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偶然误差FM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 在上周六,我作为偶然误差FM的制作人来到星书坊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下午:这里举办了一场名叫“见面吧!想象中的偶然相遇”的读书会。而这场读书会设定在20XX年疫情结束的第一天,你也会在这场读书会上遇到你因为疫情而很久未见面的朋友。 这场活动是偶然误差FM和星书坊的合作,我们设定了到场的10位读者两两随即分组,每一组都是“偶然相遇的老朋友”,他们向对方及大家读了自己准备的一本书中的一个段落,并且问了一个自己最想问的问题。 而我也将整场活动完整的录制了下来,作为一期世界读书日的特别单集以播客形式播出。 你看到这期节目的题目的这两句话,也是当时大家读到的两本书的两句话:“事实上,人类从未理解过大山”以及“电视的出现削减了电影院这种暧昧的场所,每个人坐在家里,城市的色情被排除了”。 读书成为了当下最直接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当下每个人都比较封闭且附近动荡难安的状态下,向书本再借用一点勇敢的经验和气力,从书中去了解一座大山,重新去认识一个城市。 【分享者与书】 李秋实 07:55 《宽忍的灰色黎明》 “电影院是一个不受约束的场所,这种身体的不受约束最好地定义了现代的色情。不是广告或者脱衣舞表现的那种色情,而是一种大城市式的。” 大琳 11:33 《北方有棵树》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观鸟,那样的经历在感官和内心不用层面激起地诸种回应和涟漪,犹如一个可见的分界,将我分成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 第一组的分享 读者A “当疫情把一切变得不可控。” 14:10 《寂寞的游戏》 “当扮鬼的同伴处心积虑地想找到我们,我们却在黑暗的角落里蜷缩着身体,紧绷的神经盯着向我们寻来的同伴时,我总是觉得自己深陷于一种漆黑的幸福之中。” 读者B “疫情提前把‘世界的无序’告诉了我,我理解但不接受。” 24:25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爱和母性,其实都是意识形态机制。爱,其实就是女性调动自己的能量,将丈夫的目的当做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机制。母性,是女性为了极力克制自我需求,将孩子的成长看做自己幸福的一种机制。” 第二组的分享 读者C “当向外的旅行被停止,往往要向内探索。” 30:53 《活山》 “事实上,人类从未真正理解过大山,也从未真正理解自己与山的关系。” 读者D “曾有幸在芬兰生活过一段时间,他们喜欢蒸桑拿。” 34:34 《在北欧,凛冽世界的尽头》 “在我居住的地方,每一片森林都能找到湖泊,我们在树下采完浆果再到湖里游泳,看着太阳在地平线上迟迟不肯落下。” 第三组的分享 读者E “疫情给了我不见人的借口,读书治愈了我的孤独。” 39:20 《加大拉的神迹》 “人需要信仰,无论你相信什么。” 读者F “疫情夺去了我的选择,也给了我认识自己的机会。” 41:34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 “当我在网上暗中观察前男友时,就像看着他的未来在我眼前展开,而我冰封在过去。但如果我活在当下,就得接受自己的未来有所缺损。” 第四组的分享 读者G “在某个节点,你会发现也许历史上最具思想的人想过这个问题。” 47:26 《浪漫主义的根源》 “把人类远远地赶入我们为他们圈定的围栏中,或者四海皆同的解决方案中,是不可能的。否则的话,他们会挺身反抗。” 读者H “最近几个月上海带给我的共情太多了,每天都很遭殃。” 51:27 《奈良美智48个女孩》 “持续旅行毕竟寂寞。” 第五组的分享 读者I “也许疫情让我们放弃追求‘新鲜’。” 55:13 《一碟腌菜》 “人类史就是腌菜史,庞大的历史事件不过是腌菜的一小碟,蘸蘸葱,拌拌酱,如此而已。” 读者J “疫情让我会做饭了。” 01:00:28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午后的阳光中牵着某人的手,鲜花绽放的花坛,周日的咖啡馆,或者是孙子孙女。爱是桩奇怪的事情,它来得出其不意。” 01:09:48 读者C将大家选读的段落中的一句话进行拼贴后的诗 【音乐】 舒曼《异国和异国的人们》 tofubeats《Futari》 tofubeats《After the Rain》 花伦乐队《竹田の子守呗》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该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从而将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付诸实践,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后,编制成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迈尔斯在荣格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主导功能和从属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功能等级等概念,并有效的为每一种类型确定了其功能等级的次序,又提出了类型的终生发展理论,形成四个维度。 注意力方向 E extrovert外倾 外向 I Introvert 内倾 内向 认知方式 S sensing 实感 N Intuition 直觉 判断方式 T Thinking 理智 F Feeling 情感 生活方式 J Judgment 判断 P Perceiving 理解 【嘉宾】 鬼王橙,巴别塔词典主播,B站up主,(曾任)《答案之书》编辑之一 【主持人】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1:57 推荐友台巴别塔词典聊“色情”的节目 02:17 名词解释 03:21 “I、E”“S、N”“T、F”“J、P”都是什么? 05:36 本期节目花费10元(它本不应该花钱) 07:25 隐藏在众多题目中的偷懒题 “你更愿意独处吗?” 10:09 创造这个测试的人是INFP 10:38 我在看MBTI的韩综时,要一直查手机 12:35 测试结果是我们自己还是高于自己? 14:42 “正向答案”:无伤大雅的诊断,明星同款的毛病 16:51 你的人格问你老朋友就好了 18:15 MBTI是新世代星座吗? 19:50 星座的先验性和MBTI的主观性 20:38 输入男姓名加女姓名,如杨过...... 21:14 水瓶与处女,星座解说的流量密码 25:02 太阳星座、月亮星座、火星、上升、北交...... 26:50 我们在说“准”时,在说什么? 31:28 Lazy attitude:你是XX型?啊那你就是XX样的吧。 32:59 《处女泉》:当信仰遭受重创之后 35:17 采样 李安“《处女泉》看了两遍,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37:28 现在一起做个测试吧 42:37 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43:21 我们需要迷信(即使我们知道是迷信) 45:16 运势才两颗星?我太兴奋了! 47:04 玩一下《答案之书》:本期节目反响会好吗? 48:26 你是流动的 【提到的影视】 《MBTI INSIDE》2021 《处女泉》1960 【声音采样】 韩国综艺2021《MBTI INSIDE》 彩铃广告!90后一代人的电视记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V411C7sT?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电影2013《打扰伯格曼》 【名词解释】 巴纳姆效应 Barnum effect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音乐】 Freak Slug\niquo《Friday》 Wabie《Hey Lover!》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春天,在TBS广播电台“RHYMESTER宇多丸的Weekend Shuffle”栏目的月度例会上,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讨论着有没有什么适合在即将到来的四月播出的特辑选题。在这个时候突然蹦出来一个创意,就是“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前任朋友”。 “话说......你们肯定都有那么一个一入学就‘第一个成为好朋友’的人吧?”可能就是因为座位离得近,所以第一个来找你搭话,然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先一起行动的那种。但是慢慢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之后,跟更投缘的朋友在一起玩的时间越来越多,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跟那个最一开始的朋友就有了距离。事后回想起来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好像刚开学的第一周,每天我都跟某某一起上下学来着’。但是即便如此,每每想起这件事,不知道为什么,内心深处都有一丝隐隐作痛的感觉......我觉得大家应该都有这种经历吧。” 《疏远》 TOMOVSKY(作词·作曲· 大木知之) 疏远...... 也不是非得跟你汇报 关系没那么坏也没那么好 半吊子的关系还在持续 不断扩大的心理的间隙 我的心情超级high 但你不一定这么想 别别扭扭客客气气纠缠不清 就这样错失了无数个时机...... 本期节目也是由新星出版社发起的“致渐行渐远的朋友”播客联动企划节目的第一期,之后将会有更多有趣的友台聊一聊前任朋友,大家敬请期待。 同时,大家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前任朋友”,会找到同名的账号,这是新星出版社永久开放给的有关你们“那些前任朋友们”的投稿通道。 【提到的书】 《致渐行渐远的朋友》2022 Part 1 当我试图联系一位13年未联系的小学同学 【嘉宾】 晚不安,影迷,较为频繁使用豆瓣的普通年轻人 【时间轴】 08:51 到目前(4月15日)为止,我要联系的那位朋友仍未回信 12:50 我妈妈告诉我的一个消息“她妈妈希望你们仍是朋友” 21:38 那一年我买了一个DV,想要和朋友们建立一些对话 24:30 关于武林外传贴吧的回忆 25:25 社交ghosting,我是那个ghosting的人 Part 2 来自友台和听众的关于“前任朋友”的分享 【时间轴】 28:00 分享歌曲 花儿乐队《静止》 巴别塔词典 “那些渐行渐远的网友” 47:08 分享歌曲 Chinese Football《飞鱼转身》 话仙桃 “曾经和我一起早起打(不怎么好吃的)饭的大学朋友” 51:02 分享歌曲 花伦乐队《造访者Q》 初学者电台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便敲开了邻居奶奶的门” 56:22 分享歌曲 张震岳《很难》 日本TBS广播电台节目After 6 Junction 的听众投稿 “黑暗骑士的崛起” 01:00:46 分享歌曲 杨乃文《未接来电》 无奇NoWonder “我想到了两位前任朋友” 01:05:19 分享歌曲 万芳《收信快乐》 西夏酒馆 “我也许在人生某个阶段会变成另一个她” 01:09:31 分享歌曲 达达乐队《Song F》 银杏树下 “隔着一层厚障壁了” 01:13:14 分享歌曲 陈小霞《查无此人》 来自本台听众的投稿 “我24岁时,终于也和10年前的她重叠”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偶然拜访是偶然误差FM偶然开设的一个栏目,重提“去线下”的经验的意义,我会一时兴起前往一些实地,去拜访一些人和物,录下一些自然的流动。有什么想说的我们当面聊聊。 这一期是正式版第1期,这里有两个声音时空的录音——一个来自纽约,一个来自北京。在疫情反复的当下,也许我们更需要去结实地触摸到真实的声音,即使可能只是一次会面,一次对话或者一次堂食。我邀请了居住在纽约的朋友ck去往一家餐厅录制了上半段来自纽约的声音,同时还和北京的朋友东洋老师一起去胡同喝一杯咖啡,展开一次聊天。 【对话者】 ck,纽约闲散人士 东洋,生活风尚编辑 小夏,Metal Hands咖啡师 【提到的书】 《纽约餐桌》2022 【去往的店面】 纽约中央车站蚝吧 北京Metal Hands铁手咖啡制造局 【时间轴】 Part·1 纽约 New York 04:28 在餐厅落座 08:27 开始点餐 13:33 等餐时候的声音 16:30 上生蚝&操作酱料的声音 20:35 服务员介绍自己的吃蚝习惯 24:22—29:48餐厅的声音 Part·2 北京 Beijing 29:49 五道营胡同下午4点的声音 34:39 客人点单的声音&咖啡师做咖啡的声音 37:33 在胡同里做咖啡和商场里做咖啡有什么不同? 38:33 一款名字叫“夜来香”的咖啡 41:50 北京的三四月份,是什么形状的? 【本期采样】 美剧《广告狂人》第一季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在1995年出版的《美国黑色电影全景》这书中,对黑色电影Film Noir有五个定义:梦幻的、奇异的、情色的、矛盾的和残酷的。 当我看完《新蝙蝠侠》之后,溢出荧幕的雨水和氤氲开来的灰色雾气仍在我的四周无法消散,当再次回顾电影中的情节并回味其独特的魅力,不得不将“黑色电影”这一20世纪初被建构的电影术语重提。究竟什么是黑色电影?《新蝙蝠侠》的黑色气质体现在哪里?黑色电影具有什么特征?它们具备什么元素?什么是黑色的情绪?有哪些经典的黑色电影和作品?新黑色电影和黑色电影的区别是什么?黑色电影和硬汉派小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和著名影评人电子骑士老师进行一番讨论。 “路两边都是高大的桉树,路当中是很深的车辙。过去这条道是走卡车的,现在被阳光照着,显得空荡荡的。路上没有什么尘土;最近这场雨下的很大。而且雨停了也没有多久。我沿着车辙开下去。城市车辆的喧嚣声,一下子变得微弱了,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仿佛我们已经不在市区,而是在某一处遥远的梦想里。” ——《长眠不醒》雷蒙德·钱德勒 【嘉宾】 电子骑士,影评人,前时光网高级编辑,曾出版《银河系科幻电影指南》,参与编校《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主持人】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 【推荐阅读】 《长眠不醒》雷蒙德·钱德勒 《漫长的告别》雷蒙德·钱德勒 《再见吾爱》雷蒙德·钱德勒 《湖底女人》雷蒙德·钱德勒 《马耳他之鹰》达希尔·哈米特 《黑暗之刺》劳伦斯·布洛克 【时间轴】 02:00 名词解释 06:43 “《新蝙蝠侠》在今年,有点像《钢铁侠1》在2008年。” 08:46 《新蝙蝠侠》摄影的黑色气质:德国表现主义构图 13:53 《新蝙蝠侠》的头场:库布里克单点透视拍摄一处阴影 15:50 蝙蝠侠的电影,不炫酷是原罪吗? 19:25 《新蝙蝠侠》里的蝙蝠衣,受伤了破了也不换 20:50 《小丑》和《新蝙蝠侠》更像是社会派和艺术惊悚片 21:25 乔·舒马赫版本的谜语人:走路会咕叽咕叽响 24:51 黑色电影的主色调:明暗对比、有细节的黑处、阴暗的内心独白 27:47 黑色电影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强关系 28:23 早期硬汉派小说对于“雨”的描写 29:46 对雨水的迷恋:城市并没有那么明媚 30:50 “父辈的罪”:《新蝙蝠侠》最具黑色气质和悲剧色彩的设计 33:15 《新蝙蝠侠》中没有任何布鲁斯·韦恩出入上流社会的场景 36:33 黑色电影兴起原因:对政府不信任、对工具的冷漠、欲望被遏制 37:34 义警(维吉兰特式正义):谜语人是蝙蝠侠的镜像 39:08 硬汉派小说的主角:阴郁的侦探,城市中的局外人 44:04 黑色电影中主角脸上的百叶窗阴影:被困住的表现主义隐喻 44:53 蝙蝠侠用了时间最长的别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 45:48 爱德华·诺顿“黑色电影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侦探电影” 48:20 新黑色电影的进化:正义邪恶的模糊、主角形象更多元、色调更丰富 51:19 齐泽克的黑色主体理论:“死亡”的物理意义和符号意义 52:26 成长叙事coming-of-age story:人的变化 54:52 黑色电影中的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具行动力,更强硬,更独立 59:20 “雷蒙德·钱德勒是将侦探小说写至主流文学的大师” 01:01:30 硬汉的(直男的)幽默:很楞很冷又有点酷 【提到的影视】 《钢铁侠》 2008年 《新变种人》2020年 《小丑》2019年 《沙丘》2021年 《暴裂无声》2017年 《超胆侠》2015年 《泰坦》2018年 《永远的蝙蝠侠》1995年 《蝙蝠侠与罗宾》1997年 诺兰“蝙蝠侠三部曲” 《出租车司机》1976年 《马耳他之鹰》1941年 《低俗小说》1994年 《借刀杀人》2004年 《血迷宫》1984年 《双重赔偿》1944年 《历劫佳人》1958年 《猎人之夜》1955年 《你只活一次》(《霹雳行动队》)1937年 《瘦子》1934年 《蝙蝠侠:动画版 第一季》1992年 【采样和配乐】 Humphrey Bogart《Hong Kong Blues》 《新蝙蝠侠》预告片 电影《出租车司机》片段 爱德华·诺顿的黑色电影之旅 | Konbini音像店 观看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o4y197jh?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Mazzy Star《Look On Down From The Bridge》 【名词解释】 维吉兰特式正义(Vigilante Justice) 义务警员,在官方法律制度外贯彻个人的“司法”——维吉兰特式正义不承认国家是拥有合法暴力的唯一垄断者,它认为,在法律无法触及的时候,人民有权将法律握在自己手中。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冬奥会期间,针对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暴露皮下工作人员及其发出了“中年的声音”的讨论较火热。在此之前,上海迪士尼玲娜贝儿的四位皮下工作人员被粉丝们单拎出来分类和追随,还有这两年vtuber的在国内的兴起和不同变化等等,这些文化事件都引发了关于“皮与魂”的讨论。 今年4月1号将会推出去年大热的动画《奇巧计程车》的剧场版,《动物狂想曲》今年也会推出第三季,就在这个月中旬皮克斯联手迪士尼的新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会上线流媒体,今年也会推出动画《有兽焉》... ...越来越多的有“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作为主角或者出现的影视作品进入视野,关于“福瑞族”“兽迷”等等的话题被越来越广泛地提及和讨论:这个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区分和定义?什么是“动物性”的美?这其中又该如何划分“皮”与“魂”?这个文化还存在着哪些大众偏见?它又有着那些极富魅力的特点?我们又该如何走进? 在当下这个似乎可以把不同领域之间有关“扮演”的文化放在一起聊聊的时间段,我带着问题和好奇邀请来作为漫画作者同时也是福瑞族一员的靴下猫腰子老师,和友台主播3000老师好好谈论一下:我们对于“皮”和“魂”的交缠变换而产生的不同情结。 【嘉宾】 靴下猫腰子,漫画《有兽焉》的作者 3000,日谈公园&天地无用主播 【主持人】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2:32 现场(我第一次)试穿兽装! 08:10 名词解释 09:23 冰墩墩就是冰墩墩,不只是熊猫,肯定也不是中年男人 12:22 “冬奥魔法”“迪士尼魔法”中的“魔法”什么意思? 15:03 要爱凑热闹:两边都要相信这是真的 17:42 皮尔维·塔卡拉穿着白雪公主服去迪士尼 19:08 如果同一时空的同一世界观下出现了两个白雪公主,世界会崩溃 21:30 福瑞(furry)名词解释 23:00 穿上兽装的人,是不是就是福瑞? 24:13 如何定义虚拟主播的扮演者和玲娜贝儿的内胆的粉丝 25:47 兽装在国内普及之迅速 26:42 如何开始定制一套自己的兽装? 27:46 “我很想成为动物!” 28:49 一个人是否有很多个兽设(兽人角色设定)? 30:51 兽设中最受欢迎的动物形象是? 31:20 兽信仰者: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尾巴”疼 31:42 “也许是出生时,灵魂了装错身体” 33:09 福瑞族与性:污名化和刻板印象 35:00 穿上兽装的“解放感”来自于哪里? 36:08 3000老师结婚的时候穿的是碇司令的衣服 37:45 《奇巧计程车》中的羊驼护士和羊驼的相似性 38:05 “皮”与“魂”到底应不应该要相像 39:20 关于“粉丝权利”问题:谁对兽设有话语权?(罗琳哪有我懂哈利·波特?) 41:47 福瑞族觉醒的节点:《疯狂动物城》 43:57 国内动画早期很多算是福瑞的作品 44:32 九色鹿?也不是不行! 45:00 “动物性”的美:是人类基因里的审美传承 47:50 “兽装”(fursona)的扮演性:英文词来源于假面(persona) 50:18 穿上兽装之后:感觉所有的人都失去性别了 51:24 福瑞族和动物保护者:两者毫无关系! 52:43 关于“管人(vtuber)”的未来 55:05 关于虚拟形象“突然发现”自己不是“人” 56:07 vtuber们去无人岛生存的综艺:画面中没有“人” 57:34 语言也是一种扮演:语言也是一种“皮” 【推荐阅读和观看】 《有兽焉》2018 中国友谊出版社 《关于Furry你想知道的一切——努卡博士的社会研究报告》 B站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x411q7oU?from=search&seid=13903757758772465113&spm_id_from=333.337.0.0 【提到的影视】 《动物狂想曲》 《动物新世代》 《疯狂动物城》 《青春变形记》 《高达00》 《奇巧计程车》 《狼与香辛料》 《更衣人偶坠入爱河》 《森林大帝》 《小虎还乡》 《九色鹿》 【采样和配乐】 Odd Taxi(动画《奇巧计程车》英文版OP) 动画《兽娘动物园》OP 皮克斯&迪士尼的新片《青春变形记》预告 Try Everything(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主题曲) NIGHT RUNNING(动画《动物新世代》 ED) 【名词解释】 OOC Out Of Character,简称OOC,网络流行语、ACGN用语,意为“不符合个性,预料不及”,常出现在角色扮演和同人文学中。OOC指某同人作品创作过程中,角色做出了不符合原著作品设定的行为举止,使其做出原角色不可能做出的行为。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系列侦探小说中的主角,一名比利时侦探,因其讲法语,所以经常被误认为是法国人。 1920年写就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处女作,也是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 (Hercule Poirot) 第一次出场。“波洛是个外表非凡的小个子男人,身高只有五英寸,但举止稳重庄严。他脑袋的形状像个鸡蛋,而且他还喜欢把头稍稍偏向一侧。他的胡子硬邦邦的,像个军人的胡子。” 而这个形象也在他诞辰102周年的今天,迎来了新版改编的《尼罗河上的惨案》。 在尼罗河上,惨案发生了,一颗子弹贯穿了熟睡中的林内特的头颅...... 新版有什么值得期待?又有哪些不被看好的点?而大侦探波洛这个形象具有哪些特点?在他侦破的案件中,阿加莎都用了哪些推理小说流派和手法?等等很多问题将会在本期聊到,也许《尼罗河上的惨案》是你重新认识这个大侦探的起点。 【嘉宾】 潘文捷,界面文化记者,推理小说爱好者 张小猫,推理小说作家,曾任阿加莎·克里斯蒂中文站站长,曾任综艺《明星大侦探》编剧、策划。 【主持】 李秋实 【推荐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2013新星出版社 《ABC谋杀案》2013新星出版社 《底牌》2013 新星出版社 【时间轴】 03:15 词条解释 04:55 阿加莎:“不知道大家对于波洛是个胖子的误解从哪里来的,我从没说过。” 05:55 波洛,一个身高160,有恐高症,洁癖,强迫症,牙医恐惧症的很真实的人 06:38 肯尼思·布拉纳(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导演和波洛的扮演者)身高有近180 08:57 波洛并不能算是“安乐椅神探” 09:34 福尔摩斯注重物证,波洛注重心证 11:30 对于新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有什么期待? 14:30 对比前两版 1978年彼得·乌斯蒂诺夫版《尼罗河上的惨案》 2004年大卫·苏切特版《尼罗河上的惨案》 17:11 阿加莎笔下的配角平面化吗? 20:44 波洛这个形象是阿加莎在一战期间看到比利时难民时想到的 25:10 波洛会悄悄偷听关键人物的对话,阿加莎也会悄悄记录下旁人讲话的神态 27:15 展开讲讲阿加莎在创作作品之前的一段人生 30:40 因为讨厌丈夫的上司,一怒之下就把死者写成他的太太 32:20 阿加莎着迷于描绘的“东方”,有哪些特点?是否具有所谓的“东方主义”? 35:13 阿加莎很喜欢借波洛这个外国人身份去讽刺英国人 37:10 阿加莎的元叙事:赫尔克里·波洛和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名字就差一个字 38:05 名词解释:叙述性诡计、乡村别墅派、暴风雪山庄、无人生还派等等 47:09 阿加莎的女儿警示大卫·苏切特“大家不会嘲笑波洛,大家只会对他微笑” 48:05 如果肯尼思拍完《尼罗河上的惨案》,下部会拍什么呢?或者希望谁来导演? 51:23 我们还为什么要看一个老推理故事?老故事加一点新元素就适合当下了吗? 57:05 期待盖尔加朵版的林内特,04年布朗特版林内特有点高傲,78年版本有点久远 01:00:38 读\看哪些作品可以作为看完电影之后的延伸阅读? 【提到的图书】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 《云中命案》 《古墓之谜》 《牙医谋杀案》 《阳光下的罪恶》 《赫尔克里·波洛的丰功伟绩》 《无人生还》 《零时》2008 人民文学出版社 《喜鹊谋杀案》2021 新星出版社 【提到的影视】 《东方快车谋杀案》日版2015 《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 《尼罗河上的惨案》2004 《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 《超级侦探》纪录片 2006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谜样人生》纪录片 2013 《利刃出鞘》2019 《控方证人》1957 《名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2004 【节目中的采样和配乐】 1978年上海译制片厂版本《尼罗河上的惨案》 2022年版本《尼罗河上的惨案》预告片 2001年大卫·苏切特版本《阳光下的罪恶》 2004年大卫·苏切特版本《尼罗河上的惨案》 Christopher Gunning《Hercule Poirot - The Belgian Detective》(大卫·苏切特版《大侦探波洛》系列影视剧原声) Patrick Doyle 《Bourgeois Nightmare 》(2022年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原声) Patrick Doyle《Death on the Nile》 (2022年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原声) 【提到的词条】 叙述性诡计 日语“叙述トリック”,英语“unreliable narrator”,即“不可靠的叙述者”。这个词最早由韦恩·布斯在他1961年《小说修辞学》一书中提出。“不可靠的叙述者”指的是指虚构作品中叙事的人物,而不是指作品的作者,“不可靠的叙述者”并不等同于叙述性诡计。 叙述性诡计是指作者通过叙述,主观介入故事,以叙述手法刻意诱导读者向假象的方向靠拢的一种讲故事方法,即作者通过讲述故事,在讲述中用讲述方法故意避重就轻误导读者,利用读者与故事只能通过作者叙述这唯一的渠道进行联系,而在渠道上做文章,用叙述方法隐瞒或曲解情节就是“叙述性诡计”。 暴风雪山庄 暴风雪山庄,是常用在推理类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一种模式,又称“孤岛模式”,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比如一个因为暴风雪而与世隔绝的山庄,或是密室、孤岛等等,由于特殊情况而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络,所有人都暂时无法离开这个环境,而与此同时,众人中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几个成员先后离奇死亡,那么凶手就在这些人中间,侦探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有限度的搜查和推理。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偶然楽刊是偶然误差FM的音乐企划,我们会在每个月随机的周末为你提供一份歌单,建议大家在周末放松一下,听听歌,跳跳舞。 马上就要来到虎年了,祝福大家能够穿山伏虎,新年大吉。说的不如音乐好听,希望大家都够在音乐里轻松愉快地度过新年假期,感谢大家过去一年的喜爱和支持,明年会有更有劲有趣的节目会和大家见面,我们明年见! “大江大河慈悲, 也伴我来一杯。 猛虎正等着嘞, 别笑得太委屈嘞。” 【本次歌单策划】 李秋实 司洋 00:55 西皮士《穿山虎》 04:17 Guzz《Xi Yang Yang》 07:56 Gerz Marcellino\DJ Gero《Beijing By Night》 11:58 Celestial《shanghai nights》 16:41 Kid Koala《Emperor’s Main Course In Cantonese》 20:50 Howie Lee《入老虎林》 25:22 上海复兴方案《Song Bie(送别)》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偶然拜访是偶然误差FM偶然开设的一个栏目,重提“去线下”的经验的意义,我会一时兴起前往一些实地,去拜访一些人和物,录下一些自然的流动。有什么想说的我们当面聊聊。 这一期是第0期试播期集,我分别去了北京的两家书店——万圣书园和刺鱼书店,这次在书店里的行为除了逛,还拿起手机录制了一些像“空镜头”一样的书店声音,以及和一些人产生了对话:实体书店也许会逐渐消失下去吗? 【对话者】 李辉,刺鱼书店主理人 大琳,星书坊店长 某位书店读者 【我在两个书店买的\种草的书】 《迷影——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1944-1968》2021 武汉大学出版社 《独居老人》2021 新星出版社 《最狂野的梦》(台版书)2016 商周 《鬥陣寫作俱樂部》(台版书)2021 麥田 【提到的书和书店】 《云没有回答》是枝裕和 202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写母亲》51人独立出版 《碧曲口述》51人独立出版 长沙阿克梅书店 上海开闭开书店 上海犀牛二手书店 上海朵云书店 北京刺鱼书店 北京库布里克书店 北京单向空间 北京码字人书店 台北女书店 台北茉莉二手书店 宁波假杂志 杭州钟书阁 【时间轴】 03:49 “这一年,独立书店过得怎么样?” 04:57 “现在去书店的人,是追求服务和体验还是书?” 07:00 “做了很多准备,书也很好,但就是没有人来。” 09:37 “你的书店的DNA是什么?” 12:20 “一家书店如何运营?” 14:50 “如何看待线上卖书和线下书店之间的关系?” 18:11 “网红和书店,是对立的吗?” 22:26 “已经没有那么多人关心书店了。” 27:36 “书店消失掉,会发生什么?” 29:50 “去书店这个行为被附魅了?” 36:40 “很多人和物,藏起来了。” 【本期采样及配乐】 Nic Raine《Love Theme from Cinema Paradiso》 侯季然系列记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其中茉莉二手书店单集 David Hirschfelder 《Scenes From Childhood- (Schumann)》(电影《闪亮的风采》原声)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的英格兰地区,一群人聚集在一处咖啡吧里,这次集会的目的不为其他,只为抱怨着各自的工作,老板和家庭琐事,这种更像是互助会形式的集会在各自对老板的谩骂中度过了开心的一下午。后来这种群众话语代表形式在20世纪的美国发展起来,从广播到电视,Talk Show从节目主持人到Stand up comedy职业演员。 脱口秀走过了“四季”,“脱口秀”或者说“单口喜剧”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娱乐的关键词之一,但它的定义依旧在流动和成长,还有很多概念和术语在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都不一样:“文本”和“表演”的关系是什么;“人设”和“真诚”是否是对立且不相关的;段子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吗;如何写自己的第一个段子... ...Sketch和漫才也因为线上节目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脱口秀”所包含的形式越来越多,我怀揣着这些许多问题去了初学者电台串台,与毛冬和文森特好好聊聊单口喜剧这回事。 在录制和剪辑完这期播客时,感觉到虽然我是抱着“解释这个名词为起点”的问题,到后来发现我们不仅仅可以作为“外行看热闹”,还可以作为初学者去“从头开始写脱口秀”,而且在脱口秀“冒犯的艺术”的面貌之下,可能还有一个“基本无害”的双向疗愈效果。 【嘉宾】 毛冬 脱口秀演员,《基本无害》主播 文森特 《外行看热闹》主播、《Nice Try》主播 【主持】 初学者电台值班主持:赵梦莎、赵阿萌 串台嘉宾主持:李秋实 《偶然误差FM》主播 【推荐阅读】 《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单口喜剧表演手册》 《The Comedy Bible》 【来自嘉宾的喜剧演出推荐】 文森特:①看过次数最多的一个演出(片段):乔治卡林:拯救地球 George Carlin : Saving The Planet ②想给听众推荐的演出:Louis C.K. Live at the Beacon Theatre 毛冬:我想推荐的都在节目里,听节目就行了朋友们。 【时间轴】 02:16 嘉宾介绍 05:12 小时候地方台涌现了很多与“互联网”有关的节目 06:30 脱口秀演员和喜剧演员有挺大区别 08:02 文森特09年就开始写段子,12年当了脱口秀编剧 09:26 曾志伟出过“音频Sketch”的段子合集CD 10:56 毛冬“相比漫才,美式伪纪录片尴尬喜剧更吸引我” 12:02 东北话好笑在于“这话还能这么说?”“一种奇怪的普通话” 13:14 《搞笑漫画日和》中创造的“陌生感”中国话 17:02 文森特写的第一个段子 19:15 职业脱口秀编剧更多像是在写命题作文 “要运用很多技巧,很痛苦” 21:27 “一开始看太多英文脱口秀,满脑子都是不能讲的段子” 23:20 讲口音、地域、方言的段子是不高级的? 29:16 你的地域段子中的方言是工具还是笑点? 30:29 现在还有观众耻于\犹豫于承认自己是河南人 “希望乡亲们再自信一些。” 33:41 初学者写脱口秀段子,需要手册\教材吗? 38:55 “幽默感不重要,先上台再说,不用担心太多” 39:37 在台上是先欣赏你这个人,再笑你的段子 41:40 喜欢脱口秀演员和喜欢爱豆的区别 42:30 脱口秀中有没有更占便宜的人设? 47:03 脱口秀舞台对秀优越感的容忍度低:在说什么时,会让人感觉很装? 48:29 毛冬第一次上开放麦是Norah鼓励的 50:24 “没钱人装有钱”与“有钱人装穷”都是令人反感的“装” “也不能明明懂,装作不懂” 54:19 漫才的场域是独立于观众的,而脱口秀是同一个场域 54:23 脱口秀有没有“pattern\套路”,以及有没有“反套路” 01:00:36 社会共识是脱口秀演出的一个隐性“大前提” 01:02:23 如何克服“厌倦感”?如何保持“兴奋感”? 01:06:54 如何避免\解决冷场? 01:08:10 在中国,未来的脱口秀会更偏向“秀”还是“文本”? 01:13:46 “文本很弱”是个致命的问题吗? 01:16:57 脱口秀是一场双向疗愈的过程 01:19:14 给单口喜剧初学者一些建议吧! 01:21:43 我想起我妈写的一个段子 【提到的单口喜剧表演者(及演出)】 黄子华 曾志伟 软硬天师 Norah 小鹿《福鹿秀Vol.01》 宋木子、合文俊、李飞《三狗直播间》 漫才组合Tutorial(德井义实+福田充德) Russell Peters Lenny Bruce George Carlin Ellen DeGeneres Hannah Gadsby Dave Chappelle Louis C.K. 《Live at the Beacon Theatre》 Anthony Jeselnik 《Thoughts and Prayers》 Jerry Seinfeld《I’m Telling You For The Last Time》 【提到的影视文学作品】 《奇葩说》 《打鱼晒网》 《老友记》 《宋飞正传》 《百年酒馆》 《今晚80后脱口秀》 《东成西就》 《银魂》 《搞笑漫画日和》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单立人原创喜剧大赛》 《三体》 【用到的配乐】 Les Brown And His Orchestra《Joltin' Joe Dimaggio》 毛阿敏《今宵情》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本期后期制作】赵阿萌、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浅草位于东京都台东区以浅草寺为中心的老城区,东京最具代表的大众娱乐街区。北野武1947年1月18日出生,1972年大学辍学来到了浅草的法兰西座,开启了人生的演艺篇章。 昭和四十七年夏,盛夏的午后,一个运动衣配短裤,趿拉着人字拖的青年出现在浅草六区的街头。 “只有浅草。 去浅草决一胜负。 浅草就是一切。 浅草在呼唤我! 满脑子装的都是‘浅草’这两个字,我开始坐立不安。” 【嘉宾】 马达,旧世纪居酒屋纯情商店街老板娘 阿花,自由撰稿人 【主持】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 【推荐阅读】 《北野武的小酒馆》2017 新星出版社 《菊次郎与佐纪》2015 译林出版社 《浅草小子》2010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变成了笨蛋》2018 不二家 【时间轴】 01:50 《菊次郎的夏天》广告短片制作幕后 05:40 北野武作为导演从松竹映画开始 09:40 词条解释 10:25 “浅草”这个地方的历史与“下町”气质 12:25 浅草的“一条花街”吉原:游郭、风俗店、土耳其浴... ... 14:15 “本番”与风俗业知识解释 16:11 “下町”及其气质是什么:本地的、老派的、市井的... ... 18:16 “新宿,涩谷的酒吧里满嘴哲学,文学和电影的穷学生,够无聊的!” 19:05 浅草的“背面”:每个人在夜晚里都迷迷瞪瞪,晃晃悠悠的 22:10 “柳乐优弥带头套的北野武”与于谦老师(没有什么关系!) 22:49 北野武并未正面回应过《浅草小子》这部电影 26:03 浅草也承载了媒介交替的时代隐喻 27:51 “师徒”:北野武与深见千三郎,北野武演的立川谈志与弟子们 30:30 “不好笑就不要乱笑!” 33:15 做谐星,要无时无刻搞笑。葬礼上也要。 36:30 深见千三郎的风度与体面 39:25 北野武与三宅一生的有趣往事 40:52 北野武从自己的事务所(北野事务所)净身出户 42:10 “我们说好要一起红,虽然现在剧场只有两名观众” 47:25 北野武与彼得武 50:10 一些对北野武的误读:“我并不喜欢暴力” 52:53 北野武和黑泽明的“大佬式聊天” 53:57 说了我们想说不敢说的话,总会“枪打出头鸟” 55:25 北野武74岁,伊斯特伍德91岁,伍迪·艾伦86岁 56:53 “Friday事件”中的青年北野武 01:00:12 “前排的老婆婆,千万听完我们演出再死啊” 01:02:52 日本进入90年代时,社会的阴暗催生的恐怖事件 01:04:05 “日本有种‘盖上’的文化” 01:05:52 车祸刹那的“走马灯”,形成了电影的“爆炸”剪辑 01:07:36 菊次郎与佐纪:父亲与母亲 01:09:50 北野武被母亲“击败”的故事一则 01:12:23 “以上纯属虚构”:对父亲的尊重,对他吐槽的免责声明 01:13:40 北野武的电影是“父亲补完计划” 01:17:00 北野武被父亲“击败”的故事一则 01:18:35 北野武的“自绝”情结 01:23:38 “第一次拍电影的时候,感觉摄影师在等着看我的笑话” 01:27:20 北野武后来也把大岛渚写进了段子 01:29:25 拍电影也许是北野武凑齐大伙的理由 01:32:40 “我是世界第一的恋母者” 01:35:24 圣诞快乐大家,圣诞快乐,北野武先生 【节目中的采样和配乐】 《新宿午前3时25分》北野武 星期三比较好制作的《菊次郎的夏天》广告短片 《いたいけな夏》北野武 电影《浅草小子》预告片 电影《座头市》片段 2019年第70届红白歌会北野武演唱《浅草小子》 1979年 北野武的漫才组合“双彼得”的漫才表演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坂本龙一 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原声 【北野武的作品年表】 《凶暴的男人》1989 《3-4x10月》1990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1991 《奏鸣曲》1993 《性爱狂想曲》1994 《坏孩子的天空》1996 《花火》1997 《菊次郎的夏天》1999 《大佬》2000 《座头市》2003 《双面北野武》2005 《导演万岁!》2007 《阿基里斯与龟》2008 《极恶非道》2010 《极恶非道2》2012 《极恶非道3》2017 《首》2022 【提到的词条】 奥姆真理教 以制造了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而闻名,在所谓“救济世人灵魂,防止其堕入地狱” 的名义下,有组织地制造了许多恐怖事件,奥姆真理教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兴的宗教组织。其教主为麻原彰晃。1988年至1995年期间,奥姆真理教在日本制造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奥姆真理教的实际目的是建立人们对麻原彰晃及其所述教义的绝对服从,并废除日本现行制度,最终在日本建立以麻原彰晃为统治者的政教合一的新制度。 1996年1月被日本政府剥夺法人资格,但该教仍继续进行活动。2000年2月,奥姆真理教宣布破产,其后陆续分裂为Aleph、光之轮等多个小宗教团体。 立川谈志 立川谈志1952年作为第五代柳家小入门,因一句“给牙齿穿衣服”大受瞩目,主持节目《笑点》成为著名主持人,之后更进军政坛。由于立川谈志的诙谐幽默和机警,被称作日本落语界的天才,世人更把“破天荒”、“毒舌”、“风云儿”等许多形容词家住在立川谈志身上。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日本著名动画监督,1965年5月24日出生,双子座。在刚刚入职日本一个动画公司SUNRISE时担任制作进行,后来担任演出工作被制作人发现了其动画监督才能。 《混沌武士》所彰显的“混沌态”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何“混沌”重新解构了日本近代文化?Nujabes带来了什么伟大的贡献?渡边信一郎的音乐制作观念是什么?他的音乐审美又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在下集的节目里,我们先聊了渡边信一郎的其他作品,以及聊了比《星际牛仔》要更难总结的《混沌武士》。 【嘉宾】 司洋 【主持人】 李秋实 【推荐阅读】 《少年涂鸦梦》2021 新星出版社 【时间轴】 02:00 大胆开麦!如果《混沌武士》出真人版 03:35 渡边将Jazzhiphop融入进动画 04:58 “听觉电影”声音和音乐成为一种叙事方式 05:34 《星际牛仔》中的一幕前卫剪辑 07:40 《坂道上的阿波罗》的制作幕后,“看呆了” 13:08 《坂道上的阿波罗》的主角演员,是渡边在YouTube上找的 15:52 《Samurai Champloo》中的“Champloo”是什么? 16:52 60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嘻哈,犯罪、涂鸦、街舞... ... 18:51 1973年,嘻哈音乐在一个派对上诞生了 22:44 无幻在打架时,时不时来两下Breaking 24:01 Nujabes使《混沌武士》不同于其他渡边作品 26:21 Shing02(安念真吾)出生于东京,15岁旅居到美国 26:44 涂鸦从纽约,日本到印度... ... 27:23 北京服装学院的樱花小街墙上的涂鸦作品 28:55 《爆炸头武士》美日共同制作,对《混沌武士》的致敬 30:18 梵高与浮世绘,偶像团体与重金属,秋田犬与棒球 34:04 “狂热只在青春的一段时间出现” 35:13 《混沌武士》是一个渡边的mixtape 38:15 《太空丹迪》是citypop,《银翼杀手2022》是电子乐 39:26 《恐怖残响》是冰岛风 40:00 钢琴一定是顶尖配乐制作人的第一个乐器 44:45 “混沌”“阴阳”“双子”“东西” 45:40 江户时代是武士的黄昏 【节目中的采样和配乐】 Nujabes《Luv (Sic) Grand Finale Part 6》 04:32 《混沌武士》第一集“疾风怒涛” 08:42 《坂道上的阿波罗》第四集 11:31 BECK《MOON ON THE WATER》(动画《摇滚新乐团》OST) 14:05 菅野洋子《Chick's Diner》(动画《坂道上的阿波罗》OST) 17:28 The Notorious B.I.G.《Just Playing (Dreams) [2005 Remaster]》 20:46 Incredible Bongo Band《Apache》(被誉为“嘻哈国歌”) 24:40 Laurindo Almeida 《The Lamp Is Low》(Nujabes《Aruarian Dance》的采样曲) 25:39 Nujabes《Aruarian Dance》(动画《混沌武士》OST) 29:03 RZA《Who Is The Man》(动画《爆炸头武士》OST) 32:08 BABYMATEL《メギツネ》 36:33 Nujabes《Funkin》(动画《混沌武士》OST) 43:35 菅野洋子《Von》(动画《恐怖残响》OST) 47:00 Nujabes\Shing02《Luv(sic.), Pt. 3》 【提到的词条】 Notorious B.I.G. 原名Christopher Wallace,生于1972年5月21日。曾跟随一个组合the Techniques第一次走进了录音室,用Biggie Smalls作为自己的艺名。 17岁,选择了退学,开始在街头混日子干非法的“生意”,但失手被判入狱九个月。出狱后用朋友的设备录制了一张小样,并把小样寄到了某杂志参加一个说唱音乐的比赛。当时Uptown Records公司的制作人Sean“Puffy”Combs听到了这盘小样,深深被其吸引,就毫不犹豫的签下了他。不久,Sean“Puffy”Combs离开了Uptown Records,建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Bad Boy,Biggie Smalls也一同被“吹牛老爹”带到了Bad Boy,并正式改为The Notorious B.I.G.。 汤浅政明 日本动画制作人、监督。九州产业大学艺术系美术科毕业后,进入亚细亚堂公司。早年的汤浅政明也是从原画动画这类基层做起的,当时他最早是在家喻户晓的《樱桃小丸子》TV动画里负责原画,接着又参与了另一著名作品《蜡笔小新》的TV动画制作。代表作品有《心理游戏》《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乒乓》等。 【渡边信一郎作品你年表】 1992年 在《机动战士高达0083吉翁的残光》中担任副导演,河森正治的监督 1994年 仍然是和河森正治 共同监督《超时空要塞外传》出道 1998年 担任《星际牛仔》的监督 2001年 担任《星际牛仔:天国之门》的监督 2003年 《黑客帝国动画版》监督了两个短篇故事《少年故事》和《侦探的故事》 2004年 担任《混沌武士》的监督 2004年 担任《心理游戏》(汤浅政明的监督)的音乐制作人 2007年 日本动画制作公司邀请了福岛敦子(《阿基拉》的原画之一)、河森正治、木村真二(《海兽之子》原画《恶童》美术)、福山庸治、二村秀树、汤浅政明和渡边信一郎等创作了7集短片《Genius Party》,其中渡边信一郎《Baby Blue》 2008年 担任《道子与哈金》的音乐制作人 2012年 担任《坂道上的阿波罗》的监督 2012年 担任《鲁邦三世-名为峰不二子的女人-》的音乐制作人 2014年 担任《太空丹迪》的监督 2014年 担任《恐怖残响》的监督 2019年 担任《卡罗尔与星期二》的监督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