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146 从耶鲁大学到沙特到失业 - 毕业即失业系列

环境中国

In the latest episode of Environment China's podcast series on Young Professionals in Sustainability, we speak to Yangshengjing UB Qiu. UB is a sustainability professional with diverse, international, cross-sector experiences, including in ESG consulting, in-house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at a plant-based protein startup, and multiple internships and projects at climate-tech startups/social enterprises in the U.S., China, Kenya, and India. Additionally, she was part of Antler's inaugural 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 cohort in Saudi Arabia in 2023. UB holds a Master's Degree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rom Yale University and a B.S. in Psych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from 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She was an honoree of GreenBiz 30 Under 30 in 2021. You can listen to our episode on Apple, Google, and Spotify under "Environment China" or our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BeijingEnergyNetwork This episode is in Chinese and is produced by our Executive Producer Xiaodan Yuan 在环境中国最新一期的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Yangshengjing UB Qiu —— UB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拥有多年的国际化经验,特别是在 ESG 咨询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领域。她也曾在一家植物蛋白初创企业负责企业的合作伙伴拓展。过去两年,她在肯尼亚、印度、及中美参与多个气候科技创业公司、社会企业和碳金融方面的实习和研究项目。2023年底,她入驻新加坡早期创投资本公司 Antler 在沙特阿拉伯的首个驻场创业项目。UB 拥有耶鲁大学的环境管理硕士,及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和环境政策学士。播客文字版记录请查看北京能源网络公众号。 播客制作人:袁小丹 Xiaodan Yuan

44分钟
99+
1天前

Ep. 147 Energy and AI 能源与人工智能(英文播客)

环境中国

Today, we're excited to present a special cross-over episode with the Podcast "Preparing for AI" hosted by Matt Cartwright BEM 柯明龙 and Jimmy Rhodes. The guest for this episode is Anders Hove, long-time host of the Environment China podcast, and Beijing-based Matt Cartwright interviews him about the impact of AI on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Anders ‘references several points related to China, such as efforts to locate data centers in colder regions, an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eeking to make data centers respond to the output of renewables. We covered quite a bit of ground and hope you enjoy it! - How much energy AI is using and how much it will use - and how that compares with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 now and in the future. - What technologies AI could help develop or optimize, and their importance (or lack thereof) compared to basic policy incentives for scaling up clean energy that already exists. - How different AI functions (text, image, video) have dramatically different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use, so it's hard to predict how much energy it will use since AI isn't one thing. - How poor disclosure from data centers and AI companies hurt sustainability. Ironically, while AI boosters claim AI will help optimize renewable energy and weather forecasts, often relying on public data, AI could be much more helpful by just predicting its OWN energy use and how to optimize that -- but companies treat this as a secret, probably because they don't know themselves.

52分钟
2k+
1天前

Ep. 145 从码农到气候变化咨询专家

环境中国

In the latest episode of Environment China's podcast series on Young Professionals in Sustainability, we speak to Ruixin Li as part of our Young Professionals in Sustainability series. Ruixin Li currently works as the lead climate specialist at ICF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Beijing). He has eight years of experience working on climate change issues and more than four years of experience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His focuses include carbon market, green finance, and sustainable aviation. Previously, Ruixin worked for Greenovation Hub and 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 He has also assisted several international NGOs in climate communication and local climate action. Since 2014, he has been tracking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under the UNFCCC and witnessed the reach of the Paris Agreement and the Paris Rulebook. His negotiation tracking articles can be found in several media, such as China Economic Herald, Caixin Globus News, and Ming Pao. You can listen to our episode on Apple and Spotify under "Environment China" or Beijing Energy Network's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This episode is in Chinese and is produced by our Executive Producer Xiaodan Yuan 在环境中国最新一期的"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黎瑞鑫 Ruixin Li ——瑞鑫是 ICF 国际咨询公司北京办公室的气候变化咨询专家。他关注包括碳市场、绿色金融以及可持续航空等议题。瑞鑫从2014年起持续追踪联合国气候谈判,见证了《巴黎协定》以及《协定》的执行细则的达成。他的谈判观察文章曾发表于中国经济导报、世界说、以及香港明报等媒体。播客文字版记录请查看北京能源网络公众号。 播客制作人:袁小丹 Xiaodan Yuan

17分钟
99+
1天前

Ep. 133 环境中国 - 突发新闻之中国绿色证书新政策(英文播客)

环境中国

On August 3rd, China came out with a dramatic new policy on green certificates, radically reforming what had been a sleepy aspect of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in China. We don't usually do breaking news here on Environment China, but it happens that our co-producer, Anders Hove, has just published a paper on the topic as well as a short reaction article to the new policy (links below). 8月3日,中国出台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绿色证书新政策。我们的制作人候安德先生正好在政策出台前的7月发布了有关中国绿证的报告(请下滑查看报告)。在这个特殊时机,我们将在最新一期播客中探讨“新版”的绿证政策、绿证制度发展历程,以及绿证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The new green certificate policy, issu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expands China's domestic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scheme from onshore wind and solar to all types of renewables. The expansion means that all renewable projects will now be able to generate Green Electricity Certificates or GECs, though only some will be traded. The policy reforms how GECs are priced and it also bans domestic generators from selling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to prevent double counting. In this episode, we 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新版”的绿证将实现对风,光,水,生物志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全覆盖”——这包括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以及海洋能发电等,尽管只有部分项目可以进行交易。新政也改革了绿证的定价方式,并禁止国内发电商出售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以防重复计算。本期播客中,我们向Anders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欢迎大家收听: 1. Thoughts on the new policy on Green Certificates 2. The new policy states that Green Certificates will only be allowed to be traded once, “for now.” What do you make of that, and how does it compare to other markets? 3. What does the new policy say abou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new Green Certificates and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I-RECs)? 4. Policy-wise, what are some issues you have identified in your paper that still remain to be addressed in future policies? 5. What is the long-term future of Green Certificates? 6. How would you compare what’s going on in China to Europe and the U.S.? Are those systems evolving now that a higher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s coming online? 「环境中国」是北京能源网络在2017年成立的中英双语播客栏目,至今已发布133集。在每一期节目中,我们将邀请到中外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研究学者、创新创业者以及行业专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经历。您可在环境中国官网、BEN公众号、以及谷歌/苹果/Spotify播客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本集播客制作人:Xiaodan Yuan, Anders Hove

29分钟
99+
2年前

Ep. 132 环境中国 - 在标普做大宗商品能源咨询师的一天

环境中国

2022年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北京能源网络的职场青年人聚起来,做一系列“可持续宝藏青年都在做什么”的圆桌,一起来聊一聊环境和能源圈独特又好玩的工作经历,探一探大家所在行业的新鲜事呢?在经历了2022年每月一期的活动后,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以文字或者播客的形式记录下来,所以“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诞生了! 在环境中国最新一期的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陆旻杰——旻杰是标普全球的大宗商品能源咨询师,他在能源上游、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评估等领域有超过6年的经验。在加入标普前,他在道达尔能源苏格兰科研中心任职。旻杰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得石油工程的硕士学位,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获得土木与环境工程的硕士和学士学位。请下滑查看播客文字版记录。 1. 旻杰最初是怎么对环境能源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感兴趣的?可以和我们具体分享一下你在英国和爱尔兰的学业和工作背景吗? 我一直比较喜欢理科类的学科,所以本科就选择了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就读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那段时间爱尔兰正在大力发展海上和陆上风电,所以在学习中我也接触到了很多能源相关的话题。同时,那段时间也是美国“页岩油气”发展的高峰,凭借“页岩油气革命”,美国从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变成了“能源出口国”。“非常规油气”的开发也成为了一个全球热议的话题,其中,「水力压裂」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我们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也开始研究更多关于能源开采的内容。 之后我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就读了石油工程研究生课程。其实在更多深入学习了这个专业之后,我曾经对于石油天然气的刻板印象也发生了改变,当然,或许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对于石油天然气这些传统的化石能源持有着很大的反对意见,但我认为在人类能源需求不断攀升的情景下,如何合理的使用石油天然气作为一个“过渡能源”,来帮助人们从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能源消耗过渡到新能源,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 毕业后, 我加入了法国道达尔能源在苏格兰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油气工程建模的研究工作,这也让我对国际大型油气公司的运营模式和企业战略有了更多的了解。 2. 旻杰刚刚提到「水力压裂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名字叫做“你所不知道的水力压裂技术(知识量巨大、烧脑、慎入!)”,你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我们科普一下这个技术,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吗? 简单来说,“水力压裂法”指的是在页岩层注入高压的液体,使页岩层产生裂缝,好让我们获得油气的一种技术。在压裂之后,一般会在裂缝中继续注入支撑剂和化学物质,能使地下的裂缝保持张开,这样石油和天然气就可以从这些裂缝中释放出来。“非常规油气”的开采是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很多人认为“水力压裂法”是一项新技术,但其实早在70年前在常规油气开发中就有应用了。 环境影响方面的话,目前来看,水力压裂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问三大类:一是压裂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那样会对周边群众日常生产活动所需的淡水资源消耗产生竞争或者是占用。二是如果压裂液或者支撑剂泄漏,可能会对地下和地表水资源造成污染,但其实压裂的页岩油气层往往在地下两千米甚至更深以下,除了地上的设备造成的泄漏之外,其实水力压裂可能对地表水资源造成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很小。第三就是可能会引发小型的地震,但目前来看记载的相关地震影响都很小,尚未有过因为水力压裂引发人员或者财产损失的地震的相关报道。 3. 从苏格兰回国之后,你是怎么加入到标普全球的北京团队的呢? 我是在2019年的下半年加入埃信华迈(IHS Markit)亚太区能源咨询团队的。当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还是在美国和新加坡,所以面试基本在线上进行。面试筛选还是挺严格的,公司对我们行业洞察和咨询分析能力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我也很幸运通过层层筛选加入了团队。2022年,标普全球(S&P Global)和埃信华迈(IHS Markit)合并,我们也从此加入了标普全球的大家庭,另外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普氏能源资讯(Platts)所提供的市场信息、基准价格服务等可能大家也都比较耳熟能详了。 4. 旻杰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公司在能源上游的业务吗? 我们公司的能源上游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是研究团队,他们主要负责定期发布一些行业的研究洞察,能源公司战略研究报告及能源收并购相关的研究; 第二是数据团队,主要负责收集全世界各地的上游勘探开发数据,包括油气田、油气井及生产平台的相关数据等等; 第三个就是我所在的能源咨询板块,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一些定制化的能源咨询服务,依靠我们公司能源上游其他两个板块所提供的公司内部数据的支撑,加上额外的数据搜集及研究分析给客户提供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评估、能源项目收并购技术尽调及目前比较新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相关的研究工作。 5. 你在标普的职称是“大宗商品能源咨询师”,你可以具体地和我们科普一下你的工作内容吗? 我是在2019年下半年加入公司的,我记得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深海油气田勘探开发方式及成本”的研究,这也是我们团队一般承接的典型项目类型。我们在项目开展之前就会与客户确定好研究的大纲、内容、方法和项目时间线,从而根据计划逐步开展项目。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平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搜集研究所需的数据。之前我也提到过,我们数据的主要来源还是我们公司内部的数据库。在信息数据搜集的过程中,我们会随时与公司的研究和数据团队联系,同时也会从外部专家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洞察和信息,然后融入到我们的报告中。对于部分需要更深入研究的内容,我们则会进行额外的调研和数据搜集,从而确保研究内容的完整及深度。 在过去四年中,我参与的咨询项目周期从3个月到半年不等,我们也会定期的与客户召开周会及月会来汇报我们的工作进展,也同时获取客户的反馈,对我们的研究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6. 要不要和我们分享一个最近你觉得比较有趣的项目?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最近参与的一个项目——随着疫情的放开,我们与客户的交流和分享也得以更多的以线下的方式开展,在最新的这个项目中,我以驻场办公的方式在东南亚某国的客户公司工作了两个多月。 在这期间和客户开展了很多非常高效的互动和交流,一方面我们可以实时的与客户交流项目进展,另一方面客户也可以随时与我们反馈他们的需求,我们可以及时的帮助客户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我觉得后疫情时代,可能这类的项目会越来越多,我个人感觉很多时候面对面的交流确实会高效许多。 7. 对比之前在道达尔的研究型工作经历,你觉得现在在标普做咨询,工作内容上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我在道达尔研发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油气工程建模相关的研究,可以说是相当的专业和“定制化”。往往几个月中,我的研究对象就是一个单一的油气藏。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编写程序,根据很多的流体公式编制自动化的油气藏模型流体模拟实验。而且因为主要还是以研发为主,一般项目也没有严格的时间线和deadline。 7.1. 要不和我们迅速简单地科普一下“油气藏”吧? 简单来说,“油气藏”就是油气聚集的一个封闭空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装着油或者天然气“房子”。油气藏往往会有一个渗透率很低的岩石盖层,你可以把它想象为“屋顶”,他们的作用是阻止油气的流失,把他们妥善的保存起来。 那我现在接着回答之前的问题。相比来说,在标普能源咨询团队的工作就会更偏向能源行业的宏观层面一些,我们会随时追踪全球的能源发展趋势、油气勘探开发新项目和能源转型发展。需要实时的掌握能源行业的动态,挖掘潜在的咨询项目需求,而且与此同时也需要完成手头的咨询项目。正如之前提到的,咨询项目往往都有着严格的时间线规定和研究大纲,因此项目管理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技能。 相比之前在道达尔从事比较单一的油气藏建模研究而言,我在标普全球能源咨询团队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也更为丰富一些,近些年来我们的研究内容包含了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前沿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调研、数字油气田、能源投资决策尽调、能源市场收并购调研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的调研,等等。 8. 听你分享感觉在咨询行业的工作会更加丰富有趣些,但是consulting总归是consulting,你觉得做咨询比较苦恼的地方在哪里? 因为咨询项目往往需要紧跟客户当下的需求,或许也是因为一般的现成的研究报告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所以咨询项目有时候需要研究和分析的数据往往难以简单的获得,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其他相关联的的数据或者信息进行推算或者加入很多合理假设,所以有时候会信息或者数据的获取比较棘手。 另外,咨询项目往往和客户需要开展的某项业务平行的进行,例如客户可能正在着手开展某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请到我们做技术相关的尽调研究。所以客户的需要往往也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有时候可能会提出一些他们看似简单但确需要我们投入很多人力和时间要求,如何最好的满足客户的额外需求但是同时保证项目内原定工作量的完成也是往往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但是其实在完成一个个咨询项目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rewarding的瞬间,例如我们在咨询项目中给客户提出的建议被他们采纳并付诸现实,并且帮助客户取得了很好的收益汇报。我们往往也会在咨询项目中帮助客户建立一些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也经常会被客户采纳并融入到他们日常的业务流程之中。 所以怎么说呢,咨询其实是一个令人爱恨交加的行业或者工作吧。 9. 最后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行业近期的大事件吧? 去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我们看到了世界能源转型的进程的加速,许多国家开启了加强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包括欧盟委员会提出“REPowerEU”计划,美国提出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等等都推动了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进程。 但是与此同时,大家可能忽略了另外一个能源行业大事件: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和燃煤发电均创历史新高。据国际能源署(IEA)和标普全球大宗商品的研究调查,俄乌战争极大地改变了2022年煤炭市场的价格水平以及供需格局,2022年全球煤炭的总体需求将增长超过1%,达到历史新高。 欧洲是受能源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天气条件,水力和核电产量下降,也给欧洲的电力系统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作为应对,部分欧洲国家增加了煤炭发电,一些已关闭或处于备用状态的煤炭厂重新进入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煤炭生产、消费大国也创下历史新高。举个例子,自2007年以来,印度的煤炭消费量翻了一番,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6%,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煤炭需求的增长引擎。再举个例子,印尼作为全球第三大煤炭生产国,2022年的煤炭的产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10. 播客开头你也提到自己之前对化石能源的刻板印象。虽然现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但也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居高不下。我身边很多在传统能源领域工作的朋友们总是自嘲自己在“夕阳行业”,尽管他们完全不需要担心失去工作的问题,这一点你是怎么想的呢? 正如我在播客一开始提到的那样,全球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在因此带来的能源需求不断攀升的情景下,如何合理的使用石油天然气作为一个“过渡能源”,来帮助人们从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能源消耗过渡到新能源,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 能源转型需要循序渐进,新能源的投入不但要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也需要填补逐步被淘汰的传统化石能源需求的空缺。因此,个人认为,在新能源尚未形成安全可靠的替代态势之前,传统化石能源仍将占据重要位置。合理地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作为“过渡燃料”,加上科学、适当的开展一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是完成全球碳中和事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环境中国」是北京能源网络在2017年成立的中英双语播客栏目,至今已发布132集。在每一期节目中,我们将邀请到中外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研究学者、创新创业者以及行业专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经历。您可在环境中国官网、BEN公众号、以及谷歌/苹果/Spotify播客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 环境中国制作团队 - 主持人 Joyce Yuan 制作人 Joyce Yuan

13分钟
99+
2年前

Ep. 129 环境中国 - Tackling China's Emissions of HFCs

环境中国

Today we will be talking about China’s efforts to phase out hydrofluorocarbons (HFCS), a class of refrigerants with huge impacts on the climate. Our guest today is an expert on the topic, Professor Hu Jianxin. Professor Hu holds 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s in Chemistry from Peking University. He has been on the faculty at Peking University since 1986 and is currently a professor at the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and also the Institute of Carbon Neutrality, Peking University. He has published numerous academic studies of HFCs, focusing on potential emissions reduction pathways as well as the cost of mitigation in various sectors. He was involved in the negotiations leading up to the Kigali Amendment as well as several othe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Topics addressed in this episode: - How Prof. Hu got started investigating HFCs - Who needs to take action to reduce emissions of HFCs: chemical manufacturers,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consumers, and the repair/maintenance industry - Near-term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and recycling HFCs - Substitutes for HFCs (HFOs) - their costs, efficiencies, and timelines - What does it mean when your air conditioner breaks and the repair person says you need more refrigerant Some useful acronyms: HFCs: Hydrofluorocarbons (replacement for CFCs but a dangerous greenhouse gas and hence targeted for reduction under the Kigali Amendment) HCFCs: hydrochlorofluorocarbons (an ozone-depleting refrigerant) CFCs: Chlorofluorocarbons (ozone-depleting refrigerant phased out by the original Montreal Protocol) HFOs: Hydrofluoolefins (current and future substitute for HFCs) UNEP: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ronounced "you-nep" EPA: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nvironment China is a bilingual podcast featuring conversations with advocates, entrepreneurs, and experts working in the sustainability field in China for both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So far, we have released 129 episodes already. You can listen to them on Environment China's official website, BEN's WeChat Account, or Google/Apple/Spotify Podcast. Producer: Anders Hove

25分钟
99+
2年前

Ep. 130 环境中国 - 在亚投行做机构碳管理高级专家的一天

环境中国

2022年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北京能源网络的职场青年人聚起来,做一系列“可持续宝藏青年都在做什么”的圆桌,一起来聊一聊环境和能源圈独特又好玩的工作经历,探一探大家所在行业的新鲜事呢?在经历了2022年每月一期的活动后,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以文字或者播客的形式记录下来,所以“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诞生了! 在我们最新一期的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蔺苑——蔺苑目前based在北京,现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机构碳管理高级专家。她在清洁发展机制、环境管理、碳交易等领域拥有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在加入亚投行前,她曾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以及能源基金会工作。蔺苑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工程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同时也在帝国理工大学获得环境技术的硕士学位。我们在本期的播客节目中将探讨: - 进入碳圈的契机 + 相关学业和工作背景 - 过去十年碳圈的变化和风向 - 2015-2023年的碳圈工作者的心路历程 - “机构碳管理高级专家”的一天是怎样的 - 碳圈近期行业大事件 - 国际组织工作经验分享之优缺点 「环境中国」是北京能源网络在2017年成立的中英双语播客栏目,至今已发布130集。在每一期节目中,我们将邀请到中外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研究学者、创新创业者以及行业专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经历。您可在环境中国官网、BEN公众号、以及谷歌/苹果/Spotify播客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 环境中国制作团队 - 主持人 Joyce Yuan 制作人 Joyce Yuan

17分钟
99+
2年前

Ep. 127 环境中国 - Renewable Pathways for China

环境中国

Today, we’re coming back to the power sector to discuss a new report about the pathways for scaling up renewables as China pursues its policy to peak CO2 emissions by 2030 and reach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 The report is entitled Renewable Energy Pathways to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 and it’s the fruit of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lars at Tsinghua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California China Climate Institute at Berkeley Law, and the Power Transformation Lab hos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The report was released in May 2023. Michael Davidson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joint with the School of Global Policy and Strategy and the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where he leads the Power Transformation Lab. Dr. Davidson’s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cus on the engineering implications and institutional conflicts inherent in deploying low-carbon energy at scale to mitigate environmental harms, specializing in applications to China, India, and the U.S. Zhenhua Zhang is a Ph.D. Student in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San Diego, and he is focusing on power systems modeling, electricity markets, and energy policy issues. We address: - What makes this forecast and model different from others, in terms of methods and also results. - What its forecast for renewable capacity and renewable share is, out to 2060. - What the relative role of distributed energy is, compared to current trends. - What the model assumes for the cost of transmission, and how it models transmission compared to present policy, which considers mainly utilization in consider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new lines. - What the role of power market reform is. - What we expect for power outages this summer. Further reading: Michael Davidson et al., “Renewable Energy Pathways to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 Tsinghua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Berkeley Law-California China Climate Institute, Power Transformation Lab, May 2023 Environment China is a bilingual podcast featuring conversations with advocates, entrepreneurs, and experts working in the sustainability field in China for both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So far, we have released 127 episodes already. You can listen to them on Environment China's official website, BEN's WeChat Account, or Google/Apple/Spotify Podcast. Producer: Anders Hove

32分钟
99+
2年前

Ep. 126 环境中国 - 在adelphi做碳市场高级经理的一天

环境中国

2022年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北京能源网络的职场青年人聚起来,做一系列“可持续宝藏青年都在做什么”的圆桌,一起来聊一聊环境和能源圈独特又好玩的工作经历,探一探大家所在行业的新鲜事呢?在经历了2022年每月一期的活动后,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以文字或者播客的形式记录下来,所以“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诞生了! 在我们第六期的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陈志斌——志斌目前based在德国柏林,他是adelphi和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的高级经理。他曾在国家电投集团和中创碳投从事碳市场政策研究和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工作,他也是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发展银行的专家库成员。志斌参与了全国碳市场以及碳交易试点的体系设计和管理,并为各大集团公司提供碳排放管理咨询的服务。我们在本期的播客节目中将探讨: - 进入碳圈的契机 + 相关学业和工作背景 - 2013年:加入中创碳投的早期团队 - 2022年:入职adelphi的柏林总部 - 德国环境部里的办公室:工作环境、居家办公政策和职场文化 - “碳市场高级经理”的一天是怎样的 - 来欧洲后工作内容的转变 - 碳圈近期行业大事件 - 碳市场板块求职tips 「环境中国」是北京能源网络在2017年成立的中英双语播客栏目,至今已发布126集。在每一期节目中,我们将邀请到中外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研究学者、创新创业者以及行业专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经历。您可在环境中国官网、BEN公众号、以及谷歌/苹果/Spotify播客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 环境中国制作团队 - 主持人 Joyce Yuan 制作人 Joyce Yuan

14分钟
99+
2年前

Ep. 125 环境中国 - 北京 x 柏林闲置市集大不同

环境中国

2022年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北京能源网络的职场青年人聚起来,做一系列“可持续宝藏青年都在做什么”的圆桌,一起来聊一聊环境和能源圈独特又好玩的工作经历,探一探大家所在行业的新鲜事呢?在经历了2022年每月一期的活动后,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以文字或者播客的形式记录下来,所以“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诞生了! 北京能源网络从2020年开始,每个季度都会在北京举办一场线下的二手闲置市集活动。在我们第五期的播客中,闲置市集的主理人Nina和Joyce将一起来聊聊她们主理的Swap Market、柏林的城市闲置理念(文字版👇🏻)、以及市集上遇到的新鲜事! Nina目前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担任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电力系统转型和碳中和等。她于2016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担任北京能源网络的负责人。 Joyce是德国洪堡基金会2023年的国际气候保护项目学者,based在柏林从事能源转型相关的科研工作。她也是Green Map的创始人和「环境中国」播客的制作人。 播客前情提要👇🏻 环境中国播客和闲置物品市集的主理人Joyce在2023年的春天搬到柏林,转眼已经1个多月了。在逐步融入这个城市的过程中,她发现「闲置」这个标签和柏林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本期播客的前情提要中,她会聊聊“新柏林人”眼中柏林「闲置交换」的气息和调调。 .................................. 离开住了7年的北京来到柏林,自己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从在北京每次可以扛3箱闲置物品送去闲置市集的我,到一个啥都需要重新购置的柏林newbie。虽然刚到柏林,但我感觉这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闲置物品交换市集。 在柏林,闲置是在每个街区不定期的“Sperrmülltag 大件家具回收日”,各式各样的旧家具被安放到街角等待着回收/新主人,每个角落都变成了游人任选的Vintage集市;闲置也是在“回收日”外的所有日子,几乎每天都有可能出现在公寓楼道、门口,和街头转角处的闲置物品,让“新柏林人”如我可以完全通过捡捡捡替代购买新的家居用品;闲置还是在柏林的各个Flea Market里,大家可以通过仅仅10欧元价格摆摊,低价出手自己不再需要的闲置物品,经常有摊主以一口价1欧元或2欧元的方式大批量出手他们的闲置。 柏林这个城市给我的态度就是: # 拒绝过度消费 在柏林,你会发现处处都是宝藏闲置,但有一些时刻或许你会忍不住想:会不会世界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消费?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需要”但却不是特别“想要”重新购置崭新的物品? 在柏林住习惯以后:不自觉的在自己想买新东西前,把附近街区的各个巷子和跳蚤市集都逛一遍;家里不需要的闲置也会随手放到公寓的门口,让新主人能够快速地找到他们。虽然在柏林的闲置市集理念和北京的大不同,但是这两个城市的闲置理念都给我带来了超多的惊喜! 播客文字版记录👇🏻 .................................. 1. 北京能源网络的闲置物品市集是怎么来的? Nina: “闲置市集”的灵感最初来源于一个叫做“简生活”的闲置市集活动,这个活动由独立建筑事务所Crossboundaries在2015年发起。 在2015年冬天,事务所的一个同事要搬家离开中国,她想借用事务所在三里屯的办公室举办一场物品交换活动,让自己的家具找到新的主人。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那次活动效果非常的好,大家既送出了自己不用的物品,又领取到了新宝贝,还一起把剩余物品捐赠给慈善机构。此后几年,“简生活”市集成为了北京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闲置物品交换平台。 过去2年由于疫情的原因,“简生活”停滞了一段时间。作为事务所的老朋友,Joyce提议举办联名市集,他们也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市集的物料和宝贵的经验。北京能源网络从2020年开始举办我们联名的“闲置市集”。 2. 最初是怎么对闲置市集感兴趣的? Nina: 我最初是被闲置市集的理念所吸引的。我在北京二环里租了一个小一居室,屋里经常堆满了长期不用的东西,扔了不舍得,留着又占用宝贵的空间。同时,我也很难控制自己不去买新的东西,每次买了新的东西又开始头大,又要想着怎么收纳,感觉自己的消费方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我在想,如果能把我不用的东西拿出去,换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那岂不是既节省了空间,又能少花点钱。所以我就收拾了自己的旧书,旧衣服和旧玩具,带着自己的几大包物品去闲置市集了。自从开始定期参加闲置市集,我的屋子变得更有条理了,消费习惯也不知不觉得发生了改变。每次打扫房间,我会有意识地把平时用不到的物品放在一个角落,以便下次市集可以送给有需要的人。 Joyce: 我是通过Crossboundaries的公众号了解到“简生活”市集的。2016-2020年市集一直在事务所三里屯机电院的办公室举办,地点非常中心,office空间特别棒,市集也非常北欧风——现场会提供试衣镜和隔间,还会为大家提供饮品,咖啡和有机面包等。 我当时特别特别喜欢他们的活动,因为我总在活动现场收获到高质量的单品,比如我穿了5年的Patagonia冲锋衣,各种原版的书籍和厨房用品等。疫情的时候,“简生活”市集没有办法正常举办,当时的市集负责人也搬回了瑞典,北京线下其他的市集也没有他们好玩,所以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直接联系他们,一起办联名市集呢? 3. 对比线上的二手平台,我们线下市集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Nina: 线上转卖闲置物品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我觉得也很费时费力,对于一些比较便宜的东西有点不值当。 我们线下市集参与的群体很广泛,有社群的小伙伴(淘衣服和电子产品),有学生(淘书和各种东西),有白领(淘衣服、租房神器),有邻居的阿姨(淘家居用品),也有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淘玩具)。不管来自什么背景,都能淘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线下的闲置市集既能够亲眼看到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儿,又能够具有社交属性,大家边淘宝贝边聊天,很容易成为朋友。 Joyce: 闲置市集真的是一个很棒的社交场合,很多时候你会和闲置的“前主人”聊起来,收获物品的同时还会收获一个很棒的故事!比如之前有一个德国的小姐姐拿了我穿了几年的德国大使馆纪念T-Shirt,我们还很开心地聊了很久。 同时,市集还能提供很好的情绪价值,特别是你看到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成为了别人眼中宝藏!一些小伙伴在来市集前很担心自己的闲置会不会有人喜欢,但是他们很惊喜的发现,自己刚刚放下的闲置物品超级受欢迎,立刻就被新主人斩获了! 4. 闲置市集上的分工合作 Nina: 每场活动基本都会有7-8名志愿者,分工主要有三类:一是门口注册,二是服装区整理衣物,三是给物品分类和维持现场秩序。 在活动前我们会打印很多资料,比如各类物品的标签、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指示牌等等。在活动期间,我们的志愿者要对物品分类、提醒观众维持场地秩序,看管好自己私人物品。活动后我们还要整理现场的垃圾和剩余物品。剩余物品我们会统一打包,第二天由慈善机构"同心互惠"来带走。 5. 一个比较多观众反馈的问题是:很多闲置物品再没有分类完毕的情况下就被瓜分了——现场偶尔会发生战场般抢抢抢的情况!Nina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Nina: 市集上的物品全部是观众们现场带来的物品,所以我们也很难预测市集上会出现什么样的东西。我想,一些批评的声音主要是当一个新朋友带闲置来的时候,会出现一窝蜂围观的情况,导致很多闲置物品再没有分类完毕的情况下就被瓜分了。我们在收到批评建议后,已在最近的几次闲置市集上提醒大家耐心等待物品分类完毕后再进行交换,同时我们也多次提醒小伙伴们遵循「按需交换」的原则。 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场闲置物品的数量。其实这取决于来往的观众,我觉得如果大家来的时候都能尽量带些闲置物品来,而不是拿着空袋子来取东西,那么市集上的东西也会更丰富。另外还有一个小建议,不同时间段的观众都不一样,闲置物品一般都会呈批次来,所以如果可以在市集上多待一会儿,跟新朋友聊聊天,耐心等一等,有时候就能等到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出现。 6. 每一期市集结束后,我们都会在公众号上发一篇回顾的文章,让小伙伴分享他们在市集上斩获的宝贝。我们收到了很多走心的分享,Nina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分享? Nina: 最让我感动的应该是一个女大学生在市集上发现了一本藏传佛教的内部讲义,这本讲义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一般人看到了也不知道它的价值。然而,这个女孩的妈妈是个虔诚的教徒,所以当她看到这本书就如获至宝,这本书的出现让她和她妈妈都感到无比幸运。我很高兴看到闲置市集能够给人带来这样的意外惊喜。 Joyce: 我最喜欢的分享是,一个小伙伴在发现自己拿的闲置里面还有前主人留的纸条后,在之后的每次活动中,都会给自己的闲置写一个小标签,方便大家了解物品的故事和用途。我觉得真的太可爱了,同时又超级温馨! 7. 我们下一场闲置物品市集会在5月13日周六举办,这次的主题是“毕业季”,Nina有没有什么活动剧透? Nina: 上次市集中有几个大学生表示,希望我们的市集能够在毕业季举办,因为她们想在毕业前把宿舍里的闲置带到活动现场。所以我们就安排在5.13.周六了,市集地点在雍和宫附近,离海淀也不远。感觉这次市集很值得期待,我也很好奇现在的大学生们都有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 环境中国制作团队 - 主持人 Joyce Yuan 制作人 Joyce Yuan

13分钟
99+
2年前

Ep. 124 环境中国 - 中国氢能试点城市与双碳目标(英文播客)

环境中国

In today's episode, we’re talking about hydrogen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ts potential – or not – for helping with the country’s dual carbon goals: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在「环境中国」本期的节目中,我们将讨论中国的氢能发展,以及它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潜力。 Our guest is Arabella Miller-Wang, recently an Aramco fellow at 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 and also a Research Assistant at the Smith School of Enterprise and the Environ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She has recently published a paper entitled, "China’s Hydrogen Development: A Tale of Three Cities," which discusses the issue of China’s hydrogen strateg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nd plans of the pilot hydrogen clusters located in Datong, Shanxi province, Chengdu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Zhangjiakou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Hebei province, which surrounds Beijing.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王茜——她是牛津大学能源研究所的沙特阿美学者(Aramco fellow),也是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的研究助理。她在近期发表的文章“中国的氢能发展:三个城市的故事”中讨论了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大同、成都和张家口的氢能试点经验。 The paper can be found here 文章链接 👇🏻 https://www.oxfordenergy.org/publications/chinas-hydrogen-development-a-tale-of-three-cities

18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