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来聊色彩的故事,今天的主题是白色。 原研哉2012年时候出版了一本书籍,叫作《白》,就从白色谈起,旁征博引,由颜色认知谈到文化结构,最后上升至哲学思辨的高度。 但原研哉开篇第一句就说“本书不是讲颜色的”。 他眼中的“白”,或者说他试图跟我们刨析的白不仅是种色彩,也是设计的起点跟媒介,是可能性跟开放性,是容器,是虚无,是空。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从业至今99%以上的设计都是得从一张白纸(ps或者ai里的白色画布)开始,看懂这句话,就会看懂上面那句话。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红色常见于品牌主色调的原因则多数来自功能属性,因为红色是可见光中波长最长(620-750纳米)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穿透性。 这个功能注定它时常要处于色彩矩阵中的C位,比如警示标志、指示灯、旗帜、重要标语等应用都必须采用红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些知名策划公司也热爱红色,比如君智跟华与华,除了自己的vi本身红色,其成功案例也有近50%比例是红色主调(一些原本红色,一些被他们设计为红色)。 除了功能性之外,红色在人类整个文化演进中也类似蓝色带上象征性,比如象征金融,政府文化(中国),婚庆等等。 但红色的色彩包容性更强,不像蓝绿一类颜色容易有联想惯性,因此不少餐饮、文旅、食品饮料、机械加工、服饰、科技等行业都能采用红色作主调。 所以刚才提及的世界500强品牌中,红色logo的占比也高达39.8%,换言之,除了红蓝两色之外,其它不同色彩的logo占比合计只有5.8%。 因此假设我客户的说法更合理(近50年科技互联网企业发展快),极可能红色才是真正的品牌色王者。 知名的红色品牌有可口可乐、肯德基、华为、佳能、百威啤酒、京东、天猫、王老吉、今日头条、安踏、优衣库等等。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现代社会,从建筑到工业产品,从家具到平面设计,可以说是被包豪斯风格完全笼罩住,今天跟大家讲一下包豪斯。 包豪斯诞生于1919年的德国魏玛,前身其实是比利时设计师亨利凡德威尔德在1907年建立的“魏玛工艺美术学校”。 包豪斯风格具备以下几个基本但重要的特征: 1、 民主,主张为大众设计。 2、 理性,拥抱机械化生产。 3、 功能,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上回说完了包豪斯风格,今天我们来聊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 Style)在当代是非常重要的风格,它属于商业设计中的“万金油”,放之四海而皆准,世界各国人民似乎都可以接受它,未必最好,但挺合适。 这种风格诞生在二战之后,前身是以德国包豪斯为首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覆盖了建筑、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国际主义的纲领是“少即是多”,这种设计哲学来自德国设计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为什么说是未来主义刺激了漩涡主义的诞生? 漩涡主义的创始人是谁?其风格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说漩涡主义是昙花一现的风格?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仓颉造字到底是都市传说还是历史事实? “丁公陶文”真的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吗?它叙述了什么内容? 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已经完全被破解了吗?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在红色篇里我们曾经提及,蓝色极可能是人类最喜爱的颜色。 这不是胡说八道,除了因为世界500强中使用蓝色为品牌色居多之外,还有一些调查研究数据可以支持。 比如2000年前后,德国社会学家兼作家埃娃·黑勒(Eva Heller)为了完成她的书籍《色彩的心理-颜色怎样影响感知》做过一次颜色喜好的民间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人最喜爱蓝色。 而选择最讨厌的颜色时,只有1%比例的人表示讨厌蓝色(最多人讨厌的颜色是褐色,占比20%)。 但这样的调查毕竟样本太小,而且局限于一个国家,有忽悠人的嫌疑。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很多评论者认为这个风格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一种创造性复兴。 “嬉皮士与迷幻风“属于我的概括,这个风格的发展时间基本与波兰海报风格重叠,属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社会”反文化“浪潮中的设计表现,主要在平面设计领域,主体以海报为主。 当时因为越南战争,黑人民权运动等因素,美国社会充满各种反主流,反传统与反政府的文化运动,其中多以青少年群体为主。 具体方式是放荡不羁的反叛行为或者举办相关主题活动来消极表达不满。 比如崇尚奇装异服、支持性解放、吸食致幻药品、提倡远离社会、沉溺于摇滚乐等等。 我们熟知的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跟鲍勃·迪伦(Bob Dylan)其实都同在这个时期走红。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自媒体里“粉丝”的概念借用于娱乐圈,再追根溯源则是英语fans的谐音,原意是指狂热爱好者。 我查询了一下这方面的历史,“粉丝”这个名词开始被大量使用是源自2005年时候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 所以80到90年代,假设你很喜欢王朔,那么你会被称为王朔的忠实读者,没有人会认为你是王朔的粉丝。 为什么我会认为以后流媒体上的粉丝会逐渐消失呢? 是因为随着自媒体创作者的不断泛滥,买方市场才是越发强势的(如今已经是了),我经常开玩笑说:假设你要学习某种技能,现在线上会有一堆人排着队免费教你。 在这种背景中,我们关注一个创作者很多时候不是源自喜欢,而是需求,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触发的关注。 比如设计史太浓会被很多设计考研者关注,考研完成他们就会逐渐离开。 纯粹喜欢还会存在,但喜欢程度并不足以粉丝定义,这种喜欢会如前面所言,随着创作者的曝光过度(有时候可能是算法作祟,不断推创作者过去的分享过来)而冲淡。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夏商周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关系? 中国商朝的百工制度对设计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青铜器的设计制作有什么秘密?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装饰艺术风格的怎么诞生的? 王家卫的电影里常见到装饰艺术风格吗? 平面设计中的装饰艺术风格有什么特征? 卡桑德拉是装饰艺术平面风格的开创者吗? 装饰艺术风格至今还活跃吗?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很多朋友并不清楚,到了16世纪“橙色”才作为一种颜色存在,在此之前很尴尬,大家要么认为它是浅红,要么认为它是深黄。 而且从名字来看,橙色也比较特殊,它唯一有实物对应,就是橙子,因为橙色就来自橙子。 橙这种水果起源于中国,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南方就开始栽培橙子,到了1520年前后橙子才由葡萄牙人从中国引入欧洲,随后传播到美洲、北非跟澳大利亚等地。 所以说橙色来自中国,逻辑上问题不大。 在我多年的设计生涯里,橙色登台唱戏的份额不少,尤其在餐饮、食品、快消品等行业当中。 因为从引人注目的角度看,它仅次于红色,又没有红色那么锐利,某些时候来自红色的提醒往往容易有压迫感,橙色则恰到好处。 所以有不少国家的交通标识跟道路警告符号选择了使用橙色,红色更像在说“危险”,橙色则像在说“小心危险”。 于是橙色也是囚服的常见色彩选择,让橙色囚服火出圈的著名人物是美国枪击嫌疑犯路易吉·尼古拉斯·曼吉奥内(Luigi Nicholas Mangione)。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