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好久不见呀!自从上一期播客发布到现在已经过去8个月了。这个期间还是有伙伴关注、留言和互动,十分感谢❤️ 在过去这8个月里,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熟悉我的听友们都知道我从22年开始探索自由职业,今年3月我重新回职场上班啦!这期间其实一只有想在节目里聊一聊,但好像一直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去表达,有很多经历和体悟需要沉淀和整合,所以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断更了。 直到上个月,林安来找我录了一期自由职业的复盘,经过和她的对话,我感觉可以重新出发了!这期节目的机缘也很奇妙,专注于早期创业者投资的机构REAPRA找到我希望可以为他们做个招募,他们有一个 Founder Internship (实习创始人项目)的机会,会开放给未来 1~3 年有独立创业计划的伙伴(全年5个名额,免费,线上)。 在正式录制前,我和投资人Jessie也深入聊了聊,了解了他们投资、社创支持项目背后的假设和设计,感觉对我过去的这段”自由职业的弯路“提供了一些解读的视角和新思路。 如果没有经历过自由职业期间的过山车体验,可能Jessie 说的很多假设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正是自己碰壁过、经历过,所以听她的讲述才更能感同身受。 我一直觉得成功的经验很多时候是无法复制的,因为存在机遇带来的“幸存者偏差”。但是失败是大多数,对于失败的复盘或许会更具有借鉴意义。 所以,在今天这期节目里,想从我自由职业的教训出发,结合Jessie的投资人视角,一起聊一聊。希望无论是对想要创业的、还是在职业探索/转型中的伙伴,都能带去一点点🤏收获。 🎧 你会听到 03:42 REAPRA介绍 06:52 “无聊”带来的确定感,可能恰恰给了我们发展心理韧性的机会;安全感不足的前提下,强行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很可能会唤醒很多创伤,陷入过去的“自动驾驶模式”而无法专注未来 39:47 “follow your passion”是一句奢侈的slogan吗?如何定义passion?什么样的passion是值得follow的? 46:23 适度与过度的完美主义,临界点在哪里?我们需要的可能不是临界点,而是弹性 50:24 面对与现实的张力,忍一时不一定就风平浪静,逃离也可能只是一时之快,除了顺从和反抗,还有第三条路吗? 📃 提到的内容 * 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早期创业容易死在哪里,听听这些投资人怎么说 * 关于完美主义的研究:How perfect is (too) perfect? Illuminating why the perfectionism-performance-relationship is (non-)linear ⬆️ 研究发现:完美主义与个人绩效不完全成正比,而是倒U型关系。适度的完美主义对任务绩效有促进作用,而过高的会导致绩效下降。 🎙️ 节目制作 策划、访谈、文案:Fiona 剪辑:Kari,Fiona BGM:Volta (by Boogie Belgique) 📢 寻找未来1~3年有创业计划的伙伴参与实习创始人项目(5位,免费,线上) 点击这里查看招募详情与报名链接 9月5日(周四)晚7点30~9点也有一场项目说明会,大家可以戳⬇️
本期是浓度 100%的个人体验分享噢!(为了避免分享过于个人化,也请了咨询师给专业reaction👏)祝听友们身心健康! 👭 聊天的人 * Fiona(1号来访):儿童教育、家庭养育工作者 | 持续心理咨询1.5 年 * Christina(2号来访):前公关人、现内容创作、创业者 | 开启家庭养育咨询(偏心理咨询方向)5个月(🍠反盒科技antiobx Fun Tech) * Luna(咨询师):从业8年的心理咨询师、家长教练督导(🍠 Luna 的小红书) Hi👋 大家好!今天这期节目我邀请了两位老朋友:Luna & Christina,今天我们都因为「心理咨询」这个话题聚在一起啦🍻 节目起因是我跟Christina先前都因为工作和养育上的困扰开启了职场咨询和养育咨询,但慢慢的我俩都发现这些具体的困扰其实都是表象问题,还有很多冰山下的深层问题需要被解构。 于是我们就开启了心理咨询,慢慢也是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比较长程的心理咨询中,各自也都感受到了咨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一些改变。 本来想从两个来访者的视角切入聊聊心理咨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但我们聊着聊着发现就咱俩聊还是缺了一些专业视角,所以又拉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Luna 一起来共创这期节目,之前我也请 Luna录过一期《心理咨询避坑指南:花了五位数的来访者对谈心理咨询师》,收到了挺多不错的反馈,今天也欢迎Luna返场给我们一些专业视角的补充。 🎧 你会听到 03:05 心理咨询从非刚需变成了刚需的契机:光靠自救好像不行了 22:33 咨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关键词:攻击性、情绪自由、愤怒、权威、自我认知、身心脑的统一、整合、重塑神经回路 53:39 如何不让自我觉察演变为反刍或是内耗? 01:01:30 改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 01:09:30 如何识别自己的向内探索是有效的,而不是“灵性逃避”? 01:21:28 向内探索的尽头在哪:我还要做多久的心理咨询呢? 🔗相关单集 * 100次咨询后感悟分享:知行合一固然好,但对“知行不合一”也要有点耐心 * 心理咨询避坑指南:花了五位数的来访者对谈专业心理咨询师 * 先在生命力上下功夫,其他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 来访者手记:求助不是弱者的表现 🎙节目制作 全流程制作:Fiona 剪辑:Kari, Fiona BGM: * Radiohead - Creep * Lakewavebeatz - "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这几年,我观察到身边有不少年轻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在经历一些内心上的冲突,从而开启了身心灵的探索,有不少有去寺庙禅修的经历,有的可能就直接皈依。 今天做客节目的就是这样一位身边的朋友:格格,上次跟她偶然聊起,才知道她去年一年都“混迹”于在全国各地的很多个寺庙里,差点出家,但最终没有做出这个决定,她说回到人间烟火气里的时候突然感受到:生命的答案还得在生活里找。 于是,我想请她来聊聊自己这段出逃又回归的经历~ 🙌 Guest Speaker 格格,11年全职瑜伽/冥想授课经验,前猎头、RPO(规模招聘)PM,连续创业,18岁开启内在自我探索之旅,了解她更多:🍠格格的小红书 ;播客《Her Story》 🎧 你会听到 01:44 自我介绍 05:32 为什么关掉了自己明明运营还不错的瑜伽馆? 09:59 理想化阶段:去寺庙的决定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11:33 一年里换了好几家寺庙,是经历了什么幻灭和失望? 39:24 明明答应了师父要出家,为何又改变了心意? 48:29 重新回归到原来的“重复”工作中,有什么新的认识和领悟? 54:03 12年身心灵探索者的避坑经验:让你感觉离不开的,要赶紧离开 🎙节目制作 * 全流程制作:Fiona * BGM:lives by tokyo blue weeps * 剪辑:Kari,Fiona 📷 封面图:寺院墙上的光影(by Fiona)
写过几十万字的反思日志,整理过各种各样的SOP,甚至连播客简介里都有“reflection”的字眼,各种证据表明:我是一个特别会「反思」的人。的确,我受益于它,但也受困于它。尤其是因为一些先前未察觉的个人议题的作用,爱反思的我和会时不时陷入反刍而不自知。 *反思(reflection) vs 反刍(rumination)的区别⬇️ *让我们谢谢GPT的总结👏 在过去两年的身心探索后,我对这个部分的理解加深了,已经越来越能够快速地觉察到:噢,我现在在一个反刍的状态里了;而且,也内化了更多能把自己从情绪漩涡里”拉回来“的工具和策略了~ 前两天在一个公众号上读到一篇文章,里面刚好聊到了“跳出反刍思维陷阱” 的步骤,我对号入座了一下,发现它说的 4 个 tips 我都实践过了,且都觉得:嗯!好用! 所以,我就分享实践这几个 tips 的体验 + 带来的一些成果给大家,送给和我一样“脑子比身体快、容易情绪内耗”的小伙伴🩷 🎧 你会听到 * 06:05 方法 1:「觉察-标记-暂停」三步法 * 07:53 方法 2:换个视角,从“局中人”到“旁观者” * 10:11 方法 3:回到身体,用感官锚定当下 * 12:28 方法 4:积累「安全证据」,允许不完美 * 17:02 意外收获:专注过程本身的可持续行动后,竟然写了快 20 万字的日记 + 运动了100多次! 提到的内容和相关链接(*无广,都是自己亲身体验的) 📝 📚 * 总是“想太多”,该如何跳出“反刍思维”陷阱? *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by 李辛 * 《施图茨的疗愈之道》by Jonah Hill / Phil Stutz * 《自我关怀的力量》& 《静观自我关怀》by Kristin Neff * 正念自我关怀(MSC)10周线上团体课程 by 薛建新 🎧 * 先在生命力上下功夫,其他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节目制作 * BGM:おなら体操 (by 上野树里) * 录制&剪辑:Fiona * 封面图:GPT ✍️ 本期节目的图文版 有两篇内容~我发在豆瓣的「内在力量研究中心」小组里啦! * 指路 1 👉 实用小贴士|跳出反刍思维的4tips我都实践过了!好用! * 指路 2 👉 最小阻力原则:越简单越容易行动越可持续
这期节目,是「选领导也是一种投资」系列的第一期。 我邀请了节目的老朋友 Luna,一位心理工作者,也是影响我很深的一位 leader,一起聊聊:我们为什么会不断“选错人”?在复杂的职场关系里,到底该怎么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跟?我们又该如何觉察那些当时不愿看、事后才明白的信号? 去年第22期,我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结束自由职业、回归职场的经历。这次要update的是:我又离职了(笑)。其实去年还在职的时候我就隐约想做这个选题了,但当时身在系统中,情绪复杂,也没法好好停下来整合。 离职后休息了一阵,再回顾这几年在职场、GAP、自由职业之间切换的经历,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我们以为自己在“选一份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是在“选一种价值观”。尤其在创业公司,这种价值观就是老板的DNA。 所以,我想趁着体感还在,从这段职场经历出发,做一个系列节目。每期会找来不同身份的嘉宾,从心理工作者、组织发展发展、投资人、自由职业者、一人公司等不同视角来聊聊~ 做这个系列不是要提供选老板的SOP,而是和你一起分享我们的复盘和成长:我们为什么会一次次心动、一次次失望;也许正是在这些“撞墙”的体验里,我们逐渐识别出:我是谁,我在意什么,我想靠近怎样的人,又想成为怎样的大人。 🎧 你会听到 04:40 跳过片头 * 看起来很虚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 选错领导,是因为判断力不够?还是某种心理机制在起错用? * 为什么我们(即使是心理工作者)也容易深陷其中,难以离开一段错误的关系? * 有哪些事后才看清的“危险”信号?(*其实在面试中就可以识别) * 人为什么容易在不适合的环境里反复自我质疑,而不是质疑系统? * 意识到错配后,如何止损,重建自己的叙事与主体性? * 身处混乱中,重新整理自己的最小行动建议? 🙌 Guest Speaker: Luna:从业8年的心理咨询师,小时数 2200(👉找到她 @🍠Luna 的小红书) ⬇️ 和Luna录过的两期节目: * 心理咨询避坑指南:花了五位数的来访者对谈专业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两个来访者对话心理咨询师) 🎙节目制作: * 全流程:Fiona * 剪辑:Kari, Fiona * BGM:What A Wonderful World (Live Acoustic) (by The Macarons Project) * 音效:【Free beat】"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Lakewavebeatz) * 封面图:和GPT共创 💡提到的: 📚《清醒:如何用价值观创造价值》(by Fred Kofman) 非清醒商业 vs 清醒商业
选领导就像扔飞镖,哪能一次就正中靶心 🎯 上一期,我和心理咨询师 Luna聊了聊:为什么我们会不断“选错人”?为什么有时候明知道不舒服、也很难离开?人为什么容易在不适合的环境里反复自我质疑,而不是质疑系统?我们从心理关系的角度,拆解了那些事后才看清的盲点——以及,它们背后藏着的深层需求。 这一期,我们换一个视角,邀请组织发展顾问 & 盖洛普优势教练 Judy来聊聊这个话题。 Judy自己的职场经历就很有意思 —— 裸辞迷茫期,在一场5天的培训中被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意外”相中,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破格拿到需要 2-3 年经验的岗位offer,从此开启了顾问生涯。进公司后,因为“缺乏经验”又进入了长达半年“被边缘化”低谷期。但是这位 leader一直都支持着她。她也凭着一股“你要是敢看好我,我就拼命干给你看”的心态,在这个企业里慢慢站稳脚跟。 她的这位“伯乐”到底有什么特质?这种"被看见"的经历又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again,做「选领导也是一种投资」这个系列不是要提供选老板的SOP,而是和你一起分享我们的复盘和成长:我们为什么会一次次心动、一次次失望;也许正是在这些“撞墙”的体验里,我们逐渐识别出:我是谁,我在意什么,我想靠近怎样的人,又想成为怎样的大人。 🎧你会听到 04:15 奇遇开始:零经验的Judy如何在5天培训后被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邀约工作? 07:54 这位伯乐看中了什么:潜质比履历更重要 14:43 破格入职后的现实:半年边缘化低谷如何熬过? 17:59 “你要是看好我,为什么态度比能力更关键? 21:05 组织顾问如何快速识别领导力? 28:48 如何在早期相处中判断上级是否值得跟? 33:25 试错是必经之路:不会一次就正中靶心,但每次还得尽力扔(否则会后悔) 35:23 每个人都要当领导吗?答案也很动态啦! 40:52 职场新人tip:回到自己 + 做当下能做的最优选 🙌 Guest Speaker: Judy:盖洛普全球优势教练 | 组织发展专业顾问(心理测评领域) | 故事力认证培训师 | 自我探索10+年,帮助上百名客户探索内在和优势 * Judy的个人公众号:【与阳阳边走边聊】 🎙节目制作: * 全流程:Fiona * 剪辑:Fiona, Kari * BGM:What A Wonderful World (Live Acoustic) (by The Macarons Project) * 音效:【Free beat】"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Lakewavebeatz) * 封面图:和GPT共创 🔗 关联节目: * 上期回顾:选领导这件事,好像也是我们人生关系课的延伸诶! * 下期预告:跳出员工视角,投资人如何看待“选领导是投资”?
我们都是未知成分的矿石,工作环境是试剂,不断试验,看看反应,才会知道我是谁。 这期节目,是「选领导,也是一种投资」系列的第三期,延续前两期关于领导力与价值观的讨论。 * 第一期:选领导这件事,好像也是我们人生关系课的延伸诶! * 第二期:"你要是看好我,我就一定会做出成绩给你" :什么样的领导值得你自我证明? 这一期,我们从投资人的视角来聊聊。 无论你正在选老板/领导、带团队,或思考自己的人生锚点,希望这场关于「在不确定性中如何做选择」的对话,都能带给你一点点新的视角。 🎧 你会听到 00:00 start with why:想做这个系列选题的动机 02:55 We're either learning or earning:痛苦转化为资源就是投资回报 05:49 谁一开始的职业选择,不是胡乱选的呢? 11:57 "工作时长=稳定性"这个等式,真的成立吗? 14:40 REAPRA的投资哲学:为何投入大量资源帮创始人"练内功"? 23:02 什么样的创业者值得投?投资人的判断标准 33:00 弯路是成长必经路:即使有了现在的认知,16年前的我也不会用它 38:09 领导力的起点:对自己100%负责,才能影响他人 40:52 如何在迷雾中找到人生锚点,并笃定地走向它? 🙌 Guest Speaker: Jessie:专注投资认可长期主义、愿景使命驱动的创业者的投资人、Mind Gardener(来自于Mind is a garden with seeds),实践用创业这个练习场帮助更多人实现认知拓展和长期幸福 她所在的投资机构@REAPRA:关注极早期创业者,拥有非凡耐心的股权投资机构。使命是通过培育未来商业领袖,创造跨时代的长青产业,实现创业者个人和利益相关方的长期幸福,创造成功的企业,并给社会带来正面影响力。 了解REAPRA“投资于人”的投资方法论:点击这里阅读REAPRA BOOK 和Jessie去年录的节目: 《为什么"无聊"很重要?(附自由职业失败教训)》 🎙节目制作: 全流程:Fiona 剪辑:Fiona, Kari BGM * What A Wonderful World (Live Acoustic) (by The Macarons Project) * 【Free beat】"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Lakewavebeatz) 封面图:和GPT共创 👀下期预告: * 自由职业者的隐形领导困境:明明已经"自由"了,为何还会期待"被领导"?
在“选领导,也是一种投资”系列的第四期里,我邀请到朱弟(@播客《嘿啾Hey Jude》),一起聊聊自由职业者的隐形领导困境——脱离职场后,我们是否发展出了内在领导力,来支持自己在“旷野”中不迷路、往前进? 我们从同样是“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出发,聊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 * 有人自带导航系统,从小就习惯自己安排节奏、做决策; * 有人则在没人拍板之后,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的行动力,靠的是外部框架与权威支撑。 🎧 你会听到: 00:22 Intro 05:55 Part 1 | 明明都是P人,但你的自由,我的自由,好像不一样 * Fiona开启自由职业的契机:60%主动脱轨,40%阴差阳错,再加上一点浪漫幻想 * 朱弟开启自由职业的契机:没太多浪漫幻想,全是数据决策 * 面对进入自由职业后的“不被领导“,一个开始慌了,一个爽翻天了 * 为啥我俩面对完全的自由感受会不同?从安全感基础展开聊聊 1:00:59 Part 2 | 从被领导到自我引领 * 什么时候感受到自己的「内在领导力」更稳定了?(朱弟:有钱!) * 如何厘清价值观,逐渐找到自己做选择的why? 1:22:37 Part 3 | 自由职业不是孤岛:即使不选领导,也在选人啦~ * 如何选择合作对象?(看重什么维度?有什么雷区?) 1:29:53 End Note:自由职业首先是个“生意” 🙌 Guest Speaker: 朱弟:8年内容从业经历,经历互联网、商业地产和创业品牌,现自由撰稿迈入第4年,连续3年稳定为客户输出100+篇长文,偶尔在单口播客分享高敏/内向人类生存心得,播客《嘿啾Hey Jude》 💗提到的: * 朱弟的《P人也能上手的时间管理指南》 * 情绪记录App:How We Feel(更详细的使用体验👉戳这里) * 价值观梳理小工具:制作自己的Vision Board(愿景版) 示例:Jude和Fiona的⬇️ * 三五环 - 五年后会改变你的是一本书,还是一条热搜? * 严艺家 - 隔代养育:扬了哪些长?要避哪些短? 🎙节目制作: by Fiona BGM * Traverser(by Emma Peters) * 【Free beat】"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by Lakewavebeatz) 封面图:和GPT共创 👀 往期回顾: * 第一期:选领导这件事,好像也是我们人生关系课的延伸诶! * 第二期:"你要是看好我,我就一定会做出成绩给你" :什么样的领导值得你自我证明? * 第三期:就算16年前就有现在的认知,选工作时我也不会用
受到一期很美的free podcasting节目的启发,心里痒痒,也想尝试一期没有脚本、没有提纲的即兴录制。于是邀请了朋友阿冰加入这场小小的“冒险”。 🙌 阿冰:现役心理咨询师,前教育人/新闻人,UCL教育心理学硕士(@冰的小红薯) 这场对话唯一的线索是我们上次见面时她说到的一句话:“可能我们就是在无数个不是自己的时刻里最终成为了自己”。 从这句话开始,这条free podcasting的河流流经了这几年里我们在各自的人生探索中的一些破碎、重组、勇敢、眼泪、沉默、骄傲和未完成的答案 —— 03:06 曾经的工作里有很多“不对劲”,体会不到作为个体的“全然存在” 07:21 混乱中破土而出的力量:从“乖乖女”到“愤青” 11:21 在格格不入和不被认可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同行者(find your subculutre) —— 听起来很有力量,but how? 18:00 从全职妈妈、访问学者的陪读太太到“那我自己要做点什么”的主体性觉醒 32:40 “no one is coming”:上山的每一步路都得靠自己扎扎实实走 36:48 寻找自己的过程总是起起伏伏的:有时候感觉柳暗花明,有时候又掉入茫然无措 40:10 刚开始写Personal Statement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43:26 女性友谊和榜样力量让自己在不断肯定又否定的拉扯中激发潜能 48:58 在感知真正的渴望这件事上,可能身体会比头脑先有答案 1:00:03 对“成长执念”的反思:为什么追求成长?为什么总觉得“还差一点儿”? 1:15:12 真正的内驱力:从“不敢掉队”的恐惧,到“长大真好”的渴望 1:19:41 Tuesdays with Morrie:Morrie说他允许自己每天自怜(self-pity)一会儿,但会为它限制时间 1:24:59 在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的刻意练习中,感受到触碰自己、拥抱自己的时刻竟然觉得有些陌生 1:30:49 《重燃》生命力的火花,需要先解冻,先感受到安全 1:40:19 为什么我们不能享受“无意义的废话”? 💗还提到的: 卡尔 · R ·罗杰斯 (1902-1987):人本心理学创始人,他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天然倾向 阿冰的“曼陀罗”(*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实践): 🎙节目制作: by Fiona BGM * Wyden Down (by ROIPY) * A Lifetime (by Jo Blankenburg) 两首Zumba舞曲: * Para Para Sakura (by 郭富城) * ZIN Volume 117 - 06 Cumbia Lenta - Cumbia 📷 封面图:泛舟湖面时偶遇的夕阳倒影
你是否觉得,说不同语言时,自己仿佛也切换了人格? 本期节目,我和老朋友Lallas聊了聊这个话题。 Lallas是一位探索多种语言(英语、法语、西语、日语、藏文……)的“语言收集者”,但语言于她,远非工具那么简单,来听她自己的介绍吧: 👩Guest Speaker: 大家好,我是Lallas。 如果非要给我自己贴几个标签的话,我想我会是:一个在多种语言的缝隙间寻找真我的人,一个用泪水写诗,在世界这个大迷宫般的花园里跌跌撞撞野蛮生长普通人。 每一种语言,都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一扇带我去到远方,一扇让我回到过往,还有一扇,望见了深渊中倒映出自己的脸庞。但事实上,我并不知道究竟该如何介绍‘我’。因为我不是我的经历、我的titles,在甚至不是我的姓名。这种困惑,让我一度非常孤独。 于是,我的追问让我无意间走上了这条自我找寻的旅程。我做过最勇敢的事,不是走了多远,而是决定转头向内,去真实地面对那个躲在不同语言和人格背后、既渴望被看见又害怕被看清的自己。 🎧 你会听到 00:54 Intro * feacher节目风格的转变:从英语干货到内在探索(这期似乎整合了一下) * 为什么想聊“语言与人格”? 6:43 童年的多语言环境与“生存策略” * 在学校讲普通话,回家讲方言,很小就在不同世界切换,戴上不同的面具 * 不安全的成长环境中,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高敏感小孩自动学会了罩住“真实的自己” 18:51 英语: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逃生门” * 课间10分钟的白日梦:总会幻想着“环游世界” * 外教课上收获的截然不同的教育体验和自信体验 27:13 法语:被误诊为绝症后,我想逃到更远的地方 * 转折:因严重偏头痛被误诊为绝症后,开始真的思考:要怎么开始为自己而活? * 退学→学法语:虽然不知道deadline在哪里,但还是一下子报了三个月的法语课 40:13 放弃去法国,重新高考:因为妈妈突然确诊了癌症晚期,医生说只剩两年 * 最大的遗憾:在”追赶时间“证明自己,努力成为妈妈的骄傲,却很少有真正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49:09 日语:回望时才发现,承载了跟妈妈的专属记忆 * 充满边界感的文化或许跟妈妈的人格底色匹配上了 * “你最爱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妈妈也是” 57:04 西语:没有正儿八经学,但热烈、奔放、自由的感觉身体都记得 * 背包古巴,没有网,用不了翻译器,不会西语,遭遇醉汉的跟踪和袭击 * 去哥斯达黎加上学,感觉每天跟动物们一样,生活在大森林里 1:07:01 从e人到i人:从热衷于百人局的party animal到精简社交 * 身体有信号,自己却不信:惊恐发作、想吐 * 可以办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活动,但结束后会完全耗竭(depleted) * 接纳自己的高敏感、低能量,意味着需要断舍离大量的社交关系 1:11:45 AI时代,翻译工具那么好用,为何还要学语言? * 持续的语言学习:藏文,一把向内探索的新钥匙 * 「场」:人类翻译在情感、文化传达上的不可替代性 * 未来想努力的方向:成为Dharma Translator Dharma的意思是「法」;在这期节目的语境下,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译心者’,它指的不仅仅是翻译文字,更是翻译能量、意图和感受。就像好的音乐翻译不只是翻译歌词,而是翻译旋律背后的情绪一样。 1:20:24 回到母语和方言,此时此刻复杂的情感:又熟悉,但又容易被trigger * 为什么还是用英语最能说出真心话? 1:28:35 语言之外,我是谁? * 萨古鲁冥想练习:I am not the body, I am not the mind —— 那我到底是什么? * 从becoming到being:正在剥离那些“我曾经以为是,但实际不是”的身份标签 💗 节目中提到的: 播客节目:S7E9鲁豫对话小帕 | 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女人,答案在风中飘荡 个人随笔:When Your Mother Tongue Sounds Like Trauma (by Christy Ku) 其他: * 森田疗法 * Isha Kriya:萨古鲁(Sadhguru)创立的冥想练习 * Randy Pausch 🎙节目制作: by Fiona BGM * 黄力氧 - 隐山 (手碟Handpan Solo) * 尕尔东,戈桑玛 - 在日落前拥抱 * Álvaro Soler - La Vida Seguirá * 関取花 - きんぎょの夢 * Carla Bruni - Chez Keith et Anita * John Lennon - Imagine 封面图:Co-create with GPT
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总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下定决心改变,几天后却又打回原形,然后陷入“知行不合一”的自责? 在完成第100次心理咨询之后,我最想分享的感悟是:“知行不合一”的矛盾才是生活里的常态,我们最需要的,是对自己多一份耐心。 熟悉我的听友应该知道,我从几年前开始尝试心理咨询,中间不定期也请朋友或者自己solo分享过一些心理咨询的科普和收获。 这一晃,已经一起跟咨询师走了三年半的时间。所以,就想趁这个特别的节点,站在一个来访者的视角,聊聊咨询走到现在带给我最重要的改变 —— 🎧 你会听到 00:23 intro:被问到“第100次咨询 vs 第30次咨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02:11 那些问题会换着马甲反复出现,直到你不再逃避 * 带着“慢慢改变”的初心走进咨询室,却还是着急想要寻求答案 * 坦白自己偷偷去找萨满的经历,如何成为咨访关系的转折点? * 希望问题再出现的时候,可以说:这次不一样了 08:49 反复出现,是因为它重要,它根深蒂固啊 * 反复出现的核心议题就像九头怪,砍了一个头立马又有一个头! * 第一次在咨询室里大哭,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羞耻和问“怎么办”? * 咨询师说:先不着急“怎么办”,在情绪里多待一会儿 16:35 “不要轻易以为自己做到了,顺境时的做到可能不是真的做到” * 感受到了新体验,很兴奋—— work-life从来没有这样balance过! * 但,很快又经历了“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旧循环 22:43 从寻求确定到容纳反复,开始允许自己知行不合一 29:05 Final words & 互动邀请 💗 节目中提到的: * 一则新年祝福贴 * 关于“心理咨询过程像是松松土”的比喻 📖 书: * 《助人技术: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 (一本经典教材,帮助你理解咨询中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 播客节目: * 《痊愈之后可以再次生病,自洽之后可以继续拧巴》 * 《自由职业1年后重返职场,我却比从前更快乐了》 往期相关单集: * 心理咨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两个来访者对话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避坑指南:花了五位数的来访者对谈专业心理咨询师 * 先在生命力上下功夫,其他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 来访者手记:求助不是弱者的表现 🎙节目制作: 主播/制作:Fiona BGM: * Slow Down (by Imany) * Lakewavebeatz - "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封面图:去年在山里遇见的小🐌 —— 允许自己做一个slow learner!
虽然我还是没搞清楚很多运动知识,(甚至连有氧无氧都没完全搞清楚💦),但也不妨碍自己也动了两年了。 这个过程里我发现:身体比大脑诚实多了,它会直接告诉你现在需要什么。 所以,这期就聊聊一个运动小白是怎么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慢慢变成把运动当生活锚点的。 如果你也被各种运动攻略吓到过,或者老是坚持不下去,希望这期节目带给你一点点动力! 🎧你会听到 00:19 抓阄选到选题,但在创作上很犹豫:我这个“运动小白”有资格聊吗? 02:39 我的运动史:从习惯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规律运动两年(以周为单位哈,宽容点hhh) * 学校和家里没咋培养运动习惯 * 大学开始尝试健身,但那时候功利心重啊 * 工作后的运动习惯也很波动,一没心力就不动了 07:42 开始重视身体的契机:因为长期忽视它,真的会被被"封印"住 心身是一体的,有了身体运动带来的阳气,才有可能突破精神世界的旧有模式。( by 李辛《精神健康讲记》) 11:49 在运动上,关注点放在“一次又一次去完成”的时候,反而更可持续了 14:28 运动如何让我“头脑里的100只猴子”闭麦(ADHD友好) 20:03 哄骗大脑:乖,咱们就跑一圈!(然后身体觉得不够,又来了几圈 22:15 倾听身体的阶段性需求:从平衡滋养、自由舞蹈到渴望力量 23:58 回归自己身体的需求不是说专业不重要啊 28:18 身体带给我的心理课: * 心理韧性也跟训练肌肉一样:刻意练习,常常抗阻,总会越来越游刃有余的 * 如何建立健康界限:不逃避,但也不逞强,只能到这了 * 关于完美主义/拖延:从一个small start开始撬动 35:43 Final Words:未来还希望在运动中探索什么?让身体带路吧~ 🎙节目制作: 主播/制作:Fiona BGM: * Regina Spektor-Don't Leave Me (Ne me quitte pas) * Lakewavebeatz - "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 Megumi Acorda-ghost * Ido Shoam-Colombiana 📷封面图:一些动起来的时刻大乱炖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