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短暂逃离

ONE收音机

你野餐过吗?你理想中的野餐是什么样的? 我对野餐最初的想象来源于初中英文课堂上的那句“have a picnic”,老师让我们描述野餐的场景,我却只能从图片中观察:一丛草地、一块格纹野餐布、一竹篮火腿、一块三明治、一盒散发着清凉气味的水果,三五伙伴,其乐融融。 那时,野餐仿佛是另一个次元虚拟存在的娱乐活动,是电影里才会有的场景,《音乐之声》里玛丽亚带着孩子们野餐时直接搬上乐器,现场吉他伴奏,一边吃美食一边唱《Do-Re-Mi》。 后来,我真的实践了一次野餐,买了很多零食,同行伙伴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做了寿司和三明治。当野餐回归现实,才发现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桌布上的零食几乎未动,支撑起的帐篷也成了摆设,才明白野餐没有固定的模板。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野餐记忆,发生的地点也并不局限于草坪。 在我学会“have a picnic”之前,似乎就已经有过“野餐”了。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背着小书包,小书包里难得没有书,而是家长准备的应急用品和食物,休息时,大家从书包里各自掏出家长准备的面包饮料,共享这份短暂逃离课堂的快乐。 后来“小孩”们长大,张罗起了野餐,和童年的春游一样,以“户外互换食物”的方式娱乐。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份野趣来带我们逃离秩序吧。

23分钟
99+
1年前

终于,保留了一间自己的书房

ONE收音机

我一直想要一个书房,一个独立的书房。 倒不是我多么爱读书,我只是想要一个封闭的空间,提供令人专注的氛围,在里面工作、阅读、听歌、自己待着。 它代表着一种自由的个人空间,还有一笔不少的金钱,毕竟,在购房、租房压力如此大的今天,除了卧室、厨房、卫生间这些必要生存空间外,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是多么奢侈? 英国作家玛格丽特.福斯特的书房在阳台,她说:“当我走进这间屋子时,我发誓我变成了另一个人;妻子、母亲、外婆、煮饭婆、清理工,都消失了,至少在此后的两到三小时内,剩下的只是一个作家。” 想到英国女作家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说:“女人想要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当然伍尔芙指的这间“自己的房间”未必是书房,更重要的是强调女性人格上的一种独立精神,她自己的书房只是屋后花园中工具棚改建而来的小屋,只有一张宽大结识的粗木方桌,几盆植物,一盏油灯,这个小屋冬天既冷又潮,冻得手指都伸展不开。尽管如此,伍尔芙都深深喜爱这一间并不算理想的书房,并在这里创作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品,可以说,现代女性主义的起源,离不开这么一间书房。 我知道,拥有书房的执念是要付出一些成本的,以后孩子出生,慢慢长大,他将需要独立的房间,父母老了也必将面临同住的问题,可能几年之后,我会因为现实放弃对书房的执念。 但此刻,我需要这间书房,一间书房,似乎成为了一个隐喻,一个现阶段不能撼动的象征。 你有自己的书房吗?

25分钟
99+
1年前

不要害怕去爱啊

ONE收音机

和年轻人的相亲节目相比,中老年相亲节目舞台简陋,环节简单,没有明星嘉宾的坐镇,来相亲的都是35岁—70岁离异或丧偶的人,他们大声喊出自己的爱情宣言,表达自己寻求爱情的愿望。 比起年轻人体面的弯弯绕绕,中老年人相亲显得真诚太多。“收入多少?““能接受有孩子的吗?” “身体有没有疾病?”所有问题单刀直入,无需铺垫。 我喜欢看中老年人相亲节目的原因:特别现实,特别热烈。 中老年人的情与爱,隐匿在一个我们很陌生的、被忽略关注的情感世界里,事实上,追求爱情的能力并不会随着年龄消散。 《爱情神话》的编剧、导演邵艺辉说:“我之所以选取一群70后,而不是还在奋斗的年轻群体,是因为我想让这个情感故事更集中在人物本身,集中在内部原因而不是外部原因上。年轻人如果每天就想着谈恋爱,反而不太现实。” 只有中老年人的爱情故事会谈论得如此深刻吧,谈论衰老,谈论死亡,谈论人生,谈论得很豁达。电视剧《倒数第二次恋爱》就是这样,女主45岁,男主50岁,他们之间有很多平淡无奇却蕴含趣味的对话,通透豁达地讲述人生,成长,活着的道理。这份通透让人感觉我们还可以继续走一段很长的道路,我们还可以继续爱与被爱,此刻的不惑与不解最终都会得到释怀。 我好像又找到了一个爱看中老年相亲节目的理由:70岁也可以谈恋爱。 它给出了一个朴素的提醒:永远,不要害怕去爱。

24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