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当下社会,动物虐待事件频发,从家庭宠物到流浪动物,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伤害。然而,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在动物保护方面仍存在诸多空白,施虐者往往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不仅是动物的悲剧,更是社会文明的缺憾。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通过数据、案例和多方视角,深入探讨我国动物虐待现象的现状、法律漏洞的严峻性,以及动物保护立法的紧迫性。 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共同参与此次讨论:学校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将与我们分享一线救助中遇到的真实案例,揭露动物虐待的残酷现状;法学专业学生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现状关于动物保护立法的空白与不足,我们又该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来构建更完善的动物保护体系;而资深养宠人士则结合亲身经验,分享养宠的使用技巧,探讨如何科学养宠、与宠物和谐共处等等。节目将从现象剖析、法律解读到行动建议,为您呈现一个完整的思考框架。 这是一次关于动物权益的讨论,也是一次对法律与社会责任的思考。无论你是否养宠,动物保护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希望通过这期节目,推动更多人关注动物权益,共同促进动物保护立法的完善,从而构建一个更文明、更有温度的社会环境。改变始于认知,行动创造未来。 欢迎收听并参与这场关于动物权益的对话! 【本期主播】 Nancy YY 苏菲娅 【特别嘉宾】 小七(学校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 小美(法学专业学生) 椰丝球(资深养宠人士) 【锚点时刻】 00:37 动物虐待现象频发,一同走进沉重话题 01:24 残忍虐待动物事例,让人心痛不已 03:13 嘉宾小七分享在校遇见的动物虐待经历 09:01 虐待动物原因种种,但都不能成为借口 12:55 法律漏洞似乎助长动物虐待行为的出现? 13:28 嘉宾小美齐探讨,剖析我国动物保护法律现状 17:58 国外法律值学习,保护动物需努力 24:20 嘉宾椰丝球分享自身养宠经验及其领养经历 40:40 对于动物保护方面,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本期节目使用音乐】 小可爱(纯音乐) Slowing Down 宫崎骏的浪漫 【本期节目题图】
【前言】 在广州车水马龙的街头,立交桥下的纸箱、公园长椅的褶皱衣物、24 小时便利店的角落,藏着一群特殊的 “城市住客”—— 露宿者。他们或是遭遇生活变故的异乡人,或是习惯了街头自由的长者,在钢筋水泥间寻找栖身之所。而每周三的傍晚,总有一群普通人带着保温箱、编织袋悄然出现,为他们递上热乎的饭菜、御寒的衣物,这是民间公益组织「悦善一百」坚持了 14 年的爱心行动。 我们制作这期播客,不仅想记录一碗热饭背后的温度,更希望揭开民间公益如何在没有官方背书的情况下,用持续的善意搭建起城市与边缘群体的桥梁。节目中,我们跟随两位核心负责人张女士和陈先生的视角,听他们讲述从餐饮从业者到公益组织者的转变,以及在街头与露宿者建立信任的点滴;也会走进露宿者黄先生的真实生活,了解他在接受帮助时的内心触动;更有参与体验的小组成员,从深圳、香港等地的观察出发,探讨不同城市对露宿群体的包容方式。 这不是一场宏大的公益叙事,而是关于 “坚持” 与 “看见” 的故事 —— 当民间力量扎根街头巷尾,当善意化作日常的行动,我们或许能重新理解:城市的文明,藏在如何对待那些最需要温暖的人身上。 【本期主播】 颂筱 【邀请嘉宾】 悦善一百团队的组长:张女士、陈先生 街友:黄先生 亲身体验爱心行动的小组成员:静娴、嘉雯、雅欣 【时间戳】 01:20 介绍「悦善一百」的爱心行动 02:23-06:22[张女士] 02:23 为什么会从捐赠者变成一名志愿者? 03:26整个行动的工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04:46 爱心行动不仅仅是周三有,其他社会组织也会在其他时间发放物资。 05:45我们也是习惯了随机让人参与行动 07:12-22:52[陈先生] 08:18原来那么光鲜亮丽的广州,竟然在夜幕降临时会有那么多露宿者。 08:49刚开始身边的人都不理解,觉得这个行为很多余遭到反对,为什么一定是你去做? 09:58疫情期间政府的管控非常严格,让行动变得非常困难。 11:07捐赠商从何而来? 14:25大高温的时候遇见中暑的露宿者带她到医院救治,却最终听到的消息是已然离去。 15:56一些露宿者死亡后,没有人认领只能让政府处理他们的身后事。 16:18救助站能提供的只有御寒的衣物和回老家的车票却并不能帮露宿者找到来时的路。 18:06我们没有太在意名利,更多的是随心。 19:00周三的晚上你会忘记所有工作生活的烦恼,去完成这场爱心接力。 20:10有位负责人在23年去世了,可我到了那天都不知道她的真名叫什么…… 20:48怎么管理「悦善一百」? 23:20-25:50[黄先生] 23:25我离开家里已经超过八年 25:03 如果我回来,我一定要挺着腰杆回来 26:25-38:20[三位志愿者] 26:31参与完送餐行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0:30对露宿者一点颠覆的认知 34:20对「悦善一百」有什么建议? 36:26其他地方的露宿者和广州的露宿者的福利有何不同? 【本期节目使用音乐】 《Peaceful Piano Relaxation MeditationCalm Soothing》 《The Softest Touch》 《How Beautiful Life》 【本期节目题图】
【本期内容】 “你听过风与沙的对话吗?在甘肃民勤,这场对话持续了半个世纪——风说:‘我要吞没农田和村庄’,沙说:‘我会覆盖每一寸绿色’。 在这座以“人民勤劳”而得名的小县城民勤县,人们用“寸草遮丈风”的执着,一代又一代民勤人用双手和智慧在浩瀚沙漠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向下扎根的是树苗,向上生长的是希望”西北有戈壁,有沙漠,有狂野的风,有冷冽的月亮。如果你来过西北,就会知道,这里年并寸草不生。甘肃,有绽放的苦水玫瑰,有十个热血少年种下的18万棵梭梭树,有同为治沙梦想 而来的志愿者们撒下的希望的种子。 梭梭树,耐寒、耐旱,抗盐碱,抗风沙,可以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使周边沙化草原得到保护,维护着生态平衡。 在沙漠中,梭梭树是最不起眼的植物,但为了抵抗风沙,它将根系扎根地下十几米,成长之后,即便风带走它脚下的沙,它也牢牢地锁住了脚下的土地。 向下扎根的是梭梭树的树根,不断成长着,抵抗着风沙的侵蚀,守卫着土地。 向上生长的是沙退绿进的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汇聚于此,高举“农民富裕、农村和谐,农业繁荣”的旗帜,在沙漠日出日落和漫天繁星的见证下,种下一棵又一棵防风固沙的梭梭树苗,点亮了一盏又一盏沙漠变绿洲 的希望之灯。 有这样一群人,跟随着“十个勤天”的脚步,怀揣着同样沙漠变绿洲的理想,走进了这片沙漠。 【人物介绍】 祈愿铃、甜酒 【时间轴】 1:29 主播热场结束,介绍梭梭树 3:17 梭梭树的种植步骤 7:03 嘉宾入场 7:25 什么样的契机去到沙漠种树 11:29 民勤沙漠种树生活日常 16:40 沙漠美食分享 17:49 植树过程中开心的瞬间 25:30 植树过程中所遇的艰难时刻 29:25 物资邮寄 30:15 政府保障有哪些 34:08 基地建设者-仲麟哥 37:05参与种树活动的方式 38:26结尾 【制作团队】 主播:Janie-momo、Selina 后期:Carson 运营:Chang-BoT 【本期节目背景音乐】 《无名的种子》 【本期节目题图】 祈愿铃、甜酒
简介: 这是一期直面“性骚扰”的深度对谈。从近期热播剧《难哄》中扭曲的性骚扰叙事出发,我们想撕开社会对性骚扰的沉默面纱:职场骚扰、家庭侵害、街头围堵甚至熟人作案——这些并非虚构剧情,而是无数人真实的创伤。 在播客中,我们分享匿名投稿故事以及自身经历,揭露受害者因舆论压力、证据困境和家庭漠视而被迫沉默的困境;也会结合《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拆解维权路径:如何取证?如何保护隐私?怎样让施害者付出代价? 这不是一场冰冷的说教,而是一次坦诚的共情。我们想告诉所有受害者:你的愤怒无需羞耻,你的声音值得被听见。最后,我们会探讨从现场反抗到心理重建的实用策略——当你孤立无援时,请记住,你的身后站着亿万个愿意为你呐喊的人。 加入这场对话,打破沉默,让正义生长。 成员:洪洪、姜姜、罗罗、高高 制作相关: 音乐:mixkit-love-in-the-air-41 时间轴: 00:15 开场白 01:21 热点事件导入 03:33 当今社会性骚扰现状,造成性骚扰的原因 07:10 自身与他人故事经历和影响 29:36 分析选择沉默、忍受的原因 33:29 法律与政策 39:59 应对方法、打破沉默 44:21 结束语
麻省理工作弊事件背后:文科生“水课全靠AI”、理科生代码直接复制,教育公平正在被技术改写规则? 【导语】 当AI用10秒生成一篇“完美论文”,当隔壁同学靠AI刷高绩点拿到保研资格——你熬通宵改的文献综述,真的输给了技术吗?2025年,教育公平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地震”:麻省理工学院因AI作弊开除学生的争议未消,高校调研显示1/5大学生用AI代写作业,文科生滥用率是理科生的2倍。 有人用AI“弯道超车”,有人因“不会用AI”在竞争中吃亏;有人视AI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当作效率工具。当“投机取巧”与“诚实学习”的边界被技术模糊,教育公平的天平该如何校准? 本期播客直击大学生活现场:文科生揭秘“水课论文全靠AI”的潜规则,理科生曝光“代码直接复制AI结果”的行业真相,教育专家首次公开高校“AI使用黑名单”与“过程性考核”实操方案。从学术诚信崩塌到能力培养断层,从资源分配失衡到检测技术漏洞——这场关乎每个学生未来的辩论,或许能让你重新理解:当AI重塑学习规则,我们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点击播放,听听那些藏在“AI高分”背后的真实代价,和打破“技术依赖”的破局之道。 【本期主播】 何连 【特别嘉宾】 小王(大三文科生): 以身边同学滥用AI完成作业的现象为例,强调“工具中性论”,呼吁区分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的AI使用边界,重视自主思考对能力培养的核心价值。 小陈(大三理科生): 结合理科实验场景,指出AI在数据修正中的辅助价值与滥用风险,主张“先思考后优化”的使用原则,关注AI对跨学科资源分配的潜在影响。 王老师(资深教育工作者): 从学术规范与教育管理角度,分析AI作弊事件背后的伦理缺失,分享学校在AI使用规范制定、过程性考核设计、批判性思维课程开发上的实践经验。 【锚点时刻】 00:00-03:00 开篇引入:AI与教育公平的时代之问 主持人何联介绍背景:2025年AI技术渗透教育领域,麻省理工学院AI作弊事件引发对教育公平的讨论。 嘉宾自我介绍(小王、小陈、王老师),明确对话从学生体验、教育者视角展开。 03:00-07:15 事件解析:MIT作弊事件的核心争议 王老师解读事件:学生使用ChatGPT润色并篡改访谈数据被开除,核心问题在于“数据操纵”违反学术规范。 MIT学术诚信指南要求AI介入需全流程标注,但学生混淆“辅助”与“伪造”边界,暴露伦理教育滞后性。 07:15-11:30 学生视角:AI在课堂中的真实使用场景 小王:选修课(文学鉴赏、音乐欣赏)中,超70%学生直接提交AI生成论文,专业课(社会科学研究)存在“AI初稿+简单修改”现象,认为滥用导致“跳过知识吸收过程”。 小陈:理科生在代码编写中依赖AI“直接生成结果”,但创新性实验因AI无法替代逻辑推导,受影响较小,主张“先思考再用AI优化”。 11:30-16:00 数据揭示:AI滥用的群体差异与深层影响 王老师公布调研数据(169名大学生):• 20%使用AI代写作业,大二学生占比最高(35%),因评优压力跟风;• 文科生滥用率(30%)是理科生(12%)的2.5倍,社交环境中作弊者越多,个体风险提升3倍。 高频使用者批判性思维得分低25%,可能导致保研、奖学金等资源向“AI制造的优秀成果”倾斜,形成“逆向选择”。 16:00-20:30 学科差异与公平失衡:文科生VS理科生的不同困境 小王:文科生依赖AI完成文字类作业,“水课”滥用严重,导致诚实学生因“分数竞争劣势”被迫跟风。 小陈:理科实验数据的“不可替代性”提高作弊门槛,但AI在模拟实验数据上的便利仍威胁基础能力培养,跨学科资源可能向“易作弊领域”倾斜,破坏学科生态平衡。 20:30-25:45 教育者应对:制度设计与过程性考核创新 王老师分享学校措施: 1. 禁用清单:明确语文作文、数学证明题等禁止使用AI,需独立思考; 2. 过程监控:线上追踪作业提交时间、修改痕迹(如AI生成文本的句式重复性),线下要求提交论文大纲、实验原始数据 3. 课程改革:新增“AI伦理与学术规范”必修模块,结合案例教学(如MIT事件),在历史学科开设“批判性思维分析”专题课。 25:45-30:30 技术反思:AI检测工具的缺陷与优化方向 小王:AI查重工具存在“误判问题”——语言能力弱的学生因“文风类似AI”被扣分,而擅长“训练AI模仿个人风格”的学生可规避检测,呼吁工具需更精准。 小陈:建议建立“AI使用分级体系”(如AI占比≤10%为自主创作,10%-30%为合理辅助),避免“一刀切”压制技术红利。 30:30-35:15 破局路径:从“禁止滥用”到“引导共生” 嘉宾共识: 学生需自律: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方案”,专业课程坚持自主思考。 学校需引导:通过创新考核形式(如答辩、实践项目)检验真实能力,举办学术赛事(大挑杯)鼓励原创。 技术需规范:学术界应制定权威AI使用指南,明确“标注义务”与“惩戒机制”。 35:15-38:45 总结升华:教育公平的本质是“能力公平” 王老师:“AI暴露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育中‘短期功利’与‘长期成长’的矛盾。”真正的公平在于确保每个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获得扎实能力,而非依赖技术“制造成果” 小王与小陈:呼吁建立“AI辅助+自我提升”的平衡模式,让技术成为提升效率的“翅膀”,而非投机取巧的“捷径”。 38:45-40:00 互动呼吁与结尾 主持人发起听众互动:“若发现同学AI作弊,会选择举报、提醒还是无视?” 王老师用比喻总结:“AI像高速行驶的列车,教育公平是轨道,我们需要校准方向,让列车驶向培养‘真实能力’的未来。” 【核心价值】 播客通过全流程40分钟的深度对话,揭示AI时代教育公平的核心矛盾——技术便利性与能力培养的割裂。解决方案需从“禁止AI”转向“引导使用”,通过学生自律、制度规范、课程创新的协同作用,让AI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工具,而非消解知识建构的捷径。最终指向一个共识:教育公平的本质,是保障每个学生在技术浪潮中获得“不被工具替代的核心能力”。 【互动思考】 若发现同学使用AI作弊,你会选择“举报”“提醒”还是“无视”?技术时代的教育公平,需要每个人重新定义“工具使用”与“学术诚信”的边界。
【导语】 “新闻学是文科里最差的专业之一,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慎选。”张雪峰老师的一句话,曾将新闻学推上风口浪尖,也让无数新闻学子陷入迷茫——学了最“劝退”的专业,人生真的会“完蛋”吗?课堂上,我们背诵新闻伦理、练习传统采写,但现实中,纸媒式微、短视频崛起,AI技术席卷而来。面对就业率下滑、薪资增长乏力,新闻学似乎成了一座摇晃的桥梁:有人焦虑“毕业即失业”,也有人带着批判性思维与新媒体技能,在跨界中闯出新路。 今天,我们邀请到新闻学在读学生、硕士生以及资深教师,一同揭开新闻学的真实面纱。从“理想破碎”的实习经历,到课程与行业的脱节;从张雪峰观点的激烈碰撞,到AI时代下的职业转型——我们聊选择、谈困境、探出路。你是否也曾疑惑:传统新闻写作还有价值吗?当记者不再是唯一出路,新闻学的“工具箱”还能打开多少可能性? 本期播客,我们将用数据、故事与多元视角,直面新闻学的争议与光芒。无论你是正在纠结专业选择的学生,还是对新闻行业充满好奇的听众,希望这期对话能带你跳出“劝退”标签,重新思考: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一门专业如何定义我们的未来?而我们的选择,又如何重塑专业的价值? 点击播放,一起听见答案。 【本期主播】 小郭 【特别嘉宾】 图图(大三在读学生) 小拉(研二在读学生) 范老师(211高校老师) 【锚点时刻】 00:05 新闻学被贴上“最差专业”标签?张雪峰言论引发争议 02:12 嘉宾登场:新闻学在读学生、硕士生与资深教师分享真实体验 04:15 数据揭示残酷现实:新闻学录取分连年下滑,就业率低于平均水平 05:00 选择新闻学的初衷:兴趣、资源还是“生存策略”? 06:30 “理想破碎”时刻:当课堂理论撞上行业裁员潮 12:55 课程脱节痛点:学报纸排版的时代,短视频却成就业刚需 15:00 学生自救实录:熬夜学剪映、自费补技能,课堂外的“新媒体大学” 17:27 教授回应争议:大学教育VS职业教育,批判性思维才是“持久燃料” 23:28 AI冲击下的焦虑:记者会被取代吗?新闻学的“不可替代性”在哪? 27:56 张雪峰观点碰撞:就业困境VS跨行业价值,新闻学真的一无是处? 33:18 未来出路探讨:从记者到内容策划、产品经理,新闻人的“跨界生存法则” 43:00 一句话期待:象牙塔改革、核心竞争力、信息环境的“守护者” 【本期节目使用音乐】 片头曲:使用剪映 轻音乐 片尾曲:使用剪映 轻快宣传片背景音乐 【本期节目题图】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导致大量儿童被留在农村,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近年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比如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建立关爱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以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 【本期主播】 薛芷茵、张汇茗 【本期嘉宾】 小泰、马绪(珠海市心理学会会长) 【时间轴】 00:00留守儿童音频引入 00:36-3:33开场与主题引入:播放周深采访片段,讲述其作为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 3:34-11:14留守儿童亲身经历分享 11:15-13:02 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提建议 13:25-33:48心理咨询师专业分析(马绪老师) - 原因分析、干预措施建议、最大挑战 33:49-35:59 对未来的展望与呼吁 - 理想目标:减少留守儿童现象,推动父母带孩子共同生活 36:00-37:22 结束语与行动号召 37:29-40:43片尾 【本期节目使用音乐】 1.ふたりの约束 2.轻音乐(优美舒缓) 3.海浪、海鸥与你 【剪辑】 林依伶、薛芷茵 【本期文字目录】 林依伶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在生育问题上,许多女性依旧被传统观念和沉默的枷锁所束缚。生育,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更是一段充满风险与挑战的经历。无论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是心理上的负担,抑或是社会上的隐形期待,生育对女性来说,往往是一场孤独且无声的斗争。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女性在生产后的困境,如产后恢复的难题——盆底肌松弛、尿失禁、子宫下垂等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而心理上的创伤,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等困扰,也让许多母亲在夜深人静时感到无助。而这些话题往往因为社会的沉默而被忽视,导致女性们不得不默默承受。 这期播客将会带着温暖与关怀,开启一场关于生育风险与女性尊严的对话。我们希望打破围绕生育的沉默,帮助更多女性勇敢发声,分享她们的故事,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这里,我们不回避生育的疼痛,也不将“不生”作为答案本身。生与不生之间,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值得倾听的经历。我们只想为女性提供一个可以倾诉和表达的空间,呼吁“生育不是她的责任,而是我们的课题”。 无论你已经是母亲,还是正在考虑生育的女性,甚至是男性朋友们,我们都希望你能在这里找到共鸣和力量。我们相信,一个更加尊重与理解女性生育的时代,正朝着我们慢慢靠近…… 【本期主播】 十一,善于倾听的INFJ Elvis,冷静且目标导向的INTJ 杰克,注重执行的ESTJ 【本期嘉宾】 舒珊荣医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张女士,27岁,是3岁半孩子的妈妈 严女士,27岁,是5岁孩子的妈妈 【时间戳】 01:21 生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女性又需要承担什么 04:54 生育风险被忽视,不仅是信息的缺乏,还有深植于文化中的观念 05:26-18:24[张女士] 05:26“塞水球+催产针”,生了两三天的疼痛让我濒临崩溃 08:33 忙着照顾宝宝,没时间做产后修复,妊娠纹和松垮的肚皮让我变得自卑 10:57 宝宝住院,我的抑郁却无人察觉 13:10 婆婆帮忙照顾孩子,我却有种被“抢孩子”的感觉 15:47 从孩子的健康问题到教育问题,总在怀疑自己做得不够好 20:14-30:55[严女士] 20:14 生完孩子几年了,漏尿、腰痛、膝盖痛、痛经成了常态 24:56 生孩子时,一个产房里有3张产床,我生的时候旁边的人也在生 25:53 选择奶粉喂养,是因为自己的舒适更重要 27:07 没人帮忙照看孩子,育儿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 29:50 成为妈妈的最大感受,是好像“重新养了一遍小时候的自己” 32:47-51:52[舒医生] 33:29 生育不是“运气”,基础疾病是决定风险程度的关键变量 35:22 一次产检,可能就是决定你和孩子是否安全的分水岭 38:03 健康管理需要科学饮食和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能降低难产风险 41:29 分娩过程充满不确定,随时可能进手术室 43:51 子宫像弹簧,弹不回去怎么办?靠科学康复,不靠“忍一忍” 45:48 产后抑郁不是矫情,而是缺乏理解和休息的自然反应 46:48 案例分享:一位双胎孕妈妈经历了胎膜早破、大出血,最终在紧急情况下决定进行子宫切除 50:51 从孕前到产后,每一步都离不开全面检查和家人陪伴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In My Dreams (LAKEY INSPIRED)》 【本期节目题图】 (图源:千图网)
一个人对性的态度是和他整个人生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性教育也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有独特的性的内容。 本期播客,我们聚焦“性”这个话题,围绕年轻人心中较有争议的几个性观念,同时收集了一些身边同学们关于性的困惑向嘉宾探讨,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国内知名性教育生活方式品牌莓辣MAYLOVE的副主编——考拉!在对话中,她也会分享关于莓辣的一些概况和工作中的逸闻,喜欢莓辣的听众朋友们也可以移步《莓有答案》播客~ 【本期主播】 小狗血 小何 打蛋 【本期嘉宾】 考拉,莓辣MAYLOVE副主编,播客《莓有答案》主编 【收听指南】 0:03:33回应莓辣被质疑色情化 0:07:36对于两性的双重标准 0:11:31性同意不具有连续性 0:16:42偷拍的男人之内心 0:22:46正常心看待性需求 0:28:10刻意塑造英雄救美的情节,浪漫爱的典型塑造 0:34:20对同性产生好感是通讯录吗? 0:39:31激情、承诺、亲密,爱情三角理论 0:41:33性永远是双方共同去决定的 0:49:36该与妈妈聊性吗? 0:54:34女性的品格不在于阴道、阴道口、生殖器的任何一处,不是一件拆开了就没用了的商品 【本期插曲】 《I Got a Stick》 by James Gavin 《放肆爱》 by 于贞 性不是洪水猛兽,希望本期播客可以帮助到有相同困惑的你们,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理性讨论,谢谢你们的收听!
【导语】 校园里,一对对情侣们手牵手漫步,看似浪漫纯粹。可你知道吗,在这甜蜜背后,恋爱消费的账单正悄然累积。一起吃饭、看电影、过节送礼物,每一项都藏着一笔笔开支。有人说爱情无价,多花点没关系;也有人因消费压力,在感情里疲惫不堪。那么,大学生恋爱消费的真实模样究竟如何?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这本 “恋爱账本”,深入聊聊大学生恋爱中那些甜蜜与金钱的纠葛。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两位特别嘉宾,一同分享在恋爱消费中的个人看法与真实经历。你是否好奇,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恋爱中的每一笔开销,是怎样在悄无声息中影响着情侣间的关系?是让感情升温,还是带来意想不到的摩擦? 我们希望借这一期播客,和大家一起探讨大学生恋爱消费这一话题,引导更多同学重新审视自己在恋爱中的消费行为,理性对待恋爱与金钱的关系 ,收获更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 【本期主播】 Emily 【特别嘉宾】 嘉欣(大四在读学生) 伟杰(研一在读学生) 【锚点时刻】 00:05 “黑马”情侣的故事 01:28 嘉宾登场,探讨大学生恋爱消费话题 02:20 揭秘大学生恋爱花销的主要去向 03:32 约会谁买单?大学生情侣的不同选择 07:00 当 “老观念” 遇上 “新恋爱”:消费观大碰撞! 12:04 超前消费 “甜蜜陷阱”?大学生情侣的真实经历! 22:26 “恋爱基金” 上线,情侣存钱新玩法 27:19 礼物选择题:价格与心意,哪个才是 “真爱密码”? 29:28 查价格与回礼的 “小心思”,情侣间的微妙平衡术 34:56 节日营销 “诱惑局”之情侣钱包的 “突围战” 37:19 异地恋的 “花钱困境”:没有物质的爱情真的是一盘散沙吗? 40:29 树立正确恋爱消费观,收获美好爱情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一花一世界钢琴曲 (潘佳杰) Una Mattina (Jacob's Piano) 微风不噪,阳光甚好(何石) 【本期节目题图】 By Seedream 2.0图像生成模型 希望你能喜欢这期播客,收获属于自己的浪漫~❤️
今晚,我们来聊一个既敏感又复杂的话题——代孕。在这个看似遥远的话题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我们不曾触及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有些家庭会选择代孕?代孕对于母亲、孩子以及整个社会又意味着什么?今晚,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揭开它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今晚我们的三位嘉宾有来自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中国内地的同学,其中还有一位是医学生,很期待她能够从医学的角度来与我们聊一聊这个话题。代孕是指代理孕母(或称代孕母亲)代替他人怀孕和分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代孕母亲可以提供卵子,也可以仅仅提供子宫来孕育胚胎。代孕通常用于那些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妇或者个人,帮助他们实现拥有自己生物学上相关孩子的愿望。代孕母亲使用自己的卵子,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受孕。对于代孕母亲来说,取卵过程可能引起盆腔感染等并发症。 本期主播:小陈 本期嘉宾: 王同学(中国内地) 陈同学(中国香港) 洪同学(中国澳门)临床医学生 00:42 介绍什么是代孕 03:33 暗访记者与代孕经营者之间的对话 04:35 如何看待代孕这个行为? 08:36 是否曾经关注过代孕这个社会话题?可以和观众分享关注到了那些时事吗? 12:36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代孕是一件值得尝试或探讨的事情吗? 14:48 代孕是否会涉及伦理问题? 21:56 暗访记者与代孕经营者之间的对话 22:57 代孕是否可能导致对女性的剥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30:17 社会上是应该禁止代孕产业的滋生,还是放在阳光下进行规范? 36:38 期待未来社会对代孕的接受程度出现什么变化? 40:23 歌曲刘若英《最好的未来》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尾:刘若英《最好的未来》 【栏目片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今日我主播 【本期节目题图】 文心一言大模型
在喧嚣繁忙的都市里,总能看到这样一群身影:他们穿着朴素,步履蹒跚,手扶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间,搜寻着被遗弃的“宝藏”。他们是拾荒老人,用双手为这座城市默默编织着一张循环经济的网络。 每一次弯腰,都是对资源的珍视;每一次捡拾,都是对浪费的抗争。在他人眼中,那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却是拾荒老人心中的无价之宝。他们将这些废弃物分类、整理,有的直接再利用,有的则送到回收站进行深加工,使它们得以在循环经济的大潮中重新焕发光彩。 这些老人的身影,不仅是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更是循环经济理念的生动实践。他们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珍惜每一份资源,减少浪费,共同守护这个星球的绿水青山。 循环经济以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为目标,强调通过设计、再利用和回收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拾荒老人的行为,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他们不仅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还促进了资源的再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循环经济中,废弃物的价值被重新发现。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废弃物可以被转化为新的资源,用于生产新的产品;拾荒老人的故事,是对我们每一个人最真挚的呼唤: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携手拾荒老人,共同书写循环经济的绿色篇章,让爱与希望在城市的脉络中流淌,汇聚成一股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本期主播: 曹育菁,学生 李辰智,学生 小标题: 02:26拾荒老人老李的故事 04:10数据支持分析,提供关于拾荒群体数量、分布、生活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12:59分析拾荒老人故事,如何通过拾荒为生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16:55循环经济基本概念、原理与重要性 20:41拾荒老人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 27:44在日常中如何实现循环经济 30:02介绍国内外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与经验 32:10循环经济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34:40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解决资源浪费问题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뽀뿌쏭” - Ampoff 片尾:“Morning Sun Cafe”by Cafe Jazz Deluxe 本期节目配图 By湯家怡 关于拾光循环记 感谢大家的收听,你可以在小宇宙中搜索拾光循环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多多关注并留下评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