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马晓橙 最近几天刷到了一个新闻,传说有一颗疑似外星飞船的不明飞行物正在快速向地球靠近,学界给他起了个名字叫- 3iatlas,之所以没有认定为是普通的彗星,是因为拍摄到的照片显示此物体形状不是一般彗星陨石的圆形,而是长方形,不少“营销号”甚至还贴出了所谓的高清复原图,妥妥的就是一艘外星飞船。根据预测它将会在10月29日到达近日点,网上真的已经开始有人相信,我们要正式与外星人见面了。 我知道这个新闻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去搜了科普博主,“严伯钧”的账号,他的分析很专业,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不过我可以把他的结论先告诉你们——那压根就不是什么外星飞行器。 虽然我打心眼里肯定是相信严伯钧的,但即便最终证明网友是对的,就算真的外星人造访地球,那么人家是不是真的要毁灭我们是存疑的,就算要消灭我们是不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也是不知道的,就算百分百是不是可以给我们安乐也是未知的。如果人家够强,我们怎么准备也是无谓的抵抗,如果大家有一战之力,我相信到时候居委会肯定会给我们发激光枪,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我们都不应该现在就开始为没有到来的事儿焦虑,真遇到了天大的事儿,也别慌,干就完了!
主播/李荟莹 我看到一句话:“长大就是某一天你突然觉得好困,然后以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觉得自己睡不饱,哈欠会在任意一个时刻到来。 互联网造词者造出了“老鼠人”这个词,“老鼠人”是低精力人群对自己的自嘲,自嘲生活在下水道,吃垃圾食品,疲倦地流亡,偶尔也幻想在都市的霓虹灯里有一片自己的天地,但还没幻想多久,肚子叫了,只好继续低头做工、睡觉、吃垃圾。明明没干什么重活,却总觉得浑身乏力;心里清楚该做什么,身体却像生了锈的齿轮转不动。 作为精力并不旺盛的我,曾评价自己“懒”“拖延”等,后来接纳了自己的低精力状态,并内化为对自己的标签,现在,我对“低精力”有了更多的了解。 你也觉得自己是低精力人群吗?或许我们有共同的感受。
主播/马晓橙 昨天看了一个姚明的访谈片段。 主持人问:现在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姚明的回答是:吃饭,睡觉,打游戏。 紧接着主持人追问:你现在的生活有压力吗? 姚明:没有,因为压力是当你达不成自己想要的目标的时候才会出现的,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吃饭睡觉打游戏,我都可以完成,自然就没有什么压力了。 在我看来压力和焦虑另外的一个来源就是:选择太多。爷爷奶奶那代人为什么好像很少有心理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得选,另一半只能是介绍的,工作也都是家里安排好的一辈子不会变的,升职加薪当年看的可能更多的也是你家关系硬不硬,和你努力与否没啥太大关系。他们就没有过选择,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么多焦虑,所以,当你觉得压力很大的时候,不如想想,是不是你的目标太高了,是不是你的选择太多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主播/李荟莹 今天的开场曲《大家来恋爱》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听起来有种经济上行的感觉。” “经济上行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大概是经济蓬勃发展,人们气血充足,对未来充满自信,对爱还有憧憬,疯狂唱着:“有另一半总会勇敢起来,可以到达最幸福的未来,大家来恋爱。” 这是2003年的电视剧《粉红女郎》的主题曲,四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在都市里生活,她们个性鲜明,服装的色彩映照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恋爱很重要,追求自我更重要。 和经济上行时期的审美相比,现在的我们多是洞洞鞋、平底鞋、防晒衣、宽松罩衫,冬天的交通工具只看得到沉重的黑羽绒,于是,大家怀念起“经济上行时期的美”,那时颜色更多彩,妆容更大胆,人更有活力。 经济上行时期的80后正年轻,90后正成长,如今,确实也到了爱怀念的年纪,说怀念经济上行时期的审美,怀念的不是具体的某一件事,而是怀念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大家普遍相信的是“明天会更好”,是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收获的道理,而这种精神状态或许和经济上行、下行关系没有那么大,和所处的阶段有关。 美好的过去有滤镜加成,此刻,经济下行,精神可以上行。
主播/李荟莹 清晨下楼买早餐,一阵风吹过,叶子松开手,自由飘落,黄色的,红色的,这阵风还席卷着早就落在地上的叶子,画出几圈轻盈弧线,飞起又乖顺落地。 秋天的落叶跳了一支摇摆舞,用最美的姿态,等秋天过了就离开。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落叶,从不多问为什么,只是顺着时节生长。” 经历春夏的忙碌,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想想目前的生活,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自己的腿:“刚开始总躲着人,后来在秋日的园子里见多了落叶,就懂了:落叶不是结束,是为了明年的新绿。我的腿不能走了,但心可以走得更远。” 一个季节被讲成人生哲学是人类最擅长的事儿,而哲学没有标准答案,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落叶在我这儿不是萧瑟,是秋天疯狂的一面,是跳着摇摆舞迎接新的景象,农历八月,短暂秋天,别忘了看看那些被扫在一旁的落叶。
主播/马晓橙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很怕接到爸妈的电话,这里说的不是微信视频或者语音邀请,就是11位号码的手机来电,因为这证明他们要和我说的事情很重要,不能等。而在一个如此平凡的家庭里,在我看来最急的事儿,最不能等的事儿,似乎就只剩下了一件,家里人的健康出了问题。当然我也承认,这可能是因为我个人的情绪过于敏感,不过没有特别急的事儿不要打手机确实也成为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个默契。 所以当10月7号的早上5点我被父亲的电话叫醒的时候,我在按下接听键前已经有不好的预感,然而当我听到电话那边传来的消息时,我还是蒙了三秒,然后只说了一句:好,我现在就开车回家。 而电话那头,我爸其实也只说了一句话:辰辰,你爷爷去世了。
主播/赟赟 从小我就是一个害怕在人群中受到关注的小孩,害怕别人的注视和期待。 哪怕到现在,已经独立成长了很多年,在很多需要扮演“成熟大人”的时刻,我内心都充满惶恐。但很多次经验告诉我,只要硬着头皮挺过那一刻,就会发现,我其实并非从心底里抗拒那个把握主导性的自己,相反,我很向往,甚至上瘾。 今天我为什么会想要聊这个,就是因为我们乐队排练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旁边弹琴嘛,偶尔有人叫我唱歌,我会推脱,我说我很害怕站在舞台中心。也的确是这样,我一当主唱肢体就非常僵硬,眼睛也不知道看哪里,更别提跟其他队员互动了。每次录的现场视频,我都对自己的样子都不忍直视。 但是,我敢说我一点儿也不喜欢那种感觉吗?和队友们默契配合,唱了一首自己很爱的歌手的歌,那种感觉,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会上瘾。 我有一次问Deepseek,我为什么会如此矛盾,它说,你描述的这种“向往却又害怕”的状态,实际上揭示了几个深层次的心理真相: 第一,你的恐惧并非对主导性的排斥,而是对“被评判”的天然警惕——这是我们进化过程中留下的保护机制; 第二,你对掌控感的渴望是真实的,那种全身心投入的体验,才是你更深层的自我表达; 第三,这种矛盾恰恰证明了你对这件事的热爱——如果你真的不关心,就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波动。 “如果你畏惧一件事,那你就会渴望这件事,所以你最好去完成这件事。”
主播/李荟莹 很多电视剧,在每集的结尾都会写上“to be continued(未完待续)”,回忆那些追一部热播剧时的心情,在持续更新的那些日子里,总是充满期待,想象接下来的剧情会如何进展,最后一集播完了,故事往往还要留点悬念,仿佛在告诉屏幕外的人,屏幕里的故事依旧未完待续,留下开启第二季的可能。 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永远未完待续,《灌篮高手》里,在神奈川四强赛后,从县大赛晋级的湘北队踏上了新的旅途,说着“全国大赛见”,动画版却再无音讯。《黑猫警长》,一共就放了5集,第五集的结尾依然是黑猫警长拿出手枪打出“请看下集”,但再也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第6集。 有时候,未完待续,是一种希望,“任何一件事到最后都是好事,如果不是,那就说明还没有到最后。” 或许“未完待续”,才是一切故事的意义。
主播/马晓橙 每次有人要我推荐好看的电视剧的时候,我的片单总是固定的那几部,古装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美剧《无耻之徒》,韩剧《请回答1988》,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剧里的生活其实离我都很远,这样可以让我在看的时候有一种置身事外的疏离感,这对我很重要。 哪怕是口碑特别好的《我的前半生》《都挺好》,当年火得一塌糊涂,一堆朋友推荐,我都选择了拒绝。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共情力很强的人,这种和我一个年代的故事,会把自己带进去太多从而导致情绪受到影响。所以我是不看现代剧的。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我因为一部剧打破了自己的这个习惯——《三十而已》,主角虽然是三个女生,我也早已过了被剧名吸引的年纪,但不得不承认,这部剧确实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安慰,如果你最近正在剧荒,如果你此刻也处在绝境,这部剧应该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温暖。
主播/李荟莹,马晓橙 ——如果我害怕做这件事怎么办? ——那就一边害怕一边做。 有时,我们会主动选择克服害怕的事,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恐惧。 怕黑、怕高、怕虫、怕游泳、怕公开演讲、怕被凝视……也会恐惧未来、贫穷,还有死亡,这是生命的庞大课题,似乎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今天聊聊那些让我们恐惧的事,勇气的本质不是毫无恐惧,而是在恐惧中依然行动。
主播/李荟莹 请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天气,走进路边的小酒馆,在吧台坐定,请你的暗恋对象喝一杯酒,你告诉调酒师:一杯甜味美思,加冰,加柠檬皮油。这是电影《土拨鼠之日》里的场景,大概也是酒吧的“经典场景”:和潜在恋爱对象聊天,加上对某种酒的偏好。 但这样的经典场景从没在我身上出现过,在频繁去酒吧的那两年,我都是和女性友人相约,看着酒单上的外文译名,让服务员随便推荐一款,我没有潜在恋爱对象,对酒也没有特别偏好。 那是2016年,《欢乐颂》热播,合租室友打开点评软件,告诉我这家就是《欢乐颂》她们去过的酒吧,独栋酒吧,夜晚的灯光打在地中海风格建筑上很美,她说:“哪天我们一起去吧。” 店里放的是充满节奏感的House音乐,我心里想的却是一首流行歌《失踪》。歌里的人从安静的小镇辗转到热闹的城市,“来去自由从来不等红绿灯”,酒吧里喧闹的音乐声,她凝视着每一个人的眼神,却发现自己在这份追寻中也不是全然诚恳,这大概是大城市里很多人的心理,既渴望真诚的爱,又在不经意间隐藏自己的真心。 那时,我们在酒精的作用下,分享着如今看来略显幼稚的思虑,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又是我们最忧愁的日子,痛苦和快乐同时存在。 离开那座城市之后,我再也没有碰过鸡尾酒。
主播/李荟莹 偏执,形容片面坚持己见且拒绝接受他人观点的形容词。 偏执狂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病,最常见的是夸大、被害或有关躯体异常的妄想。 偏执狂不常有,偏执常有。 从小到大,身边都有那么一两个看起来很偏执的同学或同事,性格怪怪的,极其有原则,有原则到不那么可爱,就像《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里的老头欧维,他就特别偏执,极其有原则、守规矩,每天在居住的小社区晃来晃去,不是指责邻居家的狗狗随便大便,就是检查垃圾是否按规定分门别类,而当决定去死的偏执老头碰上了最不守规矩的一家人,反而获得了活下去的希望。 我几乎能在每个人的身上发现偏执的一面,活到这么大,肯定会有一些坚持相信的东西啊。 有一首歌叫《亲爱的偏执狂》,她就是在坦白地审视那些人人心中都有的矛盾与小怪癖,她唱:“为什么你会相信每件事都有解决的办法?这就好像吞进鲑鱼却卡在喉咙的中央,有千百种可能无解答,你去挪威找鱼算帐,又一头钻进了犀牛角。” 有时候这份偏执看起来不那么可爱,甚至略显愚蠢,但谁又没有偏执的时候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