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盛世修典:一口气看完中国美术史

江南派

有一群人,他们用17年编纂了一套书,联动了全球263家文博机构,为12405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精准的数字化档案,包括著名的《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目前,该项目从中遴选了4%左右,也就是500多件(套)以松江画派为重点的各朝代书画作品,在上海松江区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让观众们感受自然地理、地域文化与绘画流派之间的关联。这个诞生于2005年,工作进展一直持续至今的项目,名叫“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本期节目专访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巡展总策展人王小松、《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副主编金晓明,一起聊聊“盛世修典”的故事。 - 对话者 - 王小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巡展总策展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金晓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副主编、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3:09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海松江特展的布展思路 06:12 董其昌与南北画论 10:07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画作的标准 14:09 “大系”团队如何与国内外各个博物馆沟通协作? 16:32 绘画作品数字化是一种文物抢救保护 23:26 “大系”收录的绘画和原作相比还原度多高? 28:11 “大系”成果展为什么广受欢迎? 35:14 “大系”的未来规划 - 相关图片 - *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海松江特展 * 市民翻阅画集 * “中国绘画大系”成果展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47分钟
1k+
2年前

065-丹甲青文:在奉贤区博物馆看汉字的前世今生

江南派

说汉语、写汉字,是每个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汉字从何而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诞生的古文字中,唯一一种千载流传、从未断绝的文字符号,它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历史?又有怎样的文化生命力?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汉字文化精髓,上海奉贤博物馆举办新展“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集结全国26家文博单位承载汉字文明的实物展品189件(组),展现汉字的肇始源流、发展演变、内在力量与悠长意蕴,体会汉字起源、艺术与应用之美。本期《江南派》一起走近汉字的前世今生。 -对话者- 张雪松: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馆长 蒋玉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1:24 奉贤博物馆本次新展有何看点? 15:12 为何甲骨文大都指向殷商时期? 27:22 古代的人们在青铜器上刻下的铭文都是什么意思? 35:44 汉字又如何打破贵族的垄断,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图片- * “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海报 * 展览第一部分“灵符若拙” * 随州市博物馆藏“镈钟” * 平湖市博物馆藏明董其昌行书《兔柴记卷》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44分钟
99+
2年前

064-谢灵运:“上班摸鱼”终“摸”成了山水诗鼻祖

江南派

祖父是军功显赫的谢玄,曾外祖父是书法一绝的王羲之,谢灵运一出生就顶着东晋时期江南地区两大士族的光环。但也正是因此,他也不得不在王权一步步压制门阀力量时,背负起复兴家族的使命。然而,自信到说出“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的他,又怎么甘于只做一个“御用文人”?他将目光看向山林湖水,留下《登池上楼》《山居赋》等名篇,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他也因此被称为“山水诗鼻祖”。为什么是谢灵运发现了山水?他频频“上班摸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的一生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启示?本期节目为您解疑。 -对话者- 李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南航:温州市谢灵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11:08 山水恒在,为什么他能开创“山水诗派”? 16:50 谢灵运的“斜杠”人生——诗人/文学家/旅行家/江南士族 27:43 “朝”与“隐”之间沉浮与挣扎 30:09 谢灵运在温州留下的印记 -相关图片- * 后人摩刻的谢康乐像 * 积谷山下纪念谢灵运的池上楼 * 始宁老街 -音乐- 《山水之间》-许嵩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43分钟
1k+
2年前

063-“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宋元古籍展”抢先剧透

江南派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古籍发展史上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造纸术进入成熟阶段,制墨术步入转型发展期,印刷术更是臻于至善。这一时期的古籍,主要以纸张为载体,有卷子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装帧形式,采用手书传抄、雕版刷印和刻石拓印等制作方式。无论字体、版面、装帧,宋元古籍都体现出了艺术之美,因而也成为历代藏家的箧中珍宝。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宋元古籍展”将于2023年5月16日至8月13日举办。上海博物馆收藏了数十部宋元古籍,有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版本类型。这些古籍多为至精至美的稀见善本,甚至孤本,兼具版本文献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本次特展中,《仪礼图》《监本附音春秋谷梁注疏》等儒学典籍,《妙法莲华经》《宝箧印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佛学典籍,《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杜工部草堂诗笺》《王文公文集》《梅花喜神谱》等文艺典籍,以及众多海内外闻名的金石典籍、史学典籍,呈现了宋元时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面貌。 —对话者— 陈麦青: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 柳向春: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9:16 拓本、刻本、写本有何区别? 14:31 博物馆碑帖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22:24 古代纸张如何重复利用? 31:55 “国宝”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部分展品— 淳化阁帖 * (宋)王著摹 *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 宋拓本 妙法莲华经 [图片] * (后秦)鸠摩罗什译 * 北宋开宝六年(973) 杜遇写本 [图片] * (后秦)鸠摩罗什译 * 北宋开宝六年(973) 杜遇写本 梅花喜神谱 [图片] * (宋)宋伯仁辑 * 南宋景定二年(1261)金华双桂堂刻本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图片] * (唐)李白撰 * (宋)杨齐贤集注 * (元)萧士赟补注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明修本 * 徐森玉捐赠 杜工部草堂诗笺 [图片] * (唐)杜甫撰 * (宋)蔡梦弼笺宋刻本 王文公文集 [图片] * (宋)王安石著 * 南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 * 王南屏、房淑嫣捐赠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 《文化会客厅》节目专区

51分钟
99+
2年前

062-在日韩,汉语字典有个浪漫的名字叫“玉篇”,这都和顾野王有关

江南派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历经几千年演变、发展至今仍在使用没有断绝的文字。用汉字撰写的文献古籍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它们光耀后世、远播海外。是谁为现代汉字奠基?又是谁的创造让汉字至今被全世界最多人口熟练地使用着?这一切,都要从1500年前,一位年轻江南书生说起。 顾野王,南朝著名文字学家、地理学家、史学家,他于公元519年出生于吴郡吴县(今苏州),晚年居于华亭乡间。他少年成名、博学多才,文字训诂、历史、地理、文学、书画、音乐都有所涉猎,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 —对话者— 王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陈志强:苏州方志专家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3:05 顾野王的家世和人生志向 12:17 《玉篇》的命名、成书经过、对今天及海外的影响 25:12 “侯景之乱”中顾野王的表现 31:20 太湖流域顾野王的遗迹和传说 —相关图片— 顾野王画像 明弘治《吴江志》载《顾侍郎著玉篇图》 [b086a770ee828b283e11d1564876c165.png]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顾野王 [542f506c29e26e1f5736399affc0466e.png] 明弘治《吴江志》载顾公祠图 [769755aa8101f41f1b64b6457cb48fc5.jpg] 今顾公庙外景 [ee41987f49b3d1c861d74409a7c635d4.jpg] 金山亭林镇《玉篇》体验馆 —音乐— 《龙文》-谭晶(网易云音乐)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 《文化会客厅》节目专区

50分钟
99+
2年前

061-人美心善命悲催,这是对昭明太子萧统的客观陈述还是历史修饰?

江南派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如果没有昭明太子萧统的“打捞”,这首耳熟能详的五言诗或许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于我们而言,他是主持编纂的《昭明文选》的萧统,但回到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昭明文选》还没有显示出它对后来科举考生的强大影响力,萧统,不过是个英年早逝的太子。有不少人认为,他的死因与“腊鹅厌祷”一事直接相关,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对话考古、文学、历史领域学者,听到的答案可以说是有些“颠覆认知”。 - 对话者 - 许志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于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陆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8:35 古代公务员考试首选教材——《昭明文选》 15:33 皇子既展现能力又不引起猜忌的“黄金搭档”:文士围绕+文学议题 26:35 都“贬”南朝追求华丽辞藻,形式和内容总要一个一个来。 21:06 如何确定南京栖霞区狮子冲南朝陵园1号墓的主人是萧统? 47:49 萧统的孝顺,更多是自己打造的人设吗? 56:18 “腊鹅厌祷”或许是历史的书写。 01:03:25 萧统是否有成为皇帝的潜质? 01:13:14 为何萧统在江南的遗迹能多过父亲梁武帝的? - 相关图片 - [8170354-PHi26SCaQC1680234405683_517x389.png] 镇江招隐寺昭明太子读书台 [8170354-DZfiPkNRpC1680234417358_453x520.png] 常熟昭明太子读书台 [8170354-wMEhMReiZW1680234428555_695x423.png] 池州文选楼 [8170354-cQTjtYY5iP1680234437858_400x427.png] [8170354-NiFt2cmsGb1680234447730_400x540.png] 狮子冲出土的带有“中大通贰年”和“普通七年”刻文的纪年砖 - 音乐 - 《迢迢牵牛星》-毛晓彤(《经典咏流传》第9期)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82分钟
1k+
2年前

060-稀世国宝素纱单衣,寄托古人的永生期盼

江南派

宛如梦中的千年遗容、难以超越的素纱单衣、奇幻瑰丽的T型帛画、宏大华丽的彩棺巨椁……诸多领域的“独一无二”使马王堆成为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因为保存完好,它完美定格了古人社会生活的片段,再现了轪侯家荣华富贵的景象,其中的遗存怀着让死者重生的希望,讲述着时人对死亡的态度、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马王堆珍贵在何处?古人为何痴迷丝与玉?我们能从中能看到怎样的文化流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轪侯家乐生、养生、永生的生活画卷,感悟那时多维的宇宙观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吧。 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现场 -对话者- 王鑫: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副主任 秦梦士: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策展人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收听指南- 02:20 马王堆汉墓的珍贵体现在何处? 05:28 辛追夫人的墓室比丈夫利仓的更豪华? 10:54 轪侯家的荣华富贵从何而来? 12:39 为何长沙王能在汉初翦除异性王的活动中幸存? 18:15 马王堆汉墓并不算厚葬? 21:24 丝与玉蕴藏着古人对死亡的态度? 28:15 汉人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 29:58 T型帛画到底画了什么? 37:59 长江中游与下游文明的梦幻联动 -相关图片- 双层九子漆奁 辛追夫人假发 -音乐- 《大汉有悲歌》-汪正正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47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