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需要休息,为什么会有羞耻感?

冰点FM

去年7月,记者小满在一篇报道中讲述了26岁的自己因患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手术的经历。手术后,她捡东西要用一根80厘米长的垃圾夹,洗头只能趴着,去公共厕所无法使用蹲坑。不久后,她的同事小郭因为崴脚造成脚踝韧带断裂,深切地体会到了近似的疼痛、麻木和无力。 生病成了两个年轻人的共同点。她们发现,“脆皮”的同龄人似乎越来越多。有人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打断,也有人在漫长的、浓雾一般的亚健康状态中不断消耗自己的身体。健康成了一种货币,被用来换取某些“更重要”的东西——事业、财富或者仅仅是一种不被抛下的感觉。而且,这种“交易”似乎显得理所当然。 这期播客,我们请来三位“脆皮”年轻人,她们想探讨的是:面对身体,我们是否别无选择? 【嘉宾介绍】 主播|小满,记者,2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嘉宾|小郭,记者,25岁,崴脚导致脚踝韧带断裂 嘉宾|老钱,34岁,集长期失眠、腹泻、乏力等多种亚健康状态于一身的文字工作者 【时间轴&收听要点】 04:00 生病之后,才真正理解了弱者 14:58 躺在病床上,康复师问“你这么忙,一个月赚多少钱” 15:54 我们为什么羞于说出自己需要休息? 18:34 要懂得向自己的身体示弱 22:59 如果没有生病,我们永远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26:45 在一个不鼓励重视身体的环境,如何建立对身体的觉知? 32:43 谷爱凌是对“学习好身体不好”观念的回击 36:09 不是不爱运动,而是体育课太无聊 37:50 普通学校占体育课,国际学校“卷”体育课 39:28 为了健康,又用锻炼压榨自己的身体 45:50 从为了“美”和“瘦”,到为了肌肉,社会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2:25 健康是一种选择 【相关稿件链接】 《这些腰还年轻,咋就“突出”了》 《生病了才知道的事》 制作|玄增星 监制|郑 萍

52分钟
2k+
1年前

“关于校园欺凌,我觉得乡村和城市没有太大差别”

冰点FM

在策划这期关于校园欺凌的播客时,我们原本想聚焦“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大众的印象里,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可能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但是,长期在教育一线提供社工服务的小羊干脆利落地否定了这种刻板印象。在她的观察里,乡村与城市、留守与非留守的孩子体现出的精神困境并没有明显的差别,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在于是否陪伴,而在于如何陪伴。 对孩子受到欺凌的漠视和不信任不是好的陪伴;将欺凌者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是好的陪伴;让孩子做一个沉默的旁观者不是好的陪伴。 什么是好的陪伴?在小羊社工多年的工作中,她觉得自己一直在做的就是让老师、家长和孩子拥有同理心、拥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她也在思考,我们的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让看起来如此基本的能力变得稀缺。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邀请小羊社工和采写过校园欺凌相关稿件的中国青年报记者李雅娟、刘言,一起聊聊孩子的“恶意”是如何一点点发展为“恶行”的,如何成为校园欺凌事件中“积极的旁观者”,以及作为这个社会更广泛意义上的“旁观者”,我们每个人应该做些什么。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嘉宾介绍】 主播 | 李雅娟,《中国青年报》记者,长驻贵州 嘉宾 | 小羊,做儿童和学校社会工作的一线服务者 嘉宾 | 刘言,《中国青年报》记者,专注法治报道 【时间轴&收听要点】 03:29 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现状是否比城市儿童更显著? 17:40 欺凌者的三重委屈 19:58 面对校园欺凌,老师不是不知道,而是没有精力和法律责任去处理 22:21 校园欺凌定义的泛化 25:49 学校应该如何对待欺凌者? 33:47 “坏孩子”是如何产生的? 37:31 恶意变成恶行的过程中,我们能做什么 48:09 如何培养校园欺凌中“积极的旁观者” 55:06 预防校园欺凌最核心的工作是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以及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 56:39 校园欺凌背后折射的成人社会问题 1:07:35 用戏剧的方式预防校园欺凌 【相关稿件链接】 少年被15人欺凌,四年过去了…… 在乡村,看不见的校园欺凌 制作|玄增星 汪心悦 监制|郑萍萍

70分钟
4k+
1年前

编辑部聊天|24岁,决定自我催婚

冰点FM

7年前,杨杰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剩女”大战》的稿子,当时,北京地铁里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反逼婚广告,上面写着“单身也可以很幸福”,希望能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影响中国。 如今,24岁的小娇依然面临着成为“剩女”的困扰。跟许多被催婚的年轻人不同的是,压力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小娇自己。作为从小到大的“好学生”,她不想在恋爱、结婚这场“考试”中拿到低分,也在潜意识中觉得,“需要一个男性来帮助自己”。 在小娇勤勤恳恳地刷约会软件的同时,她的同事,32岁的Yinan在朋友圈里声称:“只要今年足够努力,男人就没有机会靠近我。”两个同样身处“适婚年龄”的女性,却作出了迥然不同的选择。 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小娇、Yinan和《“剩女”大战》的作者杨杰,一起聊聊“剩女”这个看似过时的词汇是如何从一种外部压力内化成自我的恐惧,以及如何消解这种情绪,成为一个更松弛、自由的人。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嘉宾介绍】 主播 | 小娇,记者,立志今年要见50个“男嘉宾” 嘉宾 | Yinan,编辑,现在只想保持单身 嘉宾 | 杰哥,编辑,婚恋稿件“专家”,代表作《恋爱的伎俩》、《“剩女”大战》、《婚姻新时代》等 【时间轴&收听要点】 02:30 把相亲当成工作,即使很累,也觉得自己没有虚度光阴 08:42 “不在约会软件的资料上写自己有北京户口,是我仅存的底线” 19:25 在相亲市场,女性最被看重的“资产”不是颜值,是年龄 20:52 “相亲的衡量标准,跟我爱自己的标准往往是两个方向” 26:04 亲密关系是不可替代的吗? 27:54 “找男人就像买包”,一种对男性的反向物化 30:18 “爱人是一种能力,别人已经模拟考了,我还没有开始做试卷” 32:02 衡量一个恋爱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婚姻 42:17 只有足够优秀才值得被爱吗? 48:05 “我的很多焦虑来源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54:35 “潜意识里,我还是希望有一个男性来帮助我” 55:51 当一个人不需要爱情的时候,才可以拥有爱情 制作|玄增星 监制|郑萍萍

61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