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艺术道场》第12期,我们继续对话艺术家泽朗登珠。成都的冬夜,这位对天气变化异常敏感的艺术家,伴着blood orange的旋律将自己对四季的独特感悟融入创作构思,试图用画笔勾勒出四季形象,让每个季节的困境与喜悦都在画布上绽放光彩。 泽朗登珠与唐卡艺术的缘分,如同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对话。当问到如何让唐卡摆脱宗教语境,他坚信其深厚的宗教底蕴是独特的魅力所在。就像曾经嘎玛嘎赤画派融入汉地山水元素,让神佛走进自然。如今他以开放的心态,尝试用新媒体技术、西方艺术的构图方法等新 “盘子”,盛放唐卡这道 “传统菜肴”,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西藏纳木错的许愿到寺庙里的生活经历,从对物理学与哲学的思考再到小红书上的日常分享,泽朗登珠始终以真诚、直接的态度面对艺术与生活。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方式,无需高深的定义,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艺术的定义,而所有人对于艺术定义的交集便是——触动人心。 在这个一切都在飞速赛跑的时代,泽朗登珠用他的画笔与思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他的创作不仅是对四季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传承。话不多说,请跟随我的声音走进他的艺术世界,感受那独特的四季诗篇与多元文化碰撞的魅力。 【嘉宾简介】 泽郎登珠,99年生艺术家,马尔康藏族,长居成都,藏族艺术世家传承。8岁开始执笔绘画,20岁正式开启个人艺术风格创作至今。 创作主题包含千禧年时代出生的青年人最关心的内容,爱与求索,财富与守护,刚正的心,柔软的凝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家,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伯乐,从青年文化开始。 泽郎登珠作为青年艺术家,擅长青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研究创作架上艺术与新媒体艺术。对于艺术创作的主题与内容,坚持创作令人感到幸福、积极、获取能量的作品。艺术作品系列涵盖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有守护神,每一个期待都会被照见。 【重要观点】 * 泽朗登珠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情感联结,他尤其喜爱 BLOOD ORANGE 乐队的歌曲。曾在成都工作室创作水墨重彩画至深夜时,因特定情境与该乐队歌曲产生奇妙共鸣,仿佛置身于喜爱的夏日,此后该歌曲便成为他记忆中夏日的符号。 * 在创作上,他曾构思以四季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虽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但每个季节都有明确的创作方向。春天以爱神为主题,认为爱虽常见却美好,且可从小爱升华为大爱,蕴含藏传佛教的思想;夏天倾向于描绘如冰水、气泡水般给人清凉感的事物;秋天计划融入钟馗、妈祖等民俗元素,受童年观看妈祖电视剧的影响,对妈祖形象一直有创作欲望;冬天则聚焦于温暖热闹的民俗场景,展现阖家欢乐的氛围,传递每个季节都有困境与喜悦、应看到喜悦一面的积极态度。 * 对于唐卡艺术,他认为其无需摆脱传统宗教语境,宗教元素是唐卡丰富底蕴的一部分,且宗教也应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以唐卡画派的演变为例,从最初模拟佛龛中的神佛形象,到后来融入天地山水等元素,说明唐卡会随着时代背景不断更新迭代,只要人们认为其是唐卡,那它就是唐卡。 * 在创作形式上,他积极尝试新媒体艺术,不局限于传统媒介,曾制作财神的三折叠作品让画面动起来,还考虑尝试雕塑等更多形式,处于不断丰富自己创作阶段,不给自己设限,媒介的转换不会消解唐卡的神圣性,其效果取决于创作者的技艺与表达能力。 * 在艺术融合方面,他注重借鉴西方艺术的构图,如在送子观音的创作中借鉴米开朗基罗的构图,觉得西方构图单纯好看,且发现中西方文化中如观音与圣母都有类似母亲般慈悲的形象,这种文化借鉴很有意思。同时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用中国工笔画等形式绘制西方宗教故事,认为这是东、西方文化互相挪用参考的有趣案例,艺术在与当地文化融合碰撞中产生新结果。 * 在生活态度上,他认为人都会有分别心,也愿意经历烦恼,因为烦恼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人生丰富,且痛苦和不愉快的经历能带来成长。对待工作与生活,他没有明确界限,在玩中学习,在工作中认真,将生活融入画中,丰富自己的世界与作品。 * 对于传统唐卡给普通人带来的距离感,他尝试用创新方式拉近其与当代年轻大众的距离,如运用现代的思考方式和构图技术到创作中,希望传统艺术以大家能接受的样子呈现,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的内涵,藏族艺术也并非触不可及,而是当地人们生活与思想的体现。 * 登珠把自己的小红书账号定位为传统艺术与当代大众的连接桥梁,他希望通过直观、无门槛的创作分享,消解藏族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神圣化” 距离感,使其成为普通人可亲近、理解的生活美学。 * 对于登珠来说,画画是一件不需要天赋的事,多学多看,不要被“艺术”这个概念所框住,例如杜尚《泉》,艺术不拘泥于形式与技术。 【特别鸣谢】 本期片头、片尾背景音乐《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由独立音乐人“L+R王璐”提供,并授权《艺术道场》使用。欢迎大家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Apple Music平台,搜索关键词:L+R王璐,欣赏他的更多音乐作品。 【节目简介】 我是野力青年美术馆的主理人叶飞。你正在收听的,是一档漫谈文化艺术、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与个人成长的播客节目——《艺术道场》。 我会邀请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生活方式博主,也会邀请对文化艺术敏感的普通人。大家聚在一起,不正经地聊聊天,可能会谈经论道,也可能会胡扯八道。你听着图个乐就行,不用太在意对错。严肃,从不是我的初衷,不正经才是真正的正经事。 希望《艺术道场》为你繁忙的生活和紧张的头脑,打开一扇小天窗,让艺术之光照进来。正如艺术诞生之初,它本是巫术,是人类与神进行对话的语言。艺术毫无用处,因为它不是“真相”,但又比你我双眼看的到的一切,都无限接近真相。 每月初和月中在全平台(豆瓣/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信听一听/Podcast)同步更新。如果你喜欢《艺术道场》,欢迎用订阅、互动和分享的方式支持我。把节目分享到朋友圈、豆瓣、小红书,让更多朋友获得这段共振频率。 【主播简介】 叶飞,不正经的广告人、策展人、艺评人。广告行业摸爬20年,40岁任性做艺术。山水共和(广告公司)创始人、野力青年美术馆(艺术机构)主理人,艺术知识博主。以图文、短视频、播客等形式,寻访出色的展览、有趣的艺术家、鲜活的普通人,用轻松的方式,带你从更多视角读懂艺术、文化、和人。(小红书:野力青年美术馆叶飞) 【节目团队】 主播/策划/文案:叶飞 策划助理/文案:谭伊恬 制作:叶飞、Miya 编辑:叶飞、杨嘉炜 【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yelipopo(备注:艺术道场粉丝),进入粉丝群,有机会参与抽奖,成为受访对象,或线下访谈录制观众,抢先获得优质艺术展信息】 相关作品购买渠道:微信搜索小程序:野力青年
【引言】 《艺术道场》第12期,我们对话像素艺术家Andy洪子键。这个从股市操盘手转型为乐高专业认证大师的香港男人,用上百万颗乐高颗粒,在混凝土森林里搭建着属于这座城市的 “平行时空”。童年记忆,拼搭出了他的灵感路径,而如今,这些即将消逝的市井气息,都被他锁进了积木的咬合结构里。 从股票经纪人到乐高匠人,身份的转换始于众多“偶然的瞬间”,卖掉股票账户,从零开始参加乐高认证考试,金融背景让他比其他人多出一点“商业敏感”,进而能够在众多竞争中获得乐高总部的青睐,成为全球第13位乐高专业专业认证大师(排名不分先后,而目前,全球只有24位)。在他的作品里,总能看见一种 “老派的创新”:用现代乐高颗粒拼出的《清明上河图》;用积木重现的香港彩虹邨。就像他所在的这座城市,既要在高楼大厦间保留茶餐厅的烟火气,也要在叮叮车的哐当声里听见区块链的回响。 “用积木去表现每个城市的特色文化”,这是Andy锲而不舍的创作坚持,就像城市中的每个人,看似普通,却都在时光里拼出了独一无二的风景。或许在某个深夜,当他打开工作室上的白炽灯,那些沉睡的积木会突然苏醒,带着咸湿的海风,重新拼出一个永不褪色的香港。 【嘉宾简介】 Andy洪子健,为全球第13乐高专业认证大师(LEGO® Certified Professional, LCP)拥有超过十五年的创作经验,利用无限创意和乐高颗粒拼砌出各种特色的雕塑情景模型,及马赛克画等作品,并带领其专业团队 Legend Creative,曾参与多个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海外的展览。 从2016年起,Andy亦为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乐高授权专卖店设计了多个颇具当地特色的3D模型和2D马赛克作品,希望透过其作品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曾于2017年底与一商业机构合作,运用了超过二百五十万乐高颗粒打造了一艘超过8米长的大型立体模型船,刷新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而如今,Andy即将把他又一件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作品——长达26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巨型乐高街景装置搬到北京,开启一段全新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之旅。 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我吸收到了非常多的冲突信息。因为Andy的普通话不太好,所以我把内容要点全部精炼出来,跟大家概括一下,如果听完下面的故事,你确定了要努力听下去的欲望,那么就请测试一下你的港普专业八级的耳朵吧。 作品里,破碎中重建 现实中,与病痛共存 1、成长于【破碎】【灰暗】的原生家庭,而他缺用乐高【拼合】出【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使用这样的艺术行为【重建】童年记忆。 2、股票交易员 vs 像素艺术家 和其他23位乐高认证大师不同的是,他除了有感知力和创造力,更有成本意识和商业思维,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挑战无限的可能。而疫情再一次验证了我作为股票交易员的“能攻能守”策略调整能力。 3、坐拥数以百万计的零件,他讲求的却是减法 用最少的零件,“抽象”出一辆可以被大众识别出品牌甚至车型的车辆——一个“记忆符号”,而不是极尽所能地用更多零件“还原”出汽车的细节——一个“物质实体”。他认为,乐高考验的顶尖创造力在于做减法。这除了能体现成本意识,更考验从记忆中抽象出来的几何构型能力。 4、从乐高认证大师,成长为像素艺术家。 从什么都接,到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最开始,他什么商业项目都接,像匠人一样出卖着自己的体力,甚至一度在赔钱做公益。后来他逐渐找到了做这件事的意义,也聚焦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他热爱中国古代建筑和历史遗迹,他希望留住童年美好的记忆,他希望修复心中的伤痛。于适,往后的道路他会走得更加清晰和鉴定。 5、老外的乐高吉尼斯世界纪录作品只关注“大”,而他在大的基础上,更聚关注“美”和“时代共鸣”。 别人做沙盘项目只还原建筑,他做每个沙盘项目都暗藏着自己的私心:还原时代记忆——家庭群体的风貌,当地特有的街道,和已经消失的巴士、出租车。 6、关注童年、过去、历史、建筑遗迹、和正在消失的记忆。 “将来无法意料,我只记录过去。只有过去,才有你和我。关于未来,我不想让别人影响我,我也不想影响别人。” 7、与抑郁症、躁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长期共存。 “以前我一直回避这些心理问题,前不久我才开始正视和接受,并坦然和欣然接受这些问题可能会伴随我一生。换个角度,也说不定这些病痛会在创作过程中给我滋养。” 8、用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和波普艺术(POP ART)语汇,重构过去的美好时光(good old days),唤醒“时代记忆”。 给当代年轻人展现我们这一代的童年曾经感受过的美好碎片,一代香港人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好,话不多说,准备好了吗?港普专业八级测试开始! 【重要观点】 * Andy因父母离异自幼由外公外婆抚养,封闭的成长环境中,乐高成为其与外界对话的桥梁。他回忆童年时,常与妹妹在老式公寓内用基础颗粒搭建“虚拟城市”,外公的钟表修理铺、楼下的冰室茶档都成为积木世界的原型。外公外婆离世后,他通过拼搭二人曾居住的老房子模型寄托思念,认为乐高不仅是玩具,更是“凝固时光的容器”,其创作中反复出现的“家庭场景”主题即源于此。 * 12岁时亲人离世带来的经济冲击,使其早年将“挣钱”视为生存核心,18岁起全心投入股市。28岁家庭的组建与股市波动叠加,促使其重新审视“数字价值”与“情感价值”的关系。经朋友推荐接触乐高项目后,他发现积木拼搭能带来股市操盘无法给予的“确定性治愈”,遂决定转型,将股市中“风险控制”“热点捕捉”等思维迁移至创意产业运营。 * Andy认为该职业需平衡”技术“与“商业”——既要通过乐高官方比赛证明技术功底,又需理解品牌商业逻辑,例如为澳门酒店设计沙盘时,同步植入品牌 LOGO与地域文化符号,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 Andy不赞成现有吉尼斯世界纪录多侧重 “体量堆砌”,认为追求记录的同时不应摒弃对美感的追求,去推动认证标准从“数量”向“质量”倾斜。 * 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了Andy的灵感萌发与作品创作,乐高作为一个“舶来品”,是一种跨文化语言,也需用本土语法书写,利用不同的商业机会,把真正的中国文化写进肌理。 * 香港疫情期间,以九龙湾区彩虹邨为原型创作乐高微缩模型。还原了这座香港地标建筑的生活细节,把社区中集体共有的共鸣题材融入到积木拼搭之中,成为疫情时代的城市记忆符号。 * Andy 认为 “过去是现在的延伸”,当下的一切皆源于历史积淀,因此创作应聚焦过去以映照现实。他提及香港快速城市化中消失的街巷、巴士和生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认为这些 “复古符号” 是理解城市精神的钥匙。 * 对于创作计划,他倾向顺势而为而非宏大规划。他拒绝空谈“未来主义”,认为扎实做好眼前的历史题材,自然会为未来创作积累养分。 * 被问及如果抛开商业因素,他最想做什么主题,Andy希望能够通过乐高展现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拼搏精神,普通人努力生活的日常,每个人为未来奋力打拼的景象,一个传统的香港故事,观众能够沉浸感受那些香港电影中的集体记忆,这是比未来科幻更动人的创作主题 【特别鸣谢】 本期片头、片尾背景音乐《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由独立音乐人“L+R王璐”提供,并授权《艺术道场》使用。欢迎大家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Apple Music平台,搜索关键词:L+R王璐,欣赏他的更多音乐作品。 【节目简介】 我是野力青年美术馆的主理人叶飞。你正在收听的,是一档漫谈文化艺术、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与个人成长的播客节目——《艺术道场》。 我会邀请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生活方式博主,也会邀请对文化艺术敏感的普通人。大家聚在一起,不正经地聊聊天,可能会谈经论道,也可能会胡扯八道。你听着图个乐就行,不用太在意对错。严肃,从不是我的初衷,不正经才是真正的正经事。 希望《艺术道场》为你繁忙的生活和紧张的头脑,打开一扇小天窗,让艺术之光照进来。正如艺术诞生之初,它本是巫术,是人类与神进行对话的语言。艺术毫无用处,因为它不是“真相”,但又比你我双眼看的到的一切,都无限接近真相。 每月初和月中在全平台(豆瓣/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信听一听/Podcast)同步更新。如果你喜欢《艺术道场》,欢迎用订阅、互动和分享的方式支持我。把节目分享到朋友圈、豆瓣、小红书,让更多朋友获得这段共振频率。 【主播简介】 叶飞,不正经的广告人、策展人、艺评人。广告行业摸爬20年,40岁任性做艺术。山水共和(广告公司)创始人、野力青年美术馆(艺术机构)主理人,艺术知识博主。以图文、短视频、播客等形式,寻访出色的展览、有趣的艺术家、鲜活的普通人,用轻松的方式,带你从更多视角读懂艺术、文化、和人。(小红书:野力青年美术馆叶飞) 【节目团队】 主播/策划/文案:叶飞 策划助理/文案:谭伊恬 制作:叶飞、Miya 编辑:叶飞、杨嘉炜 【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yelipopo(备注:艺术道场粉丝),进入粉丝群,有机会参与抽奖,成为受访对象,或线下访谈录制观众,抢先获得优质艺术展信息】
【引言】 《艺术道场》第14期,我们对话非遗“乱针绣”传承人吴澄。 当国家级非遗遇上现代技术,到底是 “背叛传统” 还是 “活化新生”? 你可能见过精美的苏绣,京绣,羌绣,双面绣,但未必听过 “乱针绣”—— 这种融合了西方油画基因的非遗技艺,曾因 “全手工” 的执念陷入产能困境。直到一位传承人提出 “手工 + 机器” 的想法,却差点被老师傅骂 “砸招牌”... 【嘉宾简介】 吴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傅承人、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承无”乱针绣衍生品品牌创始人,连续九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吴澄,孙燕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女。2009年从加拿大学成归国后,女承母业,发展乱针绣事业。运用新的艺术形式研究创新乱针绣技艺创立了“承无”乱针绣衍生品品牌。作品将乱针绣的技法完美地应用于中国传统画和西洋油画的再创作中,更具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使乱针绣以崭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呈现在世人面前。 【特别鸣谢】 本期片头、片尾背景音乐《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由独立音乐人“L+R王璐”提供,并授权《艺术道场》使用。欢迎大家在网易云音 乐、QQ音乐、Apple Music平台,搜索关键词:L+R王璐,欣赏他的更多音乐作品。 【节目简介】 我是野力青年美术馆的主理人叶飞。你正在收听的,是一档漫谈文化艺术、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与个人成长的播客节目——《艺术道场》。 我会邀请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生活方式博主,也会邀请对文化艺术敏感的普通人。大家聚在一起,不正经地聊聊天,可能会谈经论道,也可能会胡扯八道。你听着图个乐就行,不用太在意对错。严肃,从不是我的初衷,不正经才是真正的正经事。 希望《艺术道场》为你繁忙的生活和紧张的头脑,打开一扇小天窗,让艺术之光照进来。正如艺术诞生之初,它本是巫术,是人类与神进行对话的语言。艺术毫无用处,因为它不是“真相”,但又比你我双眼看的到的一切,都无限接近真相。 每月初和月中在全平台(豆瓣/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信听一听/Podcast)同步更新。如果你喜欢《艺术道场》,欢迎用订阅、互动和分享的方式支持我。把节目分享到朋友圈、豆瓣、小红书,让更多朋友获得这段共振频率。 【主播简介】 叶飞,不正经的广告人、策展人、艺评人。广告行业摸爬20年,40岁任性做艺术。山水共和(广告公司)创始人、野力青年美术馆(艺术机构)主理人,艺术知识博主。以图文、短视频、播客等形式,寻访出色的展览、有趣的艺术家、鲜活的普通人,用轻松的方式,带你从更多视角读懂艺术、文化、和人。(小红书:野力青年美术馆叶飞) 【节目团队】 主播/策划/文案:叶飞 策划助理/文案:谭伊恬 制作:叶飞、Miya 编辑:叶飞、杨嘉炜 【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yelipopo(备注:艺术道场粉丝),进入粉丝群,有机会参与抽奖,成为受访对象,或线下访谈录制观众,抢先获得优质艺术展信息】
【引言】 如何看待艺术圈频发的“抄袭”事件?孙一钿事件你怎么看?《玫瑰的故事》怎么看?艺术家如何才能处理好工作、生活、创作的关系?如何识别艺术作品里的女性凝视和男性凝视?作为艺术家,如何看待AI?欣然接受还是恐惧排斥?将来会考虑跟AI男友/女友交往吗?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艺术家任璐老师(literally),来畅谈她的艺术“桃花岛”。在60多分钟的对话里,任璐老师落落大方、款款而谈,最后,面对两性话题,任老师还是绷不住了…… 【本期重要观点】 * 要正确认识“原创”和“抄袭”。没有百分百的原创。艺术家在借鉴他人作品时,大多会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情绪,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属于抄袭。这种差异,是受过视觉训练的人可以辨识出来的。你在复制人家作品的情况下,没有准确表达人家的理解和情绪,也没有加入自己的任何想法进去,这才是抄袭。 * 女性视角、男性凝视、各种观念……这些都是艺术评论家对作品的文字解读,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艺术家本人的想法。很多时候,艺术家在创作时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有时可能就是一个瞬间,或者一个情绪。 * 充气玩具充满气的时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漏气的时候同样是一种很好的状态。挖掘不被大家关注到的世界的另一种面相,会让艺术创作更有趣。 * 真实艺术圈的爱情故事,可比《玫瑰的故事》狗血太多了! * 艺术家的养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他/她自己的功夫,有运气,有资本的选择,有画廊的努力,也有藏家和市场的认可。 * 艺术作品跟艺术家的经历和成长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成长路线与经历决定了他的绘画风格与态度。 * 我很乐于被观众、艺评人、策展人讨论。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去阅读作品,艺术家也想看到大家对作品的理解。有时大家能够看到艺术家没有看到的,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互动。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我们只期待“有启发”,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节目简介】 你正在收听的,是一档漫谈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与流行文化的播客节目——《艺术道场》。我会邀请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生活方式博主,也会邀请对文化艺术敏感的普通人。大家聚在一起,不正经地聊聊天,可能会谈经论道,也可能会胡扯八道。你听着图个乐就行,不用太在意对错。严肃,从不是我的初衷,不正经才是真正的正经事。希望《艺术道场》为你繁忙的生活和紧张的头脑,打开一扇小天窗,让艺术之光照进来。正如艺术诞生之初,它本是巫术,是人类与神进行对话的语言。艺术毫无用处,因为它不是“真相”,但又比你我双眼看的到的一切,都无限接近真相。 【嘉宾简介】 任璐,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一路直线获得本、硕、博学位。她以细腻的女性视角,聚焦于对人物、静物、生活场景题材的描绘,将充满生活细节的“闲暇片段”表达成为自己心中的“桃花源”。从她的作品中,女性观众得以窥见或反观另一个真实、鲜活、多样的自己。 * 《塑料》系列,用充气玩具,隐喻这个世界的虚假繁荣,和这套繁荣背后的男性凝视。 * 《布料》系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藏在生活中的细小碎片,展现细腻的女性世界。 * 《人物小头肖像》系列,则更加关注多样的个体,让观众进一步感受何为真正的女性主义。 欢迎大家搜索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野力青年美术馆,欣赏和支持她的作品。 【主播简介】 叶飞,不正经的广告人、策展人、艺评人。广告行业摸爬20年,40岁任性做艺术。山水共和(广告公司)创始人、野力青年美术馆(艺术机构)主理人,艺术知识博主。以图文、短视频、播客等形式,寻访出色的展览、有趣的艺术家、鲜活的普通人,用轻松的方式,带你从更多视角读懂艺术、文化、和人。(小红书:野力青年美术馆叶飞) 【节目团队】 * 本期嘉宾:任璐 * 主播/策划/文案:叶飞 * 策划助理:谭伊恬 * 制作:叶飞、Miya 【特别鸣谢】 本期片头、片尾背景音乐《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由独立音乐人“L+R王璐”提供,并授权《艺术道场》使用。欢迎大家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Apple Music 平台,搜索关键词:L+R王璐,欣赏他的更多音乐作品。
【引言】 如何看待艺术圈频发的“抄袭”事件?孙一钿事件你怎么看?《玫瑰的故事》怎么看?艺术家如何才能处理好工作、生活、创作的关系?如何识别艺术作品里的女性凝视和男性凝视?作为艺术家,如何看待AI?欣然接受还是恐惧排斥?将来会考虑跟AI男友/女友交往吗?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艺术家任璐老师(literally),来畅谈她的艺术“桃花岛”。在60多分钟的对话里,任璐老师落落大方、款款而谈,最后,面对两性话题,任老师还是绷不住了…… 【节目简介】 你正在收听的,是一档漫谈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与流行文化的播客节目——《艺术道场》。我会邀请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生活方式博主,也会邀请对文化艺术敏感的普通人。大家聚在一起,不正经地聊聊天,可能会谈经论道,也可能会胡扯八道。你听着图个乐就行,不用太在意对错。严肃,从不是我的初衷,不正经才是真正的正经事。希望《艺术道场》为你繁忙的生活和紧张的头脑,打开一扇小天窗,让艺术之光照进来。正如艺术诞生之初,它本是巫术,是人类与神进行对话的语言。艺术毫无用处,因为它不是“真相”,但又比你我双眼看的到的一切,都无限接近真相。 欢迎收听完整节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