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最近我和克莱尔都太忙了没时间录播客,而且最近接触到的戏剧相关故事也比较散,于是就分成三个小故事集合在了这一集。上个月底我和朋友在伦敦某河边看书的时候被人搭话,结果发现对方是个戏剧导演,于是交换了联系方式后来又约了咖啡的奇遇;还有我在伦敦看young vic新剧Punch的感想,为什么白人都爱这部剧但身为亚洲人觉得一般;还有Almeida新上的好评如潮的荒诞喜剧《犀牛》探讨人类变异(其实暗讽民粹对人的异化)带来的恐惧,但至少这个版本让我觉得它表现形式有点大于内涵了
这一期tilda和克莱尔给大家讲讲戏剧和影视作品里的恐怖元素以及观众为什么会觉得恐怖。在舞台上演恐怖剧为什么要比镜头里的恐怖逊色很多?导演如何制造恐惧?物理化恐惧:通过演员的身体表现惊悚与压迫音效与沉浸式体验:如Punchdrunk的作品还有新出的舞台剧版《九号秘事》。角色的存在性恐惧,如《玩偶之家》对身份瓦解的恐惧,是存在主义焦虑的一种体现。恐惧的心理学:观众为何会害怕?解析戏剧中的“不安感”(uncanny)和心理恐怖。“恐惧即愉悦”——为什么人们会喜欢恐怖戏剧?
这一期tilda和克莱尔从最近伦敦Hampstead Theatre新上演的East is South,一个有关AI的剧入手来聊聊人类对科技崛起的向往与恐惧。当人类创造机器人/人工智能时是一种什么心态,是仍然以人类为自然中心的来创造了一个自己的助手还是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一个新群体的崛起?机器和意识的界线在哪里,人类又为什么自古以来那么崇拜科技的永生性。早在1927年德国上映的电影《大都会》就体现出了人类长久以来对Transhumanism的向往,认为科技与人体相结合能够无所不能,那么人类到底是怎么在这个世界甚至这个宇宙中看待自己的位置的呢,为什么那么多戏剧影视作品都在探讨这种渴望
这一期tilda 克莱尔和超超讨论了剧目的创新、改编和表现形式等问题。首先,以Thomas Ostermeier在伦敦的《海鸥》为例,探讨了创新的表演形式如演员穿过芦苇丛入场等,但也指出过多的新颖感可能导致观众疲劳。其次,对于契诃夫作品的改编,认为我们在约克看的版本的改编未能展现契诃夫的文本,而伦敦版本则更佳。再次,讨论了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的不同版本,包括道具、服装、语言表达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此外,还探讨了长桌在舞台上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戏剧中的表现。最后,对于剧中的导演和演员问题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剧本的荒诞风格及其在表演中的应用。
这一期tilda和克莱尔来聊聊参加英国national theatre制作培训班的经历以及和各种知名人士社交的重要性
这一期tilda 克莱尔和grace讨论了哪吒这个角色的命运,包括面对不同种族的对抗和整个生存环境的挑战。同时,也探讨了哪吒的成长和内心变化,以及他与龙王的关系。此外,还提到了动画片中的文化元素,如汉服元素,以及动画片的制作和导演。我们还讨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科学和艺术应该相结合,而不是相互瞧不起。
chatgpt更会编故事但是给建议更理性 deepseek感觉是个理工男但是情绪价值给足
今天tilda 克莱尔和超超给大家推荐一下我们近期看的一些影视作品《波斯语课》《致命ID》和《猎罪图鉴》并深度分析一下他们的创作和人物塑造
最近我们都没有看太多话剧,但是却花了很多时间重温各种电影。 刚好帕丁顿熊3在元旦上映了,很多人包括我都觉得完全没有1和2拍得好,不论是镜头语言、人物塑造和剧本结构方面。所以今天tilda和克莱尔就给大家从1到3的细节全部梳理一遍,同时聊聊为什么我们觉得帕丁顿熊尽管作为很成功的老少皆宜商业喜剧,仍然摆脱不了英国文化殖民的阴影
今天这一期tilda 克莱尔和超超来讲一下什么是小妞和老登电影和戏剧。我们会提到几个常见的测试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独立性的方法,比如贝氏测试和性感台灯测试。但同时这种测试在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塑造女性角色中的困境,因为反观很多老登电影作品里的男性角色也通不过反向贝氏测试,但仍然给人留下了印象深刻的男性形象。
今天tilda 克莱尔和超超来讲讲为什么大家会出现消费降级这种情况以及目前演出行业成本、票价、呈现效果和观众期待之间有哪些不匹配的现象。我们还讲了中国和英国吸引人的剧目有哪些不同,吸引的都是哪些群体,消费降级的本质到底是经济不行了还是因为剧目不够吸引人观众不够爱?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