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接触女性主义开始,我慢慢发现“男子气概”如何影响着我:它让我和父亲的关系变得僵硬,让我在亲密关系中看不清问题本质,甚至让我对身边的男性也抱有不自觉的期待。这套规则不仅伤害女性,更直接伤害男性自己——它剥夺了男性表达脆弱的权利,压抑了真实的情感,把活生生的人塞进“硬汉”的模具里。但总有人更早察觉它的毒性:那些在青春期就厌恶“直男”标签的男孩,那些和父亲无法沟通的儿子,那些因为“不够男人”而被排挤的敏感者……他们或许才是最早的反抗者。 * 02:58聊聊我身边那些不完全具备男子气概的男生们 * 10:05Jamie(男主)的男子气概从何而来? * 20:06 互联网标签化行为使群体认知异化 * 27:13聊聊前男友们的男子气概以及男子气概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 31:47男子气概是如何影响到我自己的? * 33:19曾经的我经历过小型的网暴 * 34:44曾经我成为过网暴的施害者 * 36:15社交媒体构成的新世界 * 38:00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是真的变脆弱了?还是有些问题一直被视而不见?
“有权”清单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解放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轻盈的同时“有权”清单让我放下了对别人过分的期待,因为他人也有权“有权”。只有对身边的小事足够敏锐,才能深入挖掘作为人主体性的存在,以及真实的自我需求,希望这期播客可以帮助到你。 * 04:31-06:33 基本权利清单具体内容 * 07:55 我们在集体里待太久从而很难发现自我主体性的存在 * 08:42独处让我深度了解自己 * 09:16在考虑是否采纳他人建议之前先想想对方是否通过“身份”了解你,而不是独立复杂的人 * 13:33一件打破共识的小事 * 15:54血缘关系一定血浓于水吗? * 19:25 作为学生,我有权不遵从学校相关安排 * 20:31需求是被创造的还是发自内心的? * 21:46他人有权“有权” xhslink.com
一部话剧为何掀起关于性别与权力的滔天巨浪?当女性律师泰莎在法庭上观察“左右”陪审员的性别偏见时,她坚信法律的绝对公正;可当自己成为性侵受害者,她才发现,司法系统的“左证”是冰冷的程序正义,而社会的“右罪”是对女性身体的隐秘围剿。本期节目聚焦现象级话剧《初步举证》,从一件不合身的职业套装、一件染血的粉色衬衣,到一场没有父亲角色的母女对话,层层解剖女性如何在法律与文化的夹缝中挣扎求生。当性同意边界模糊、当高校性侵案频发、当法律漏洞成为施暴者的保护伞——我们邀请你一起追问:女性的反抗是否必须遵从男性的规则?从舞台到现实,从沉默到觉醒,答案或许就在每一个人的“左右”抉择之间。 * 05:57左右之间:性别偏见与法律困境 * 09:29当母亲不再隐身:<初步举证>与<涉海>的性别叙事对话。 * 17:09不合身的职业套装。 * 20:32当法律成为帮凶:从<初步举证>到中国性侵困境破局的思考。 * 23:48性同意的边界到底在哪? * 24:56反抗性侵真正的难点到底在哪? * 27:19从影视剧走到现实的性侵案件。
“性需求的真实缺失反映了女性性欲望的失权,这并不仅仅是两性性需求表达的失衡,而是更多地体现了女性长期被视作性符号的现象。在男权语境中,女性的性需求被边缘化,成为辅助性的存在,这凸显了女性主体性的缺失。《善意的竞争》在部分剧情中揭示了被边缘化的女性欲望,类似于《好东西》等女性向电影所做的那样。我们终于认识到:过去所默认的伦理道德在许多层面上仅是对秩序和结构的顺应性共识,这些共识并不必然属于我们,而羞耻感也应被视为女性表达中的边缘现象。” 04:00父权叙事制造欲望真空 * 刻板单一的男性欲望叙事; * 被忽视的真实女性欲望表达; * 男性凝视下的视觉表现; * 隐喻的符号阉割; 08:31善意的竞争成为突破性作品 17:06那些屋檐下我与她们的私房话 19:06我的身体由我掌握-关于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 邮箱:[email protected] (求女性小玩具合作~)
尝试-看到多样的自己 * 03:11支教、见习、志愿服务——教育让我不断回看小时候的自己,教育让我保持童心。 * 09:57AIMUN模联——真实严肃的学术平台让我深思“是否喜欢,是否想要走上学术研究之路”。 * 15:36去到新的城市做了一份梦寐已久的工作——打工让我获得多元身份,现实让我不再悬浮。 * 16:46三次看演唱会——作为东亚小孩,太多的延迟满足,唯有演唱会及时满足我。 * 18:35新的城市重获新生。 突破-不断拓展自己成长边界 * 19:35创作上有的新的突破——创作没有终点,思考一直进行。 * 21:44亲密关系(与家人、伴侣、朋友)认识和维系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会爱,能爱与爱人。 * 25:30对大学教育、大学生活和大学评价体系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大学与成绩定义也束缚不了我。 * 26:58对失败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拥抱失败,才能往上走。 敏锐——女性主义带给我力量同时现实的不适感让我更加敏锐和勇敢 * 27:58 * 女性主义,女性创作的“好东西”带给我无限思考,无限进步的空间与动力 * 我对身边的女性的观察更加敏锐和主动。 * 敏锐察觉公共空间里的歧视与刻板印象。 * 不适感与愤怒给予我反击的勇气。 2025年我希望自己依旧坚持发表女性之声,坚持思考与创作。健健康康,开心如愿! 2025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我们会越来越棒,我们的2025年不设限!!! 如果你想做客我的栏目,欢迎订阅关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如果有想和我探讨的话题欢迎你投稿[email protected],期待和你们一起搭档呀!
01:55多元舒展的女性形象 16:56失真但必要的创作赋权和改造 21:38丰富动容的单亲母亲的塑造 23:00我对单亲家庭有了新的认知 24:00一切与性别议题相关的真实呈现和应对 28:31个人批评 如果你想做客我的栏目,欢迎订阅关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如果有想和我探讨的话题欢迎你投稿[email protected],期待和你们一起搭档呀!
无论是对优绩主义的反思,还是学历贬值现状新的应对方式,针对掌握特权的个人的反思...我们真正要做的,从来不是无脑的抨击,无脑的谩骂,因为没有什么攻击力。我认为真正的反击,是打心底里质疑被应试教育塑造的过去的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无论是搏击,拥抱还是修复,我们要的是当下自己满意的自己。那就足够了,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我们能做好的,一直都是这些。祝各位在修行的路上找到平静满意的自己吧! * 00:41上大学就好了,上大学也不好——大学是精装的牢笼 * 14:58我们太执着选择那条“高级”的路了 * 18:52对抗学历贬值是属于东亚学生的修行 * 24:38博主塌房:我们总是忽视自己掌握着一些“特权” 如果你想做客我的栏目,欢迎订阅关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如果有想和我探讨的话题欢迎你投稿[email protected],期待和你们一起搭档呀!
我鼓励大家质疑,鼓励大家以批判多元的视角思考问题,找到问题,挑战问题。或许现实如此,但是多元的世界由我们开拓,多元的宇宙由我们探索,我们不仅需要思考是否脱去“孔乙己”的长衫,我们还要敢于挣脱那些对“东亚小孩”的束缚。不适,质疑,推翻,最后重生那些属于自己的血肉。 00:44不适: * 为什么我要成为一个服从的学生? * 为什么我要盲目学习校内课程? * 一场考试的价值和意义到底由谁定义? * 专业,学校培养的目标应该与我的成长轨迹相交而不是覆盖重合。 * 小组作业在消耗我。 14:16质疑: * 某些大学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 学校真的是小型社会吗? 18:39推翻: * 快乐有代价,休息有罪。 * 或好或坏? * 什么年纪该做什么年纪的事情? * 自信是不在乎别人评价?-自信是手段还是目的? 24:11 召唤感: * 学,任何东西都可以学 * 逃,这世界上没有乌托邦。 * 觉得自己奇怪就对了。
07:41女性真实生存空间的复杂性。 08:24我们为什么要警惕互联网上“成为大女主”的宣传? 13:45女性自由生存模板的单一性。 18:13女性解放途径的强制性。 18:33对于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不应该止步于女性本身。 19:36即使有法律条文或政策支持,女性的向上发展依旧困难。 如果你想做客我的栏目,欢迎订阅关注,如果有想和我探讨的话题欢迎你投稿[email protected],期待和你们一起搭档呀!
Highlight &作品金句总结 1、有些坦率是来者不善的,是揭人伤疤的。 2、秘密应该被小心对待。 3、盲目否定和无异评判他人观点是一种操控他人的隐形暴力。 4、社会时钟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的年龄,在强调“合适”,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人“顺应化”规训? 5、独立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迎合他人的想法才是一种现实的自由。 6、不要陶醉于“正义之名”之中,即使我们站在了“正确”一方,不断质疑、审视、自省才能能更好地帮我们驱逐黑暗。 7、“话语权”成为一个女性在家庭中难得的”稀缺资源“。 阅读思考: 10:53亚洲女性作者更容易引发我阅读的共鸣。 05:58中国的影视作品总是简化和刻意掩饰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达。 10:02为什么我们需要多元复杂的女性作品叙述——拓展察觉问题的视角。 08:49女性的友谊需要被认真严肃叙述。 书籍分享: 16:16part1:坦率与虚伪 * 1、17:16坦率是一种赞美同时也是一种隐喻批评; * 2、19:36社会化虚伪(我们不得不变得虚伪); * 3、20:03如何变成坦率的人(学着让别人失望); * 4、21:42有些坦率是来者不善的,是揭人伤疤的。 * 5、22:42坦率和虚伪不是单一存在于个体中 23:33part2:不想做的事情 * 1、保持警惕(即使对方喜欢我,自己的感受大于一切) * 2、区别对待意识(他人眼里的我到底是哪一个我?) 27:06part3:越是亲近的人越应该保持距离 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不要用家庭、爱的名义过分地控制、束缚彼此,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夫妻之间都是如此。 29:22part4:如何看待老去? 我们应该明白,老去是一件再正常不过且公平的自然现象,无论我们处于哪个阶段,拓展可能性一直有必要。 35:25part5:盲目否定无异评判他人观点是一种操控他人的隐形暴力 互联网上不断掀起对于女性生存空间的讨论,但是当人们面对那些非传统、非标准、非典型、不合群的女性时,人们通常选择讨伐,标签和割席。从此,在这场女性生存困境的娱乐化讨论中,女性的生存空间变得狭小,女性的意识边界也变得生硬,像圈地一般,女性无法在此欢呼,相反女性在看不见的角落祭奠原本属于自己的自己。 如果你想做客我的栏目,欢迎订阅关注,如果有想和我探讨的话题欢迎你投稿[email protected],期待和你们一起搭档呀!
走出校园,去实践,去碰撞,去犯错,去经历,去无奈,去喜悦...我鼓励大家踏入社会大学,无论是打工,实习,还是简单的志愿服务。你会看到更多可能,你会感悟人生百态,你会惊讶脱离应试评价体系的自己竟会如此不同,你会找到过去十几年应试教育磨灭你的天赋和闪光点,或许兜兜转转,你都有找到,但请你相信我,你不会一无所获的! * 03:13 一个月到手工资不到1000块,大学生打工的意义到底在哪? * 15:41出了学校根本没有人主动教你,从学生变成学徒,技能是偷来的。 * 19:09很不幸,就算是同龄人之间,也会有职场歧视。 * 23:21厚脸皮成为了我在职场的保护伞。 * 27:08同事能做朋友吗? * 29:47如何延长和拓展打工的意义和价值? * 34:38挣钱的和自己喜欢的,你的选择是什么? * 38:47 关于社会大学我想说... 如果你想做客我的栏目,欢迎订阅关注,如果有想和我探讨的话题欢迎你投稿[email protected],期待和你们一起搭档呀!
❤ highlight 自己先斩后奏的做事风格,不断拓展“父母”的身份边界,“父母”身份变得更加模糊且柔软。 当我的父母开始向我展示他们的脆弱时,我终于明白,“父母”的身份让他们失去了展示脆弱面的权利。 家庭中的权利结构是流动的,当你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观察力时,这样的权利结构随时会被改变。 既然,人与人之间之间的相处可以激发个体的很多面,我们为什么要和父母之间只局限于“父母”关系?当我不再是他们的女儿,而是一段故事的倾听者,见证者,一段记忆的开启者,或许父母的多面性就会被我们看到。 * 10:00 一些反思父母关系的契机。 * 14:29当我开始好奇还没成为父母的他们是什么样的。 * 18:57高考结束之后,父母开始主动展示自己的脆弱面。 * 20:09当我认识到被父母理解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我不再期待他们肯定。 * 22:49不用原谅,让自己释怀——那些东亚家庭带来的生长痛。 如果你想做客我的栏目,欢迎订阅关注,如果有想和我探讨的话题欢迎你投稿[email protected],期待和你们一起搭档呀!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