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1.被朋友安利了一部电影,打开网站评分高达9.0,几乎所有人都公认它是电影神作,但当你耐心看完,却觉得平庸至极,甚至无法欣赏,不明白这部电影到底精彩在哪里,为什么可以获得这么多人的喜欢。 又或是: 2.看了一部喜欢的电影,你觉得虽然算不上多么优秀的佳作,但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给了你很大的惊喜,可是不论网络还是身边的朋友都给出了一致差评。 你担心表达和大众完全不一样的喜好会引来对你品味的质疑,所以一直默不作声,看高分片被捧上天,看烂片被踩在地上。 今天,大胆开麦,在评论区说说那些你喜欢的低分片和无感的好电影。 个人观影审美不同,不要互相攻击哦。
两年前的荟莹,你好。 我知道此刻的你正在人生最低谷的时期,未来一片模糊。 我们的烦恼,好像大多都是从对未来的担忧里而来。 “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以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后来考上了大学,顺利毕业了,也有了养活自己的工作,又要面对新问题:“老了之后没人照顾怎么办?” 人呐,总是烦恼一些还未发生的事情。 现在,我想告诉你,两年前你的烦恼已经不是烦恼了,你的焦虑也都白焦虑了,这两年你也并没有刻意去努力什么,就是突然过着过着日子就顺了,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身边也有了靠谱的对象,没想到吧?说实在的,我都不知道怎么从低谷上来的,反正生活就慢慢好起来了。 有一个名人说过: 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曾在临终前说,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未来还会怎样,未来会告诉你答案。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说是一名去泰山玩的游客发现自己的身份证丢了,好消息是有好心人已经帮他把身份证放到了失物招领处,并且电话联系到了她,而坏消息是他此刻已经下山,而失物招领处在山顶。 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回去取吗? 大部分的建议是,基于再次登山的代价,不如就回去补办一个算了。是啊,补办一个身份证只需要40块,它的功能和山顶的那个没什么不同。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补办的,有些东西又是我们主动选择丢掉的,而有些东西丢了也就丢了吧。
十岁那年,爸爸送我两个漂亮的芭比娃娃,所谓的豪华就是有两套可换的衣服、鞋子、包包,甚至还有梳子、镜子这些配件。 二十年后的今天,当芭比化身成真人会是什么样子?真人芭比娃娃的故事又会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精美的芭比怎么拍才会拍得“正确”?我的意思是,这类主题很容易弄巧成拙,尤其主角是一个外形完美的女性芭比。 电影《芭比》上映之后,国内外都打出了很高的分数,它用温情幽默的方式讲述女人以及男人的困境。 看完之后我想到几年前的一段对话。 我说:“我在我自己身上感觉不到因性别而导致的不公平的对待。” 朋友说:“第一,因为你很幸运,而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没有你这么幸运。第二,你在这个环境长大,意识不到有些问题是问题。” 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什么。 芭比最终想要表达的是,男人和女人,不是哪一方征服了另一方,而是意识到女性和男性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拥抱和接纳真实自我的绝对权利。 任何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任何我们想成为的人。
晓橙,这个名字应该算是我的艺名。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吃橙子,又觉得自己也不是什么有伟大抱负的人,“橙”听上去也比较nice,不过父亲当年给我起名可是真的望子成龙。这也是大部分国人的习惯,尤其是我们很多长辈们名字的由来。 不过事实上长大成人之后的很多人都认识到了自己平凡,你我明知这是无可避免的,但在事实发生的那一刻,很多人还是会遭不住。 认清自己的那天,说实话,我哭了很久。
最近很流行一个说法:搭子。 饭搭子、旅行搭子、电影搭子,甚至还有奶茶搭子、咖啡搭子,万物皆可搭子。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表达,很久以前就有了“搭子”这个词,只是没有被现在这样广泛运用。对当代的年轻人来说,搭子是一种保持边界感、负担小、交情浅的轻量社交,不需要高强度的情感交流,也不干涉除了共同爱好以外的私人生活,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恰到好处的陪伴”。 因为知道拥有一段亲密稳固的关系很难,所以转而寻求一个搭子,一起做共同感兴趣的事情。 新朋友感情塑料,老朋友感情变淡,一份坚固且真诚的友情是成人世界的奢侈品。于是大家发出感慨:“成年人的友谊为什么这么难?”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到了七月末。 每到盛夏时节,我总是陷入一种很矛盾的境地:一方面想出去野一下,穿着大短裤,趿拉着人字拖,在河边大太阳下暴晒,然后一头钻进清凉的河流里快快活活地游上一圈;一方面又变得很懒,哪儿都懒得去,只想在家里躺着,吹着空调,吃着西瓜,做做白日梦,就像少年时代那些漫长酷热的夏天。夏天是最浓烈的季节,我们一边抱怨这每天的高温预警,却又很享受夏天带来的那份炽热,凡是浓烈的事物都短暂。幸好我们还有电影。那些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吉光片羽,夏天最好的时光,都藏在电影里。 生而为人的孤独,好像总是从一个过于漫长的夏天开始的。我相信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有那么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有他自己记得,别的人都不知道,也走不进去。 夏天总是会过去的。青春并不意味着你要得到什么,抓住什么,而是你经过了,感受到了,那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我怀念每一个夏天,怀念所有阳光灿烂的日子。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原君。 说到外貌,就不得不想起最近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的问题。 你经历过这样的焦虑吗?换季时偶然发现今年的自己塞不进去年的牛仔裤。或是在盛夏穿上薄衣,瞥见了腰间分层的肚腩。或是在试遍商店服装后,发现不是衣服太小就是腰臀不成比例,进而败坏了一天的好心情。你经历过那种,环境带来的本不属于自己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真真实实的焦虑感受吗?
我有一个微博小号,没有任何人关注我,我也并未关注任何现实中可能会认识的人。 在上面,我时不时会记录一些情绪,但我发现,哪怕知道没有人看,或多或少都对自我的情绪进行了加工,我会有意识地去避免一些表达,隐瞒一些真实,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我从一个朋友那儿听到了一个答案。 他说:他每次写日记时,也有我这种感受,当动笔的那一刻,好像就自动设定了会有一个观看对象,于是文字就变得不那么真实了,会避免不了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进行加工。 很多时候,我很难完成诚实记录,可能也是自动设定了一个观看对象吧。 《罗生门》中介川龙之介说过:“撒谎是人之本性,在多数时间里,我们甚至都不能对自己诚实。” 每个人都会说谎,有时是善意的谎言,有时是利益驱使,有时骗别人,有时骗自己,谎话说得多了,连自己都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我们可能都会用一些话语来自我欺骗以弥补过去的遗憾,如果不骗自己就会感到痛苦,但有时候,骗自己得到的不过只是更长久的痛苦。 我可能还是会有很多自欺欺人以求生活继续的时刻,但希望到了那一天,面对那些对自己撒的谎,能更诚实一点。 你有过自欺欺人的时刻吗?
好强、忍让、善良、博爱,这是窦唯的《高级动物》里对于人类正向的描写。然而每个人对于自己、对于别人的在意点其实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有机会见到上帝,并且重新出生,在众多的美好品质中,上帝给你三个选择,你会选什么呢? 毕业之前的我也许会选择“自信”“好奇心”和“善良”。但当我离开校园,自己拥有了独立的社会属性,必须要自己去面对很多待人接物的事情之后,我发现,“靠谱”,这个在通俗意义上可能都不在上帝的“优秀备选库”里的品质是如此重要。相对地,我最讨厌的一个词也从“自大”变成了“不靠谱”。
韩国作家金爱烂的短篇小说集《你的夏天还好吗?》,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身体总是率先察觉,站出来要求一些东西:比如农历新年想吃年糕汤,十五想吃野菜,中秋想吃松糕,生日想喝海带汤,冬至想喝红豆粥……只有这样,肠胃感觉舒服,身体才接受新的季节。 认真想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子的,正如七八月的夏天,我的身体发出了想吃西瓜的信号,小时候总觉得吃了西瓜,才算是真的过了夏天。 有一句话写:有许多人把夏天吃到第一口西瓜的日子当成普通的日子一样对待,叫人黯然神伤。那可是夏天正式开启的重要日子,否则它和其他的季节比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呢。 当我今天生出想吃西瓜的念头时,便顶着太阳去水果店看看,发现现在西瓜的价格大大超过了我的认知。 西瓜作为我最爱吃的夏日水果,确实很多年没有放肆吃过了,不是不想,是不敢,它的糖分太高,吃了怕发胖,也怕血糖高,只有家里小孩才敢在西瓜面前无所畏惧,大口拿勺子吃。 我们失去的又何止是大口吃瓜的日子呢? 不管怎么样,夏天了,总想吃一口西瓜。
周末在家无聊,想找个电视剧看,结果发现大部分我喜欢的都需要充会员,找来找去终于发现了一部免费的,就是《西游记》,想来现在也的确是暑假了,看看这个也算是应景。随便点击一集恰好就是《三打白骨精》,唐僧肉眼凡胎被妖怪的幻化哄骗,大圣火眼金睛一眼识破,当头一棒,白骨精两次化为白骨,结果唐僧还冤枉大师兄使了障眼法。当年看这段的时候特别生师父的气。如今再看,倒觉得唐长老也许不是因为没有神通才误把妖怪当良人,而是因为他对世界万物皆有大爱。 毕竟,爱,的确会让我们自带滤镜。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