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智齿从2017年就开始作祟。 牙根倾斜着破肉而出,探出头后又不再生长,牙医告诉我,早晚要拔了它,我没当一回事儿。 转眼三年,我又去看牙,智齿依然以三年前的姿势斜站着,只是它表面的一角已经微微发黑。牙医再次警告:它在你刷不到的地方,如果不尽早拔了,会蛀到旁边的牙齿。你,早晚,要拔了它。 早晚,可以多晚呢? 之前看韩剧里说,他们那边把智齿比喻为爱情齿,因为他们认为拔智齿时很疼,就像恋人分手时的感觉一样。 那些令人痛苦的爱情就和非拔不可的智齿一样,在拔与不拔之间犹豫,在放弃与不放弃之间纠结,但就像牙医说的,早晚得拔了它,早晚,要扎扎实实痛一次。 有部电影叫《爱情的牙齿》,2007年上映,饰演女主角的颜丙燕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那一届金鸡最佳女主角,她感受着爱给她带来的疼痛,最终走进了牙科诊所,请求医生为自己拔牙,不打麻药地拔,好让自己记住这段感情,记住这种疼痛。 还好,疼痛总会过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面包店似乎变得比饮品店还要多了。感觉每个周末去商场都会有新的品牌出现,而且他们往往都开在一进门口的位置,这让商场味道变了。 在我过去的印象里,不同定位的mall都会飘散出不同的香水或者是特有的香氛的气味,这种味道大概率不是商场有意为之,而是开在门口,或者在一楼的商铺散发出来的。因为这个位置过去一半都是各种品牌的美妆店。 可现在的风向变了,一个商场四个门,恨不得开上八家面包店,香水的木香变成了面粉的麦香,并且每一家面包店门口都有一大盒子的免费试吃。面对新出炉的面包是没人可以拒绝的,但是在过去我会不好意思试吃,我会觉得莫名的害羞,但是现在我会路过每一家都品尝一遍,甚至有时候会戳两块 。
在电影《非诚勿扰》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吗? ——我一见你就挺钟情的。 ——咱们俩三见也钟不了情。一见钟情不是你一眼看上了我或者是我一眼看上了你,不是看,是味道,彼此被对方的气味吸引了,迷住了,气味相投你懂吗? 不知道在恋爱期或是曾恋爱过的你,会不会闻到对象身上特殊的味道,那个味道不是洗发水沐浴露或者香水一类的腌制而成的味道,说不上具体是什么味,总之就是闻着比较舒服、安心的味道,而这个味道,本人闻不到,别人也闻不到。 卢梭曾说:“气味是记忆和欲望的感官。” 即便多年以后,过去的种种都已不那么清晰,也会有一种气味一直残留着你的记忆里,而它的名字,叫「喜欢过」。
都说喝酒不怕喝多,怕的是喝多了犯傻被朋友录下来,并且第二天还发给你。 也不怕年少当过杀马特,就怕你朋友手机里还有你当年杀马特的照片。 我们总在不断地追求变得越来越好,但也控制不了曾经因为什么就干出一些缺心眼的事儿。有的是当下就觉得尴尬的,有的是需要记忆来帮助我们脚趾抠地的。 这些时候,真的应了那句老话“我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一个女人,结婚,生小孩,把女儿抚养长大,看着女儿结婚,再照顾外孙们到上学的年纪,她已经履行完社会意义上的所有母职。50多岁时,月经从身体里消失了,她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她想要离家出游,或者说“出逃”,逃开她供养了30多年的婚姻与家庭。 你或许对这个故事还有印象,2020年,「56岁女性苏敏离家自驾游」的新闻传遍了互联网,她的逃离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将在马上到来的中秋上映,电影取名《出走的决心》。 出走,当然是需要决心的,需要一遍又一遍地下决心。小时候,离家出走,是荒唐的,是不可思议的。长大了,才发现那种想要逃离的情绪会时时笼罩着我们,逃离家,逃离现状,逃离不开心,但能逃去哪里呢?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逃。 正如费尔南多·佩索阿写的:“我希望能够远走,逃离我的所知,逃离我的所有,逃离我的所爱。我想要出发,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不论是村庄或者荒原,只要不是在这里就行。“ 在艾丽丝·门罗的故事《逃离》当中,女孩卡拉决绝地跟自己的母亲告别:“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她和心爱的人私奔,但之后又迎来了第二次逃离,她想逃离坏脾气的丈夫,逃到一半又返程回家。 “逃离的诱惑”和“未知的恐惧”并行,所以人们会退缩,会在出逃的半路返程,回到原本的生活之后,又继续计划着下一次的逃离。 不管成功与否,这些逃离的故事都在提醒着“远方永远有些什么”。
电影《非诚勿扰2》 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故事线。在挚友李香山查出绝症之后余下的时间里,秦奋要帮他在活着的时候给他办一场告别会,让李香山可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大家都是怎么怀念他的,怎么爱着他的。 我身边很多人都说,羡慕李香山能有秦奋这么好的一个朋友,能让自己人生最后一段路有趣、体面,最重要的是有尊严。 事实上现实生活里有着“秦奋”一样的一群人,他们被称为“临终关怀师”,今天的嘉宾—凯文,就是一位在美国做了很多年临终关怀志愿者工作,现在回国依旧在继续做义工的北京爷们。他会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临终关怀,为什么研究证明做义工是最好的不吃药、不接受咨询但可以治愈抑郁症的方式,以及,那些在人生终点前的身影是以怎样的姿态微笑撞线的。 嘉宾全网平台账号昵称:凯文园长
我想,在还没有了解彼此前,我们就已经相爱了。 因为喜欢你,我下载了你最爱的歌曲,还买了你最爱的专辑,你从我的书架上,借走了那本我最喜欢的书籍,你想多了解我,就像我想多了解你一样。 只是,日子很长,人也会变化。 从前我爱吃的醋炒蛋,现在已经不那么喜欢了,我担忧的事情也不再是那年的那件,书架上最爱的书更换了几轮,就像你当年爱听的歌也很久没听了。 当感情随着时间在一天天加深,熟悉也在一天天加深的时候,彼此的了解却并没有变得深刻。尽管我们是可以彼此坦露、没有秘密、没有遮掩的人,但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了解。 “你现在痛苦的是什么?你现在害怕的是什么?你在好奇的是什么?你哪方面的思想又进化了?” 我并不知道,或者,我的答案并不正确,而你也并不完全了解我的世界。 再想想其他的关系,哪怕是父母、儿女、认识几十年的密友,好像也不完全懂得彼此的内心。 说实话,谁能真的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呢? 我亲密的爱人,我亲爱的妈妈,我可爱的朋友,我们可以相爱到,互相了解为止,不了解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相爱,无论如何,我们都站在同一边。
一转眼时间已经来到了9月,这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没什么特别的。我倒是因为今年不在互联网公司了,不用再忙着做 Q4 的计划了,有了更多时间观察工作之外的世界。 恰好单位附近有好几所大学,我才想起来现在正是新生报到的时候,上班路上经常可以看见很多稚嫩的学生面孔。 回想13 年前,我也是和他们一样青涩年轻,没怎么出过远门的我一个人背着行李包,拖着行李箱乘硬座40个小时去到了成都,现在回忆起来,那一整个9月心里没有别的,全都是这些事: 大学到底是个啥样子呢? 四川到底有多热呢? 会不会有好看的学姐来接我呢? 全家人的心,在那个9月,也都记挂着与我相关的那些事: 这孩子到底能不能自己安全到达学校报到? 能不能适应那里的吃的? 能不能和全国各地的同学相处融洽? 你是否也有过一个满心满眼都是期待的9月,你是否也曾天天,心心念念一件事,一个人呢?
美好的东西总是相通的,当音乐遇上美食,美食就被赋予了新的理解。 一个像荔枝一样外壳坚硬、内心柔软的人失去理智地喜欢一个人,会是什么样?裘德在吃荔枝的季节唱了这首《荔枝》,他卑微地说:“吃掉我吧,取悦你我就不可怜。” 还有早年的《洋葱》,很多“洋葱性格”的人总在生活中包裹自己,而如果一层一层剥开洋葱人的心,就会看到一道道泪流不止的人生缺口。 在所有的比喻里,最喜欢的还是黄伟文写的《苦瓜》,从小时候不爱苦瓜,到后来喜欢上苦瓜的清苦,“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 2020年,生祥乐队以家乡的食物为主题,写了一整张与食物相关的专辑《野莲出庄》,不管语言是否相通,世界局势怎么变化,长大离家多久多远,家的味道、本土食物,从来都是每个人心底最熟悉和温暖的牵挂。 像作家斯蒂芬·金说的:“恰当的比喻带给我们的喜悦,将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有时可以令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生动目光来看待寻常旧事。” 食物,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物,每天都需要摄取一定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美食可以抚慰人心,歌曲也是。 当食物变成歌要用什么食物来比喻你?
因为喜欢你,所以我______ 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在学生时代是最好写的。因为喜欢你,我减重了 50 斤;因为喜欢你,我自学法语;因为喜欢你,我考上了和你一样的大学……新的学期已经开始,这样的故事又开始萌芽。 也许有一天你终于明白,即使做出了改变,故事也不会有一个好结果,但因为喜欢而作出的改变,却是这段不了了之的往事,最好的落幕。
大家在听到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们就要和这个热烈的暑假正式说拜拜了。 上期我俩聊了关于暑假的关键词,总觉得少了点东西。我俩录好节目才想起,是电子游戏嘛。每个快乐的暑假,怎么能离得开它呢。 从FC红白机、街机,再到网游、手游,游戏在迭代,我们在长大。 不论怎么改变,游戏始终伴着我们,或远或近,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快乐和放松。
以前,做过一期节目《八月,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虽然蛙声和蝉鸣不断,气温也居高不下,可如果你到时候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开始泛黄的梧桐树叶,‘一叶知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也有了黄树叶,你发现了吗? 很难想象,就快到九月了,秋天终于到来,虽然每天的气温依然30度往上,但能明显感受到早晚的凉爽。 更难想象的是,整个夏天,我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不需通过“买买买”的方式获得生活的快乐,这算不算一个进步呢?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等你来信~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