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财务分析篇:小心“营业外收支”陷阱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继续讲解企业利润表的分析,利润表中有一项特殊的科目,叫做“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以营业外收入为例:来自于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收入就叫营业外收入。企业花钱购买原料、然后将原料加工成商品并销售,这一套流程就是最常见的经营活动,企业绝大部分的收入也来自这个环节。 这句话的意思是,还有少部分收入是经营活动以外产生的。这部分收入就叫营业外收入。注意我刚才的措辞“少部分收入”,很多企业都有营业外收入,但这部分收入应该占据着少部分,太多反而不正常。举个例子:某家企业以往的利润表现非常稳定,一直稳定在10亿左右,突然某年度的利润彪到了15亿,这时候你最先做的应该是什么? 当然是去分析利润的构成,因为利润足足多出了5个亿,你需要分析利润突暴增的原因。影响利润的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是收入、另一个成本。假设这家企业的成本一直没有变化,这次的利润暴增是通过收入的大涨实现的,这时候你的关注点就应该放在收入层面。 是什么导致了该企业的收入突然暴增?是因为产品销量暴增吗?如果是那样当然最好,但很多时候利润的突然暴增并不是因为销量的暴增,而是另有原因。这家企业的收入暴增很可能来自营业外收入。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赔偿就属于营业外收入的一部分,该公司赢了一场官司,得到了对方的经济赔偿,这笔赔偿正好是5个亿,这5个亿属于该公司的收入,但要计入到“营业外收入”一栏,因为这笔收入并非通过日常经营产生。 分析到这儿你需要下一个判断:这家公司的股票值不值得投资?利润从原来的10个亿突然暴涨到15亿,因为利润突然暴涨,股价短期大概率也会出现上涨,这时候你要不要去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呢?我的回答是:“谨慎购买”。如果这家公司的利润后期还能增长到20亿,30亿,50亿等等,那么此刻去买当然是明智的选择。 可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发现:这家公司的利润大增是通过收入的暴涨实现的,而收入暴涨又主要来自营业外收入,这时候你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营业外收入可能持续增长吗?当然不可能!公司不可能年年都去打官司,也不可能年年都打赢,更不可能年年都能拿到更多的赔款。但凡是一家正常的公司,其大部分收入都应该来自日常经营所得,营业外收入的占比一定是少数。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有时候营业外收入会突然暴增进而影响整体收入及利润,但从长远看、这种现象是短暂的,难以持续的。 既然是难以持续的现象,你去追高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后果可想而知...股价短期上涨是因为利润突然从10亿涨到了15亿,但由于这种现象不可持续,未来其利润大概率又要回到10亿的区间,到时候股价自然也会回落,而你当初的购买行为无异于追高.... 总结一下:当你看到一家公司的利润突然暴增的时候,先去确定是否是受到营业外收入大增的影响,如果是、那么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要轻易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反之,当你持有的公司利润突然出现锐减,先别着急卖出,不妨先去看看利润大降的原因。如果利润降低是因为营业外支出大增所导致的,那么你没必要过分担忧、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短暂的,后期利润大概率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1年前

387.财务分析篇:如何利用“研发费用”选择好股票!?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买股票要买利润高的企业,企业要想利润高成本就得足够低、这里指的成本低是指总成本足够低,公司的成本中有许多细分科目,你不能指望每一项成本都很低,因为每家公司的行业属性不同,这导致某些成本注定会比其他行业要高。 比如上期提到的重营销的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传统企业,他们很难通过产品创新来抢占市场,所以只能选择营销这条路,营销就是他们生存的手段。由于大量的资金用于营销,所以这类企业的成本中“销售费用”支出往往很高。 这里指的成本高是相对的,我们可以通过其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去衡量高低。比如A公司的成本中销售费用是5个亿,这个金额高不高不能只看绝对值,你可以将5个亿与公司的营收作对比,如果公司的营业收入是1000亿,那就说明销售费用只占营收的0.5%。 当你看到一家公司的“销售费用”一直在增长的时候,同时观察一下其与营收的比例变化关系,如果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值一直都是0.5%,说明企业虽然在销售、营销方面的费用一直在增加,但同时也换来了营收的同步增长,说明这是一家重营销的公司,同时公司的营销手段换来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除了重营销之外,有些企业非常看重研发、尤其是科技企业。一袋牛奶,十年前和现在的味道没啥区别。一瓶酒、十年前和现在的味道也没啥区别,但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不要说十年前、哪怕回到5年前你也能看到性能上的巨大差异,而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产品的不断迭代。 科技是永远没有创新尽头的行业,这个行业若想生存只能不断创新迭代。一瓶茅台酒,人们喝20年主要认可的是它的品牌、而不是味道,而一部手机你选择它的理由一定是性能而不是品牌。苹果手机卖得好不光是因为品牌,而是因为苹果公司的手机性能确实做到了业内第一。如果苹果手机的性能还不如一台老年机,即便它卖的再便宜,也没人会去买.... 科技企业为了保持他们的产品优势需要不断的研发创新,而这个过程必然会烧掉大量的金钱,而这些钱都会被计入到“研发费用”当中。研发费用也是企业的成本,换言之、如果企业的研发费用过高,说明该公司的成本也会增加,换来的则是利润的缩水。 如果某天公司决定不再花钱搞研发,那么研发费用将变为0。因为成本降低,公司的利润会瞬间增长。乍一看是好现象,但这种行为无异于断送自己的后路,尤其是科技企业....虽然短期换来了利润,但长期由于没有研发的基础,产品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到时候企业的营收必然会暴跌。产品都卖不出去了,成本再低又有何用呢? 所以判断一家企业的成本时,还是要先学会判断企业的性质,如果企业是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它的成本中“研发费用”必然不会少,你可以将研发费用与营收做个对比,只要比值没有明显的变化,你就不必担心研发费用的增长,道理跟开头提到的销售费用是一样的。当然了,这个判断的前提是公司属于重研发的科技企业,如果是食品、饮料等传统企业,他们的研发费用通常比较稳定,很难出现逐年增长的情况。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1年前

386.财务分析篇:如何利用“销售费用”选择好股票?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一家公司好不好主要看利润多不多。而影响公司利润的因素无非就两个,一个是营收,另一个是成本。要么把产品卖的越来越贵,要么把成本压的越来越低。两种方法都可以提高中间的利润部分。但相比提高产品的售价,多数企业还是选择了压低成本。售价越高理论上可以增加营业收入,但产品的售价过高会导致购买的用户数相应减少,毕竟除了奢侈品性质的商品外,人们都愿意购买便宜的东西。 所以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多数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企业的总成本中有很多细分科目,比如最基本的营业成本、营业税、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的成本。既然都是成本、按理说金额越低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之前的内容提到过:所谓的成本是为了将产品卖出去而付出的代价,由此可见、假设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变为0的时候,也意味着公司的产品不可能被卖出去。成本当然是越低越好,但有些成本注定无法节省,因为企业就靠这些成本为代价换来了产品的销量。 我们假设A公司的成本中“销售费用”是5个亿,B公司的“销售费用”是5000万,销售费用是企业的成本,你不能因为看到B公司的销售费用只有5000万就认定它的成本更具优势,因为企业的成本不光只有销售费用,你只能说在销售费用这一方面B公司的成本比A公司更具优势。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A公司的销售费用为何会如此之高?比B公司足足多了10倍?答案很可能是因为A公司非常擅长营销。相信大家都喝过伊利牛奶,为什么很多人买牛奶或酸奶的时候都会选择伊利这家企业?答案很简单,因为“伊利”这个品牌被许多人所熟知.... 为何那么多人都知道伊利这个品牌?因为人家广告打的多...很多综艺节目中都能看到伊利、蒙牛等乳制品的广告,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成功令所有人都记住了伊利牛奶。而伊利公司为了打广告而花费的金钱都属于销售费用,而销售费用又是企业的成本,所以对于靠营销抢占市场的企业来说,销售费用这项成本注定不会太少。 脑白金、健胃消食片等产品也是相同的道理,产品本身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所以营销就成了打开销路的主要手段。说到这大家千万别误会,不要误以为这些企业都是玩套路的企业,认为他们只懂营销却不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虽然不排除有这样的企业存在,但有些行业的特殊性注定他们没法拼产品。 一杯酸奶,你说它还能拼什么呢?能做出的技术创新早就创新了,行业属性注定了这些企业无法在产品本身再做出创新,于是剩下的只有营销。当你分析一家公司的成本时,一定要先判断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先判断行业的属性再判断成本的构成。当你看到销售费用这项成本逐渐变高时,先别着急否定这家公司,如果公司的营收也随之增长,说明这是一家重营销、重销售的企业。然后通过你在生活中对该行业的理解,去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如果一家靠营销为生的企业,销售费用逐年增长,但营收却不见涨,这时候你反倒应该提高警惕,赖以为生的手段不再适用的时候,很可能会迎来灭顶之灾。相反,如果你看到某家企业的销售费用常年保持较低的水平,先别着急下结论,应该先去判断这家企业所处的行业属性,有些行业注定不会在销售环节花费太多的成本,比如炼钢厂...你见过人家打广告吗?这些企业的消费费用成本低是应该的,太高反而不正常,你学会了吗?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1年前

385.财务分析篇:如何利用“少数股东损益”分析公司的价值?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所谓的“少数股东损益”就是指公司净利润中属于少数股东的那部分净利润。根据上期内容的讲解,所谓的少数股东就是指持有子公司股份的股东们。我们平时买股票买的都是上市公司的股票,你可以将上市公司理解为母公司。由于上市公司业务分布较广,它会通过入股等方式控股许多子公司,这时候子公司经营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母公司的收入。 但子公司通常都是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就说明公司的财务都是非公开的状态,你无法通过财务报表等信息去了解子公司的运营状况,但由于子公司的经营会直接影响母公司的利润,所以你又不能完全忽视子公司的存在。万一母公司经营的很好,结果子公司却在持续亏损,这就相当于母公司再用钱补贴子公司是一个道理,而作为母公司股东的你也就等同于把钱投向了亏损的子公司。 是否投资母公司由你说了算,但是否投向子公司却由不得你、而是由母公司说了算。这就好比你用钱买了A公司的股票,而A公司用你的钱又去买了B公司的股票。 那说了这么多,作为非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我们应该如何去分析它的财报呢?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数据,那就是“少数股东损益”,这个科目在母公司的利润表中就能看到,如果你看到“少数股东损益”在逐年增长,说明子公司的净利润也在逐年增长。“少数股东损益”就是指持有子公司股权的那部分股东的损益。这些股东分得利润足够多,说明整个子公司的净利润也在变多。 上期内容讲过:“归母净利润”是指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们的净利润,如果你只关注归母净利润的话,就很容易忽略掉这其中由子公司贡献的利润。继续用上期的故事举例说明:假如母公司赚了200万的净利润,子公司也赚了200万。由于母公司持有子公司70%的股份,所以子公司200万利润中有140万是属于母公司的,加上本身属于母公司的那200万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就等于340万。 当你参考的方向只有归母净利润时,你就很难判断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某一天归母净利润变为600万的时候,你就很难区分这600万主要是由谁贡献的。如果这其中的500万是母公司自己贡献的,那意味着剩下的100万是子公司贡献的,要知道子公司之前贡献的还是140万,如今却只有100万...虽然归母净利润增长幅度很大,但子公司却在拖累母公司的收益。 所以为了方便投资者更直观的看到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就有了“少数股东损益”这一项科目,少数股东就是指除了母公司外、持有剩余30%子公司股份的股东们,通过他们分得的净利润可以直观的看到子公司的盈利状况。 假如母公司持有子公司股份的比例没有变化,那么当你看到“少数股东损益”不断在增长的时候,就说明子公司的盈利状况非常不错,这会让母公司的利润如虎添翼,当然,“归母净利润”不断增长,“少数股东损益”也在不断增长,这种现象是最理想的状态,这种公司的股票值得你高度重视。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1年前

384.财务分析篇:利润表—最有价值的净利润“归母净利润”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之前的内容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企业的净利润,对于很多新手来说理解到这一步就可以了,但如果想深入了解企业的基本面,有一个净利润是必须要学会的,那就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 当你打开企业的利润表,在净利润中就能看到这项科目,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的区别是什么?其实归母净利润包含于净利润当中,企业净利润中包含了“归母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换言之、“归母净利润”加上“少数股东损益”就等于这家企业的净利润。 那说了这么多归母净利润到底是什么东西?它跟普通人理解的净利润有何不同?其实没有任何不同,只是利润的归属方不一样罢了。上文说过,“归母净利润”的全称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所有者指的是公司的股东们,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们的净利润” 聪明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整个公司都属于股东们,公司所有的净利润也应该都属于股东才对,比如文稿中的图片显示该公司的净利润是373.72亿,这意味着这些钱都应该属于股东们,但实际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只有359.8亿,那为何“归母净利润”会少于公司的净利润呢?剩余的那部分利润又属于谁呢? 剩余的那一小部分净利润属于少数股东,这些净利润会写在“少数股东损益”这个科目中。那所谓的少数股东又是指哪些股东呢?他们与母公司的股东又有哪些区别呢?少数股东一般是指子公司的股东们,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子公司,我们把上市公司理解为母公司,如果母公司100%控股子公司,那么就不存在少数股东,这时候企业的净利润就一定等于“归母净利润” 但有些母公司并非100%控股子公司,假如母公司控股子公司的比例是70%,这意味着子公司的股权中还有30%是其他股东持有,这里的其他股东就是指少数股东。但由于子公司的利润需要与母公司合并,所以母公司的利润中会包含子公司的部分。比如母公司净利润是200万,子公司净利润也是200万,这时候母公司发布的财报中净利润就会写成400万。 但由于母公司只持有子公司70%股权,所以子公司的200万净利润中母公司只占有140万,加上母公司自己的200万净利润,一共就是340万,这340万就是“归母净利润”,也就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而剩下的60万就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这60万金额会计入到“少数股东损益”当中。这时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企业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归母净利润”是投资者主要参考的净利润数据,很多财务指标需要用到净利润的时候用的都是“归母净利润”,投资者最关注的也是“归母净利润”,因为当你买入一只股的时候,买的一定是母公司的股票,这时候你的身份也是母公司的股东,所以你最应该了解的也应该是母公司股东拥有的净利润。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1年前

383.财务分析篇: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讲解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用公司的“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然后再加减“其他经营收益”的各项金额,最后得出的数字就是营业利润,而“营业利润”就是利润表中的第四项。大家可以在文稿中查看第一张图,图中该公司最新一期的营业利润显示为498.92亿,这个数字就是用第一项“营业总收入”减去第二项“营业总成本”然后加减第三项“其他经营收益”后得到的结果。 注意!营业利润不代表净利润,想算出净利润的话还要加上营业外收入、再减掉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主要有捐赠,赔偿,政府补贴等等。举个例子:我的公司有许多技术专利,但有些企业为了牟利窃取了我公司的专利,于是我公司决定通过法律程序维权,最终法院判定我公司胜诉并对侵权企业罚款200万,这200元用来赔偿我公司的损失,这时候我公司的收入就多出了200万,这200万赔款就会计入到营业外收入。 还有一些企业比较特殊,政府为了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会出台许多优惠政策,这其中就包括诸多的补贴政策。先设定一定的条件,企业满足相关的条件就能拿到政府真金白银的补贴。这部分收入并非企业通过营业方式所得,但又确实会增加企业的收入,所以这笔钱会计入到“营业外收入”。 至于“营业外支出”只需要反过来理解即可,不同的是天灾人祸可能会造成营业外支出。比如我公司的某间工厂突然发生了火灾,火灾造成了许多财产损失,这部分损失就等于我公司的支出,这部分支出就会计入到“营业外支出”。总而言之,所有通过非营业环节得到的收入都会计入到“营业外收入”,反之,所有通过非营业环节造成的支出都会计入到“营业外支出”。 然后做个总结:用公司的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然后再减去营业外支出,最后得出的金额就叫“利润总额”。刚才图1显示的营业利润是498.92亿,在这基础上加上营业外收入、然后再减去营业外支出,最终得出的金额是499.24亿,而499.24亿就是该公司的“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也是整张利润表中的第五项内容,注意!利润总额也不代表净利润,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还要减去所得税才是最终的净利润。所得税不同于之前讲过的营业税,营业税是营业就需要缴纳的税费,而所得税是在有利润的基础上需要缴纳的税费。换言之,如果企业不赚钱的话就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用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之后,最后得到的金额才是净利润,也就利润表中的第六项内容。最后我们完整的回顾一下计算企业净利润的过程:用第一项“营业总收入”减去第二项“营业总成本”,然后加减第三项“其他经营收益”,得出的金额就是第四项“营业利润”,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营业外收入、然后再减去营业外支出,得出的金额就是第五项“利润总额”。最后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所得税,得到的金额就是第六项“净利润”。 以上是企业净利润形成的全部流程,懂得这个流程你将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以及利润的创造过程,这些知识虽然枯燥乏味,但投资实用性远比技术分析强得多。很多人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所以目前很难认可我说的话,但我相信在积累了多年经验后你一定会认可我今天说的话。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1年前

382.财务分析篇:利润表—“其他经营收益”的讲解!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继续讲解利润表,用上期讲过的“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得出的金额就是毛利润。在毛利润的基础上继续做加减法,最后得到的才是净利润。按照顺序,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他经营收益”,先说个知识点:其他经营收益中的科目比较多,金额有正有负。如果是正数就要做加法,也就是在求出毛利润的基础上做加法。如果你看到的是负数,就要在毛利润的基础上做减法。 其他经营收益中的第一个科目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之前的内容讲过:公司的资产价值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流逝,资产会发生增值或贬值的现象。但资产和资产又有所不同,有些资产无法准确计算当前的价格,而有些资产比如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却可以。 股票就是金融资产,股票和房子的价格都可以在公开市场查询,比如我公司花了200万买了一套房子,这套房子今天的价格是500万,500万减去当时的200万得出的收益是300万,那么此刻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是300万。三个月后公司又要披露财报,三个月后再去看一遍房价的变化,如果房价变成了400万,那么三个月后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是负-100万。 继续往下看,下一个科目是“投资收益”,这个科目很好理解,我的公司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这家公司分红的时候我的公司就会收到一笔钱,这笔钱就是投资收益。然后是“资产处置收益”,公司有很多固定资产,比如厂房、设备、机器、车辆等等,把这些资产卖掉获得收益就叫“资产处置收益”。 然后是“资产减值损失”,这个科目与上面的“资产处置收益”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资产有没有卖掉。资产这个东西即便你没有卖掉,它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或升值或贬值。卖掉之后产生的收益会计入到“资产处置收益”中,而那些没有卖掉的资产,它虽然还没有卖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很多机器设备用久了就会老化,这部分折旧后降低的价值一定要体现出来,体现的科目就是“资产减值损失” 然后是“信用减值损失”,讲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谈过一个科目叫“应收账款”,也就是企业应该收到却还没收到钱,再通俗点讲就是其他企业欠我的钱,这些钱都会计入到我公司的应收账款,虽然欠钱是一定要还的,但有些时候也会出现还不上的情况,别人欠我的钱还不上的时候,我就要把这部分损失计提出来,然后体现在财报上,而这部分损失就叫“信用减值损失”。 这里有个知识点:既然是损失的部分自然要做减法,但有时候你会看到信用减值损失为正数,这又是为什么?其实欠钱不还只是一种可能性,你可以理解为通过预估把可能收不回来的钱提前扣除,所以才会出现信用减值损失,但这笔损失并非实际损失而是可能损失,假如事后对方把欠款全部还上,那么当初减值的部分就需要再加回来,这时候资产减值损失就会变成正数。 以上是“其他经营收益”的全部内容,剩下的留到下期继续讲解。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1年前

381.财务分析篇:利润表—“营业总收入”和“营业总成本”的讲解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继续讲解企业的利润表,利润表中的科目非常多,我们分两期内容讲解,今天先来讲解营业总收入和营业总成本中的科目。对应的图片我放在了文稿中,大家可以自行查看。先来说说营业总收入:想求出企业的利润,第一步就是要先知道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在这基础上加减一系列费用后,剩下的才是企业的利润。 营业总收入的构成非常简单,主要由两个科目构成,也就是“营业收入”和“利息收入”。换言之、营业收入加上利息收入就大致构成了企业的营业总收入。营业收入就不讲了,就如字面意思一样,营业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就是营业收入,至于利息收入也很好理解。 很多人会把个人积蓄存到银行吃利息,其实企业也是一样,暂时用不到的钱同样会存到银行里,这笔存款就会产生一定的利息、这笔利息就叫利息收入。我们继续往下看,下一项是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成本中的科目比较多,希望大家认真听讲。 营业总成本中的前两个科目是“营业支出”和“利息支出”,你会发现这与上文中的营业收入、利息收入都是同样的东西,只不过理想方向相反。比如利息支出就是指企业需要支付给别人的利息,企业缺钱的时候会找别人借钱,最常见的就是向银行借钱,而借的钱不但需要还,还要额外加上利息,这部分利息就是利息支出,属于公司的成本。 往下看你还会看到“营业税金及附加”,这项成本是税费成本,顾名思义、企业缴税的钱也属于成本。营业税是指企业只要营业就需要缴纳的税种。继续往下看,你还能看到四项费用,以前只有三项,后来改为了四项,这四项费用分别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 既然是费用,说明这些也同样是企业的成本,先来说说销售费用:所有用于销售而产生的费用都叫销售费用,比如企业给自家商品打广告,广告费就属于销售费用。企业还会给从事销售的员工开工资,这部分工资也属于企业的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也是同样的理解方式,除了销售部门企业还有许多管理部门,给这些管理部门员工开的工资就属于管理费用,另外、一些行政开支也属于企业的管理费用。然后是研发费用:每个企业都在与其他企业竞争,而竞争的主体就是产品。产品要想足够好,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搞研发。好产品都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不是靠广告宣传出来的,而研发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就属于研发费用。 最后一个科目是财务费用,用企业的利息费用减去利息收入,得出的金额就是财务费用。注意,财务费用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当你计算利润时候,营业总成本中的科目都是需要减去的项目,但如果营业总成本中的财务费用是负数,说明这是需要做加法的项目,这一点千万不要出错。 以上是营业总收入和营业总成本的所有内容,用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得出的金额就是毛利润,在毛利润的基础上继续做加减法才能得到最终的净利润,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期继续讲解。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1年前

380.财务分析篇:什么是利润表?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企业有三张财务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前两个我们已经全部讲完了,今天来学习最后一张表,也就是利润表。之前说过:企业在“有什么”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做什么”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而利润表则体现了企业“得到了什么”。 以上就是三张财务报表的基础关系,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利润表体现的是企业的成果部分,也就是企业得“到了什么”。如果有人问你:开一家公司是为了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为了赚钱。赚取利润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但利润这个东西说来简单但也复杂。曾经我就说过:利润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利润体现的是一种结果,在不谈收入和成本的前提下根本不存在利润一词。 所以利润表里记录的不光是企业有多少利润,还有所有影响利润的项目,最简单的就是我上文提到的收入和成本。利润表不光表达了企业有多少利润,它还清晰的展示了利润形成的过程,这种流水线一样的展现方式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了透明。 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利润表,利润表的科目比较多,我主要截取了重要的部分。今天我们不讲具体的科目,先快速了解一下企业利润表的构成。与其他两张报表不同,利润表需要你不断的做加减法,这么做的目的就为了得到最终的利润。 先来看第一张图,图中的第一大项是“营业总收入”,这个项目很多好理解,就如字面意思那样,企业在营业过程中的收入都记录在这里面。第二大项是“营业总成本”,顾名思义、企业在营业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都记录在这里面。说道成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什么是成本?你当然可去查百度,但我有一个更的简单理解方式,所谓的成本就是为了把东西卖出去而产生的费用。 有的人一提到成本就会想到原材料,这是成本、但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假如为了将商品卖出去企业打了很多广告,这时候广告费也属于成本。记住上面的结论:“为了把东西卖出去而产生的费用都叫成本”。 说到这儿,企业的总收入知道了、总成本也知道了,用收入减去成本是不是就能得出企业的利润?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因为利润分很多种,我们通常说的利润是指净利润,也就是企业最终能到手的钱。用刚才的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你能得出的是营业利润(口误)而不是净利润。 在拥有营业利润的前提下,企业还需要付出一些“金钱代价”,把这些代价全部减掉之后才是净利润。这时候我们继续往下看图中的第三大项,也就是“其他经营收益”,这个项目中的金额需要你做加法也需要做减法。用刚才的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的基础上,还要算上“其他经营收益”,至于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你需要根据该项目中的具体科目而定,如果金额是正数就做加法,如果金额是负数就做减法。 然后是第四大项“营业利润”。用最初的“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然后再算上“其他经营收益”,最后得出的金额就是“营业利润”,营业利润里面贴心的提示了需要做增加或减少的金额,也就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你还要加上营业外收入,同时在减去营业外支出,具体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最后得出的是“利润总额”,而“利润总额”就是图中的第五大项。 图中该公司显示的利润总额为499.24亿,你以为这就是该企业的净利润吗?还差最后一步,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还要减去所得税费用才是最终的净利润。如图所示:减去所得税之后,第六大项、也就是“净利润”为373.32亿。这才是该公司真正的净利润。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1年前

379.财务分析篇:如何正确理解现金流的流入与流出?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这期内容是现金流量表的最后一期,主要是为了解答部分网友的疑问,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因为这些疑问很可能也正困扰着你。针对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我们可以分别求出对应的现金流净额,现金流净额为正数,说明企业的现金正在净流入,反之、现金流净额为负数,说明现金正在净流出。 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例:假如某家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00万,说明在经营层面该公司的现金净流入了500万。相反、如果该数值为-500万,说明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出了500万。具体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公司卖商品收到的钱小于生产商品时的成本,就会出现现金净流出的状况。 说道这很多人都能理解,但是一谈到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时候,有些人就犯了难...我们以投资活动为例:假如某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00万,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投资过程中公司的现金处于净流出的状态,这种状态很多人会用金融投资的场景去解释,比如公司花钱投资了其他公司的股票,结果产生了亏损,于是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数。 这么理解当然是对的,但是“投资”这个行为分两种,买股票这种行为属于金融投资,除此以外还有实体投资。把钱拿去盖工厂、买设备也叫做投资。假如我的公司是一家物流企业,之前有20辆运输卡车,现在我又花钱买了10辆卡车,这也叫做投资。 当我多花钱买10辆卡车的时候,花出去的钱属于流出,这时候投资活动现金流就会流出一部分钱。有流出就有流入,花钱买卡车让钱流出去了,那什么情况下钱能流进来呢?答案是卖掉卡车的时候...假如买10辆卡车花了1000万,当我卖掉这10辆车的时候卖了700万,车这种东西几乎没有升值的可能,所以卖掉的价格必然会低于买入价。 700万卖掉之后,我公司就收到了这700万的现金,用当初的1000万减去700万,实际上现金流出的金额是300万,假如我的公司只有这一项投资活动,那么当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就是-300万。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工厂里的机器设备也都价格不菲,但设备与车辆一样几乎没有升值的可能,他们身上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几乎都是负数。 但不要因为是负数你就认为这些东西没用,因为公司把设备买来不是为了它能增值,而是为了通过设备能提高经营效率,买这台设备虽然是亏钱的结果,但这台设备会在经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你可以理解为设备通过消耗自身价值带来了更高的其他经济价值。 所以当你看到一家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数时,不要总以为是人家炒股亏了钱,人家只是处置了一部分不需要的固定资产,而很多固定资产都是消耗品,拿在手里不会增值的,而这都会导致现金流净额为负数。 最后说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数时,大部分人都会理解为公司借的钱变多了,这些钱都流入到了自己手里,所以筹资活动现金流才会是净流入。可当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数时又该如何理解?先明确一点:你借别人的钱都是要还的,借钱的时候钱会流入到你手里,但还钱的时候则是从你手中流出。 筹资活动现金流金额为负数,说明此时此刻公司还钱的金额要大于借钱收到的金额。比如今天我需要归还200万,这些钱是我早期借的,但我今天又向银行借来了100万,这时候流入的钱是100万,流出的钱是200万,所以当期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00万。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99+
1年前

378.财务分析篇:如何分析不同企业的现金流?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之前的内容说过:现金流量表分为三大项,分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这三项任何一项现金流都可以是流出的状态,但唯独经营活动现金流要保持净流入才行。当企业没钱的时候会怎么办?答案当然是想办法搞钱..那怎么搞到钱?渠道有三种:1.通过日常经营搞钱,2.通过投资搞到钱,3.通过筹资搞到钱(也就是借钱)。除非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投资公司,否则靠投资或筹资的方法搞钱显然没有持久性。 这时候你会发现,最安全、最可靠的搞钱方式就是经营,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是这样...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数比什么都重要。这时候你可能会有疑问:那其他两项现金流是不是没有参考价值了?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的企业是不是不值得投资?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你的经验相对有限,那我建议你多挑挑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为正的企业,这类企业多数是有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投资这些企业带来的风险也相对较低。而有些企业比较特殊,他们是初创企业,规模较小、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较高,这些企业在早期会出现长期亏损的状态。 比如国内的京东、拼多多,国际上的亚马逊、特斯拉等等。现在看来都是“赚钱小能手”,但当初可是常年亏损的状态,这些初创企业普遍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不营业就亏钱,营业就会亏更多钱。这类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经常会出现负值,也就是经营产生的现金是持续流出的状态,卖货收到的钱还没有成本高,这就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数。 但这些企业最终都活了下来,这是为什么?答案就在筹资活动现金流中。通过经营还无法实现现金流入,但是可以通过筹资的方式不断搞到续命的钱。筹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向银行借钱,另一种是找投资人花钱投资自己。国际上通常选用第二种筹资方式,因为这么做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会比较低。 当公司缺钱的时候就会不断去找投资人,只要投资人花钱投资自己,公司就有新的资金为自己续命。当然,作为“报酬”公司也会不断出让自己的股权给这些投资人。这类公司在现金流量表中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经常为负数,而筹资活动现金流经常为正数。 如果你面对的是这类初创企业,请问你会去买他们的股票吗?单从财务的角度去分析,你会发现这类企业的现金流并不健康,多数现金来自筹资活动、而不是经营活动。但这些公司后来都成为了行业赫赫有名的企业,如今的利润也很可观,也为当初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从结果来看,这些企业都是值得投资的企业,但从当初的现金流去分析的话,这些企业似乎又没有太高的投资价值。那么这类初创公司到底值不值得投资呢?答案是值得投资,但要冒更高的风险。所以这道题具体如何选择,更多是取决于你的投资风格。人们看到的是阿里、京东的成功,但在早期有无数的电商企业都在与他们竞争,在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你如何保证买到的是阿里、京东,而不是其他企业呢? 一家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为正的企业,多数是业内成熟企业,投资他们或许不会带来夸张的回报,但收益的确定性会比较高。一家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为负,主要靠筹资续命的多半数初创企业。这类企业一旦买对,投资回报将非常惊人,但背后要承担的投资风险也非常高,所以要不要投资这类企业,主要靠个人眼光和信仰。除非你对这家企业非常了解,对企业所在的行业发展也非常有自信,否则不要轻易去尝试高收益高风险的玩法。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99+
1年前

377.财务分析篇: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有哪些关联!?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内容来自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先明确一点:现金流量表只统计企业现金流的变化,换言之、不是现金的东西是不会计入到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是财富的一种,但财富不一定只有现金。企业有很多固定资产,这些资产也很值钱,但这些资产的变化不会计入到现金流量表,比如公司旗下有100辆运输卡车,这些也都是公司的财富、公司的资产,但这些车辆的变化、比如贬值升值变化不会计入到现金流量表中,因为这些财富并不以现金的形式存在。 以个人为例:假如我在北京有10套房,总价值1个亿。但我每个月的收入只有3000块...因为收入很低,所以我每月的开销也很少。会计给我做了一张现金流量表,表中的每个科目数额都很小,但这并不代表我很穷。10套房子随便卖出去几套,我都将获得几千万的现金,但由于房子不属于现金类的资产,所以即便我有再多的房子,我的现金流量表中也不会计入这部分价值的变化。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现金流量表只统计现金的流动状态,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有没有也只统计现金的科目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货币资金”。资产负债表的第一个科目就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就是指企业手里拥有的现金。既然表达的都是现金的状态,那二者的具体关系又是什么呢? 说的通俗一点:货币资金就如同钱包,而现金流量表只统计一段时间内现金的变化。比如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入了10块钱,这10块钱就会加到货币资金当中,货币资金就会多出10块钱。而到下一个计算周期时,假设现金流出了3块钱,这时候货币资金里的钱就要减去3块钱,变成了7块钱。 不难发现,“货币资金”一直在统计存量,而“现金流量表”只统计某段时间内的现金变化。这里的“某段时间”通常指一个季度,因为企业需要每个季度披露一次财报。以上的例子结合实际再讲解一遍:我们假设A公司刚刚注册成立,还没有发布财报,而在过去的一个季度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如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00万,投资活动现金流金额为-100万,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0万。 这意味着公司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了500万,而投资活动中现金流出了100万,筹资活动中又流出了200万,最后算一笔总账:发现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现金流入了200万。很明显这200万得益于经营过程中收到了大量的现金,所以即便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在流出,但企业最终的现金仍处于流入状态,共流入了200万。 而最终流入的200万由于是现金,所以这200万就是企业当期的货币资金的数额,即货币资金等于200万。这时候到了第二个季度,在第二季度中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500万,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是-200万,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是-400万,同样算一笔总账,发现这个季度该公司的现金处于流出状态,净流出了100万。 这时候货币资金中的200万就要减去100万,还剩100万。以上就是整个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准确的说是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后你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当你看到企业的现金流量一直处在流出状态时,先别着急给企业判死刑,你应该再去看看企业的货币资金还有多少,如果货币资金的钱还很充沛,说明企业目前还有足够的现金应对风险。 这就像好比一个人失业在家,现金流一直是负的,但他过去的积蓄非常多,足够支撑他很长时间的开销。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