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长春到今天为止已经有10天的时间了,这里就像是家里的长辈一样,从第一次认识他到后来的每一次再见的第一眼,他似乎都没什么变化,但在一起稍微久一点,就会发现他又和上一次不同了。 之前会觉得四川生活节奏慢,感觉所有人都没有那么着急地去工作,用出租车司机的话来说,赚不赚钱都得喝茶打麻将。后来去了西藏,我发现拉萨比成都还要慢,不但没有工作中的相互攀比,大家连打麻将的那种好胜心都没有了,更加平和的心态让这里更慢了。 当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我会觉得长春也能算是“慢城”,而这里和另外两座城市的区别在于,生活于此,我每天好像拥有了不止24小时。
我觉得孩子成长是一个非常寂寞的过程,有时是难受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有时是听到一句玩笑话却不知分辨,有些事根本不算什么大事,甚至自己也容易忘记,但每件事都在慢慢将自己变成现在的样子。 你还记得吗?一些不常想起却从未忘记的时刻。 那天看动画电影《岁月的童话》,27岁的女主角妙子聊起关于五年级时的回忆。 妙子兴高采烈拿着作文回家,妈妈却说:“小孩子作文成绩好有什么用呢?大人喜欢的是不挑食的小孩子。” 她想参加话剧表演,爸爸却说:“我们家的小孩不能是戏子。” 她想像同学们一样去乡下度假,可最后只是被敷衍着带去泡温泉。 她想穿新衣服,但永远只能穿姐姐穿剩下的。 这样的琐事,可能只是无心的一句话,家里人都不记得了,妙子却始终记着。 尽管现在妙子提起这些已经释然,但在无形之中,或多或少影响了她现在面对问题的方式,比如,妙子27岁的年纪,没有谈过恋爱,被问及原因的时候,妙子说的是:“就是没有啊,没有什么原因哎。可能当时做分数除法有过障碍的人,都幸福的比较晚吧。”五年级的她因为数学不好,被家里人说脑子不好。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要细腻、敏感得多,回想我孩童时的敏感时刻,虽然不至于是“童年创伤”,但也影响着我面对问题的方式。 那些敏感时刻提醒着我:“不要忘记你曾是怎样的一个小孩,也不要忘记你曾希望变成怎样的大人。”
过了元宵节,这个年算是过完了,我们也正式退出春节档,开始正常的工作生活,今年春节档最吸引我俩的,当然是《飞驰人生2》,且不说这是韩老师的作品,这部合家欢的电影,中年人来看的话别有一番滋味。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电影里中年人的无奈和尴尬,贡献了很多笑点。我们会心一笑,同时也不自觉地代入其中。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中年人面对尴尬到底是多了份从容,还是多了份无奈,电影里的那些片段击中了我们,又有哪些重合之处,今天来扎啤酒,就来聊聊尴尬,欢迎做客,我们抠出来的一座座三室一厅。
2018年8月,我和朋友发起了一个挑战,列了十件不常做的小事,并尝试在八月完成它们,排在第三件的是这样一件小事:“观察旁边餐桌的人,并记录他们的谈话。“ 我们当时没有用“偷听”这个词。 没想到,五年后的2023年,豆瓣出现了一个小组,光明正大写着“我们在偷听“,并重新诠释了偷听这件事在生活的定位,到现在,小组成员已经超过了10万人。 小组简介是这样写的:“偷听是一种有意识的感知方式,一种不经意间与他人对话的行动指南,一种连接个人与世界的生活立场。我们相信,每一场偷听,都可以成为一次走出自我的尝试,人们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附近的存在,更好地读懂他人,进而理解自己。“ 英国作家吉尔伯特·海厄特将“偷听”视为一种游戏,在他的《偷听谈话的妙趣》里,他写自己常常会捕捉路人的只言片语,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善它。 好好观察世界,偷偷聆听周边。 你有偷听过什么印象深刻的话吗?
在18岁之前别人问我多大了,我会说虚岁,把自己往大了说,总怕对方拿自己当小孩。 上了大学之后慢慢地开始说周岁,因为莫名觉得说虚岁不如说周岁洋气。工作了几年别人再问多大了,我就不再说具体数字了,只告诉他,92的。很明显我已经多少有点年龄焦虑了。再到最近收到这个问题,我会用另一个问题回答他,“你猜我多大”,我自信自己肯定看着不像32岁,等到对方说出一个2开头的年纪,我再假装一脸不好意思的补一句“哪有啊,我都30多了”。 以前都说女生对年龄敏感,可实际上男生也会为此而焦虑,这种不安,也是因为这个世界确实在某些时候,就是在用年纪来判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 你今年多大了?
大家还在信里回顾去年一年的生活时,时间已经在提醒我们:“2024年已经过去六分之一啦”。 要说二月的最大收获,对我来说,恐怕就是收获了5斤肉,收敛起春节的放肆,再收拾收拾衣橱,准备迎接惊蛰后的初春。 昨天,久违地整理了一下邮箱里的信件,按照惯例,依然挑选了几封信在节目中分享。二月,有人从《热辣滚烫》里看到了自己的曾经,有人被疯狂催二胎,有人在情人节边吃烧饼边流眼泪,有人分享了自己看心理咨询的经历……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听到他人的生活和心情。 欢迎给我来信,每月月末会挑选部分信件在节目中分享。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昨天晚上和姐姐一家人吃饭,家庭聚会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让所有人参与的话题,一定是聊小时候:你小时候多淘气,他小时候多爱哭,大家一起做过什么丢人的事儿之类的……一边聊一边吃,正好服务员开始上面条,我姐很自然地就把桌面上的陈醋递到了我面前,说还记得我最喜欢吃陈醋了,小时候不用什么菜,一碗米饭倒点陈醋,就能吃得嘎嘎香。这时桌上其他看着我长大的亲戚听完也都露出了那种“可不是嘛”的表情。 但我却蒙了,因为在我的记忆中,陈醋是我从小就不吃的几样东西之一,我怎么可能用它泡饭吃呢?可姐姐甚至连时间、地点都说出来了,我大娘也在附和说自己当时也在现场。在此种情境下,这推过来的就不是一瓶简单的陈醋了,这是一家人对你的爱呀,所以昨晚我吃了人生第一碗加陈醋的面。 当然这只是我以为的。在他们眼中,我还是那个爱吃陈醋,爱耍小聪明的小辰辰。
过完元宵,年就真的算是过完了。 如我在上期节目中所说,元宵节那天,我久违地去泡了场温泉,给这个年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落幕。我喜欢节日,它让我提前期盼这一天会与其他日子有什么不同,哪怕节日到来时,并没什么不一样,但那些有所期盼的日子总是好的。 也就是在元宵节的那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作家申赋渔去年发行的新书《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中的一篇《只为某一天》,这篇文章就写了发生在元宵节这一天的感想,他大概想要表达的是:等我们期盼的那一天到来时,会发现那一天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只是因为我们在等,所以才好。 “人不都是为希望活着的吗?”有时候甚至觉得希望不一定要最终触达,而只要它一直存在着就好了。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首先祝所有的听众节日快乐! 你们那里过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吗?你们吃的汤圆是什么馅儿的?去年你们的元宵节怎么过的呢? 以上是闲谈,今天的主题是——直播改变生活。 现在说到直播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带货,但是最开始的时候直播可以分很多种的,有游戏,有跳舞,有唱歌,甚至有人直播睡觉还上过新闻。马晓橙曾经很抵触带货直播,完全不能理解那么多人等着看连续不断的广告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结果可想而知——真香啊! 你们有什么在直播最常回购的东西和最爱的主播吗?欢迎评论区分享给我们哦。
每当有人问我:“我也想学习播音,该怎么做?”我都会说:“找一个和你音色接近且你喜欢的播音员,他怎么咬字、断句、读重音,你就照着学。”同理,学习唱歌、写作、摄影、平面设计都可以从模仿开始。 山本耀司是一个很有风格的设计师,他非常不屑于跟风时尚,觉得所有的趋势都是会过时的,但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服装设计大师,他给年轻人的建议是: Copy!Copy!Copy! “模仿你爱的事物,去模仿,去效仿,去复制,而最后你会找到你自己。” 就像一岁那年模仿走路,四岁那年模仿用筷子,小学之后模仿大人说话,青春期模仿流行穿搭,后来模仿别人的技能,到模仿走别人的路。 法国哲学家勒内·基拉尔有一个理论叫“欲望模仿理论”。他认为,模仿是人类最根本的行为动机。人的欲求不是源自内在,而是永远指向他者,我们真正欲求的,不是“物”本身,而是“他者”。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这个“他者”具有某种我们自身所缺乏的价值,象征着某种我们竭力追求而不可得的完美和充实。 我在模仿中慢慢长大、变成熟,一路都在参考别人怎么做、怎么活,来填充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就像那年,我学习那个清冷忧郁的声音,可是怎么学都别扭,学到嗓子压得很紧很疼,那个声音好好听啊,可惜我并不适合。 我的模仿之路,还在继续,我们都将在模仿中,慢慢找到自己。
1999年他作为选手参加写作比赛,这样写:“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幸亏胡适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 2006年他成为最热的新锐作家,这样写:“再低级的趣味都比高级的悲伤更有意义。” 2010年他变成了赛车手,并且成为目前为止国内唯一的场地和拉力赛的双料冠军。并在之后获得了5届拉力赛总冠军。 2014年他又拿导筒,电影里的女主说:“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之后几年他拍了很多部电影,有的批评有喝彩,有人说他拍不好电影,但很多年里我最爱的就是他的第一部《后会无期》,这部的故事在很多专业影迷看来最没有逻辑,故事讲得最差,但在我看来这才是他——韩寒。 直到这一部《飞驰人生2》出现了,那些说他不会拍电影的人终于闭嘴了,而我也在出了电影院之后默默的笑了很久,因为,他还是他。 因为他既是导演又是赛车手,所以电影做到了娱乐性和专业性的平衡,专业,也是看完电影之后很多人的感受,但专业在哪可能又说不清。 所以今天我请来了一位专业的参加过crc拉力赛的赛车手——隰皞頔,他的经历和“张弛”很像,他也被取消成绩,他也曾经落到谷底,他会告诉你巴音布鲁克的原型是什么,以及赛车手的真实生活。 嘉宾的视频账号:我就是闯红钟的那个
在港片中,总会有一句:“做人呐,最重要的是开心。” 后来,我觉得应该改成:“做人呐,最重要的是甘心。” 不甘心的时刻太多了:名牌大学毕业,如果只是回到老家就业,不甘心;如此努力地生活三十年,如果在婚姻上只能将就,真不甘心;为比赛准备了很久,却因为低级失误没拿到名次真的好不甘心! 让一个不甘心的人学会甘心,和让一个不快乐的人赶紧快乐一样残忍,不甘心就是不甘心,知道再多的道理,知道人最终要学会和解,不甘心在当下也不会被说服成甘心的。 电影《飞驰人生2》的内核就是“不甘心”,如果单单是拍主角如何热爱赛车、追求梦想并不能获得那么多共鸣,毕竟赛车是很小众的爱好,但是把赛车的这种小众爱好,和中年人的那种“不甘心”的心态联系起来,就完成了续集主题的蜕变。 爱情里,我们为失去对方而伤心、疯狂,以为那是爱,后来会明白,爱早就结束了,更多的是不甘心、不服气,把不甘心耗成甘心,才算真的结束。 今年的愿望不是天天快乐,而是事事甘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