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的地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一提到里约,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和紧张,在我看来,里约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催生“肾上腺素”的城市。热带风情、大海沙滩、比基尼、桑巴、烤肉、足球;还有毒贩、贫民窟、枪战和抢劫。这里面的哪一样元素,都能让旅行者肾上腺素激增。 关于里约的内容将分上下两集推出。在上集,我们会在里约移步换景,一边观光,一边聊聊感受到的和看到的里约的各个细节。会从里约的诞生,聊到里约的沙滩文化如何塑造出居民性格;也会从《伊帕内玛的女孩》这首歌的背后故事,聊到基督山神像不为人知的一面;最后,我们会去品尝下闻名的巴西烤肉,以及街头寻常餐厅里的特色美食。 下期预告:在下集,我们将聊聊里约的另一面,巴西的民族融合以及因黑奴贩卖而产生的独特足球风格和马拉卡纳体育场的失落;巴西的经济动荡对里约治安的影响,以及里约人的街头生存智慧;最后是贫民窟的形成以及巴西政府和主宰贫民窟的“红色指令”帮派之间的斗争等等故事。下期绝对精彩,敬请期待。 |故事节点| 03′22″ 里约热内卢的诞生 10′43″ 里约的“绝对领域”在哪里? 14′44″ 无巨臀,不美女? 18′10″ 如何在沙滩上快速识别里约男? 21′32″ 吉娘娘、伊帕内玛女孩和花花公子 27′19″ 里约的基督最怕雷神? 32′30″ 牛排、鸡心和吃巴西烤肉还要攻略? 38′55″ 公斤饭、亚马逊麻辣毒汤和好吃的“男朋友” 注:"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相关图片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本期内容将涵盖我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近距观赏野生动物的经历,以及在厄瓜多尔亚马逊丛林里的Merazonia动物救护所(捐助请登录www.merazonia.org)做义工、照顾亚马逊动物的经历。后一段,在2018年7月28日壮游者线下分享会第一期,我做过现场分享,但当时没有留下音频和视频资料,所以,我加入了一些内容、包括我的反思,重新讲述。这次讲述,也是我在践诺,让更多人知道知道Merazonia,知道有一群人,在做着这样的事儿。 另外,2019年9月2日Vol.5,我聊了《亚马逊烧了吗-我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雨林之殇》,潘塔纳尔和Merazonia的内容本来计划制作成下集节目,但我跳票了。而此次疫情,让我决定重启本期节目——因为资料显示,野生动物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所以,我觉得我的这些经历,可以给您提供一个思考的维度,去思考一下人和野生动物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跟自然界相处。谢谢。 |故事节点| 04′25″ 潘塔纳尔湿地在哪里? 10′47″ 潘塔纳尔的神奇动物 12′10″ 我看到了金刚鹦鹉 15′00″ 别问“这种野猪好吃么”的问题 31′24″ 非法贩卖动物的残酷现实 41′59″ 被解救的美洲狮 44′17″ 一只娇贵的树懒Baby 48′09″ 这里的猴子、鹦鹉们 59′53″ 义工们的日常 72′11″ 我们为什么爱亚马逊丛林? 注:"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本期大量丛林动物图文都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纠误:经听友指正,我在节目里说错了里约大冒险里的金刚鹦鹉的品种,不是“蓝紫金刚鹦鹉”,而是“小蓝金刚鹦鹉”(Cyanopsitta spixii),目前的消息是纯野外环境灭绝,但有人工饲养品种。
| 内容简介| 小麦从西亚的新月沃地出发,用了上万年的时间完成了环球旅行,又在所经之处驻留,与当地人的智慧结合成一道道美食。但是,为什么小麦往西走到欧洲,就成为了烤制的面包?而往东走到中国,却成为了馒头?为什么阿拉伯商人把丝绸之路串联起来,自己却不再吃面条了?意大利面真的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的技术么?发生在1996年北京王府井的河南烩面大战麦当劳是怎么回事?是的,这真的是一档旅行节目,只不过是一边云游四海,一边神游过去和现在,一边吃着(你听着)美食,一边.... ▽先来一锅充满仙气的大馒头 ▽欧洲人的餐桌要靠面包镇楼 ▽庞贝遗址中的面包房 王庆钦/摄 ▽开罗的烤Aish工坊 ▽开罗街头的Aish小贩 ▽越南街头的法式三明治 ▽一碗豫西风格的浆面条 ▽威尼斯的一个面条店 ▽威尼斯的一碗墨鱼面 ▽吃意面的名场面 ▽红高粱创始人乔赢 ▽1996年大战麦当劳的烩面品牌 ▽以和为贵,吃碗烩面 ▽埃及的一碗Kushari
| 内容简介| 在我的旅行中,看到鸡是唯一一种超越地域、种族和宗教、甚至是贫富的限制,几乎在所有地方都能见到或吃到的家禽。当鸡在远古时代的南亚和东南亚被驯化后,就从那里出发,踏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埃及人拿鸡蛋来祈福,古希腊人用斗鸡来励志,古罗马人拿鸡来占卜,教会却拿它来警醒世人。当然,最终它们还是会走上餐桌,与当地的人文环境交融成一道道别具特色的鸡肉料理。从印度的黄油鸡,到埃及的街头炒鸡杂,从危地马拉的炸鸡到飞机上的沙爹鸡肉串——我们一边吃鸡,一边去全世界走走看看。 主播:Yang "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 公号:壮游者 |故事节点| 01′58″ 天下第一的危地马拉烤鸡和炸鸡 08′48″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蛋! 09′41″ 家鸡的祖先原鸡来自哪儿? 12′58″ 印度有只黄油鸡 16′22″ 海南鸡饭、飞机餐和沙嗲鸡肉串 22′57″ 古希腊斗鸡,古罗马算命鸡 27′44″ 教堂顶为什么有只公鸡? 33′18″ 埃及街头炒鸡杂 39′26″ 秘鲁鸡汤面解酒,美国鸡汤面治病 45′36″ 求之不得的左宗棠鸡 50′19″ 1945年,创造历史的“明日之鸡”大赛 ◻︎滇南原鸡 ◻︎斗鸡 ◻︎在欧洲随处可见的公鸡指向标 ◻︎巴黎圣母院失而复得的鸡 ◻︎复活节岛上的鸡舍 ◻︎印度的黄油鸡 ◻︎沙爹鸡肉串 ◻︎埃及街头炒鸡杂肉夹馍 ◻︎坦桑尼亚Mishkaki鸡肉串 ◻︎危地马拉烤鸡 ◻︎危地马拉Pollo Campero的炸鸡 ◻︎秘鲁鸡汤面摊位 ◻︎秘鲁鸡汤面 ◻︎美国超市里的鸡汤面罐头 ◻︎1945年的明日之鸡大赛
墨西哥人将自己称为“移动的玉米”,而我是“吃着蜀黍长大的”,难怪我到了墨西哥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本期的主角是玉米,我将陪着您沿着我的旅行轨迹--从豫西到东北、从墨西哥到秘鲁、从实地到书本,深入了解下玉米是如何被人类驯化?它又如何被传向全球?是什么原因让它促进了人口增长?墨西哥人怎么料理玉米?库斯科的超大玉米什么样子?吸血鬼的故事又跟玉米有什么关系?以上问题,都在节目里一一解答。好啦,咱们一起出发吧。 |故事节点| 01′46″ 送给避疫的你:一个奇妙旅行“家” 08′18″ 蜀黍是来自四川的黄米么? 11′50″ 墨西哥城的煮玉米为何震撼? 15′32″ 玉米如何被人类发现并驯化? 19′37″ 吸血鬼的诞生是嗑多了玉米? 23′56″ 玛雅人、血祭和众神的玉米饼 27′43″ 秘鲁库斯科的超级大玉米配奶酪 29′40″ 印加帝国的玉米创世记 33′35″ 哥伦布如何记录和传播玉米? 37′36″ 在你们老家玉米叫什么? 40′20″ 玉米面粥、玉米杆和大炮爆米花 "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
这一期我们的目的地是加拉帕格斯群岛,将再次请到壮游者大熊,他会带领我们前往更为遥远的南美厄瓜多尔,去往加拉帕格斯群岛。加拉帕格斯群岛远离大陆,以拥有巨龟、海鬣晰、蓝脚鲣鸟、军舰鸟等珍奇动植物而闻名,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海洋生物的大熔炉“。这里的奇特生物,更是激发了达尔文对物竞天择的进化论的思考,大熊将讲述他在这里旅行的一系列见闻和各种奇特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最后还将附送春节去加拉帕格斯群岛旅行的实用指南,如何到达?携带什么用品?选择跳岛游还是船潜?精彩故事都在本期节目一一呈现。 |分享人| 大熊:非典型创业圈人士,旅行者,半军迷,近年来执着于在非洲和南美旅行,热爱无人区和大自然的动物们。 |主播| Yang:一个看了达尔文故事觉得做博物学家太棒了的男子。 |故事节点| 03′01″ 什么是加拉帕格斯群岛? 06′48″ 海底世界:蝠鲼、环企鹅和锤头鲨 13′01″ 蓝脚鲣鸟只养一个娃 16′43″ 海鬣晰的进化之路 21′21″ 巨龟巨龟你多大? 25′27″ 神仙眷侣军舰鸟 30′42″ 吃地雀的加拉帕格斯猫头鹰 32′07″ 神奇动物为什么能够保存下来? 38′19″ 达尔文和加拉帕格斯 52′02″ 最后一只平塔岛象龟-孤独的乔治 59′25″ 加拉帕格斯旅行指南 本期加拉帕格斯的图片都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本期被下架并重新剪辑上传。具体图文请关注公号“壮游者”,配合相关文章服用最佳。 本期主播YANG将讲述在伊朗旅行以及旅行后所看到的人和事。有偏爱中国人的流浪诗人,有被迫放弃篮球的伊朗女孩,有生活在高墙外的另类伊朗人;此外,为什么会有人冲中国人喊“秦腔琼”?自X的蓝色女孩如何为伊朗女性换来看球赛的权利?在美国经济封锁时期,为什么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却能在伊朗风靡?为什么伊朗街头是山寨美式快餐的天下?这些故事都将在本期节目一一呈现。当然,Yang的观察都是一些碎片,但希望它能够成为即将去或者还没有去过伊朗的您了解伊朗的一个小小窗口,也许会对您思考美伊争端有帮助。 故事节点有错乱,见谅。 6′08″ 一脸笑的海关老者和一颗青柠檬 10′42″ 三年谜团:街头少年为什么冲我喊“秦腔琼”? 17′53″ 三十三孔桥下的流浪诗人 27′06″ 挑战底线的裹头巾 29′31″ 放弃篮球的女子篮球运动员 33′30″ 自焚的“蓝色女孩”和她换来的伊朗女性权利 36′17″ 《逃离德黑兰》和现实场景 41′01″ 《史密斯夫妇》如何在伊朗P后上映? 42′11″ 山寨美式快餐和可口/百事可乐的中东战场 "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
三毛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最为走红的港台作家之一,他和小自己八岁的丈夫荷西,从1973年-1975年居住在位于西撒哈拉地区小城阿尤恩。此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及地缘政治,激发了三毛的创作欲,让她在此期间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娃娃新娘》《哑奴》和《哭泣的骆驼》等等。阿尤恩也成为三毛迷们探索的一个主要目的地,本期的目的地就是那里。我们将和分享人一起,实地探访三毛的家,也会去她书中频繁提到的邮局和法院走走看看,更会去当地人家中做客。同时,我们也会在三毛的文章中自由穿梭,比如通过《哭泣的骆驼》来了解西撒哈拉地区的地缘政治。也可以从诸多细节中,去了解三毛对爱情、自由和死亡的态度和她的传奇人生。 |分享人| Lily:一个把寒暑假都用来独自旅行的舞蹈老师。 Echo:一个认为塔吉锅难吃的曾经的三毛书迷。 |主播| Yang:一个90年代在课桌下只看武侠的男子。 |故事节点| 9′03″ 你知道三毛吗? 21′47″ 西撒哈拉初印象 26′59″ 探访三毛和荷西的家 31′59″ 《娃娃新娘》姑卡和新娘市场真实存在吗? 40′56″ 邮局和粉丝、法院和婚礼 45′47″ 教堂里没有他们的名字 48′00″ 国家饭店和《素人渔夫》 53′58″ 三毛、荷西以及王洛宾,他们如何去爱? 64′00″ 墨西哥自杀神和三毛的自杀寓言 67′18″ 散文、小说还是玛丽苏文学? 74′14″ 在撒哈拉威人家里做客 78′18″ 联合国驻军和《哭泣的骆驼》 "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
|分享人| 苏静:一个22岁时骑一辆死飞进藏、视印度为快乐老家的北京女孩。 |主播| Yang:一个视印度为“背包客能力大考场”的男子。 | 内容简介| 无论是去过还是没有去过印度,无论在印象中还是现实里,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精神世界还是肉体感受,在印度,都存在很多而且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参差不齐的美。这种美,吸引着旅行者前赴后继,在真实和谎言中一次次的冒险。 在上集中,曾在穷游网任线路设计师的苏静和我一起聊了聊印度的骗术、贫富差距、神奇神灵和恒河边的生与死等话题。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聊聊在印度火车旅行以及看宝莱坞电影和过洒红节是什么神奇体验? 真正的咖喱是什么样子?咖喱又如何走红世界?我们也将探讨泰姬陵的环境污染,以及印度女孩子的社会地位等话题。而苏静在节目结尾,会为大家奉上一份初探印度的实用路线指南。 |故事节点| 3′02″ 印度火车真的挂满人?为什么老晚点? 10′31″ 真正的咖喱是什么?为什么能走红世界? 19′00″ 在印度看电影是什么体验? 24′20″ 情人少牵手,而男人手拉手? 27′11″ 被轻视的乡村女孩和大城市的相亲。 31′18″ 在印度过洒红节是什么体验? 35′05″ 泰姬陵的雾霾和美丽传说。 51′00″ 特别推荐:初探印度最佳旅行路线指南 "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
本期相关图文皆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请关注配合阅读。 |分享人| 苏静:一个22岁时骑一辆死飞进藏、视印度为快乐老家的北京女孩。 |主播| Yang:一个视印度为“背包客能力大考场”的男子。 | 内容简介| 本期我们请到的壮游者是苏静,曾在穷游网任线路设计师的她,去过4次印度,接下来的春节,将会是她第5次印度之行。而我在2013年,有过一个月的印度之旅,那里的风土人情和视觉冲击力,让我至今坚定地认为:印度是背包客旅行能力的考场,也是所有旅行者值得去、而且必须去的地方。无论是去过还是没有去过印度,无论在印象中还是现实里,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精神世界还是肉体感受,在印度,都存在很多而且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参差不齐的美。这种美,吸引着旅行者前赴后继,在真实和谎言中一次次的冒险。 因为这是壮游者历史上第一次聊到印度,也是一个开篇,所以,就像我俩在印度都喜欢无目的漫游一样,我们也将采用无目的漫谈的形式,想到哪聊到哪儿。在本期,我们会用亲身经历,为您描述一个可爱又可恨、充斥着参差之美的印度。旅行区域的典型骗术有哪些?印度的贫富差距有多大?贫民窟是什么样子?多神之国有哪些奇妙之处?恒河边的烧尸风俗是什么?以及,还会聊一聊披头士和苹果教主乔布斯在印度的一段往事。以上内容,将在本期节目一一呈现。 下期预告:在12月30日推出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聊聊在印度火车旅行以及看宝莱坞电影和过洒红节是什么神奇体验?真正的咖喱是什么样子?咖喱又如何走红世界?我们也将探讨泰姬陵的环境污染印度女孩子的社会地位等话题。而苏静在节目结尾,会为大家奉上一份印度旅行的实用路线指南。敬请期待。 |故事节点| 9′13″ 见面礼:印度的味道 11′08″ 下马威:遍地小骗术 17′16″ 贫民窟、农村和吉普赛人 26′42″ 种姓制度让他们各安天命? 31′18″ 多神之国、求雨青蛙和猪神 38′02″ 嬉皮士、披头士和苹果教主乔布斯的印度式开悟 45′46″ 瓦伦纳西、烧尸和灵魂出窍 58′38″ 恒河晨浴和恒河夜祭 "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
本期的壮游者边边,从小生活在中蒙边界,循规蹈矩的上学和工作。从2015年初开始,喜欢摄影又囿于生活的她辞职了,拿起相机,断断续续旅行了一年。从2016年开始,她有了一次历时一年的完整的Gap Year,她从俄罗斯出发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行进,经过高加索地区到达土耳其,然后从北非的摩洛哥一路南下,直到南非。她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从旅途中得到养分,也用自己的光和热反哺于别人。重新回归现实后,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些可能性和选择,自己也变得更强悍。本期,边边将先为我们讲述她印象最深的四个旅伴,然后,她会和主播一起聊聊Gap Year的风潮来源和自己的旅途故事,以及为什么中国年轻人、特别是男孩鲜有践行者的话题,另外,关于回归生活后碰到的“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以及如何解决它等问题,都将在节目中一一解答。相关图文将会在公号“壮游者”里呈现,敬请关注。 |分享人| 边边:世界音乐爱好者,笑点常年保持新低,着迷于影像记录,与非洲、印度长期热恋中的女孩。 |主播|Yang:一个到35岁才有了一次“高仿“Gap Year的男子。 | 故事节点| 2′10″ 我最好的非洲朋友Annet 10′38″ 永远在路上的起重机司机David 19′39″ 来自河南的德国人莫睿斯 24′03″ 无计划、无金钱旅行的马来姑娘Petrina 30′20″ 写给非洲的一首诗 33′10″ Gap Year的定义及兴起 37′22″ 我的Gap Year的路线图 39′45″ 我如何选择沙发主和乌兰巴托蒙古包 47′06″ 肯尼亚部落文化节的那个姐姐 49′03″ 我最喜欢的印度和一张最喜欢的照片 56′48″ 回归生活后,"同伴压力"让我迷茫了 60′04″ 为什么中国年轻人不爱Gap Year? "壮游者"群里汇聚了一群好(三声并四声)玩的人,请微信添加13436929952拉你进群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