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作家许佳:写作是为了告别“看上去很好”的冠冕堂皇

新气集ThinkAge

本期节目中,我和作家许佳聊了聊我们各自在少年时期的写作经验——一个在上海嘉定区,一个在广东四线小城潮州。我们是同龄人,但在上海和潮州之间,写作在少年身上的降临姿态却有不同。许佳在17岁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小说,成为作家。而我则在那个年龄感受到作文教育对自己文笔的负面影响,最终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新闻人。 我和许佳先后在两个新闻单位当过同事,2017年4月我们一起创办了三明治写作学院,决心为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的孩子建设一条独特的通路,避开作文和功利化的影响,让文学的美感和独立思考从小就驻扎在他们心里。三年多过去,上千个孩子在这里学习,受鼓励写出自己的创作。 或许写作今天已经被很多人看成无足重轻,或者难以掌握的技能,但写作究竟会给少年的心灵和未来的道路带来什么?写作在功利化的今天,为何仍然有重要的价值?许佳在本期播客中,说出她心目中的理解: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告别“二手”的引用,告别“看上去很好的”冠冕堂皇,从儿童到成人,都是如此。 延伸阅读:《许佳:<傲慢与偏见>是我在初中某一年暑假读的书,现在我把它重译了》 在本期节目中你会听到以下内容: 1:00 我们的成长环境和童年写作 5:13 自由创作的起点 17:11 许佳的中学时代,上海的文学氛围 23:42 传统作文与文学创作的区别 27:15 语文教育中文学创作的空白 28:20 少年时代文学杂志的尝试 29:47 许佳在高中时期的小说出版经历 33:00 对自我与创作方法的确认 34:38 今天的孩子实现作家梦的可能性有多少 39:12 文字缺失的时代让人担忧吗? 42:57 如何看待“功利化”阅读 45:05 现代生活中写作的栖身之地 47:07 写作何以让我们成为内心丰富的人 49:10 身处“二手时代”的思考 54:29 写作能教吗? 1:00:25 内在的天真与自由的选择 1:04:37 人文教育是否存在高门槛?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许佳,作家,三明治写作学院联合创始人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可以在公众号“故事公园”找到关于「新气集Th 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15岁) 音乐:If You Knew —— Steve Salazar

79分钟
1k+
4年前

20.张娜:2020年的巨大变化使我all in可持续生活设计

新气集ThinkAge

十年前,我代表三明治采访过独立时装设计师张娜。后来我们成为好朋友,彼此见证了十年来生活的很多变化。 彼时,张娜还全力打造她的独立时装品牌”FakeNatoo", 到了2016年,她第一次为自己的可持续设计品牌“再造衣银行”在中国举办了一场大秀。从那以后,她的内心就越来越感到后者才是她真正的去向。今年疫情期间,她决定从每年赶着春夏秋冬两季新品发布的时尚行业链条中挣脱出来,调整人员,全面投入“再造衣银行”的设计中,并试图将这个品牌从衣服拓展到生活的全方位设计。 两年前,我们一家曾经穿着张娜设计的“再造衣”——也就是把我们过去有纪念意义的衣服剪成布料,重新拼贴成一件新衣服——站上了上海时装周的T台。我一直非常认可张娜所做的事情所蕴含的意义和力量:在时装工业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造成环境高污染的时候。真正的可持续的循环再造,以及不追求品牌logo转而追寻内心安宁的设计,才是真正顺应天地自然的设计。 作出这个转变并不容易,之前的设计让张娜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如《福布斯》杂志“中国设计师对世界最具影响力top 30 人”之一,并被誉为“中国可持续时尚设计”第一人。现在,她要独力打造一个可持续生活设计的生态圈,在很多人还不完全明了这个概念的情况下,杀出一条新的道路。 本期节目延伸阅读:《对话 | 再造衣银行张娜:我不小心成了中国可持续时尚的代表》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张娜,再造衣银行创始人,可持续生活设计师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可以在公众号“故事公园”找到关于「新气集Th 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15岁)

66分钟
99+
4年前

19.朱晓闻:年轻艺术家如何申请奖学金,走向世界?

新气集ThinkAge

今年疫情期间,我认识了目前旅居柏林的85后艺术家朱晓闻。她把一本最新出版的艺术书《Oriental Silk 乡绸》寄到我伦敦家中,里面讲述了2015年她在洛杉矶遇到的一个东方丝绸店老板的故事。她为老板拍了纪录片,在全球各地做了双屏放映,到今年还将这个故事出版成艺术书。 晓闻的创作媒介混合了纪录影片、实验影像、摄影、装置和写作,着重体现离散、异邦、身份、变迁、回忆等概念和意象。 我将《乡绸》项目视之为非虚构艺术化的一种尝试。而晓闻最早也是在上海读书的广电新闻学生,但她很早便接触艺术影像,并在到美国学习之后走上了艺术家道路。在这条道路中,晓闻很幸运地一直有各种艺术奖学金和驻留奖学金相伴,使她从美国东海岸到洛杉矶到伦敦再到柏林的艺术旅居过程有不少奇遇。 在本期节目中,晓闻分享了艺术家申请奖学金的经验,并讲述了自己的作品如何在美国和欧洲逐步收获认同的经历,为有心在国际上从事的艺术创作的朋友提供了经验。 朱晓闻的艺术作品网站: www.zhuxiaowen.com **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01:30 如何从广电传播转换到艺术道路? 11:26 留学经历的起点 20:18 聊聊艺术类奖学金 38: 11 《乡绸》的创作故事 46:30 我们如何看待非虚构与艺术性 1:12:29 美国与欧洲的当代艺术生产 1:22:25 《乡绸》如何从纪录片作品到出版物 1:30:16 中国艺术家的国际道路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朱晓闻,影像艺术家,现居柏林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15岁) 「新气集ThinkAge」是苹果2020年度编辑推荐播客。每一期都找来身上自带话题的嘉宾对谈。您可以在公众号“故事公园”找到关于「新气集Th inkAge」的文字推送。 在以下平台可以收听 小宇宙app 苹果podcast 喜马拉雅 网易云音乐

94分钟
99+
4年前

12.作家林培源:创作者心目中的潮汕是怎样的存在?

新气集ThinkAge

从本期开始,我将开设一个不定期的系列,邀请从家乡潮汕走出来的朋友,谈谈各种各样的潮汕话题。六年前,我发起了一个类似TED,但全部用潮汕话现场演讲的“听潮TIDE"活动,连续举办了好几届,广受欢迎。现在播客时代,用播客来重新”听潮“是个好方式,虽然我们不会全部用潮汕话对谈。 第一期的嘉宾,是近年颇有著述的潮汕作家林培源,他于清华大学文学博士毕业,师从著名小说家格非,他最新的关于潮汕的小说《小镇生活指南》也引发了不少关注,人们开始将目光从盛产作家的东北、西北移开一点,往东南边望去。我很好奇,在潮汕牛肉和五条人乐队带动的潮汕热潮之下,一个创作者心目中的潮汕本原,是怎样的。 我们作为两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一个在府城,一个在小镇长大,同曾于北京求学,一起交流了IN & OUT不同视角切换的潮汕。这期有点长,开头和结尾,各有五分钟潮汕话,欢迎好奇地收听一下,也可以直接跳过。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广东潮州人,居伦敦 嘉宾:林培源,作家。广东澄海人,居广州。新作小说集《小镇生活指南》2020年出版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可以在公众号“故事公园”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背景音乐 《急水塔》—— 六甲番 《我的头发就是这样被吹乱的啊》—— 五条人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15岁)

99分钟
1k+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