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比特币突破10万美金一枚的前几天,数字货币“币圈儿”的另外一位传奇人物,孙宇晨,把花了620万美元拍卖得来的一根香蕉,给吃了!孙宇晨事后解释,说该香蕉形同NFT(非同质化货币)一样,属于无形的IP产品而非实体。 今天这期节目,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 到底什么是NFT? 2. NFT有哪些特点? 3. NFT产品有哪些具体形式?NFT形式的数字图像、既然图像都可以被复制,那NFT数字图像的价值又在哪里? 4. NFT都被用在哪些领域?NFT给创作者带来了哪些价值? 5. NFT真的有人买吗? 本期单集封面,就是马斯克最新版的AI、Grok2给我绘制的一副NFT。
这是一次全英文对话的尝试,通过讨论电动车行业最新动态,帮助大家熟悉该领域常见的英文表达。我们将探讨在外资和国产汽油车品牌销量下滑、电动车销量迅猛增长的背景下,为什么电动车企业仍然每季度亏损数十亿元?同时,汽油车品牌的销售额也在减少。那么,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 欢迎加入我们的讨论!
目前电动车的品牌数量,是十年前共享单车大战时品牌数量的几十倍。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带无线模块的自行车,而电动车是个大块头的汽车。电动车品牌数量是自行车大战巅峰时期数量的几十倍,这正常吗?这非常不正常。 年初,我曾经有一期节目,第十一期,讲述”高合停产,比亚迪降价,电动车的红海到底有多红“。今天这期节目,可以算作第十一期节目的续集,我们一起盘点一下: - 造电动车到底需要多少钱? - 头部的电动车企,财务状况怎样?比哪吒、极越如何? - 为什么大家都亏这么多钱?而且在持续的亏? - 头部车企,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是怎么维持运转的? - 是否有可能盈利呢? - 2025年及接下来的几年,电动车行业会如何演变?
2024年12月5号,比特币的价格已经突破了10万美金了!达到了过去5年的历史高点。在此之前,上一个历史高点是6万美金,发生在2021年的3月份和11月份。除此之外,在过去5年里,比特币的价格一直在几千或者2万美金之间徘徊。 那到底什么是比特币呢?这期节目,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体交易例子,把比特币相关的所有概念和机制说清楚。 比特币的设计者叫做中本聪,他自称日裔美国人,英文名字(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是比特币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的创造者。他的真实身份至今未被揭示,所有关于中本聪的信息都来自他在2008年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以及2009年发布的比特币软件。中本聪在比特币的早期阶段活跃,直到2011年左右逐渐退出项目管理,将比特币的开发交给了其他人。中本聪据信持有约一百万个比特币。至今没有人确定中本聪是否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我看到这段介绍的时候也是震惊了,世界上居然还存在着真实身份至今未被揭示的人!
转眼间就又到了年底了,又到了那个到处都是各种年底大会的时间。今天上午,也就是2024年12月3日的上午,在“国投证券2025年度投资策略会”上,高善文博士的主题演讲“云开雾散曙光现“中,关于消费,在分析了一系列数据后,他总结道“一个省的人口越年轻,消费增长越慢,一个省人口越老,消费增长越快“,这个结论有些反直觉,被市场参与者归纳为三句话,生机勃勃的老年人、生无可恋的中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 这期节目,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高博士这个演讲中几个非常有意思的分析和观点。
这一期的《揭秘科技》邀请到了青年导演兼演员吴嘉辉,他是一位在东西方文化、戏剧与电影之间游走自如的跨界艺术家。从大胆创新的戏剧作品《蚂蚁招待所》,到融合VR技术的沉浸式叙事电影《蛇形挽歌》,吴嘉辉用他独特的艺术视角,打破了传统边界。在本期播客中,我们将深度探讨他的创作灵感、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背后故事,以及他对VR和生成式AI等新兴科技如何改变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想知道他是如何通过虚拟现实和沉浸式叙事,让电影与戏剧焕发新生命力?如何通过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又如何在充满挑战的小众艺术领域坚守初心?快来收听这一期,感受科技与艺术交融的魅力! 嘉辉导演个人介绍:https://www.wuerone.com/%E5%85%B3%E4%BA%8E%E6%88%91%E4%BB%AC 嘉辉导演最新沉浸式项目《蛇形挽歌》Mnemosyne介绍 https://www.wuerone.com China Daily关于《蛇形挽歌》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报道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9/24/WS66f23068a310a792b3abdb97.html
今天跟大家介绍一本2024年10月份在国内刚刚出版的新书,作者是一对法国夫妇,他们是受荣格主义启发的心理治疗师,是1990年以来是公认的“内在小孩”方面的知名专家,是夫妻和家庭问题的专家。 01:36 内在小孩inner child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01:49 它反映了我们童年时的情感状态,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创伤经历,通常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成人生活。 02:20 而一个人的童年,不可能全部是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是创伤经历,也会有积极的力量。 02:35 通过与内在小孩中正向能量的连接,我们能够恢复一些生活中的愉悦、激情和纯粹感。 03:58 这本书,从精准的描述家庭内或者代际之间的占有与控制、反抗与内疚开始。。。 04:22 健康的家庭关系,一定要允许所有的人做自己。 06:23 孩子不仅在童年时就能发现父母的局限或不足,而且还背负着这些局限和不足,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让家庭维持在某种平衡的状态。 08:00 他们会开始进行可预期的、高重复性的沟通,这种维持家庭系统内部稳定的运作模式。 08:34 家庭聚会的重点,根本不在于是吃这个还是吃那个,而是时不时互相进行心理斗争。 08:54 原本设想的和谐场面,很快就会乱作一团。 13:07 尽管这听起来很矛盾,但一个人在情感范畴被剥夺的东西越多,他幻想的亲子关系就越紧密。 14:46 没有孩子,需要完美的父母 15:15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种表现。 16:47 大部分人的内心深处的那个内在小孩,都在等待着别人来安慰和照顾。 17:51 人生是一场相逢,当我们的父母不再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与父母之间会是一种全新的联系。
“演讲”是一个让大部分人感到非常非常恐怖、甚至是夜不能寐的字眼。如果不是必须去讲,大部分人对演讲这件事,是能躲即躲。 01:09 这期节目里探讨的“演讲”,是指那些所有需要在其他人面前讲话的场合或者是场景。 01:41 如果不擅长演讲,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大概率是继续做牛马。 02:27 那些不再做牛马的,在公司里大概率都是特别会“讲”的人。 03:29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和熏陶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内敛”、“低调”。 03:55 很多人从小就被教导要谦虚不张扬,这使得他们在需要公开表达自己的时候感到了不自在。 04:48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去自然的表现和表达自己。 05:08 中国人往往更倾向于避免突出自己,避免让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05:38 我们从小到大所有的教育,一方面缺乏公开表达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严重的不鼓励不同的见解。 06:24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所有的环节和设计,都是让学生去接受既定的知识。 07:47 现在的职场环境和文化,就彻底的让一个人的演讲和公开发言的能力荡然无存。 07:59 因为我们当下的社会结构与职场环境,强调的是所谓的“执行力”。 08:20 “按我说的做”。 09:01 那些“执行力强”的牛马,才有机会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 09:28 这种长期存在的等级化,使得大家习惯了尊重权威,而不愿意、并且不敢,去质疑或者是挑战权威。 10:16 这些人完全不具备去表达不同观点的和意见的能力和方法。 11:44 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丑。 11:57 根本原因是因为害怕自己丢面子。 12:13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面,面子比天大,比命还重要。 12:59 很多人缺乏足够的自信。担心自己在公众面前表现不佳 14:37 这些影响因素对那些“成功人士”同样是毒害颇深。 14:51 讲话本身是一个可以刻意练习的技能。 16:09 演讲不仅仅是表达技巧,它更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展示内在的自信和沟通共鸣的方式。
01:38 首先,我敬仰达摩院,敢于公开说明自己组织的竞赛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格。 02:31 但仔细再读这篇通报,还是感觉有很多疑问。 02:49 如果姜萍在预赛中,仅凭指导老师的指导,或者是与指导老师讨论了,就能够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不是也说明了。。。 04:48 达摩院官网讲述的两条社会责任是:发现数学之美,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旨在激发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关注这门基础学科;“青春本涩,热望成橙”,达摩院青橙奖关注青年学者成长,助力青年学者勇攀科学技术之巅。 05:19 针对违反规则都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处理,之后,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如何能够帮助他们去勇攀科学之巅呢? 05:29 毕竟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人太少了,从获奖的名单,从决赛获奖的名单上来看,也能看出端迩。 05:49 国内其他顶级的大学也只有中科院和南京大学在优秀奖的名单里,完全没有机会进入金银铜奖。 06:00 是其他顶级的大学数学系真的不行吗?还是没有足够的兴趣? 06:17 获奖名单中,还有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获得了一枚铜奖,重庆市的巴蜀中学获得了一枚优秀奖。 06:28 初赛后质疑姜萍成绩的顶级学校的学霸和考霸们,对民办华育和巴蜀中学怎么不质疑了呢? 10:47在同一领域内,应该更多的相互的支持与合作,而不是互相轻视。 11:41 许多人起初相信姜萍是个天才少女,无非是因为她的中专生身份,贫寒的家庭,和求知的热忱,契合了他们对应试教育、唯学历、和阶层固化的不满。 12:03 即使她不是许多人想象或者期待的天才中专少女,但她的贫寒家境,她的中专生身份,她的求知热忱所反映出来的阶级固化、唯学历、应试教育的社会问题,不容回避。 12:37 长期困在琐碎、压力大、机会少的现实的泥潭中,有多少人不被埋没呢? 13:46 今年才发现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那如何能够证明本届以及前几届比赛中,获奖选手的成绩都是真实可靠的呢? 14:00 名校生就不可能作弊了吗?这个假设本身是不是就带着偏见了呢? 14:24 这么多年下来了,我们积累了众多的数学竞赛冠军。 14:30 而这些数学竞赛冠军们,除了加入教培机构继续辅导新一届的冠军之外,有多少真正的去从事了数学基础研究呢? 14:46 竞赛真的是一种合理的选拔方式吗?
每年的国庆节应该是中国人高高兴兴过“黄金周”长假的日子。但是,偏偏每年诺贝尔奖结果都是在这个假期开始公布,这让某些人在难得爽朗的秋天、有些不太开怀。 02:17 而到目前为止,历史上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国籍的仍然只有2位,他们是。。。 04:42 我们的土壤里,很多学术与科研单位习惯于定计划、下指标、给任务,做指示,举国以克之。 05:56 就像本山老师经常说的,“你还能影响大环境了?”,土壤也不是我们能够影响的 06:09 我们来聊一些我们个人能够改变和影响的,第一个就是思维。 06:47 在这些场合里,你几乎看不到有中国口音的英语在提问,或者参与讨论。 07:32 拒绝多元化的思维具体经常体现为,和他们不一样的想法,就会让他们本能上就反对。 08:39 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有成就并且有好的学历的的人的身上,而且会把他们的成功简单单的、单一的归因为学历好。 09:18 客观公平的讲,我们的教育体系在过去二三十年里,一直在选拔和培养方式上做着各种的努力和尝试。 09:30 但无论推出什么样的新的选拔机制,那些更加聪明一万倍的教培机构们,总是能够精准的把这些新的选拔机制,演变成他们的一个新的课程产品。 12:08 跟思维相关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偏见。 13:38 跟思维相关的第三个因素,就是中国科学家对大问题的关注不够 13:17 这种思维上的偏见。最近几年,在自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愈演愈烈,再加上我们一元化的思维,导致了很多习惯被喂投的人对中西产生了完全没有必要的非此即彼的看法。 13:45 要想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一定要对人类做出最重大的科学成就。
无论你上学的时候是喜欢还是厌恶读书,学习成绩怎么样,无论你工作之后是否有机会去读书,或者愿意去读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你有没有发现,即使你有时间,有意愿,完全不在乎价钱,想找到一本自己能够喜欢,或者能够读下去,能够读完的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1:19 无论上学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痛恨那些必须要读的,但看起来并不知道有什么用,或者很清楚并没有什么用的书。读书改变命运,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02:25 出版行业和作家的生存状况,比大家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02:54 一般累计能卖到几万本儿的就算是不错的了,“目标销售10万册”是很多出版社需要动用全部的顶级资源才敢去设定的一个销售目标。 04:00 而后来,随着互联网阅读平台的出现,作家的收入却变得越来越少了。 04:48 为了追求增长,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又一次充分发挥了卷价格的老打法。 06:46 本质上,这些互联网阅读平台是拿着本该给出版社和作者的分成,去买了自己的日活和体验。 07:04 电商平台里把商家卷的赔不起了,出局了,还会有新的勇敢的商家进来接着卷。 07:11 而出版界不太一样,并不是想写书就有能力写得出来的。 08:22 出版社和大部分的作者在整个链条中很难在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 08:44 所以本质上这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09:43 网文作者的收入更是传统纸书作家遥不可及的。 10:04 同样都是第一名,收入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10:18 另外一个临近的类似的行业是音乐行业,音乐行业似乎走得比阅读行业还要快。 10:26 现在你还能叫得出任何一个活跃的音乐人的名字吗?
00:48 这次v robert2024的地点设在了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华纳兄弟影业 01:36 在这个直播开始之后,马斯克率先召来了一辆两门的掀背式开门的Robotaxi 02:15 有了自动驾驶出租车之后呢,还会为人类省下很多的时间。那省下来的时间能干什么呢?马斯克说,“可以用来玩手机嘛” 02:50 马斯克还说,自动驾驶将会挽救很多的生命,因为自动驾驶比人类的驾驶会安全10倍以上。 03:54 自动驾驶出租车是高端的点对点交通工具 05:54 “不需要昂贵的雷达或者是激光雷达设备,只使用摄像头”,在几年之前,所有业内业外的专家们都在嘲笑的一个方案,今天被马斯克实现了 06:11 马斯克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接全自动驾驶出行,特斯拉的广告语是说always charge, always clean。 06:30 是由机器人来给自动驾驶的出租车里边来吸尘,并且有机器人来给车内的大屏幕进行擦拭,相信有洁癖的听友,听到这里也会放心了。 07:27 除了两门掀背式开门的robotaxi马斯克还展示一款可以容纳20人的自动驾驶的中巴车robovan 08:58 特斯拉汽车的所有技术,都会被用于研发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 09:22 马斯克展示了optimus机器人,在家里打扫卫生,为家里的客人倒酒 10:03 我们可能都需要,就像老马说的,谁不需要这样的智能来陪伴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