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没有嘉宾,这是我第一次录制独白节目。节目里分享了我人生中的三个小故事,以及我做这个节目的初衷。希望听友觉得能得到一些启发! 非常非常感谢大家目前为止对这个节目的支持,未来我还是很可能回归这个节目的,所以期待我们未来有机会再见!
🎧 高光内容 * 📚 三次“读大一”:他为什么从北京本科退学,重读两次美国大一? * ✈️ 从CPA到军人:为什么他放弃了四大的“稳定出路”,转身参军? * 🧭 一个低门槛的社会:他白天学飞行,下午送外卖,靠着送外卖挣出了学费,还创办了自己的航校 🎙️ 嘉宾信息 本期嘉宾赵赫,曾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后赴美重读本科,现为美国商业飞行员、航校创始人、首席飞行教练。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内容警告 本期节目涉及文化认同、职业转换、留学选择、军旅生活、国家认同等议题,请听众酌情收听。
‼️重要通知 因个人家庭原因,本节目即将于两期节目后暂停更新。感谢大家自节目创立以来的支持。 以下是本篇内容: 🎧 高光内容 🎬 工科女生的文艺心:最早出国对欧洲的印象来自电影和音乐 🌍 十年北欧职场体验:在瑞典科技公司,“自驱动”的工作文化是怎样的? 💻 大厂的选择题:决定回国加入字节跳动,她如何在“高效运转”与“身心耗尽”之间平衡? 🏠 回国还是留下?从北欧到中国再回欧洲,她经历了哪些价值观的碰撞与自我调试? 🎙️ 嘉宾信息 本期嘉宾Nebula,2009年赴欧洲留学,毕业后在瑞典从事芯片研发多年,后自学转行数据科学,进入科技公司。2023年在字节跳动任职一年后再次回到欧洲。目前在瑞士工作。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内容警告 本期节目涉及职业疲惫、海归体验、科技行业焦虑与中欧职场文化差异等议题,或引发职业选择与生活节奏的深度反思。
🎧 高光内容 📚 “自由而无用”的三年:复旦创意写作的日子里,她如何找到纯粹写作的快乐? 🏫 从私立国际学校辞职出国:在“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中,她的身体与灵魂同时发出警告 📖 巴黎读写会:中文在异乡不再只是母语,而成为一种温柔的连接与自我表达的方式 🌅 从“活着”到“活起来”:法国的太阳、街景、语言与节奏如何慢慢抚平了内心的紧绷? 🧭 没有模板的人生:她如何在没有榜样的路上,边走边摸索属于自己的方向与可能性? 📝 写作的意义:当作品不再为了发表与奖项,她找回了写作真正的初心——安放自我,梳理人生 🎙️ 嘉宾信息 泱泱,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毕业,前国内双语学校教师,现居法国巴黎,攻读人类学硕士。在巴黎组织中文写作工坊“读写会”,关注文学与异乡、性别、身份的交叉表达。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内容警告 本期节目涉及出国辞职、女性个体成长、语言与身份认同、以及教育体制内的身心压力,可能引发听众共鸣或情绪波动。 📢 宣传信息 🎉 东风西渐 正在招募更多嘉宾分享个人故事,欢迎关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获取更多幕后动态! 💬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人生分岔口:你是否也曾想离开?你又找到了什么样的“旷野”? 📣 行动号召 🔔 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频道,第一时间收听最新内容! ⭐ 互动:给我们五星好评,帮助更多人发现这个节目!
🎧 高光内容 * 📉 面试官问“你能接受升职比男生慢吗”:那些留在心底的疑问,最终会推动自己改变命运 * 🚪 看见“十年后的自己”,她为什么决定裸辞出国? * 🎯 从零开始,瞄准更远的目标:30岁出国、学习、移民,她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 * 🏹 射箭天赋的意外惊喜:在迷茫焦虑的阶段,在异国意外发现自己居然有射箭天赋 * 🌏 在新西兰,她感受到真正的“被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不是谁的女儿、女朋友或母亲,而是“我是谁”。 🎙️ 嘉宾信息 Luna,土木工程出身的结构工程师,毕业后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近七年。她选择出国重新开始,在新西兰完成硕士学位并成功就业。在新西兰工作之余意外发掘射箭天赋,即将作为选手参加全国锦标赛。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宣传信息 🎉 东风西渐 正在招募更多真实而多元的故事,欢迎联系主播! 📣 行动号召 🔔 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频道,第一时间收听最新内容! ⭐ 互动:给我们五星好评,帮助更多人发现这个节目!
🎧 高光内容 📍“我只看到了目标,没看到中间的曲折”——她如何一步步在命运的反转中找回主动权? 📚 从“外语梦”到现实冲击:法语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困境与转型之路 🇫🇷 两次赴法,一次迷茫一次清醒:她如何用第二次留学扳回人生的上半场? 💼 被学历反噬:一纸“洋硕士”如何成了简历的减分项? 🧠 “我现在不焦虑了,因为我知道我的人生已经定型”——她对平行宇宙的隐喻令人深思 🌆 巴黎的慢节奏、松弛感与对比中国城市的“信息洪流”:她眼中两个世界的日常节奏 🎙️ 嘉宾介绍 摸鱼大王,2016年来到法国,经历过留法归国求职的挫败与困惑,最终选择重返法国,目前在巴黎药企担任财务分析师。 📌 本期看点 * 法国商学院、国内求职、AI冲击下的语言专业出路思考 * 为什么第二次留学就成功了?她总结了清晰的战术路径 * 信息焦虑时代,怎样才能“坚持本心”?她分享了三十岁后的内心稳定来源 * 巴黎生活的“去中心化”美学:无网红店、不限流、不靠广告,但人与人更近了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liang Xie 📢 宣传信息 🎉 《东风西渐》正在寻找更多跨文化生活的分享者,欢迎关注小红书获取最新动态! 📣 行动号召 🔔 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频道,第一时间收听最新内容!
* 🎧 高光内容 🌟 “我从6岁开始就想做记者”——她是如何一步步绕回初心、在异国他乡实现儿时梦想的? * 📺 “我不喜欢花大量时间打磨吐字清晰”——她为何从主持转向新闻?又为何拒绝了看似“体面”的公关行业? * 🏃♀️ 从跑全马到面瘫——在人生至暗时刻,她如何一边养病一边完成面试? * 💼 实习在美国各大新闻机构——她如何从新闻小白,闯进了美国主流媒体体系? * 🌏 从纽约庇护所到布朗克斯毒品案——一个移民小孩的死亡案件,如何改变了她对“多元文化记者”的意义理解? * 💡 金融新闻 ≠ 冷冰冰的数据分析——她如何用新闻训练追踪德州电价上涨的制度根源,重新理解了“讲故事”的方式? * 🧭 “Always to be on the frontline of history”——我要永远站在在时代的最前线 🎙️ 嘉宾信息 CiCi,本硕均毕业于纽约大学传媒及新闻专业,现任财经记者。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行动号召 🔔 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频道,第一时间收听最新内容! ⭐ 互动:给我们五星好评,让更多人听见这些被忽视的声音!
⚠️ 内容警告 本期节目涉及跨性别身份认同、出柜困境等敏感内容,有可能令你感到不适。 🎧 高光内容 👧 从小就知道“我和别的男孩不一样”:她七岁起就悄悄察觉性别认同的裂痕 🎭 “我曾经只想藏着过完一生”——她为何长期压抑自我,选择按部就班地“做个男生”? 💼 职场期待压垮最后一根稻草:被默认承担“男性责任”后,她决定不再扮演 💔 做了这么多努力,但仍然“不被当成真正的女生”:她如何面对社会的凝视与误解? 🏷️ 出柜 ≠ 解脱:她为什么说“每次出柜,都是一次在贴标签”? 💡 真正的梦想是什么?不是成为谁,而是“像所有人一样,过普通人的生活” 时间线 * 1:06 节目正文 * 1:53 到小红书发帖的契机是在海外生活的孤独感 * 3:23 最早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性别认同是女生的? * 6:21 性别认同和性向是分开的两件事 * 7:12 恐同的传统东亚家长导致自己一直隐藏自己 * 9:37 台湾社会对跨性别的社会认同如何? * 13:06 大学毕业以后为什么终于觉得无法再隐藏下去了?作为跨性别女性如何看待社会职场中的男女不平等的刻板标签? * 21:18 美国对LGBT的接受程度如何? * 29:16 现在日常的生活是怎么样的?dating是什么体验? * 33:55 会和家里坦白跨性别吗? 🎙️ 嘉宾信息 Piggy,台湾出身,2019年来美攻读商业分析研究生,目前居住在美国东部,从事市场相关工作。作为一位正在经历性别转化过程的跨性别女性,她在本期节目中分享了自我认同、家庭期望、职场压力、情感关系,以及东亚文化下的挣扎与清醒。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行动号召 🔔 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频道,第一时间收听最新内容! ⭐ 互动:在小宇宙或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让更多人听见这些被忽视的声音!
🎧 高光内容 🧠 “我觉得有些成年人也该来做言语治疗”:她如何通过儿童语言康复工作,看见成人世界的沟通困境? 🎒 阴差阳错的选择:从传媒跨进言语治疗,她如何在误打误撞中找到喜欢的事业? 👶 治疗特殊儿童:她如何应对那些哭闹、扔东西、沉默的孩子? 👨👩👧👦 父母的双重考题:治疗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孩子,还取决于家长的“学习曲线” 🥣 情绪教育的缺席:中国家庭的“情感沉默”如何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表达能力? 🎙️ 嘉宾信息 Stelle,本科赴美留学,原本主修传媒,后转入言语治疗专业,现于美国儿童语言康复诊所工作。专注于语言迟缓、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与家庭沟通训练。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内容警告 本期节目涉及儿童语言障碍、自闭症、家庭教育与情绪表达等主题,可能引发听众对成长经历和家庭沟通方式的共鸣或反思。 📢 宣传信息 🎉 《东风西渐》正在招募更多真实而动人的成长故事,欢迎关注小红书获取节目录制信息和幕后花絮! 📣 行动号召 🔔 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频道,第一时间收听最新内容! ⭐ 互动:在小红书或小宇宙 App 给我们五星好评,让更多人听见这个声音! 📱 社交媒体:在小红书搜索“东风西渐”,加入我们的社区,分享你的成长片段与人生困惑!
🎧 高光内容 🎓 从小镇女孩到中科院、再到欧洲读博,她一路拼尽全力,却在第五年迎来 burn out 💥 PhD 不是光环,是一场拉锯战:她曾因完美主义与期待落空而身心俱疲 🧠 看心理医生不是脆弱,而是疗愈开始:从恐惧到主动寻求帮助,她如何一点点恢复 🧳 留学只是手段,不是终点:为什么她选择跳出科研“铁轨”,走上另一种探索人生的路 🏡 有娃之后躺平,是被迫也是主动选择:面对家庭与事业,她如何做出自己的平衡决定 时间线 * 00:57 正文内容 * 2:07 小镇做题家到上海,又到欧洲读博的经历。 怎么看待学霸这个标签? * 3:07 现在身边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不是学历最高的那个人。 * 4:13 本科时就意识到不适合学术圈,但已经保研 * 6:23 欧洲包机票免学费包生活费的研究生交流项目 * 8:12 在德国读博读到差点崩溃,严重躯体化。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 12:11 科研是努力就可以成功吗? * 17:36 极度焦虑下去看心理医生,被一张图点醒 * 22:47 不止是中国人,外国同学也一样焦虑 * 24:02 为什么和自己几乎一模一样学术经历的老公一直比较成功,而自己读的这么痛苦。是性格还是天赋的原因? * 27:24 博士毕业以后拿到正式教职工作,可以躺平了吗? * 28:37 读博/学术圈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 * 31:58 未来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 32:48 欧洲的生活和工作体验 * 36:35 现在会后悔花了这么多时间去读博,但是没有继续走下去吗? * 41:25 从小镇唯一一个考上985的女生,变成世界公民,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 嘉宾信息 兔子,来自中国十八线小县城,曾是“别人家的学霸”。本科就读于985高校,后保送中科院,研究生毕业后留学欧洲,完成六年博士,期间经历严重 burnout。博士毕业后转行咨询,在瑞士生活数年,后移居纽约。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制作团队:东风西渐播客团队 ⚠️ 内容警告 本期节目涉及科研压力、心理健康、东亚文化下的完美主义教育,或引发听众的共鸣与情绪波动。 📢 宣传信息 🎉 东风西渐 正在招募更多有趣的故事,欢迎关注小红书获取最新动态! 📣 行动号召 🔔 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频道,第一时间收听最新内容! ⭐ 互动:给我们五星好评,帮助更多人发现这个节目! 📱 社交媒体:在小红书搜索 “东风西渐”,获取更多幕后花絮与节目资讯!
🎧 高光内容 🌍 从香港到阿姆斯特丹,她如何一步步走上数字游民之路? 🚌 通勤焦虑与远程自由:她为什么说“班味”太重让人喘不过气? 🥗 消费主义的退潮:从精致都市女孩到“实用派”生活哲学的转变 🎯 不断旅居的意义:她在“换地方”中找到了创造力与自我更新 🧭 文化的冲击与融合:荷兰的“不想赚钱文化”让她大开眼界 🧠 关于“家”的再定义:当家的概念不再固定,她如何与“根”重新连接? 时间线 * 1:21 节目开头 * 2:02 为什么会选择9个月在欧洲,3个月回亚洲的生活方式? * 4:59 现在和最初在香港通勤上班时相比,最大的区别感受在哪? * 8:53 我们说的”班味“是从哪来的?为什么干的活都一样,就没有班味了呢? * 16:47 为什么从远程办公升级到数字游民的生活模式? * 18:47 切换生活居住地方的时间对自己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更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 * 20:16 在荷兰碰到的文化冲击 * 24:31 受到文化冲击,刚开始会更想回国,但现在想明白两边都各有利弊。人不可能都要。 * 27:30 为什么当时在小红书上发了个关于文化认同的帖子? * 30:03 身体也是会有记忆的,会想念亚洲的美食,会想念故乡湿热的感觉。有第二故乡会更清楚自己的第一故乡在哪。 * 35:39 怎么定义“家”?吾心安处是吾乡。 * 38:44 流动的时代,流动的生活,会给自己带来孤独感吗? * 43:58 给向往数字游民生活的人的一些建议 🎙️ 嘉宾信息 本期嘉宾是 Cicy,现居阿姆斯特丹。她以数字游民的方式生活,穿梭于欧洲与亚洲之间,借由远程工作探索更自由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旅居中逐渐厘清了对“归属感”的理解与身份的认同。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内容警告 本期节目涉及远程办公文化差异、个人成长路径与文化身份认同等内容,可能引发职场人士、旅居青年或跨文化移民的强烈共鸣。 📢 宣传信息 🎉《东风西渐》正在持续挖掘海外生活与身份议题,欢迎关注小红书获取更多幕后内容与精彩花絮! 📣 行动号召 🔔 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频道,第一时间收听最新内容! ⭐ 互动:给我们五星好评,帮助更多人发现这个节目! 📱 社交媒体:在小红书搜索“东风西渐”,发现更多故事与访谈。
🎧 高光内容 💰 断供后的人生选择:从“富二代”到“负二代”,她如何选择人生的下一步? 📊 比较中做决定:她如何用“买西瓜”的思维框架选定国家、职业和人生路径? 🏠 从香港到丹麦:不是想要去看世界,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 🧭 被孤立又何妨?她为何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时间线 * 00:41 正文内容 * 1:10 高中的时候就自己决定要出国留学。因为自己发现出国留学性价比更高 * 4:38 除了性价比以外,也想逃离重男轻女的环境 * 6:51 从小就习惯独立思考,不太会和朋友和父母交流。 * 8:36 从小家庭的教育模式是怎样的?为什么会习惯独立思考? * 10:19 留学过程中突然断供,成了“负二代”。但还是告诉自己还是很幸运的? * 15:09 基于理性地选择,毕业以后立刻转行。 * 18:48 在香港工作的期间一直在计划着跑路,在一系列理性的分析下选择了丹麦 * 22:50 在北欧生活的时候有感觉无聊吗? * 24:20 小时候有过被孤立的时候,当时是怎么调节的? * 27:55 在丹麦的生活和在香港时期有什么不同?有感受很冲击的事情吗? * 32:29 如果家里没有经历这一切,会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 34:25 给生活在低谷中的朋友的一些建议 🎙️ 嘉宾信息 Wendy,本科在香港主修化学,毕业后转行进入 IT 咨询行业,目前定居丹麦。她的人生经历跨越了从家庭富裕到经济骤变,从港漂到欧洲移民的多重身份转换,也始终保持清晰的目标与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她是现实世界中“理性选手”的代表。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宣传信息 🎉 《东风西渐》正在招募有趣灵魂和真实经历,欢迎关注小红书获取最新动态! 📣 行动号召 🔔 订阅:第一时间收听我们的新内容! ⭐ 互动:如果你喜欢这一期,欢迎给我们五星好评 📱 社交媒体:在小红书搜索“东风西渐”,获取更多幕后花絮与节目资讯!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