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66 | 年轻人困在孔乙己的长衫里了吗?聊聊「学历社会」

各站停车 | Local FM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忽成热点。先是有找工作难的失意年轻人感慨,“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是脱不下的长衫”,正所谓“少年不识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这番话也引起了网民的共鸣,大家纷纷以此自嘲。用孔乙己自比,本是互联网上常见的情感宣泄。然而,正如我们在“吃苦叙事”那期分析的,主流媒体急忙下场,对网民的自嘲展开居高临下的批判和说教,“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我们只有脱掉了思想上的‘长衫’才能真正跑起来”等等言论,激起了舆论的热议。 本期我们从鲁迅创作《孔乙己》的时代背景出发,讨论学历社会与“学历通胀”的形成与困境。标签化盛行的现代社会,流行着病态的暴富神话(像是日入xx元的副业等等),但在社会兜底与保障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这些神话并不能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良药。学历作为现代社会中“信任体系”的一环,是必不可少的。而学历通胀是学历社会难以避免的倾向,但一味鼓励大家“脱下长衫”,不去反思大学教育、社会保障等机制性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 |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 时间轴 1.争议缘起与社会背景 03:10 向来居高临下的主流媒体又“翻车”了? 09:33 我们从小接受的“批判旧社会”的训练,如今却指向了当下 13:30 孔乙己是新旧时代交替下的牺牲品,也是折射社会病理的镜子 19:46 长衫不是你想脱就能脱下来的,体能的限制难以逾越 25:46 “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今,对社会物质条件的焦虑却与日俱增 32:50 我们需要的不是“暴富神话”,而是兜底和保障 2.学历社会与“学历通胀” 36:24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学历成为一种评价他人时好用的标签 44:57 学历是社会信任体系里不可或缺的“资格” 51:20 哲学家修摩托车:人们并非不知道体力劳动的充实和快乐,而是担心没有生活保障 57:25 如果追求学历不可避免,至少努力改进教育方式和培养机制

63分钟
8k+
1天前

JC73 | 刻板印象,还是重新认识自己?聊聊MBTI人格测试

各站停车 | Local FM

人格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标识。你曾经思考过自己是谁吗?要如何弄清自己的人格?风靡当下的MBTI测试是什么?它到底准不准?本次我们伴随《我们何以不同》一书,一起探讨人格测试与自我认知的迷思,并分享我们各自的MBTI结果。 (小盒子的结果竟然出乎意料?) MBTI不仅是一种测试,更是通达自我认知的钥匙。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其实也是对哲学三问“你是谁,你从何而来,你到哪里去”的心理学回答。不过人格测试并不是万能的,因为人格可以发生变化,而人也并不能简单定义,真正重要的,仍然是认识你自己。 (MBTI人格特质一览表,图源Wikipedia)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时间轴 01:34 回忆一次心理学课堂上的人格测试 06:32 蛋妞的心有戚戚:MBTI有那么准吗? 11:36 MBTI小游戏:ENTJ的蛋妞现场诊断小盒子 20:41 你的回答所指向的,是当前的你,还是理想中的你? 25:45 信效度考量:要关注每个特质的稳定性与百分比 29:32 大五人格特质(Big Five):外向型,神经质,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 37:25 陷入困惑的“你话不多”——我到底话多不多? 43:12 人格特质与道德评价:现代社会似乎有一种“外向崇拜”,内向则被视为性格缺陷 47:10 筛选是必要的,但不能仅仅依靠一份人格量表 本期图书:

58分钟
4k+
1天前

JC77 | 我们为什么总是期待天才?姜萍事件与后真相焦虑

各站停车 | Local FM

学服装设计的17岁中专女生姜萍,闯进了全球数学竞赛12强,持续引发关注,支持者和质疑者的口水仗延续至今。但我们今天不想讨论事情本身的真假,也无意在各种“证据”里当网络的法官,我们要抽离出来,讨论这件事背后体现着的“后真相时代”的一些特征。 后真相时代,不是说没有真相,也不是说不需要真相,而是真相可以自定义,从情绪需求出发,真相被批量生产,人人都有自己的真相,真相成了叙事。真相贬值了,通胀了,但这不是说真相就不重要了,相反,真相成了手机一样的必备品,我们依赖“真相”,正如我们依赖手机。 从猫一杯、胖猫等事件走来,类似的反转故事层出不穷,在无厘头的信息爆炸里,社会的舆论和注意力疲于奔命,最后往往一地鸡毛,等待着下一个热点的翻炒。本期试图提供一种对待信息热点的思维应对策略,不让个人的精神生活被社会的浪潮裹挟,减少内耗。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时间轴 02:02 我们热衷于寻找“逆袭的天才”叙事,无论是选择相信还是质疑 06:50 质疑的伦理:学术性规范与传播学特性混杂交织,常常模糊了焦点 11:14 观点的分歧在于对“小概率事件”的接受程度,更像对各自世界观的信任与捍卫 17:50 翻译海德格尔的农民工VS数学竞赛拿名次的中专生,谁的冲击更大? 20:00 后真相时代,带来了一种“后真相焦虑”:真相可以自定义,虽然贬值,却不能没有 28:55 事实的澄清与挖掘成了奢望,贡献情绪和叙事成了流量的宠儿 36:40 为什么我们渴望在“逆袭天才”身上投射自己的寄托和希望? 40:10 文化背景和制度因素影响着关注的原动力

45分钟
3k+
1天前

JC78 | 重新发出声音:我们的表达欲消失了吗?

各站停车 | Local FM

我们的表达欲消失了吗?至少这一期证明:暂时没有。停更大半年后,我们回来啦。这次想聊聊很多人正在经历的困境:朋友圈的文字打了又删,评论区长篇大论却只能保存在草稿箱,为什么想说的话越来越少? 我们从各自这大半年来的空白聊起:蛋妞开始在学校里就职,过上了备课授课的日常;小盒子继续在出版行业打工,每天面对着书稿和杂务。一方面,生活比较平淡,不足为外人道也;另一方面,我们对自身的表达要求颇高,不想留下一些无关痛痒又不堪回首的内容。我们不是放弃了表达,我们只是对表达更加审慎。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凝练过后的公共表达,它与朋友圈的分享、碎片化的杂感不同,它首先需要对得起自己,让自己事后看来不至于羞愧。影响表达欲的因素很多,心理的,社会的,技术的,但不表达不等于不想表达,暂时无法实现的表达,也应该得到私人的记录,这没准会成为你未来表达埋下的种子。 总之,我们还在,也谢谢大家仍然还在!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内容提要 我们并未消失,我们仍要表达 蛋妞的学术生活,小盒子的编辑生活 你觉得没有表达欲,是因为你能力不足吗? 公共表达是不预设特定对象的,那朋友圈算是公共表达吗? 言论风险的成本,影响着我们表达的欲望和方式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VS“误解他人是每个人的宿命” 同温层对表达欲的保护会导致“信息茧房”吗?

45分钟
2k+
1天前

JC76 |「战马」们围剿农夫山泉,反智闹剧何时休

各站停车 | Local FM

农夫山泉引发的争议虽然渐渐平息,但这场闹剧背后的心理机制仍然值得分析。从今年一月起,以“战马行动”为代表的部分自媒体用户,通过牵强附会、借题发挥,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符号硬是解释成“媚日”“辱华”的“日本元素”,撩拨着大众的敏感情绪,其影响也早已不限于短视频平台,并在一场针对农夫山泉及其创始人钟睒睒的网络猎巫中达到高潮。 我们觉得这种反智的构陷本来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其中确实有很多能够提炼的思考。它们关乎能指与所指、隐喻和象征、仇恨与舆论。借助于雪耻型民族主义的解释逻辑,个体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得以与民族的苦难命运合为一体,由此超越了个人的卑微感,上升为一种复仇的悲壮体验。当精明的阴险、狂欢式的蒙昧盛行之时,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内容提要 汉字、基本图形的联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倒农夫山泉”:网上与现实的体感差异,精致的歹毒 剧本短视频的兴起:伪装成实拍社会新闻的剧本表演 平台的“评论”权重:钓鱼帖热衷“拉踩”挑拨情绪,获得算法加权 @老蒋巨靠谱《一场反智闹剧》:是谁给了“战马”们肆无忌惮的底气? 刘擎“雪耻型民族主义”:仇恨是一件很累的事,但仇恨也是转移注意力的麻醉剂

49分钟
3k+
1年前

JC74 | 文科都是要跪舔的服务业吗?

各站停车 | Local FM

最近,张雪峰又因其「文科都是服务业」「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就是“爷我给你笑一个”」等过激言论被推上了热搜,引来铺天争议。虽然他之后在微博做出了“道歉”,表示自己从事的也是门“舔”的生意,没有什么所谓的不好,但他夸张的姿态,和明显不情愿的表情,都让整个事件更加发酵。 可以看到,相关评论下支持的声音仍是主流。不少人直呼“话糙理不糙”,“说点事实而已,有什么好破防的”。不仅文科生,许多理工科出身的人也要对接客户,不得不放低身段曲意逢迎。在这个内卷的社会,所有人都可能在职场上身不由己。所以,张雪峰对文科的“贬低”,其实恰恰当了很多人的嘴替,把积攒心中的无奈、迷茫和怨气释放了出来。大家把张雪峰的那套逻辑视为事实判断,把批判的声音看作价值判断,主张先尊重事实再谈价值。 文科和服务业是什么关系?如何看待服务业中的“跪舔”?我们该呼吁怎样的学科建设与就业引导?本期我们试着来探讨这些问题。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时间轴 03:17 “服务业”究竟包含哪些行业? 05:32 “舔”字让人联想到身不由己的场景 08:40 “服务”的范围被歪曲成了不平等的主奴关系 14:00 重技术轻人文,是工业社会愈加发达以后必然带来的回响 18:38 当下的就业状况,无法保证若干年后仍然如此 20:35 对于文科之用,“文科生”的回应却显得苍白 26:20 工业党的底色,和张雪峰的受众高度契合 30:02 如果真要为了就业,比起考研不如读技校 37:42 哲学算文科还是理科?从哲学系师资构成说起

42分钟
3k+
1年前

JC72 | 久违的相聚:关于书店、少子化、异乡与旅人 feat.最近买了什么书

各站停车 | Local FM

从播客到线下,跨越时间和空间,声音让我们相遇和相聚。蛋妞回国啦!他途径桂林,各站停车时隔一年久违地再次线下录制。这次我们来到了桂林的野山书店,书店的主人野兔和山猪,是播客「最近买了什么书」的主播,也是小盒子在线下就认识的朋友。他们经营的这家书店,在桂林山水的环绕下别具一格,仿佛一处「文化空间」,吸引着志趣相投的朋友,承载着各种思考与感悟。这个下午,我们有幸齐聚一堂,从蛋妞回国的见闻谈起,探讨生命中难忘的瞬间,畅聊书店和图书,畅想附近和远方。 也欢迎关注@最近买了什么书 ,以及他们创办的「野山书店」,感受两位爱书人的真诚与热情,一定会对你有所触动~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嘉宾: @最近买了什么书 的主播:野兔,山猪 |时间轴 05:24 蛋妞回国的感受:书店的数量,故友的担忧 12:54 茫然当下,回顾过去,还是展望未来? 18:05 少子化与教育:日本的独身主义现状能带来什么启示? 23:50 养老问题:同辈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而上一辈也到了生命的关键节点 28:26 书店业态的中日对比,定价保护与同人文化 34:15 独立书店和图书馆不应该是对立的,读者的阅读习惯是可以训练的 46:25 买书不仅是为了看,还是一种“文化期货投资” 51:58 异地录播客会面临哪些问题? 55:27 从播客到书店,让声音与文字共鸣

63分钟
2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