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说:妈妈那时候你好温柔啊! 我回答:那时候你也从来不会顶嘴呀!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第一次责骂,第一次吼她,第一次顶嘴,第一次冲突,第一次惩罚,第一次气到想要胖揍她一顿…… 啊,做爸妈好难。 只能时不时,回到2岁前,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回看那时的你我。 你还是孩子,我还是妈妈,一切都没有变。 那,什么变了呢? 六一快乐,别忘了:我们也都曾是孩子。
面对外公的离世,面对第一次参加告别式,咩的沉着稳定和观察思考挺让我佩服的,至少比当年二年级时的我在面对自己爷爷去世的时候要懂事得多。告别式上,氛围和大人们的情绪非常低落,我一度很担心会顾不上她或给她造成一些心理负担和阴影,也试图在出发的路上就跟她聊天和预告接下来她将看到的场面,希望她有些心理准备。事实上,她当天让我刮目相看,紧紧贴在我身边,替我分担了一些小事,也在我和妈妈激动大哭的时候轮流拍着我们的背安慰我们,自己还偷偷抹了抹眼泪……这些我都注意到了。清明节我们去殡仪馆看了爸爸的骨灰暂存处。再次踏进这里,比上一次的沉重感小了许多 告别式上,氛围和大人们的情绪非常低落,我一度很担心会顾不上她或给她造成一些心理负担和阴影,也试图在出发的路上就跟她聊天和预告接下来她将看到的场面,希望她有些心理准备。事实上,她当天让我刮目相看,紧紧贴在我身边,替我分担了一些小事,没有任何不合时宜的表现,也在我和妈妈激动大哭的时候轮流拍着我们的背安慰我们,自己还偷偷抹了抹眼泪……这些我都注意到了。 清明节我们去殡仪馆看了爸爸的骨灰暂存处。再次踏进这里,比上一次的沉重感小了许多,也因为有了家人的互相支撑和陪伴。我们在外公外婆的墓地,也替爸爸选了一块地方安葬。回来之后,我们聊了聊死亡这件事。
久旱逢甘露……不是最近不聊了,是聊的时候懒得开录音键,或激动时来不及开,多少对话淹没在了日常中了……
这是今年一月底我们的一段对话,当时的我处在焦虑最巅峰。 想了一下还是发出来吧,如果是反面教材,也希望提醒自己有过这样一段灰暗的时光,记录一下。这个焦虑是会有后果的,后果直接反应在孩子身上。 虽然我现在已经不会这样了。 谢谢好朋友,同时为这期提供BGM音乐支持的虎虎,当时给予的安慰。 中国家长很难,幸好后来我自己也有上脑科学的情绪疗愈课,以及邀请到了严艺家聊天E66.努力的中国父母,到底可以打几分?,有被治愈到。 漫漫长路,一起成长吧。
咩咩小人大智慧,已经可以开设“小娘舅调解室”了! 有女万事足!哼,我跟不会好好讲话的男人讲不明白的,咩咩都能懂我!
我们决定每周把对对方满意&不满意的地方记录下来,每周复盘一次,顺便说说原因和理由,一定要聊聊天。 【本期特别鸣谢】BGM音乐支持: @魏虎虎Tiger 青年作曲家、电子唱作人、钢琴家
当男人无法沟通时,女儿成了我的闺蜜。既然忍无可忍当着孩子面吵起来了,也别让她白白旁观。
事情是这样的:晚上咩咩整理书包的时候说包里有股臭味,一周多以来,越来越浓烈了,很费解。我一闻,确实一股恶臭,但是拿出了所有的书和本子,也没发现什么异样……当时怀疑会不会是有同学恶作剧塞过什么臭袜子之类的在咩咩书包里,谁料,最后的最后,被我发现书包的夹层拉链拉开,一个已经腐烂变质的碎鸡蛋混着蛋壳,OMD!!据咩咩仔细回忆,是立夏那天学校里发了一人一个白煮蛋,同桌的一个男生可能把鸡蛋偷偷塞到她书包里,当时还有身后的同学暗示过,而她并没有在意(或者是回家忘了),又加之这个夹层平时不放书本,所以整理的时候发现不了……快两周了吧,后面大家脑补吧。 爸爸非常生气,因为咩咩平时就喜欢跟该名同桌男生一起疯玩,痴头怪脑、勾肩搭背、调皮捣蛋,爸爸本来就不喜欢这个男生,已经叮嘱过咩好多次不要跟他疯,但是小朋友吧因为坐得近,自然比较熟悉热络。爸爸提议过好几次,让我能不能让老师把他俩的座位换开,我的意思是,问题也没那么严重,我们不要干涉孩子们的正常交往,他们有他们的社交法则,如果就因为你家长看不惯谁谁谁而要求换座位,老师要忙死了…… 这次书包被塞了臭鸡蛋,爸爸可就炸了。他的炸点,首先是“果不其然这臭小子不是个东西”,其次是“咩咩你被欺负了居然不生气吗?”后者更令爸爸愤怒。在他的概念里,他的女儿怎么能被欺负?怎么不欺负回去?怎么只会照单全收?怎么那么没用?心疼的情绪直接让他怒发上冲关,直接上升到“恨铁不成钢”,并且把怒气指向了咩咩。这还得了?!女儿已经很委屈了,看得出来她已经努力在掩饰自己是弱者和被欺负的一方的这种委屈,想要表现出云淡风轻没有被欺负到的样子(主要是做给她爸看,因为她估摸着爸爸又会说她没用,以前就是这样),内心其实已经在流泪了,在我们这儿是希望寻求怀抱和安慰的,难道我们还要斥责她不够勇猛回击?!这不是二次伤害吗?! 现在你们可知道,为什么我会叫咩爸“大娃”了吧?男人致死是少年!!每次我除了要做咩的工作,还要给她爸这颗脑子洗洗,总有一天咩会比她爸成熟!! 啊,我可太累了……
背景介绍:在学校因为疯玩长期忘记喝水的咩咩,惹怒了每天辛辛苦苦灌水叮嘱她多喝水的爸爸(和我),因为已经第1000次提醒她喝水这件如此tiny的小事了,而如今这件小事,在跟男生疯+作业忘记做双重夹击之下,直接升级为了一个直接威胁到她生日权益的大型撕破脸事件。 为什么诸如所有“为你好为你健康”之类的叮嘱在孩子这边统统失效?因为他们不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家长才是。谁也不想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效率低下效果还不好呢。要让被迫成为主动,要让忽略健康习惯的小孩(也许不只是孩子,大人也有这个通病)自己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还是得啰啰嗦嗦一次性说透。我发誓,今晚这通聊完,CPU成功之后,我不会再叮嘱她喝水这件小事了,所有关于健康的小事同理。 健康之事,可大可小。眼看着当晚的生日大餐即将因为父女俩没有台阶下而泡汤,作为常年和事佬的老母亲只能再次出马,帮咩把这件“喝水小事”彻头彻尾盘清楚。 (BTW,故事是编的,但看过医学纪录片《人间世》的应该都知道我说的是哪两个故事的合体。)
学校需要家长志愿者去校门口维持秩序,还有个排班表,时间都是我们工作日的上下午,比上学放学更早的时候。我这种常年早班是别想了,肯定没空,而且我们家离学校不那么近,老人也不方便,因此没有报名志愿者。新学期上来,那些家里出过志愿者人头的孩子们都手拿奖状拍了集体照,而少数没能做志愿者的家长的孩子(比如咩咩)就只能在台下看着…… 【本期特别鸣谢】BGM音乐支持: @魏虎虎Tiger 青年作曲家、电子唱作人、钢琴家
3岁之前面,对台下乌泱泱观众上台讲故事哇啦哇啦,毫不怯场,仿佛并不关心大家有没有在听她讲。4岁之后,无论讲故事唱歌声音都像蚊子叫。现在上学了,朗读个课文都害羞起来……
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直不明白这“苦劳”顶什么用,难道就是因为过程辛苦,我们可以不问责结果?或者就因为过程辛苦,我们在追究结果的时候可以“情有可原”?还是要看具体事情,比如爷爷第二次给咩咩乱吃药(上一次是消炎药和退烧药搞反,两天给她喝完了一整瓶美林,退烧药过量)。这次咩发烧,他也不管什么原因半夜给她来一颗头孢(没错,不仅滥用了抗生素还没有足量使用,所以是横竖白用了这颗头孢)。说说他么,他就来一句:我们半夜为了照顾发烧的咩咩,一宿没睡。得了,怪我们自己偶有一个周末没有带在身边,怪我们自己没有亲力亲为,在“苦劳”面前我们只能闭嘴了。 顺带又科普了抗生素的用法。 同时这一天,大娃好像是有些情绪不稳定,在家发了点脾气(具体因为啥芝麻绿豆的事情早忘了),总之惹得我上了一天班已经很累了,还要忍受他极其不稳定的情绪,只能半夜跟咩聊个天,缓解一下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