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8埋头生活的时候 世界在发生什么——科技篇

贝拉夜话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EP18埋头生活的时候 世界在发生什么——科技篇 【本期非科普向内容故无脑图梳理】 超弦理论:是一个试图统一所有基本粒子和基本力的理论框架,它在物理学中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万物理论”。以下是对超弦理论的详细解释: ### 基本原理 超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中的基本构成单位不是零维的点粒子,而是一维的线状对象——弦。这些弦可以是闭合的,也可以是有端点的。弦的不同振动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粒子,从而解释了自然界中粒子的多样性。 理论模型 ### 多维空间 超弦理论预测存在多于我们日常经验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的额外维度。这些额外的维度被认为是紧凑化的,即它们以某种方式“卷曲”起来,以至于在宏观尺度上无法直接观测到。这种高维空间的概念是理解超弦理论的关键。 11维空间解释图 ### 统一基本力 超弦理论试图统一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在超弦理论中,这些力的载体——粒子,实际上是弦的不同振动状态。通过这种方式,超弦理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框架来描述所有基本力的统一性质。 ### 量子引力 超弦理论是少数几个能够提供一个合理的量子引力理论的候选者之一。它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式来融合量子力学——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和广义相对论——描述宏观引力的理论。 ### M理论 超弦理论的发展导致了M理论的提出,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理论,它统一了五种不同的超弦理论和十一维超引力。M理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可能不是最基本的物理量,而是从更基本的量导出或演化形成的。 公式 ### 实验挑战 尽管超弦理论在理论上具有吸引力,但它面临着巨大的实验挑战。弦的尺度非常小,远超过目前技术能够探测的范围。因此,超弦理论的直接实验验证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 中国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超弦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近年来,通过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中国的超弦理论研究正在逐步发展和壮大。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学者正在为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并期待在未来取得更多的突破。 ### 结论 超弦理论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理论,它试图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来描述宇宙的所有基本现象。尽管目前还没有实验上的直接证据,但它在理论物理学中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吸引了世界各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超弦理论的发展不仅对基础物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可能对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对撞机 对撞机作为一种强大的粒子物理实验设备,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已经帮助科学家们发现和研究了数百种粒子。这些粒子包括了基本粒子、复合粒子以及各种激发态和共振态。以下是对撞机撞出的粒子种类的详细介绍: ### 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包括夸克和轻子两大家族。 1. **夸克**:夸克是构成质子、中子等强子的基本组成部分。目前已知的夸克有六种,分别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通过不同的组合,夸克可以形成重子和介子等强子。 2. **轻子**:轻子是一类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包括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缪子)和μ子中微子、τ子(陶子)和τ子中微子。 ### 复合粒子 复合粒子是由基本粒子通过相互作用组合而成的粒子。 1. **强子**:强子包括重子和介子。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如质子和中子;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如π介子。 2. **五夸克粒子**: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了包含五个夸克的粒子,这些粒子被称为“五夸克态”。 ### 激发态和共振态 这些粒子是基本粒子或复合粒子的高能激发状态,它们通常具有较短的寿命。 1. **共振态**:例如,Z和W玻色子是电弱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它们在高能物理实验中以共振态的形式出现。 2. **激发态**:例如,质子和中子的激发态,这些激发态粒子在高能对撞中产生,并迅速衰变为已知的粒子。 ### 希格斯粒子 希格斯粒子是标准模型中预言的一种粒子,它与希格斯场相关联,赋予其他粒子质量。2012年,科学家们在LHC上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这是粒子物理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 其他粒子 除了上述粒子,对撞机还发现了其他许多粒子,包括各种胶子、夸克的激发态、以及通过量子涨落产生的虚拟粒子等。 ### 总结 对撞机作为粒子物理学的重要工具,已经帮助科学家们发现和研究了大量的粒子。这些粒子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理解宇宙的基本规律和物质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撞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新粒子被发现,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Web 3.0,通常被称为Web3,是互联网的下一代演进,它代表着一个更加去中心化、用户主导的网络。这个概念最初由万维网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提出,旨在创建一个更加开放和互联的网络环境。后来,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2014年重新定义了Web3.0,将其与区块链技术联系起来,强调了无须信任的交互系统和创新的交互模式。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技术是一种创新的交互方式,它允许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通信和控制通道。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大脑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来操控外部设备,或者通过外部刺激来调节大脑活动,从而增强、改善和扩展大脑的功能。 ###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前景 1. **医疗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帮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如中风、渐冻症等)方面。通过BCI技术,患者可以与外部设备交互,提升生活质量。例如,侵入式BCI技术已经在治疗帕金森症状、恢复视觉和听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2. **辅助设备控制**:BCI技术可以使瘫痪病人通过大脑直接控制机械手臂、轮椅等辅助设备,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抓握、搅拌等。 3. **增强认知能力**:未来,BCI技术有可能通过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增强人类的认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4. **虚拟现实和游戏**:BCI技术在虚拟现实(VR)和游戏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 脑机接口技术的分类 1. **侵入式BCI**:通过外科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神经信号,但存在手术风险和长期植入的安全性问题。 2. **非侵入式BCI**:通过头皮表面捕捉大脑电信号,虽然信号质量相对较低,但无需手术,风险小。 3. **介入式BCI**:通过微创手术实现脑机连接,如通过血管穿刺小口,将传感器送入大脑。这种方式创伤较小,信号质量高于非侵入式BCI。 ### 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进展 - **国内外研究**:全球范围内,包括美国硅谷的“神经连接”(Neuralink)公司和中国的南开大学在内的多个研究团队都在积极推进BCI技术的研究。例如,南开大学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BCI试验。 - **技术创新**:Neuralink公司公布了两项重要创新,包括一种柔软聚合物“线”和一台神经外科机器人,这些创新有助于提高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 脑机接口技术的挑战与伦理问题 - **技术障碍**:BCI技术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破解复杂脑电波的难题、多学科联动的技术障碍等。 - **法律与伦理**:随着BCI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监管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确保脑机接口技术的安全性、隐私保护以及防止潜在的滥用风险,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重要领域,其发展不仅将推动相关科学的进步,也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拓展,BCI技术有望在未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SpaceX的“星舰”(Starship)是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领导的SpaceX公司开发的一款重型、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系统。该项目旨在实现马斯克的宏伟愿景,包括使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降低太空旅行成本、实现太空探索的商业化等。以下是关于“星舰”的详细介绍: ### “星舰”的设计目标 - **多用途火箭**:星舰被设计为能够执行多种太空任务,包括将货物和宇航员运送到地球轨道、月球、火星以及其他太阳系目的地。 - **可重复使用**:星舰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其可重复使用性,这将显著降低太空发射的成本,使得太空旅行更加经济。 - **载重能力**:星舰的载重能力预计可达100吨以上,这将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大、最强的运载火箭之一。 ### “星舰”的组成 - **超重助推器(Superheavy)**:星舰的底部是超重助推器,高约69米,配备多台“猛禽”(Raptor)发动机。 - **星舰飞船**:顶部是星舰飞船,高约50米,可重复利用,设计用于执行各种太空任务。 ### “星舰”的发展历程 - **多次测试**:星舰已经进行了多次测试飞行,其中包括SN5、SN6、SN8、SN9、SN10、SN11、SN15和SN24等原型机的测试。 - **首次发射**:星舰的首次发射任务预计不搭载任何货物和宇航员,旨在测试火箭的性能和收集关键数据。 ### “星舰”的未来计划 - **载人登月**:星舰已获得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合同,预计将于2025年实施载人登月任务。 - **火星探索**:马斯克的最终目标是使用星舰实现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和殖民。 ### “星舰”的意义 - **推动太空探索**:星舰的成功将极大地推动太空探索的进程,开启人类在太空的新纪元。 - **商业化太空旅行**:星舰的可重复使用性将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使得商业化的太空旅行成为可能。 ### 结论 “星舰”不仅是SpaceX公司的一次技术飞跃,也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代表了太空旅行的未来方向,有望实现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探索宇宙、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随着星舰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在太空中开辟新的生活领域。 ———————————————————————— 播客里推荐的电影: 《星际穿越》《本杰明·巴顿奇事》 BGM: 始:Cornfield Chase——星际穿越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邮箱:[email protected]

89分钟
4k+
1年前

EP17人性本恶吗?到底为什么“ 坏“才重要

贝拉夜话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节目让我们为河北邯郸初中生遇害事件发声】 PS:本期节目围绕对遇害者发声,从性本恶深度探讨人性的幽暗,故无全篇对案件的叙述,请大家理性探讨。 关于“性本恶”这一观点,中西方有着不同的理论阐述和文化背景。以下是一些关于性本恶观点的知识点、理论和论文的概述: ### 中国古代的性恶论 1. **荀子的性恶论**: - 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有欲望和贪婪,如果不加以教化和礼制的约束,就会走向恶。他强调通过教育和礼制来改造人的本性,使之向善。 - 荀子的这一理论在先秦百家中独树一帜,对后世的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也认为人性本恶,主张用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 ### 西方的性恶论 1. **托马斯·霍布斯**: - 霍布斯是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人物,他在《利维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人自危”的观点,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私的,为了自身利益会争斗不休,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和法律来维持秩序。 2. **弗里德里希·尼采**: - 尼采是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了“超人”理念,认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超越道德的欲望和力量,这种力量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导致恶的产生。 ### 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驱动,潜意识中包含了许多原始的、未被社会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这些冲动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不道德的行为。 2. **社会生物学**: - 社会生物学家研究基因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其中一些理论认为,为了基因的传播,人类可能会表现出自私、竞争甚至侵略的行为,这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恶”。 ### 论文和研究 - 在学术界,关于性本恶的讨论和研究非常广泛,涵盖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学者们通过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善恶行为的社会和心理根源。 以上是关于性本恶观点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和理论。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资料或论文,可以通过学术数据库或图书馆资源进行查找。 霸凌心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涉及个体心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关于霸凌心理来源的主要因素: 1. **个体心理因素**: - **挫折与攻击转移**:心理学中的“踢猫效应”描述了个体在遭受挫折后,可能会将负面情绪转移给比自己地位低或无力反抗的对象。霸凌者可能因为无法对挫折源头进行直接反击,而选择对其他人发泄。 - **认知偏差**:霸凌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对他人的错误解读、过度概括或刻板印象,这些偏差可能导致他们对某些群体或个体产生敌意和歧视。 - **缺乏同理心**:霸凌者可能缺乏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和关心,这使得他们在伤害他人时不会感到内疚或同情。 2. **社会环境因素**: - **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个体行为有重要影响。家庭中的冲突、暴力、忽视或过度保护都可能导致孩子发展出霸凌行为。 - **学校和社区环境**:学校文化和社区氛围也会影响霸凌行为的发生。如果学校缺乏有效的反霸凌政策和干预措施,霸凌行为可能会更加猖獗。 - **同伴影响**:同伴之间的压力和影响也可能导致霸凌行为。孩子们可能会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可和地位,而参与或发起霸凌。 3. **文化背景因素**: -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社会对暴力和攻击行为的容忍度会影响个体行为。在某些文化中,攻击性和竞争性行为可能被视为力量的象征,从而被鼓励或忽视。 - **媒体和网络影响**:媒体中的暴力内容和网络霸凌现象可能会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使霸凌行为在社会中变得更加普遍和可接受。 4. **心理发展因素**: - **自我认同和自尊**:霸凌者可能通过贬低他人来提升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 **权力和控制的需求**:霸凌行为可能是霸凌者试图在社交结构中获得权力和控制的一种方式。 霸凌心理的来源是复杂的,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因素。理解和识别这些因素对于预防和干预霸凌行为至关重要。

75分钟
6k+
1年前

EP15君子和而不同 ——非得决裂?小人同而不和

贝拉夜话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PS:本期发散讨论故无脑图梳理 一、"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 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同时,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盲目追求与他人的观点一致。 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和各种不同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而不是盲目追求与他人的观点一致。这种精神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品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二、确认偏误是一个广泛研究的心理学概念,有许多实验和研究证明了这种现象的存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和研究结果: 1. 一项经典的研究是由心理学家托马斯·皮彻尔(Thomas Pyszczynski)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他们发现人们在面对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更容易受到确认偏误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阅读一篇关于死亡的短文,然后评估一系列陈述的真实性。结果显示,当陈述与参与者的现有信念一致时,他们会认为这些陈述更为真实。 2. 在另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罗伯特·诺顿(Robert Norenzayan)和他的团队发现,宗教信仰也会影响人们的确认偏误。他们让一组基督徒和一组非基督徒评估一系列关于宗教的陈述,结果显示基督徒更有可能认为支持他们信仰的陈述是真实的。 3. 还有一项研究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他们发现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确认偏误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评估一系列关于彩票的中奖概率,结果显示当彩票的中奖概率与参与者的期望相符时,他们会认为这个概率更高。 以上只是几个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实验和研究都证明了确认偏误的存在。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普遍,例如在政治、商业、科学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当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坚持己见和不愿妥协的态度,这可能是一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或“固执己见”(Dogmatism)。 三、确认偏误 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记住和解释信息的方式,以证实他们已经存在的信念和假设。这意味着,当人们面临争议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忽略或否认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证据,同时更加重视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这种倾向可能导致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变得极端化,难以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另一方面,固执己见则是指人们对自己观点的坚定不移,不愿意考虑或接受其他人的观点。这种态度可能源于个人自尊心的保护、对权力的渴望、缺乏自信或其他心理因素。固执己见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和敌意。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尝试理解他们的立场。通过积极的沟通和讨论,可以促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争执。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调解人,以协助解决争议和促进和谐。 四、友谊的本质不在于两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完全相同,而在与共同的追求。 五、反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反对本质主义的核心观点,即每个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永恒不变的本质。反本质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而改变的。 反本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等人。他们主张,事物的本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马克思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其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而尼采则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人的生命力量决定的。 反本质主义对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有着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避免将事物简化为一成不变的本质,而应看到事物的多变性和开放性。 六、存在先于本质,以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定义自己,意义是差异中诞生的。 【本期所有观点都只为博主本人观点】 BGM: 始:9PM in Shibuya——ADTurnUp 终:9PM in Shibuya——ADTurnUp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邮箱:[email protected]

85分钟
7k+
1年前

EP14说说年轻人听不到的健康劝告

贝拉夜话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脑图: 本期亮点: • 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平均每 13个人里,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①。 • 在1990年到2017年期间,抑郁症患病率从3224.6/10万人上升到3990.5/10万人,增加了24.7% ②。 • 20年前,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是万分之五。现在是6%,也就是说20年里,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增长了120倍 ④。 •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我国成年人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是7.57%,12个月患病率为4.98%,每年焦虑症患者大概在4000万人左右①。 • 近年来我国报告的焦虑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02年焦虑症患者已达到1992年的4倍 ②。 • 美国的研究表明,成年人的焦虑症从 2008年的5.12%增加到2018年的 6.68%,其中18-25岁的受访者中,最显着的增长是从7.97%增加到14.66% ③ • 全球范围内,近30年来,50岁以下的癌症新发病例增加了79%,癌症死亡人数增加了27.7% ②。 • 在2019年,50岁以下人群新发癌症病例 总数为326万,与1990年相比,增长了79% ②。 • 对于死亡率,2019年,106万50岁以下的人死于癌症,与2009年相比,死亡率增加了27.7% ②。 • 在中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各年龄段年轻人(15-39岁)的癌症发病率都在不断地上升 ①。 自噬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并消化细胞内部的废物和有害物质,以维持细胞的健康状态。这个过程被称为自噬,是细胞内的一种「自食(Self-eating)」的现象 自噬细胞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它们可以帮助细胞清理废物和有害物质,保持细胞的健康状态。其次,自噬细胞还可以帮助细胞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获取能量,因为它们可以将细胞内部的非必需物质转化为能量。最后,自噬细胞还可以帮助细胞抵抗外部环境的变化,因为它们可以清除细胞内部的损害和变异,保护细胞的安全①②。 近年来,自噬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领域。科学家们发现,自噬细胞不仅与许多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有关,而且还可能与人类的寿命有关。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刺激细胞自噬,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进而延长寿命 任何的“癌”或“肿瘤”都是“不高兴病”每一次的不高兴如果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当下你身体里最虚弱的位置扎根,有一部分人会说“癌”是家族基因遗传,但是“患癌高发的家族”跟“患糖尿病高发的家族”是一个道理,一个是“情绪病”互相传染情绪,一个是“食物病”互相同化饮食结构。 本期主播:@SodaBella(全网同名) @刘不绝 (全网同名) 【本期所有观点都只为博主本人观点】 BGM: 始:Stargirl——ADTurnUp 终:Stargirl——ADTurnUp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邮箱:[email protected]

107分钟
18k+
1年前

EP12作为人我本应该—我是女人我不是第二性

贝拉夜话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 EP12作为人我本应该—我是女人我不是第二性 本期脑图: 本期精华: 零和游戏原理是博弈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一种情况,在其中一位玩家赢得比赛的同时,另一位玩家就会失去比赛。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可以将每一方的得分简单地相加,因为无论哪一方的得分是多少,最终的分数总是等于零。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将获胜定义为得到1分,而失利定义为减去1分,那么在任何两个人之间的比赛中,他们的得分总和会是: \[ 1 + (-1) = 0 \] 这个方程说明了在任何对抗的情况下,无论是象棋、围棋还是其他的游戏,总会有一个人的得分比另一个人高,但是这两个人的总分始终是相同的。因此,零和游戏原理也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它强调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资源的分配通常是有限的,而且由于人们的竞争关系,财富、资源和机会往往只能增加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相对减少了另一部分人或地区的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零和游戏观念的局限性,并逐渐转向更积极的双赢理念。双赢理念强调的是在竞争中寻求共同的利益,而不是单纯的你赢我输。实现双赢需要各方面的真诚合作精神、勇气以及对游戏规则的尊重。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社会支持20世纪70年代,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此外,还有一些心理学家也对社会支持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整体来说有四大方面的看法。 (1)亲密关系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社会支持的实质。这一观点是从社会互动关系上理解社会支持, 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 它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社会交换, 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2)“帮助的复合结构”观:这一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帮助的复合结构。帮助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支持。 (3)社会资源观:社会支持是一种资源, 是个人处理紧张事件问题的潜在资源, 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4)社会支持系统观:社会支持需要深入考察,是一个系统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到行为、认知、情绪、精神等方方面面。心理学界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Homes&Rach,1967)。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之后,很多著名学者将其作为一门科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猎巫运动”发生在十五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在那段日子中欧洲各地火光熊熊,不论是宗教或世俗司法机关,皆大力缉捕所谓的巫师,然后用不合理的秘密审讯、证据法则,配合严刑峻罚,轻易地入人于罪。在这恐怖的运动中尤以女性为最大的受害者,几千名无辜的女性被判定为女巫而处以火刑。 所谓“熟人社会”,一般都是按照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 费孝通先生认为,只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里,人们成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因为只有当一个社会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时候,社会的发展才能依赖于契约和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通过制度和规则,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与信任。契约、制度和规则的逐步发育,法律就自然地成长起来。 本期主播:@SodaBella(全网同名) @刘不绝 (全网同名) 【本期所有观点都只为博主本人观点】 BGM: 始:梦中人——王菲 终:余晖——Aliosha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邮箱:[email protected]

91分钟
6k+
1年前

EP11低配得感—心意是外界认知的斟酌

贝拉夜话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EP11低配得感—心意是外界认知的斟酌 本期脑图: 本期精华 预设偏见:预设偏见是指我们往往会受到先前经验和社会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判断。它强调了个体和社会中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单向度人"是一种哲学概念,最初由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提出。这一概念描述了那些在生活中只追求特定目标或单一维度的人,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单向度人可能过于专注于物质财富、成功、权力等,而忽视了更广泛的价值和人生层面。 冒名顶替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最初是由心理学家保琳·克兰斯(Pauline R. Clance)和苏珊·艾姆斯(Suzanne A. Imes)在1978年提出的。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他们的论文《The Impostor Phenomenon in High Achieving Women: Dynamic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中。在这篇论文里,克兰斯和艾姆斯主要研究了高成就女性,她们虽然表现出色,但却持续感到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成功者,总是担心自己的真实能力有一天会被揭露。 斯多葛主义:斯多葛哲学家比如塞涅卡会说,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控制范围内的事物。如果你的成功是因为你的努力和能力,那么就无需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感到不安。斯多葛主义提倡接受现实,而不是过分关注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评价。 性格层级: 层级,就是指我们要以立体的观察角度米理解性格,如果我们用平面的方式描述一个人生活中的表现,续少对整体结构的垂直视角,很快就会发现其中的矛盾利冲突。 性格层级主要是指性格类型的健康度,它分为“良好““普通”和“不佳”。每个性格类型的人在不同层级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他们内在的恐惧、欲望和各种特质,会因层级不同形成很多变化。例如:性格健康度良好的第二型人是最乐善好施的,他们奉行“施比受更有福”的信条;性格健康度普通的第二型人,为了确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好人形象,会以热心主动的态度、他人为先的立场来取悦别人,希望他人认同自己;性格健康度不佳的第二型人会暗中摆弄、干涉别人,以帮助别人之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每个性格类型的人都会因为不同的防卫机制和心理要素的交织作用产生不同的特质变化,而且会因为不同的性擦反这产生很大的差异,如果不加以顆别,我们很容易在分弊想号时发生错误,因为就像在各个层级间坐升降梯,每个性带类型的人的行为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传样的缝嫌搜与“自我密识”的自由雙有关。自我威以的自由度病(邮不能启动时卫机制),对于自我的华理度高,心胸就更宽广,也更愿意利已利人。反之,若是自我意识的自由度低(即常常启动防卫机制),则容易意气用事,甚至做出损人利己的决定。 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性格健康度并不是指一个人情绪上的开心或不开心。举例来说,性格健康度低的人做出损人利己的决定时,可能会因为诡计得逞而沾沾自喜。但是性格健康度高的人,更愿意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公众利益而奋起拼搏,这样的伟大成就给他们带来内心真正的满足。 萨特:不选择其实是选择了不选择这个选项。 “人类的现实是一个“揭示者”,揭示我们现象世界的各种范式即规律和机制;也就是说,个体通过将关系、逻辑和秩序引入自然安排,并将统一强加给多样化的世界,从而揭示存在。 根据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的学说,人类的心灵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压抑的欲望和大他的能指链的语言符号和话语权力)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由于无意识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人类的行为是由无意识的语言能指链和非理性的欲望机械地决定的,最重要的是,“我”在自己的家中甚至不是主人,而是依赖于关其精神生活中无意识发生的一切的最为有限的信息”。 前扣带皮层前扣带皮层包括Brodmann第24区,在前部延伸至膝下皮层(subgenual cortex)。其细胞结构为非粒状。它包括回部和沟部。前扣带皮层可以进一步在解剖上分为膝旁前扣带皮层和膝内前扣带皮层。 BGM: 始:梦中人——王菲 终:梦中人——王菲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邮箱:[email protected]

75分钟
12k+
1年前

EP10我的视野是发展自己的壁垒?

贝拉夜话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SodaBella ⭐️本期特邀嘉宾:@Ari (@刘不绝 老师告假一期我们等她回来!) EP10我的视野是发展自己的壁垒? 本期脑图: 对于使命尼采这样说: 我的使命是为人类准备好一个进行自我反省的最佳时刻,那可以是一个了不起的正午,一个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正午,一个摆脱偶然性和传教士支配的正午,一个首次从整体上去追问“为什么”“为何目的”的正午。—这个使命是以下认知的必然结果: 人类不会自发地走上正确道路,人类受到的治理绝不是神性的,恰恰相反,正是在最为神圣的价值概念名义下,人的否定本能、腐化本能和颓废本能是以引诱的方式得到管理的。因此对我而言,道德价值观源起何处的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理想主义: 我发现,正是这“理想主义”导致了我所有的失误,导致了我所有天性上出现的大偏差和“拘谨”,使我远离自己的人生使命。 比如,我竟成了一名语文学家,为什么不至少是医生或其他什么开眼界的职业呢?生活在巴塞尔的那段时间,我全部精神生活,包括日常安排,都完全在毫无意义地浪费我异常充沛的精力,而且没有任何能量来补充消耗,甚至根本不去考虑消耗和替补问题。那时,身上没有一丝顾及自我的精细考虑,也没有任何对自我至高无上的本能性保护,有的就是将自己与他人等量齐观,这是一种“无我”状态,一种对自己与他人区别的遗忘。但这是我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地方。在我快要死的时候,由于我几乎走到生命终点了,我才开始认真思考我生命中这个根本的非理性——那“理想主义”。我的生病才把我带向理性。 怨恨产自虚弱 受伤害最大的莫过于虚弱者本人,要走向另一种情形前提是人要状态良好,对这样的人而言,怨恨就成了一种多余的东西。 怨恨这种反应是最快速耗尽你精力的东西。愤怒烦恼,过度敏感,无力报复而又强烈渴望报复,各种各样的有害情绪混杂在一起—对业已精疲力竭者来说,这无疑是最为糟糕的反应了:它会迅速耗尽你神经的力量,加快释放有害分泌物,比如胆汁流人胃中。 追逐——一人追逐愉快的真理,另一人追逐不愉快的真理,但即使对第一个人来说,追逐也比猎物更让他感兴趣。 奢华——对奢华的爱好,扎根于人心深处。丰裕和挥霍如水,他的最心爱在其中游泳。 危险的无知——我们以不知道爱其他人开始,以知道我们自己不可爱结束。 自愿的盲目——若有人对某人某事过度热情,则有理由怀疑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内心里对其忠诚的对象怀有一种优越感,并因此对自己恼怒,他们仿佛是自愿盲目,以惩罚他那看到太多的眼睛。 本期主播:@SodaBella(全网同名) 本期嘉宾: @Ari(抖音同名) BGM: 始:重庆森林电影对白——林青霞片段 终:春光乍泄电影对白——片尾灯塔片段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邮箱:[email protected]

77分钟
8k+
1年前

EP09这一次我们大胆讨论死亡

贝拉夜话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SodaBella @刘不绝 EP09这一次我们大胆讨论死亡 注:本期节目基调并不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展开,故有展开脑洞的成分,切勿认真。 一、认识死亡的第一步——不出现和不存在是两码事 我们是通过理念世界认识自己的:试着去想象一个圆的正方形。 二、柏拉图为什么会觉得有灵魂? 例:音乐不能先于竖琴存在。 汽车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成,他们在组装好以前就存在了,这些部件组件在一起有了车这个物质,所以车的零部件先于车本身而存在的,如果车有一天不在了,零部件依然存在。 1.人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在我们之前就已存在 2.万物循环利用 3.但不是组成我们身体的所有部件都先于我们存在。 三、同样的人格不是同一个人 实体 人 人格 (三者是不同的概念) 目前为止不可能有人跟我们拥有相同的人格,“死”是唯一一个物自体自己的事,因为死无法被代替。 同样没人能从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会“死”——海德格尔 (因为死是没有体验过的经验,所以我们的意识由经验组成,即使有“死”的执念但人很难会认为本我的意识会消亡) 四、死亡的不可预见性,所以我们难以规划我们美好的人生。 自杀合理性问题: 1.什么时候死了会更好 | 除非你真正的死亡过,不然你下的任何判断都是非理性的(错的) 2.双态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判断一个事物的好坏,需要知道该事件的第二种状态。 五、道德问题 真正的道德是,我在关注我怎么对待他人的同时,我也要关注到我怎么对自己。自杀(非道德) 六、相干性 两种不同的状态相互分离和不相干的存在着。而在这两种状态之上会产生新的结果。(时空干涉) 坍缩:一个粒子或一个系统可能出于叠加态或者多个状态中,当人们一旦观察,量子系统就会选择一个确定状态 故:一语成谶某种程度来讲并不是玄学。 耶鲁大学死亡哲学课: 莫言的书《生死疲劳》 本期主播:@SodaBella(全网同名) @刘不绝 (全网同名) 播客中提到的书:《生死疲劳》《会饮篇》 BGM: 始:Prologue(Tango Apasionada) 终:Polonaise——梅林茂-2046电影原声大碟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邮箱:[email protected]

72分钟
7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