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以前在宝洁和欧莱雅工作。今年年初开始,她在新加坡找工作。用她的话说,“遭受了沉重打击”。原来,在新加坡找份工作这么难!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她给自己加难度的原因。 这一期节目,就让大雪给我们讲讲,在新加坡找工作有什么诀窍,以及对于在海外工作的思考和感悟。 对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在海外找到优秀人才。 01:00 在新加坡找工作,骄傲的我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12:11 一个小窍门,帮助你的简历战胜AI筛选 19:01 到了某个阶段,就一点也不想重复自己了 23:47 为什么要给自己加难度呢? 26:26 为什么一定要在新加坡呢? 31:03广州、香港与新加坡的工作文化比较 39:12 新加坡可能不适合有野心的人 41:40 什么样的中国企业可以在海外吸引到人才? 53:19 出海,就是打碎重组的过程 Bgm 片头:Mercuzio Pianist,Justin Hurwitz - Another Day of Sun 片尾:Lord Huron - The Night We Met 【这里可以找到我们】 公众号:酸奶哥出海漫游指南 知识星球:酸奶哥·出海沙龙 收听渠道: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Apple Podcast 【反馈、投稿、自荐,欢迎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WeChat: suannaigeboke(备注:出海)
近几年,我发现朋友圈里很多人都转行做了保险代理。 这一期节目,我就和一位老朋友,Isabel,聊一聊这个职业。 读新闻出身的Isabel,开玩笑说她做保险代理是带着一种“体验式报道”的心态;所以我就从旁观者视角,提了三个很常见的对保险代理的“偏见问题”: 卖保险是不是做传销? 卖保险是不是在杀熟? 买保险是不是一种注定被割的赌博? 我很喜欢Isable给我的回答,她说:“把保险卖给亲戚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在她看来,做保险代理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换:更自由,更包容,和很多老朋友重新链接,感觉自己鲜活地生活在世界中。 最后,如果想和Isable有链接的朋友,可以加她微信:IsabelYao 1:00 怎么这么多人都转型做保险了? 03:53 与其无所事事,不如学点东西 08:10 做保险,要有阅历,要有共情能力 10:57 到了一定年龄,保险代理就变成了一份好工作 13:48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其实他是你的打工仔 16:14 “妖魔化”、没底薪、不交金 21:15 P人做保险,需要打卡? 28:35 客户可能也是你未来的团队成员 29:37 讨人喜欢,是保险代理的重要素质? 34:47 为什么新加坡的代理人,都喜欢拖家带口来谈业务? 39:20 这些年来,保险从业者的素质有了大提升 44:01 第一个“偏见”:卖保险好像搞传销啊! 53:14 第二个“偏见”:卖保险就是杀熟吗? 1:05:00 第三个“偏见”:买保险其实是赌博? 1:10:54 在推销与不推销之间,有微妙的平衡 Bgm 片头:Silk notes - Playful Dawn 片尾:Bob Dylan - Farewell 【这里可以找到我们】 公众号:酸奶哥出海漫游指南 知识星球:酸奶哥·出海沙龙 收听渠道: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Apple Podcast 【反馈、投稿、自荐,欢迎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WeChat: suannaigeboke(备注:聊天社)
小邢是一位航空发动机工程师。不过你放心,我们这一期不会聊什么尖端技术:第一我不懂,第二也不敢聊。 我们关心的是创新。创新从何而来,什么样的公司才能创新?中国、美国、欧洲的公司又各自是如何培养和保持创新能力的? 小邢在北欧和美国公司工作过,其中既有创业企业,又有百年巨擘。而我呢,虽然是个文科生,也曾经和工程师群体打过交道,从事的也是产品创新的工作。 这一期节目,就让我们海阔天空聊聊创新吧。核心观点,就是创新不能太卷,创新得悠着点哈哈哈哈哈。 1:04 真男人最终的梦想还是要上天 3:52 为什么北欧公司的同事可以消失那么多天,而中国朋友却请不了年假? 13:04 新三国演义:欧洲公司要苟住,美国公司要创新,而中国公司负责解决问题 19:48 中美欧,创新能力哪家强? 27:40 从个人角度,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创新潜力? 33:47 工作不饱和才是创新的源泉? 40:30 非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应该有不同的解法 43:27 老板的责任是要把题出对 45:54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先决条件 52:58 对不同的成功都表示尊重并且愿意付费,才是真的多元
Mandy是哈佛大学MBA,康奈尔大学学士,目前住在苏黎世。她过去在光鲜钱又多的投行工作,今天却是一名服务于年轻人的人生教练。她说,她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家孩子找到“既安全又有意义的事业”。 我有时候也很好为人师,想要给人指点指点职业困惑。当我拿出三个真实案例来问Mandy的时候,我发现专业教练果然要比我高明得多。虽然我也能问出好问题,但Mandy更能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另外,在关注对方的困惑之外,Mandy也比我更能关注TA的身心状态——后者有时候更为重要。 本期节目是我们在苏黎世和新加坡两地在线录制的。如果你想要找Mandy了解更多关于人生探索的方法,你可以关注她的播客“理想与面包”,也可以加她的微信zz68zhen 1:00 大部分人的觉醒时刻: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 4:58 发了那么多奖金,为什么大家还是不开心? 10:35 越优秀的人,越难转型吗? 14:54 有时候我们卡住了,纯粹是因为太累了 17:00 限制性信念、支持体系和最小成本行动 24:18 精力不够,本质上是优先级不明确 32:30 展开说说“限制性信念” 41:00 谁活成了你想要的样子,你就去认识谁 44:51 最小成本的行动:寸程碑 53:10 三个真实故事,Mandy现场问诊 55:46 29岁的物理老师,是要创业还是回老家考编? 1:03:10 热爱艺术的女孩,如何与讨厌的商业变现共处? 1:07:45 35岁了,还能梦想做程序员吗? 1:14:05 做教练也不能挣大钱,你为什么还乐此不疲?
Jade是我在新加坡新认识的朋友。她跟我说,她是小红书博主,但她不追求粉丝数,她是“变现博主”。 带着好奇心,我和她聊了一次天。才发现,更让人惊讶的是,她的主业是AI工程师。一个发了顶级期刊,在亚洲排名第一的实验室做研究的AI工程师。 为什么工程师和小红书博主,这样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职业,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 Jade又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00:10 AI工程师也是变现博主 06:25 我把小红书当LinkedIn用 08:45 花了主业1/3的时间,赚的钱比主业还多 13:30 被人踹了之后,我意识到要给自己多点选择 17:33 “真实”的内容,要有瑕疵 22:22 每周内容两到三更,做起来依然很轻松? 29:57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一定要认真筛选客户 33:33 内容做得好,主要是因为我松弛 37:53 听起来很离奇:写代码这件事帮助了我做内容
利用科技把自己变美,有问题么? 做医美真的会上瘾么? 如何看待那些把脸都整成一模一样的行为? 医美这个话题,长期都面临着很多争议,我也一直很想聊聊这个话题。正好,最近热播一部以医美为题材的剧,叫做《以美之名》。我借着聊这个电视剧的由头,采访了六一和田玲。她们是资深的医美行业从业者,在上海开了一家顶尖的医美机构。 两位姐姐实在很有意思。和她们聊天很开心,还学到不少知识。你会听到我们对医美本质的探讨,以及“什么才是好的医美”。聊天中两位提到早年去探访著名的韩国整容一条街——狎鸥亭的经历,这也是本期节目标题的由来。 如果想向两位姐姐咨询更多医美知识,可以加小助手微信suannaigeboke 00:54 《以美之名》说的那些医美事故是真的吗? 08:19 医美小白怎么尽量避免发生不幸的事故? 10:23 专业人士会怎么选择医美机构? 14:55 医美项目有那么多,该怎么选? 21:52 有的人来做医美,我们会拦着 22:35 别把医美看得太重了:它就是个普通的消费行为 28:18 医美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9:37 把自己变好看,是一种礼仪? 34:27 一定要找到和你的审美一致的医生! 38:07 做自然的,隐形的,无痕的医美 41:28 中国的医美行业才刚起步 44:34 做医美很容易后悔,用户需要很多陪伴和安慰 48:17 韩国医美机构为什么不爱接待中国人? 50:48 小白要开始医美,应该从哪儿入手? 55:16 同行都发财了,你们不着急吗? 57:55 不看过去和将来,当下就是最好状态
这一期播客,算是去年5月那一期的续集。Olivia在跟我很艰难地探讨了“究竟应该干啥”之后,在曼谷从0到1做了些新的事情。 这一期,我们就来听听她究竟做了什么。当然,如果你在此之前可以听一下去年那一期“VOL.108 多次变换职业,是人生的失败吗?”,可能会觉得更有意思吧! 我也分享了这一年多来自己的最大的体会,都写在标题里了:理解P人,成为P人。 shownotes: 03:46 “我在曼谷做了一个女性社区” 05:41 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链接 08:17 为什么是女性活动?曼谷也有男人啊! 10:40 很多时候,我们的成长需要别人的鼓励 15:08 每一场活动,我都要花至少10个小时准备 18:55为什么做活动一定要收费? 26:30 不为了赚钱,那这么辛苦为了什么? 34:00 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的关系 37:30 “实在很难想象进来一个男的” 42:47 P人的好处:没有明确目的反而容易成事儿 45:32 在海外工作生活最大的不同:理解P人,成为P人 52:47 逃离强加给我的标准,可能是很多人选择海外的原因 54:58 卷和不卷,没有对错,只是选择 58:33 能否成事儿不重要,和人连在一起更重要 1:04:49 学会不控制,包括酸奶哥的播客 1:08:37 花絮:男性和女性对社群的需求不同 BGM: 片头:Lenka - The Long Way Home 片尾:The Paper Kites - Bloom
首先,向本期听众打个招呼:嘉宾Sherry长期在英文环境工作,录音的时候蹦出来超多英文单词,我也忘了及时补充解释,可能会对收听体验有影响。对此我先说声抱歉啦! 然后呢,本期节目还是很有趣的。Sherry先后在香港和新加坡居住工作,她又是一个对生活非常有好奇心的人,所以我们聊了很多对这两个城市的观察。 如果从旅游的角度,这两个城市都不大,逛不了几天;但从生活的角度,从语言和民族的融合,到人的心态和习惯,真的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东西。 我们甚至还聊了新加坡街头到处乱逛的小鸡。 这次聊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我们不太熟悉的心态。Sherry总结得很好:过去我们说“包容”,其实是站在强势的地位来接纳对方,并不是真正平等的关系;真正的和谐,是谁也不把自己当成大多数,大家把差异当成常态。 这里面微妙的区别,值得反复玩味。 02:34 所以新加坡有啥好玩的? 08:39 香港和新加坡:有些事它就不爱宣传 13:10 年轻时爱恋香港,迟暮中年了就选择新加坡? 16:37 新加坡的越南妈妈,她的心怎么就那么大? 19:40 毒贩子改过自新做导游 22:23 语言是个工具,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它代表了立场 32:27 在新加坡这个楚门的世界,我也是个NPC 35:27 印度人也知道什么是鱼露,还会推荐买牛肉的地方? 40:12 香港人面斥不雅,新加坡人安享晚年 47:47 如何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适合生活? 50:26 新加坡的槽点 52:38 快乐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 👉🏻BGM 片头: Joy Williams - Sunny Day 片尾: Christina Aguilera - Reflec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