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一本书肯定绕不过,那就是《文心雕龙》。全书三万余字,基本概括了从先秦到南朝宋代千年以来的文学面貌和发展规律,全面探讨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刘勰的主业其实是为建康定林寺抄写经藏,他为什么要用业余时间写成这部皇皇巨作?对于不是专业研究人员的现代读者而言,这本书有没有必要读?要怎么读?本期节目为您揭晓。 - 对话者 - 陈特: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李猛: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2:53 刘勰出身庶族,还是低门士族? 06:24 六朝时期人的梦都是有讲究的! 20:04 刘勰为什么去定林寺工作? 32:05 刘勰为什么要写《文心雕龙》? 37:08 刘勰为什么用骈文写《文心雕龙》? 40:25 普通读者应该怎么快速入门《文心雕龙》? 61:36 “人和经典的相遇需要缘分” -相关图片- * 刘勰塑像 * 《文心雕龙》 * 南京定林寺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晏殊小时候是神童,七岁能写文章,十四岁就被赐予同进士出身,十五岁进入仕途后被一步步升为枢密副使,也就是掌管军事的副丞相。他一生过得优渥,词作吟咏的对象也不外乎赏花观舞、听曲饮酒,以及因人生易老、怀远依旧而产生的淡淡哀愁。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委婉含蓄的情感,才彰显了一个士大夫安雅淳厚的情操,成就了一方艺术创新。本期节目精选三首晏殊的词作,推敲吟咏,重新认识这位“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 主讲人 -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2:49 宋词发展的背景 06:57 晏殊生平 13:11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9:40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晏殊画像 * 2012年中国邮政发行《宋词》特种邮票中的晏殊《浣溪沙》 * 《珠玉词》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有一群人,他们用17年编纂了一套书,联动了全球263家文博机构,为12405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精准的数字化档案,包括著名的《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目前,该项目从中遴选了4%左右,也就是500多件(套)以松江画派为重点的各朝代书画作品,在上海松江区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让观众们感受自然地理、地域文化与绘画流派之间的关联。这个诞生于2005年,工作进展一直持续至今的项目,名叫“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本期节目专访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巡展总策展人王小松、《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副主编金晓明,一起聊聊“盛世修典”的故事。 - 对话者 - 王小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巡展总策展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金晓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副主编、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3:09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海松江特展的布展思路 06:12 董其昌与南北画论 10:07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画作的标准 14:09 “大系”团队如何与国内外各个博物馆沟通协作? 16:32 绘画作品数字化是一种文物抢救保护 23:26 “大系”收录的绘画和原作相比还原度多高? 28:11 “大系”成果展为什么广受欢迎? 35:14 “大系”的未来规划 - 相关图片 - *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海松江特展 * 市民翻阅画集 * “中国绘画大系”成果展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公元464年,萧衍出生于兰陵萧氏,在38岁时创建梁朝,成为了开国皇帝。从文学角度来看,萧衍本身就是一个精通文武的全才,在他的统治和影响下,更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焕发出熠熠光辉;从思想角度来看,他提出了三教同源说,消弭南朝以来的社会矛盾。然而,最终他却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是什么导致他最终落得悲惨下场?本期《江南派》,一起走近梁武帝萧衍的传奇一生。 -对话者- 李猛: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收听指南- 01:54 萧衍的文学成就 19:51 萧衍的书画造诣 27:10 萧衍对儒学的态度 30:38 萧衍如何在社会层面复兴儒学 50:39 萧衍为何晚年皈依佛教 67:47 萧衍的三教同源说 74:37 侯景之乱的直接原因 82:31 侯景之乱的影响 85:05 萧衍的遗迹 -相关图片- * 梁武帝真像 * 宋·马远《三教图》 * 古鸡鸣寺(梁武帝曾四次在此出家)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如果说那些千古流传的唐诗构成了一座耸入云天的大厦,那么沈约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奠基者。作为南朝时期声律论的重要提出者,他总结的四声、八病之说为后人品味声调之美、平仄之韵提供了理论依据。四声八病分别代表什么?它们从何而来?又如何给唐诗戴上了“紧箍咒”?本期《江南派》,一起走近沈约与他的声律论。 -对话者- 徐俪成: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收听指南- 06:19 沈约提出的四声论与现代汉语发音有何关联? 08:34 八病分别指代什么? 12:32 为何说南朝声律论研究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 28:29 沈约的诗歌创作有何特点? 31:46 沈约是一个政治投机者吗? 38:56 沈约在湖州留下了哪些遗迹? -相关图片- * 梁尚书左仆射休文公像(沈约画像) * 沈约编纂的《宋书》 * 沈约与八咏楼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诸葛亮、曹操都没能做成的事情,让他做成了!他就是曹魏权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炎。公元266年,司马炎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史称晋武帝。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当属公元280年,统一三国。在统治前期,他革新政治、推行法治、经济振兴、文化昌明,开创了“太康之治”的盛世。然而,西晋在历史上终究昙花一现,仅仅过了十几年,就陷入八王之乱、五胡内迁的乱局。这一切的罪过应该归于晋武帝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他的价值体现在何处?本期《江南派》,一起走近晋武帝司马炎。 -对话者- 朱子彦: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江冉(@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1:44 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好皇帝吗? 12:31 晋武帝统一三国到底有多难? 18:57 晋武帝为什么要对吴后主百般忍耐? 32:59 晋武帝该不该为“八王之乱”和短命王朝“背锅”? -相关图片- * 晋武帝像 * 公元281年的西晋地图 * 八王之乱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说汉语、写汉字,是每个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汉字从何而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诞生的古文字中,唯一一种千载流传、从未断绝的文字符号,它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历史?又有怎样的文化生命力?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汉字文化精髓,上海奉贤博物馆举办新展“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集结全国26家文博单位承载汉字文明的实物展品189件(组),展现汉字的肇始源流、发展演变、内在力量与悠长意蕴,体会汉字起源、艺术与应用之美。本期《江南派》一起走近汉字的前世今生。 -对话者- 张雪松: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馆长 蒋玉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1:24 奉贤博物馆本次新展有何看点? 15:12 为何甲骨文大都指向殷商时期? 27:22 古代的人们在青铜器上刻下的铭文都是什么意思? 35:44 汉字又如何打破贵族的垄断,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图片- * “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海报 * 展览第一部分“灵符若拙” * 随州市博物馆藏“镈钟” * 平湖市博物馆藏明董其昌行书《兔柴记卷》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祖父是军功显赫的谢玄,曾外祖父是书法一绝的王羲之,谢灵运一出生就顶着东晋时期江南地区两大士族的光环。但也正是因此,他也不得不在王权一步步压制门阀力量时,背负起复兴家族的使命。然而,自信到说出“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的他,又怎么甘于只做一个“御用文人”?他将目光看向山林湖水,留下《登池上楼》《山居赋》等名篇,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他也因此被称为“山水诗鼻祖”。为什么是谢灵运发现了山水?他频频“上班摸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的一生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启示?本期节目为您解疑。 -对话者- 李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南航:温州市谢灵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11:08 山水恒在,为什么他能开创“山水诗派”? 16:50 谢灵运的“斜杠”人生——诗人/文学家/旅行家/江南士族 27:43 “朝”与“隐”之间沉浮与挣扎 30:09 谢灵运在温州留下的印记 -相关图片- * 后人摩刻的谢康乐像 * 积谷山下纪念谢灵运的池上楼 * 始宁老街 -音乐- 《山水之间》-许嵩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古籍发展史上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造纸术进入成熟阶段,制墨术步入转型发展期,印刷术更是臻于至善。这一时期的古籍,主要以纸张为载体,有卷子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装帧形式,采用手书传抄、雕版刷印和刻石拓印等制作方式。无论字体、版面、装帧,宋元古籍都体现出了艺术之美,因而也成为历代藏家的箧中珍宝。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宋元古籍展”将于2023年5月16日至8月13日举办。上海博物馆收藏了数十部宋元古籍,有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版本类型。这些古籍多为至精至美的稀见善本,甚至孤本,兼具版本文献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本次特展中,《仪礼图》《监本附音春秋谷梁注疏》等儒学典籍,《妙法莲华经》《宝箧印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佛学典籍,《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杜工部草堂诗笺》《王文公文集》《梅花喜神谱》等文艺典籍,以及众多海内外闻名的金石典籍、史学典籍,呈现了宋元时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面貌。 —对话者— 陈麦青: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 柳向春: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9:16 拓本、刻本、写本有何区别? 14:31 博物馆碑帖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22:24 古代纸张如何重复利用? 31:55 “国宝”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部分展品— 淳化阁帖 * (宋)王著摹 *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 宋拓本 妙法莲华经 [图片] * (后秦)鸠摩罗什译 * 北宋开宝六年(973) 杜遇写本 [图片] * (后秦)鸠摩罗什译 * 北宋开宝六年(973) 杜遇写本 梅花喜神谱 [图片] * (宋)宋伯仁辑 * 南宋景定二年(1261)金华双桂堂刻本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图片] * (唐)李白撰 * (宋)杨齐贤集注 * (元)萧士赟补注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明修本 * 徐森玉捐赠 杜工部草堂诗笺 [图片] * (唐)杜甫撰 * (宋)蔡梦弼笺宋刻本 王文公文集 [图片] * (宋)王安石著 * 南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 * 王南屏、房淑嫣捐赠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 《文化会客厅》节目专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历经几千年演变、发展至今仍在使用没有断绝的文字。用汉字撰写的文献古籍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它们光耀后世、远播海外。是谁为现代汉字奠基?又是谁的创造让汉字至今被全世界最多人口熟练地使用着?这一切,都要从1500年前,一位年轻江南书生说起。 顾野王,南朝著名文字学家、地理学家、史学家,他于公元519年出生于吴郡吴县(今苏州),晚年居于华亭乡间。他少年成名、博学多才,文字训诂、历史、地理、文学、书画、音乐都有所涉猎,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 —对话者— 王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陈志强:苏州方志专家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3:05 顾野王的家世和人生志向 12:17 《玉篇》的命名、成书经过、对今天及海外的影响 25:12 “侯景之乱”中顾野王的表现 31:20 太湖流域顾野王的遗迹和传说 —相关图片— 顾野王画像 明弘治《吴江志》载《顾侍郎著玉篇图》 [b086a770ee828b283e11d1564876c165.png]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顾野王 [542f506c29e26e1f5736399affc0466e.png] 明弘治《吴江志》载顾公祠图 [769755aa8101f41f1b64b6457cb48fc5.jpg] 今顾公庙外景 [ee41987f49b3d1c861d74409a7c635d4.jpg] 金山亭林镇《玉篇》体验馆 —音乐— 《龙文》-谭晶(网易云音乐)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 《文化会客厅》节目专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如果没有昭明太子萧统的“打捞”,这首耳熟能详的五言诗或许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于我们而言,他是主持编纂的《昭明文选》的萧统,但回到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昭明文选》还没有显示出它对后来科举考生的强大影响力,萧统,不过是个英年早逝的太子。有不少人认为,他的死因与“腊鹅厌祷”一事直接相关,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对话考古、文学、历史领域学者,听到的答案可以说是有些“颠覆认知”。 - 对话者 - 许志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于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陆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8:35 古代公务员考试首选教材——《昭明文选》 15:33 皇子既展现能力又不引起猜忌的“黄金搭档”:文士围绕+文学议题 26:35 都“贬”南朝追求华丽辞藻,形式和内容总要一个一个来。 21:06 如何确定南京栖霞区狮子冲南朝陵园1号墓的主人是萧统? 47:49 萧统的孝顺,更多是自己打造的人设吗? 56:18 “腊鹅厌祷”或许是历史的书写。 01:03:25 萧统是否有成为皇帝的潜质? 01:13:14 为何萧统在江南的遗迹能多过父亲梁武帝的? - 相关图片 - [8170354-PHi26SCaQC1680234405683_517x389.png] 镇江招隐寺昭明太子读书台 [8170354-DZfiPkNRpC1680234417358_453x520.png] 常熟昭明太子读书台 [8170354-wMEhMReiZW1680234428555_695x423.png] 池州文选楼 [8170354-cQTjtYY5iP1680234437858_400x427.png] [8170354-NiFt2cmsGb1680234447730_400x540.png] 狮子冲出土的带有“中大通贰年”和“普通七年”刻文的纪年砖 - 音乐 - 《迢迢牵牛星》-毛晓彤(《经典咏流传》第9期)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宛如梦中的千年遗容、难以超越的素纱单衣、奇幻瑰丽的T型帛画、宏大华丽的彩棺巨椁……诸多领域的“独一无二”使马王堆成为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因为保存完好,它完美定格了古人社会生活的片段,再现了轪侯家荣华富贵的景象,其中的遗存怀着让死者重生的希望,讲述着时人对死亡的态度、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马王堆珍贵在何处?古人为何痴迷丝与玉?我们能从中能看到怎样的文化流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轪侯家乐生、养生、永生的生活画卷,感悟那时多维的宇宙观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吧。 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现场 -对话者- 王鑫: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副主任 秦梦士: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策展人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收听指南- 02:20 马王堆汉墓的珍贵体现在何处? 05:28 辛追夫人的墓室比丈夫利仓的更豪华? 10:54 轪侯家的荣华富贵从何而来? 12:39 为何长沙王能在汉初翦除异性王的活动中幸存? 18:15 马王堆汉墓并不算厚葬? 21:24 丝与玉蕴藏着古人对死亡的态度? 28:15 汉人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 29:58 T型帛画到底画了什么? 37:59 长江中游与下游文明的梦幻联动 -相关图片- 双层九子漆奁 辛追夫人假发 -音乐- 《大汉有悲歌》-汪正正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