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城市从不下雪,记忆却堆满冷的感觉”,上个月,还在应景地唱着陈奕迅的《圣诞结》,一个月过后,我所在的这座很少下大雪的南方城市就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或许也是最后一场。 这场大雪确实值得好好记录。 朋友发:“昨天看到在楼底下撒欢玩雪的小孩儿,今天已经开始坐上轮椅了。”我甚至能想象,坐在轮椅上的他在被推着路过院子边的花坛时,会控制不住双手捏一把雪。 因为玩雪而受伤,是可以被原谅的事情。 有雪,才原谅了这个冬天的寒冷。 这个冬天,你的城市下雪了吗?
你已经多久没有更新朋友圈了?你已经多久没有看朋友圈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区分一个人是不是年轻,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就是看他是否还在使用QQ作为通讯工具。的确,现在大家基本都在使用微信,毕竟它具备付款这项重要功能。可18岁以下的很多孩子,在和朋友聊天,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还是喜欢用QQ。最开始我是不太理解的,因为这两个软件在我看来其实没什么区别,直到前一阵公司来了一个03年的实习生,他给了我一个答案: 因为qq有说说。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微信有朋友圈呀,结果他和我说:如今的朋友圈大都是广告、代购,大部分都是三天可见,经常就是看不到对方最近怎样了。甚至有些人直接关闭了这个功能,原因也可以想到。本来微信里加的都是熟人,朋友,后来就是各路的一面之缘的人,甚至是一面都没有过的从自己都记不起来的群里添加的“好友”。朋友圈已经从最开始的熟人社交平台,变成了钉钉+微博+电商的一个奇特缝合怪了。 是啊,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微信好友越来越多,可真正的好友却越来越少了。
气候温暖湿润的南方适合水稻的生长,也养出了南方人的米饭胃。 我的南方胃提醒我,减肥事业得以不牺牲吃白米饭为基础,有米饭的一餐,才是正经的好好吃饭。 米饭平淡,却是天南地北各色菜肴的最佳伴侣,它可以搭配卤肉,也可以搭炒青菜,即便荤素都没有,单单是一勺酱油都能配着吃下,就算是隔夜的冷饭,也能用来炒出一碗香得不得了的蛋炒饭。 《繁花》里,大伤初愈后的阿宝心心念念的就是一份泡饭,在《茶泡饭之味》里,妙子最后才懂得了“结婚夫妇就应该像茶泡饭那般”的意味,再喧闹的浮世,最终都抵不过生活的平淡本质。 作为被严重忽视的基础食物,大米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日常、有用、谦逊的主食,想到它,我们会充满感激,却很少被唤起激情,它平平淡淡,更像生活本身。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张无形的餐桌,外部世界的纷繁就是这张餐桌上的各色菜品。” 我探索着人生的各色美食,而一碗米饭,是最后唯一不变的 “踏实”。
中学时,受当时流行文学的影响,装过忧郁;面试时,为获得工作,凹“活泼设牛”人设;在约会对象面前小口吃饭,说自己胃口小、吃得少;在社交平台,冥思苦想配图、文案,装岁月静好…… 有些人设是别人赋予我们的,有些人设是自己努力装出来的,不管你承不承认,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塑造着自己的人设,也会偶然发现,立人设竟然也反过来给真实的生活带来了改变。 人设可能会把我们困住,也可能真的塑造了新的自我。 今天,我们来聊聊努力凹人设以及维持形象包袱的那些事儿。
“如果你带着现有的记忆回到从前,你能改变很多事吗?” 当然,这里,我要加上一个限制条件:不能利用记忆做一些逆天的事情,比如买某天的彩票、提前买大城市的房子,背下那年的高考题考上名校…… 美国作家唐·赫罗尔德的答案是: 如果我能够从头活过,我会延长打赤脚的时光, 从尽早的春天到尽晚的秋天。 我会更经常地逃学。 我不会考那么高的分数,除非是一不小心。 我会多骑些旋转木马。 我会采更多的雏菊。 ——《我会采更多的雏菊》 可是,如果你后悔当年没好好学习,那么回到小时候的你,会变得努力学习吗? 如果你以前没有好好吃早餐,导致现在有胃病,那么你回到过去,就会按时一日三餐吗? 或许像蔡健雅《重来》里所唱的:“重来还是不能保证爱的成功或失败,你要重来多少次之后才会明白。” 唐·赫罗尔德若是重活一遍,可能依然会迫于现实,小心翼翼地、稳健地、理智地活着。 以前做不好的事情,再幻想重来一万遍,也不会有所改变,索性就不后悔了,不如把每一分钟都当作是上一分钟的重来,尽量过好这一分钟吧。
嘉宾介绍:赵赫,从事消防工作16年,曾参加网综《势不可挡》,短视频账号:会救火的赵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这是1987年电视剧《便衣警察》的片尾曲,也是最近网剧《三大队》的宣传曲之一。两部剧讲的都是警察的不容易,然而歌词其实放在另外一个群体上同样十分贴切,他们就是消防员。 灭火、救灾、抢险,哪里最危险哪里就一定有他们的身影。所以曾经我们理解的消防大队,现在更多肩负起的是应急救援的多方面责任。 他们是普通人,最开始高空训练的时候也会爬高,最开始去医学院看“大体”老师,和医学院学生一起上解剖课的时候也会吐,他们甚至和我们一样,面对偶像科比的离世也会哭得歇斯底里。 可在任务出现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在45秒内出发,走进火场,面对险情。真实的体验肾上腺素拉满是什么感觉,跌落黑暗感觉置身宇宙是什么样的恐惧,“超级英雄”到底是怎么炼成的,今天的嘉宾赵赫,都将给你答案。 故事很多,可以慢慢听,并且本期节目还会告诉你,如果你不幸遇到火灾,正确的报火警方式是什么样的。
1月18号,是周杰伦45岁的生日。在他生日的前一个月,发行了最新情歌《圣诞星》。当流行天王遇见人气圣诞节,肯定能掀起一小阵跟唱热潮的吧,事实也确实如此,这首歌在圣诞节前后霸占了各大榜单,但很多听众并不买帐,说得最多的,无非是“还是以前的歌好听。” 你也说过类似的话吗?——“还是以前的歌好听。”我先承认,我曾说过。 我出生的年代,是大街小巷播放同一首流行歌的年代,是台湾偶像剧还大肆流行的年代,是无数个乐评人评论那是华语乐坛最后黄金时代的年代。而如今,与我同龄的人在唱的似乎依然是二十多年前的流行歌。 二十年过去了,“非主流”成为了时代的眼泪,墙上的海报、课本上的贴纸、偷偷藏在校服袖子里的耳机、精美的歌词本,所有的所有,都是我们的少年时代,哪怕是少年时代嫌弃过的“土嗨歌”“网红曲”,如今听着也变得可爱起来。 会不会,新歌未必不好听,只是曾跨过千禧年的我们,很难在流行乐的品味培养上“从头再来”?会不会,那些我们认为江郎才尽的歌手,创作水平其实一直都在线,只是我们很难再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收听了呢? 我不知道。 美国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罗斯在关于二十世纪音乐的论著《余下只有噪音》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永远不必过分看重作品诞生时受众的反馈,因为真正的杰作是像‘土星’般环绕着行星带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走出这个行星带,就无法认清它的品质。” 现在和朋友们唱歌,首选还是2000年的《勇气》,但我好像不会再说“还是以前的歌好听”,以前的歌当然好听,但现在的歌应该也有很不错的,以前周杰伦的情歌《晴天》有创新,上个月的情歌《圣诞星》或许并没有那么不值得听。
每到春节前夕,“逛超市”就被提上了每个家庭的日程,即便线上购物已经如此普及,但逛超市依然是迎新春必不可少的仪式。 早些年,还漂泊在外的时候,我就热衷于和室友在周末逛超市,买点火锅食材,饮料酸奶,不知不觉就把手推车塞满了。 “走吧,我们结账回家吧。” 我们将逛超市后该回的地方,叫做「家」。 那天我看到一句话:“逛超市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将人在旅行中的漂泊感与陌生感轻柔地托起,使之落地,为我们在选择短暂居住的住所和城市,顺其自然地找到了合理化且温馨的归属感:一个所谓「家」的地方。” 从柴米油盐到日化家居,在超市里,我们能看到几乎全部的生活。 你喜欢,逛超市吗?有什么难忘的超市回忆?
Hi,大家好,转眼已是腊月,再有二十来天就过年了。 你的年终总结已经交过了吧,那新年计划定了吗?幸幸苦苦一年了,卡里的余额还好吗,大家已经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吗? 在这年关,我们和大家扒一扒各自过去一年的生活成本,晒晒自己的消费账单。 这是一份普通人类的“非正常消费指南”,来吧,上扎啤。
最近,只要上网,就躲不开一句话:“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大四实习时,我觉得每一个公司是一个严丝合缝,非常精密的巨大仪器,当总监拿着我的实习工资条,说“你的工资还不及我交的税多”时,我觉得我一辈子也达不到她的成就。 小心翼翼地在职场混了几年,慢慢也到了“人见人叫姐”的年纪,甚至有了一些决定权来规划公司的运营机制时,才发现,公司根本就不是精密的仪器,决策者并非都有远见,绝大多数工作的粗糙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想象。 2024年的开年电影《年会不能停》恰好契合了这句“草台班子”的流行语。正因为大鹏饰演的胡建林啥也不懂,当初闹出乌龙的领导才觉得他是个好操纵的人,于是,他仅用几个月时间便升职加薪,实现阶级的跃升,他的领导告诉他:不懂没关系,站对队伍最重要。 这说明:“我们平日里看着光鲜亮丽的组织、公司,乃至人类大事件,很多是由漏洞百出的架构和大量充数的人力组成的,不过是草台班子罢了。” 虽然我并不完全认为“世界全是草台班子”,世界很大,确实有不少有远见、有天赋,努力超过常人的人,但我依然欣赏这个说法,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身边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就算是天才,或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也不过是在他的领域内表现卓越,不需要在他们面前低人一等。 年轻打工人的梦醒时分,或许就从“祛魅”这一刻开始。 祝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不厉害也可以。
每个人旅行的习惯都是不太一样的。 有的人喜欢出发前做好详细的规划,假期的每一天的上午下午晚上分别干吗,一日三餐选择哪些餐厅,有哪些额外必须打卡的热门地点,甚至是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我有个心特别细的朋友,会把计划精确到每个小时。 而我就属于另外一种,定好目的地之后直接订票出发,住宿最多是提前一天,大部分时候都是去了当地再说。 “不确定性”在我看来才是这趟旅程的灵魂,不同的地方看的东西都不太一样,有的是自然风光,有的是人文建筑。但不管远方的风景是什么,我个人在离开那座城市之前的最后一站,一定是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 你是否和我有一样的习惯,或者你还记得你上次旅行的最后一站是哪里吗?
十年前,一对大众看好的明星情侣分手,评论区会被“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样的话所攻陷,如今,再有般配的男男女女分手,评论的方向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请回答1988》里饰演德善和正焕的演员,在现实中交往七年后宣布分手,看见最多的评论是:“故事的开头是顶级女爱豆和籍籍无名的小演员,故事的最后是三十岁没转型成功的女爱豆和忠武路男演员。” 似乎在一段感情中,总有一个人是受害者,且坐在受害者位置上的通常是女性,若不清楚分手原因,那肯定是男人背弃了女人,若和平分手,女人便是浪费了青春。 这对男人和女人来说都不公平。 男人背上了负心汉的标签,女人,在周围同情的言语中,对过去和自己产生了怀疑, “难道现在的我失去了价值?” 这种“把女性放在受害者位置”的想法是比分手本身更令人难过的。所以,在我经历了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后,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我都不希望别人把我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他提出分手,不需要用“抛弃”这个词,爱情本就是好聚好散;他爱上了别人,是他的选择,分手是对彼此负责;他不够体贴、不够用心,我可以重新审视他,在他选择我的同时我也在选择他。 我会有难过的情绪,但不会受到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结束了一段关系,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祝贺。 祝贺你,终于可以开始新生活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