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修身】把对外界的关注收回来,聚焦做自己

生活心理学

一、感情中如何修身? 一位来访者说最近一周都在喝酒,让自己喝到麻木,因为她真的很喜欢一个男生,可是那个男生跟她提出分手。她非常难以接受,觉得很受挫,她说“是我还不够好吗?” 我们来讲讲感情中的自我定位。 当我们在一段感情中认为长远的原因是“只有我足够优秀,我各方面都足够好,才值得拥有一段足够好的感情。”如果我们认为“我足够优秀对方才会喜欢我”,这样的感情很难给我们安全感,也很难给我们内心真正的温暖。 希望喜欢的人喜欢自己,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他在不在乎我,他喜不喜欢我,他对我好不好,对方有没有回应我”... ...。 一旦我们把所有关注力都放在对方身上,太关注对方的看法和反应,一旦感情进入这个模式,基本就很被动。这样失衡的、被动的感情状态,结果可能不会太好,要不然勉强在一起但心很累,要不然就很难在一起。 在感情中一种更好的状态是我们把定位放在【修身】上。《大学》里面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止”通“趾”,意思是我们的立足点。一旦我们开始修身,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立足点,“知止而后有定”——而后我们内心会有定力,内心定了之后就能够安定;内心安定有安全感的状态,可以激发正确的思考框架,做有效的思虑;而在有效的思虑之下,我们更容易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得结果。 在感情中,我们首先要清晰自我定位。这是修身的开始。 二、亲子教育中如何修身? 还有一位来访者说自己近期很烦躁,抑制不住的烦躁,有时甚至会对在身旁玩闹的孩子说,“你别说话,妈妈很烦躁。” 她可以直接看到孩子因为她这句话低落下来,背驼了下去。她为此非常自责,但是控制不住内心烦躁,所以探索怎么教育孩子会更好。 我在疗愈过程中可以连接到来访者的身心状态,所以我如实对她说:“你身心状态疲惫不堪,内心有恐惧和担忧,当你是透过恐惧和担忧的滤镜去看待孩子,看到的并非孩子真实的状态。你现在看待事物的视角是问题视角,而当你以问题视角去看待事物并试图解决的时候,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问题。” 她非常认可这一点,因为她的确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都制造了新的问题。所以我提醒她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停下来,先找到自己的定位,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回归到内心和谐自洽。 当我们在内心和谐自洽的状态,再去看待孩子和身边人——我们拿掉恐惧担忧焦虑的滤镜,更容易如实的看到客观事实本身,这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非常灵活且巧妙。 三、工作中如何修身? 我们在工作中要如何修身呢? 也是一样,把对外界的关注收回来,聚焦做自己。 当我们在从事一份工作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这份工作除了能带来薪资收入之外,它对于我人生、对于我职场发展还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思考这份工作当下的自我定位是什么?当下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可以达到最佳状态?针对我目前的岗位,对我而言最核心的是什么? 把这些想清楚之后,聚焦在这个层面做训练和打造,其它无关紧要的都放下,避免分散精力,避免产生内耗。 我有一位来访者,她觉得自己和身边人格格不入,不知该坚持做自己,还是随从环境。其实是因为她【修身】还不够坚定笃实,道的积淀还太薄弱,还没贯穿进现实世界,就显得笨拙天真。 我提醒她保护好自己的天赋,定位好自己,继续往深处扎根。把对外界的关注收回来,忽视“办公室政治”,聚焦做自己,发展自己。 踏踏实实服务好每一位顾客,在服务中继续深入“道”,直到灵活自如运用,建立内心定海神针。 另一位在创业的来访者,对她的提醒是避免跟合伙人比较——这给她很大的压力,且让她方寸大乱。 我们尽量不要跟身边人比较,这样的比较毫无道理、也毫无意义。因为我们看到别人呈现的一切都是他的“果”,我们也许刚好遇到他硕果累累的时刻,但是却并不知道人家之前在因上做了怎样的积淀和耕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我们需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晓自己当下的生命节奏。这位来访者当下的生命节奏就是转行期、从零开始的状态,这时千万不要跟合伙人比较,这样的比较只会自乱阵脚。 我提醒她当下状态最重要的是继续扎根,继续积淀,不断迭代。“深挖洞,广积粮”。直到很清晰自我定位之后,围绕个人定位做进一步的创造和潜能激发。 四、修身,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做自己 美国军方曾进行过一项研究:成功者都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研究人员从军队不同部门选出 12 位成功人士,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测试。这些人年龄约三四十岁,有男有女,表面看上去都很普通,家庭也一般,但他们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一项测试要求他们按照先后顺序,写下生活中最重要的三样东西。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每个人的答卷上,虽然第二和第三选项各不相同,但所有人的第一选项却完全地一致:我自己。 这里的”我自己“就是自爱。自爱意味着关怀、尊重、责任和对自我的了解。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就不可能爱别人。 一个人自爱的状态,也是为自己全然负责的状态,他们更容易保持内在持续的成长——这种成长不是为了外在社会标签和光环——因为他们拥有更高的自尊体系。 这样的一个人,整个精神状态、生活愉悦度都会更高,且会拥有比较充沛的安全感。 当一个人整个人身心状态非常好,内心很有有安全感,他面对他人是无所求的,相反因为内心的富足感,他会更愿意去分享、去给予、去付出。试想一下,假如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个人,我们会不喜欢他吗?我们很难不喜欢他,所以这样的人人际关系没理由不好,生活没理由不幸福。 所以大家看哦,定位自己就是爱自己和做自己。爱自己看似是一个很自私的状态,但恰恰这个状态是最无私的,因为他为自己负责,对他人无所求。我们在内心富足喜悦的状态下去分享和给予,这种给予是不求回报的。 自我定位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很难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不易觉察的盲点。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我常会遇到一些伙伴说:“西夏你通过和我的相处,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我往往是很认真思考后,摇摇头告诉对方“对不起,我不能。” 因为我看到的你一定很表面,我只看到你的言行举止,还没有深入到你的内心,这种情况下给你建议——给建议的背后不是傲慢和不自知吗? 在咨询中不同点在于,咨询中我仅仅是作为一面镜子,通过对来访者的层层访问深入他内心,让来访者透过我这面镜子看见自己,看见自己不易觉察的思维模式和盲点。 咨询中的答案看似是我给来访者的,实际上是他自己给自己的——那是他内心深处的答案。 每个人的言行只是表面的呈现,表面的呈现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在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之下就想要活的答案,或者解决问题,往往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制造新的问题。 所以自我定位、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持续的修行,【修身】。

60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