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吴淑斌,《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王海燕,《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从专刊到单篇报道,从家暴与反家暴到性侵、拐卖,《三联生活周刊》长期关注着相关话题。记者王海燕总结了妇女儿童议题的四种报道类型:一是系统性话题类,如家暴、儿童性侵;二是社会事件类,如榆林产妇坠亡事件;三是观念探讨类,如关于育儿、彩礼的论辩;四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小切口叙述。 本期节目以记者的报道经验为基础,展开谈论了类型之下的具体案例,串联起种种问题面向:社会对家暴的认知发展、《反家暴法》及其现实实践、多主体视角下的家暴与性侵、记者面对性侵事件当事人的报道伦理、当下女性相关议题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向这些问题投入的每一份目光和思考,都能成为社会整体认知进步的动力。 【时间轴】 00:50 为什么近些年女性话题的讨论增多了? 05:35 我们做过的妇女儿童权益报道,都有哪些类型? 08:12 反家暴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 14:55 面对家暴事件,基层民警会如何处理? 19:30 万飞与“家暴训诫书” 22:40 家暴的复杂,在于无法用一条准绳去衡量 35:03 为什么对于儿童性侵有这么多争论? 41:24 对于儿童性侵,很多时候我们还处在认知阶段 45:07 作为记者,如何与被侵害对象沟通? 56:02 纠缠多重权益问题的榆林产妇坠亡事件 1:08:34 我们需要女权的理论,更需要对真实世界的洞察
听众朋友您好,在这里介绍一下“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的内容制作情况,供您参考。 我们在《三联生活周刊》过去20年的报道中,筛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0个案件。每期节目,会由专业演播团队基于记者的报道文章进行演播,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当时参与采访的记者,在每一个案件开始前的导读中,披露他们在采访时观察到的许多细节,以及多年来的思考。 这10个案件的有声剧,以及1期专属播客,就是整个专辑的基础内容。在这些内容之外,我们也在加更一些播客节目,比如记者们关于社会案件报道的对谈等,让大家对于案件背后的故事有更多了解。
主播 | 吴淑斌,《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李晓洁,《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恶意伤害、性侵、自杀、校园霸凌……正值少年的“他们”本该拥有快乐无忧的生活,却深陷于罪案的痛苦漩涡之中。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青少年罪案事件令人揪心,也将未成年人的成长困境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他们出生在乡镇或是县城,缺乏必要的家庭关爱,受到严格压迫的教育,心理郁结却无处诉说;遇到霸凌与欺侮,他们不会求助于长辈与师长,而是依赖同辈群体解决问题。通过社交媒体网络,他们开始窥见成年人世界的一角,学着“大人的模样”开始交友和生活。在童真还未在脸颊完全褪去之前,他们却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阴暗、暴力和罪恶。 本期播客,邀请到有着大量青少年罪案报道经验的社会调查记者李晓洁,聊一聊乡镇生态下的青少年罪案调查故事。青少年犯罪背后到底有怎样复杂的社会因素?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面对他们的沉默或抵触,我们又该如何与他们建立有效的联系,提供必要的帮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们的内心世界。 【时间轴】 00:39 霸凌、暴力、性侵,罪恶一直在青少年身边 07:27 压抑的学校教育,让他们想“逃”出去 09:04 单亲、留守家庭,父母的缺位是关键性因素 14:51 “大人理解不了我”,未成年人有自己的社会规则 19:31 通过社交媒体看见并模仿成人的世界 22:45 一场因为“美丽”引发的校园霸凌 26:39 捕捉到微弱的求助信号,或许能保护孩子们 35:02 “唯分数论”背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岌岌可危 43:15 采访未成年人,比开盲盒还随机 50:45 “问题少年”长大了,困扰会慢慢消失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