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告别 MACD 假信号!参数优化 + AI 技术,解锁MACD新可能

量化好声音

作为金融市场的经典工具,MACD 自 1970 年代诞生以来,一直是交易者判断趋势、捕捉机会的核心指标。但随着量化交易时代到来,传统 MACD 的固定参数、信号滞后、震荡市假信号等问题逐渐凸显 —— 如何让这个 “老工具” 适配新市场? 本期播客从基础拆解 MACD:详解 DIF 线、信号线、直方图的构成与计算逻辑,手把手教你用交叉策略(金叉 / 死叉)、背离策略(顶背离 / 底背离)、直方图策略捕捉行情;更聚焦量化时代的升级方案:用遗传算法优化参数,借前向优化避免过拟合,再通过机器学习过滤假信号、强化学习实现自主决策,让 MACD 从 “被动信号工具” 进化为 “AI 驱动策略”。 无论你是刚入门的交易者,还是想突破策略瓶颈的量化爱好者,都能在这里 get MACD 的全新打开方式。 此外,“量化好声音” 听友群已开放,添加「宽粉」联系方式入群,一起解锁量化投资的奥秘! 【在这里找到我们】 wechat:quantfan_100 微信公众号:Quantide量化风云 小红书:Quantide bilibili:Quantide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下内容仅作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 1. 一个中心:0 轴是 “多空分水岭” MACD 的所有信号,都要围绕 0 轴来判断 —— 这是最核心的原则。 当 DIF 和 DEA 都在 0 轴上方时,属于 “多头市场”,赚钱的概率大。这时候就算出现死叉,也可能只是短期调整,后续还可能再形成金叉; 当 DIF 和 DEA 都在 0 轴下方时,属于 “空头市场”,赔钱的概率大。这时候就算出现金叉,也可能只是反弹,后续还可能再形成死叉。 所以,新手朋友用 MACD,先看 0 轴位置 —— 尽量在多头市场里操作,避开空头市场,这能大大提高胜率。 2. 两个基本点:顶背离逃顶,底背离抄底 这是 MACD 最经典的用法,也是实战中最可靠的信号: 底背离:股价创新低,但 MACD 柱不创新低(绿柱比上次短),或者 DIF 线不创新低。这说明股价虽然在跌,但下跌力度在减弱,是 “见底信号”。 顶背离:股价创新高,但 MACD 柱不创新高(红柱比上次短),或者 DIF 线不创新高。这说明股价虽然在涨,但上涨力度在减弱,是 “见顶信号”。 背离信号在优质公司上更有效,而垃圾公司出现顶背离,可能就是 “永久顶部”,再也涨不回去。 3. 四项基本原则:买点、卖点、风险点、止损点 买点:分一级买点和次级买点。一级买点是 “底背离后的二次金叉”—— 第一次金叉可能是 “假信号”,二次金叉更可靠;次级买点是 “快慢线上穿 0 轴后,在 0 轴获得支撑的二次金叉”—— 比如 DIF 和 DEA 上穿 0 轴后,回调到 0 轴附近又金叉,这说明多头市场得到确认。 卖点:对应买点,一级卖点是 “顶背离后的二次死叉”,次级卖点是 “跌破 0 轴支撑后的反抽 0 轴”—— 比如 DIF 和 DEA 跌破 0 轴后,反弹到 0 轴附近又死叉,这说明空头市场得到确认。 风险点:不是 “非卖不可”,但要 “保持警惕” 的点。最常见的是 “快慢线上穿 0 轴时不放量”——0 轴是多空分水岭,上穿时需要成交量配合,才能消化前期套牢盘。如果不放量,很可能受阻回落。 止损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买入后不及预期,MACD 跌破 0 轴进入空头市场时,必须止损。比如买入后,DIF 和 DEA 从 0 轴上方跌到 0 轴下方,说明趋势反转,这时候不管亏多少,都要及时卖出,避免更大损失。

15分钟
87
1个月前

31 从像素到 K 线:当 CNN 遇上 Transformer,AI 如何重构金融分析逻辑?

量化好声音

金融市场海量高维度、非线性量价数据中蕴藏投资机会,传统分析方法却力不从心,而 CNN 与 Transformer 结合的模型成为破解数据密码的关键。 文中先追溯 CNN 的发展,从 1962 年 Hubel 和 Wiesel 的猫脑视觉研究奠定基础,到 1980 年福岛邦彦提出神经认知机,1989 年 LeCun 等人创建 LeNet-5,再到 21 世纪后借 GPU 和大规模数据集迎来爆发,AlexNet、VGG 等架构不断突破。还解析其卷积层、池化层核心结构,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如股票预测、时间序列识别等。 接着介绍 Transformer,2017 年 Vaswani 等人提出该模型,以自注意力机制突破 RNN 局限,在 NLP 领域掀起革命,后跨界金融,在市场预测、高频交易等方面发挥作用。 随后重点阐述东北证券研报提出的 CTTS 模型,因 CNN 擅提局部特征、Transformer 长于抓长期依赖,二者结合可兼顾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该模型含卷积层、Transformer 编码器层、MLP 层,实战中用 2019 年标普 500 指数成分股日内数据测试,预测准确率高于 ARIMA 等基准策略,高置信度预测表现更优。 最后提及 AI 金融模型未来探索方向,同时警示模型失效、数据质量、过度拟合等风险,为理解 AI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供全面视角。 【在这里找到我们】 wechat:quantfan_100(咨询请加) 微信公众号:Quantide 量化风云 哔哩哔哩:Quantide 小红书:Quantide

18分钟
99+
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