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的话】 严格来讲,这期其实我不算主播。因为它其实是我做客另外一档播客“剩余价值”的一期节目,和我一起来录制的还有另外两位媒体人,张之琪和傅适野。 适野在微信上联络我想做这期节目时,我人还在柏林出差,做关于柏林墙倒塌三十周年的报道。正经的采访和理性的分析,其实在报道里头也都写了不少;但个人的观察、感性的认识,却还没有机会仔细梳理。看到适野扔过来密密麻麻的播客提纲,一方面激发了不少表达欲,另一方面其实还是有些紧张。做嘉宾和做记者,对我而言,毕竟是很不同的角色。 在今天,柏林墙的概念在文化符号层面、现实层面和城市景观层面分别有什么意义?中东欧地区的民粹主义势头为何愈演愈烈?后冷战时代出生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辈对历史又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这些宏大的问题之后,我们还分享了从文化新闻与国际新闻出发、可能会分别有些什么不同的报道角度;以及对我而言,向中国读者讲述欧洲的意义。 希望你们也会喜欢。 【本期主播】 张之琪(新浪微博@Zzzzzhiqi) 傅适野(新浪微博@ssshiye)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 【本期剪辑】 剩余价值 【本期剧透】 08'52''当我们谈柏林墙的时候,我们究竟谈的是什么? 12'35''民粹主义今天为何在铁幕东边重新崛起? 21'19''统一之后的东德和改制之后的东北具有某种镜像关系 27'27''国内媒体对于柏林墙倒塌30周年的报道是偏历史向的 39'58''参访史塔西总部,看到了前数字时代监控的极致形态 42'44''中国读者讲述欧洲的意义 【延展信息】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电影:《气球》《窃听风暴》《无主之作》 【本期音乐】 片头:Kurt&Elisabeth, by Max Richter, 电影《无主之作》原声带 片尾:Hey Jude, by Beatles
【主播的话】 今年早些时候,被许多朋友安利了英剧《伦敦生活》。兴奋地找来看,开头的几集却始终被一种“不适之感”所包围。 故事围绕着女主Fleabag以及她与身边几个人的关系展开。女主几乎搞砸了所有的事情,她把自己从身体到情感的各色烦恼,不加修饰地全抛给了观众。不得不说,我是有些措手不及的。 但等到我把两季都刷完、对这部剧彻底“路转粉”的时候,它已经是今年艾美奖的大赢家。编剧+主演菲比也从一个小圈子里的偶像成为了好莱坞的新宠。 我跟另两位主播若含、孟常一起聊了聊,这部剧为什么打动了你?生活里一地鸡毛的真相,你真的有勇气去直面吗?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剪辑】 若含,Qìng 【本期剧透】 02’50‘’ 为什么隔了这么久我们还想聊《伦敦生活》? 04‘47’‘ 为什么会被这部剧打动? 34‘16’‘ 这部剧的“女权”底色 39‘34’‘ 影视剧中的男性角色 41‘15‘’ 禁欲是一种新性感吗? 【延展信息】 美剧《百年酒馆》 电影《送我上青云》 黄阿丽 美国脱口秀演员 【本期音乐】 《This feeling》—Alabama shakes 【特别感谢】 Logo 设计师刘刘(ins: imjanuary) 插画师雷雷(ins: iso_ray) 视觉设计师 Tarry Wu
这是《不合时宜》正式开播前的小番外。纯属我们三人的吹水闲聊,方便大家认识我们。 【主播】 若含 孟常 王磬 【本期剧透】 0’00‘-8’25‘’ 我们仨的独白介绍 8’25‘‘-32‘12‘’ 为什么叫不合时宜?我们对于这档节目的期待 【特别感谢】 Logo 设计师刘刘(ins: imjanuary) 插画师雷雷(ins: iso_ray) 视觉设计师 Tarry Wu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