65 厄休拉《黑暗的左手》2: 战争是一颗有毒的解药 第一章后各种政权之间的矛盾激化。解决这些矛盾其实有一颗解药,但是这颗解药本身也有剧毒,那就是“战争”——以武力为手段,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或者,直接将内部矛盾外化。 但是格森星上足以催化战争的三大因素——性、政治体制和宗教——都已经被作者调制解调成了:无性/双性,松散的政体和无神灵的宗教。格森星也因此从未有过战争。 随着社会的缓慢发展,人性中的疯狂,人对于权力的欲望和恐惧,却即将成为引发战争关键。 黑暗与光明,生存与死亡,似乎所有人都到了该作选择的时刻。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