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正常人》高中篇:我爱你,但你不要告诉别人

整点发盐

9 月,我们去参加了托宾的分享会,他说,爱尔兰是长冬,很适合读长长的小说。 此时,成都也渐渐进入了阴冷绵延的冬天,我们想找些和爱尔兰有关的东西看一看——那就重温萨莉·鲁尼的《正常人》和同名剧集吧(两个主演实在太好看了!学张力太强了!)。 再次读《正常人》,依然会被萨莉·鲁尼那种“极简而深刻”的写作打动。 她以最平静的语调写出了当代人的复杂心绪,洞察到人内心深处不易察觉的意识。 小说叫《正常人》,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正常”。 也许,如果一个人真的成了所有人眼中完美的“正常人”,那才是一种最大的不正常吧。 在卡伦·霍妮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她这样写道: “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 神经症不是普遍的生物本能冲突的产物,而是现代社会竞争、焦虑与孤立感的产物。 在《正常人》中,玛丽安与康奈尔正像是霍妮理论的生动注脚—— 他们都在努力适应世界,也都在自己的方式里防御着恐惧。 在玛丽安眼中,康奈尔是正常的,但他又有自己的不正常。 在康奈尔眼中,玛丽安是不正常的,但她又有自己的正常。 玛丽安的家庭环境是典型的“霍妮式神经环境”—— 母亲冷漠、兄长施虐,使她从小形成“不值得被爱”的自我概念。 她表面上孤傲、蔑视他人,但内心又渴望被真正理解和接纳。 因此她在亲密关系中常常表现出被动服从与自我贬低, 并时常以“自我惩罚”来维持内心秩序。 康奈尔成长于一个温情却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他的焦虑根源在于社会评价。 他极度依赖外界认可,尤其是同伴圈的认同。 他与玛丽安的关系之所以反复断裂,是因为他害怕失去他人认可——害怕被孤立、被拒绝。 他在关键时刻退缩、沉默、逃避表达真实情感。 这种退缩,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一种让自己暂时免于崩溃的防御。 他们的故事,其实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拉扯,更是一代年轻人共同的困境。 在“要成为正常人”的社会要求下,我们不断压抑、调节、伪装, 学会在他人的目光里活着,却渐渐失去了内心最重要的东西。 萨莉·鲁尼笔下的爱情,不只是浪漫的叙事,而是一种心理的对照实验—— 她让我们看见:亲密关系是最诚实的镜子, 它照出我们恐惧的根源,也照出我们渴望被爱的能力。 我们计划分三部分细读细品《正常人》,这是这个系列节目的第一部分,感谢大家的收听!

64分钟
45
3天前

88.《再见爱人3》: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他们避而不谈

整点发盐

屏幕里的当然只是嘉宾和编导想让观众看到的,所以,我一直把《再见爱人》当作爱情悬疑短篇小说来看,每一个名字只代表着某个“角色”。我不去想有没有剧本,因为如果你足够相信一个故事,也一定会获得相应的收获。 不同于第一季的丰富和细腻,《再见爱人3》从中间开始疲软,演变成了一再重复的国产家庭剧。无论是纪焕博和王诗情来来回回地争论谁做得多谁做得少,还是傅首尔用各种漂亮的句子反复表示着“我们已经尽力了”,都让我们感到乏味、不关心、脱离爱情本身。 婚姻,从节目中传递出的感觉,让我想到《我的解放日志》中美贞的那句:“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像在工作,清醒的每个瞬间都在劳动。”当我们不再讨论爱情,讨论婚姻就像是讨论劳动。观看恋综就像是在看别人上班。 归根到底,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给我们超越我们对婚姻和爱情想象之外的东西。这里面没有梦。 然而,我们依然时而共情落泪、时而和papi摆出一样的姿势眉头紧锁地观察分析。归根结底,作为观看者,我们有自己的底色和需求。我们期待爱的闪光。 比起谁刷碗更多,我们更在乎一个人在面对家庭矛盾时能不能保持最基本的善良。 比起有没有尽力维持婚姻,我们更在乎爱情发生和消失的时刻出现在何时。 比起两性关系,我们更在乎一个人能否有勇气从创伤记忆中走出来。 看到最后,反而觉得王睡睡相对更真诚、更有勇气。papi是机智的清流!观看要有观看的姿态。 下车什么的我已经根本不care了,明年是不是可以改改了?其实今年就可以改了。 这一季更突出的矛盾其实是女性的自我成长和接纳,以及沉重的原生家庭烙印。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他们避而不谈。 当我们录完播客时,我们感叹:当爱已成往事。 当爱情被抽离掉所有的复杂性和moment之后,成为概念化的时间,10年、15年,所以呢? 6:35 这一季一开始特别悬疑 9:50 最好看的永远是下集预告 12:22 嘉宾喜欢自己给关系上概念 18:38 爱上进心本身还是爱这个人? 21:00 我爱他,但我如何证明呢? 22:09 从一开始就有点同情老刘 27:00 到底是谁想离婚?! 36:34 大家都是带着明确的诉求上节目的 40:20 不自觉地同情“弱者” 47:14 王诗晴&老纪:感情说穿了,一个人挣脱的,一个人去捡 51:33 需要情感老师一对一针对性指导 54:24 他怎么能吸引到这么漂亮的女生呢? 1:01:46 大家没有耐心经营亲密关系了 1:08:20 王睡睡透露的信息最多 主播 小盐粒 阿柴

80分钟
99+
1周前

99.71 岁的村上春树:“我已经不再是 17 岁的少年…”

整点发盐

这世界上只要有村上春树的小说,我就是读不够。 去年10月,村上的新书上市,我们的心情如此激动,虽然早已知道这不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续篇。小说第一部分重现了《世界尽头》的故事,但去掉了科幻元素,以一段纯爱叙事展开。17岁的我与16岁的你在作文比赛中相识、通信、相爱。你说,真正的你住在一座神秘的小城里,那里有高墙和守门人,必须舍弃影子,才能进入。小城中没有时间,却又拥有无穷无尽的时间。 后来,你消失了。我继续生活,直到45岁跌入一个深坑,醒来后抵达小城。为进城,他剥离影子,成为图书馆“读梦人”,重逢少女真身,但她已不记得我。影子不断劝说他逃离,而“不确定性的墙”随其意识时隐时现。我帮助“影子”逃离小城,而选择将“本体”留在城中。 小说第二部分,村上给出了新的解答。那些曾在《世界尽头》中出现的角色再次登场,现实与梦境交错。这一次,他从“心与意识的分离”切入,讲述用意识构建的世界终究困不住真实的心。 面对失去,村上给出积极的回答:不是逃避,而是勇敢面对人生。 无论影子还是本体,都是“我”,都孤独却必须自立。最终能接住你的,只有你自己。 人在青春年少时的孤立无援,村上是最理解的。想要逃走又不得不去面对。 到了71岁,他不再带着你一直逃了,而是呈现出同一时刻的不同分身,并温暖地告诉你:“信任地面上有人会接住你。从心底信任它,毫无保留,毫无条件。” 我从未愿意长大,除非为了接住我自己。 主播:阿柴&盐粒 封面:阿柴

50分钟
99+
4个月前

94.《乔瓦尼的房间》:同性之爱,爱得起你,为何还忌讳?

整点发盐

这是一个发生在 1950 年代的巴黎的故事,讲述一个美国男同性恋者因为恐惧而无法去爱的故事。主人公大卫与未婚妻赫拉暂时分开,独自在巴黎生活。在此期间,大卫遇到了意大利酒保乔瓦尼,两人迅速陷入了一段热烈的同性恋情。 而大卫,比起他缺乏身份认同的同性恋者身份,似乎更象征着一种氛围,一种压迫在同性恋个体身上的沉重力量,那种力量随时会从光明或黑暗的地方冲出来,对你造成足以威胁生命的伤害。 所以,他才那么恐惧。 · 好像这本书的主角既不是大卫,也不是乔瓦尼的房间,而是同性恋者的恐惧。大卫是所有同性恋者内心恐惧的替身,甚至,他是每个因为恐惧而无法真诚面对自己、无法去爱的人的替身。 · 套用《绿皮书》里的句子,大卫骨子里是“纽约”的,又要装得很“巴黎”。他不够直,也不够弯,他甚至既不够纽约,也不够巴黎。身份的模糊性使他无法真正扎根,只能像孤魂野鬼一样漂浮在世界上。 · 乔瓦尼唤醒了大卫内心的欲望,但这种欲望却与恐惧交织在一起。 · “我明白为什么乔瓦尼要我,而且带我到他最后的避难所。我来是为了摧毁这个房间,带给乔瓦尼一个新的更美好的生命。这个生命必须是属于我的,为了改变乔瓦尼的生命,我首先必须成为乔瓦尼房间的一部分。” · 很少读到这样叙述者明显带着某种偏见的小说,大卫始终认为同性恋是不对的,同性之间的爱意和性行为让他觉得自己在犯罪,他试图摆脱这个罪名,试图在沉沦中完成对那个隐藏的真实自我的认领与赦免。 · 大卫在叙述中释放自己的偏见,他的偏见刺向他自己。这是作者詹姆斯·鲍德温采取的叙述方式,是他插入主人公大卫心上的一柄剑。 你恐惧房间,房间最后只好变成坑洞,埋葬你。 而永远地,爱总好过不爱。

67分钟
72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