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希望一直保持在能持续创作的状态吧,不然你要干嘛|林舒访谈

逆光

最近北京五环外的罗马湖艺术区也要被拆了,在那边的艺术家们已经陆续搬离原来的工作室,在附近的村里、庄里或者小区里找了暂时的落脚点。12月1日,刚刚安顿下来的一群艺术家们利用搬迁的一周时间在村里做出了一个名为《理想国》的快闪群展。 林舒是这次参加展览的艺术家之一。我们在村里参观完他们的展览后,来到他还在坚守中的罗马湖工作室,和他一起聊聊他的作品和这么些年来的创作感受。 林舒毕业于集美大学艺术学院的油画系,早期供职于周末画报等媒体担任摄影师,2006年开始独立摄影的道路。林舒的作品从早年的彩色风景到他的画摄影系列,再到最近的黑白摄影《塔》系列,在我看来,是有意无意间透露着他对于摄影本质的追寻和探索。他的作品曾被收录于2010年顾铮编写的《中国摄影新锐25》和2020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摄影图录》,并有作品被泰康空间收藏,他的作品《鸩》多次在日本和法国展出。 【本期嘉宾】林舒 【02:20】三影堂得奖时期的彩色作品 【03:55】《鸩》 【04:29】《圆光》 【06: 11】《塔》 【07:50】画摄影 【17:37】“荒野派”和杂志《Altertrue》 【37:10】《鸩》和《塔》中的机械 【41:00】摄影和画摄影的关系

49分钟
99+
3年前

【052】《寻羌》,下山后的高山羌族|高屯子访谈

逆光

今年是汶川地震后的第12个年头。 摄影家、独立电影导演高 屯子从2009年春开始,用十年时间跟踪、记录当年地震后,迁出汶川、迁离祖居去到南宝山生活的羌族村寨的村民们。 2019年他用这十年拍摄素材创作的纪实电影《寻羌》,获得第3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金奖和纪学会第25届中国纪录片十优作品,并且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的纪录片竞赛单元。 《寻羌》讲述的是,汶川大地震后,居住在四川高山夕格羌寨的村民们,从高山祖居迁徙到200公里外的茶场的经历,以及由此在物质和文化上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与冲击。《寻羌》用最朴实的方式记录下村民们在十年时间里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从不舍故居的迁徙,到对山下丰富的物质生活的拥抱,再到多年后重回故居请神下山,影片让我们清晰地看见一个族群在时代进程中,从古老的农耕生活跨越到现代生活的变迁和适应的经历、以及这其中他们对自我文化的坚持。《寻羌》被人类学家王明珂誉为是一部生动的实验民族志。导演高屯子则表示,《寻羌》是一部关于迁徙与回归的影片,希望通过系列作品与未来的展映计划,引发思考:寻羌寻的是什么?回归又是归向何处? 【本期嘉宾】高屯子 【03:09】从高山夕格羌寨迁徙下山后,村民都变白了胖了 【06:30】老人杨彩琳的坚持:“不能死在别人的地头” 【13:12】老人们为实现当初离开羌寨时的诺言和能生活在”自己的地头“的心愿,决定上山“请神” 【14:05】释比找大儿子帮忙去“请神“,大儿子说,把神请来干什么呢? 【15:22】释比找小儿子帮忙去“请神“,小儿子说,现在什么时代了,你还信这些? 【19:28】释比杨贵生的羊皮鼓 【22:59】夕格羌寨释比在生活中的作用 【30:15】释比的传承和新一代的释比们 【35:48】迁徙下山的年轻人的状况 【37:36】用两本书,一部纪实电影的形式记录夕格羌寨变迁的缘起和愿景 2009年5月6日。离“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还有6天。汶川县龙溪乡夕格羌寨。杨贵生一家在即将告别的祖屋前合影。他们将离开世代居住的羌寨,与夕格、直台两寨的700多位村民一起,迁往200公里外的邛崃南宝山定居。 图片由高屯子提供

56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