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Esperanto)是居住在波兰(当时属于俄罗斯帝国)的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L.L.Zamenhof)于1887年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被誉为“国际普通话”。 柴门霍夫出生在波兰小城比亚韦斯托克,那里当时杂居着许多不同民族。民族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幼时的柴门霍夫认为语言不通是战乱频发的原因,便萌生了一种念头,创造一种方便所有人学习的语言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 所以,他创造世界语的目的其实是创造一种无民族性的中立语言,为世界各民族间和平友好地交流提供方便,这种语言并不干涉各民族的内部生活,也不企图取代任何民族语。 最早,柴门霍夫给这门语言取的名字只是“La Lingvo Internacia”,意为“国际语言”。后来人们根据柴门霍夫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所用笔名“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20世纪初,当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被音译为“爱斯不难读”,也译作“万国新语”。后来,人们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并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大约在清朝末年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由于它能入乡随俗,同我国的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所以很快在我国扎下了根。新中国建立后,它又服务于对外宣传事业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绩超过旧中国任何一个时期。 在中国,提倡世界语的有胡愈之、陈原、叶君健、叶籁士等著名人物,还有鲁迅、巴金、冰心、王鲁彦、楚图南等诸多作家,学者也站在支持世界语的行列:蔡元培在德国自学世界语,回国后在他担任国家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期间为推广世界语采取了很多重要举措。在日本学习过世界语的鲁迅也一直支持世界语在中国的学习和推广。 一些重要著作,如《共产党宣言》,一开始也是世界语译本先传入中国的。中国的一些文学作品也被译成世界语,介绍到各国去…… 世界语也是全世界唯一一门被当作母语使用的人工语言。 中国的大学至今仍然开设有世界语本科专业。 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 100多年前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向国人介绍世界语的刊物 枣庄学院内的世界语博物馆 中国的世界语宇宙中心——枣庄学院 欢迎留言、关注、点赞、转发!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这十块石头被称作“命最硬的石头”,也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这就是起源于陕西宝鸡的“陈仓石鼓”。这十面石鼓见证着中国历史变迁,也串联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历朝的文人墨客都为石鼓写过诗赋。杜甫写过《观石鼓》,韩愈写过《石鼓歌》,尤其是韩愈在《石鼓歌》里用情颇深,他感慨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因为没有来秦国,所以在《诗经》里就忘了收录石鼓文,是孔子粗心大意了,也是一大遗憾,他在文中最后还呼吁皇上一定要重视石鼓,妥当的保管起来这个传世的珍宝。 苏轼在凤翔府做通判时,也瞻仰过石鼓,当时这十面石鼓就存在凤翔府的孔庙中,东坡还感叹自己只能认得一半左右的文字。 这十个刻了字的石头为何如此重要,历朝历代都将其视为珍宝,即使在政权危在旦夕之际,也都想方设法地保护它。 首先,石鼓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刻石文字之一,其制作时间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其次,石鼓文是汉字由大篆向小篆演变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字体,石鼓文对我们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对于汉字学、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石鼓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没有因为朝代的更迭而湮没,传承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以下图片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馆” 以下图片来自宝鸡的中华石鼓园 附: 一、九大镇国国宝是指以下九件珍贵文物 1. 太阳神鸟金饰:三千年前的飞天梦,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太阳神鸟金饰又随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象征着中华民族如神鸟一样,实现了千年飞天梦。 2. 西周利簋:是目前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确切纪年的标准器。 3. 秦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 ,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也称“猎碣”或“雍邑刻石”。 4.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时简文为墨书,共233枚,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孙武兵法著作的重要实物资料。 5. 《平复帖》: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草书代表作,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纸本书法作品。 6.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 7. 真珠舍利宝幢: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8. 定窑孩儿枕:是宋代瓷枕的典型样式,也是北宋定窑烧制的珍品。 9.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 二、陈仓(古)/宝鸡(今) 陈仓这个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其成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在“千渭之汇”建立的城称为“陈仓”。 关于陈仓名字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陈”的原意是“大”或“高”,而“仓”是指谷仓或仓库,“陈仓”即是“粮仓”的意思。也有另一种说法是,陈仓的名字来源于秦始皇伐陈仓山的故事,据说秦始皇伐陈仓山时,曾在此地驻扎军队,为了屯粮而建立了“陈仓”这个名字。 宝鸡名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称,在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的祥瑞而得名宝鸡。另一种说法称,在唐至德二年,因“陈仓鸡鸣之瑞”的故事而改为宝鸡沿用至今。还有一种说法是,在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 欢迎留言、关注、点赞、转发!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今天,带大家随我踏上一段别样的旅程——自驾陕西渭河的‘河堤路’,沿着古老的渭河,从汉唐时的中心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抵达周秦时的中心宝鸡。 作为曾经的中心,今天这两个地处西北的城市在中国的版图上都只是边缘。特别是宝鸡,作为曾经的陕西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如今越来越趋于边缘。 宝鸡被定位为“关中城市群的副中心”,同样被叫做副中心的还有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同为“副中心”,心中的景象可全然不同。 在这期播客中,我们将边走边聊:边缘与中心的关系。作为个体,我们是否一定要在中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如果此刻甚至未来更长的时间里都要呆在远离中心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在边缘把日子过好,并把所谓的意义建立起来? 路上二刷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P139:用有机的语言说话。在地的语言就是有机的语言。 这是一条宝藏公路,强烈推荐!从关中的最西部宝鸡,沿着渭河一路向东可以开到关中的最东部潼关,车少、路好,景观美。渭河两岸成了名副其实的河滨公园。 p.s. 这期播客背景音比较复杂,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声、渭河的流水声。。。三个半小时的路程,也录了很长时间的音,可惜车载蓝牙不稳定,很多录音没有被收录进去,回到住处后好一阵折腾,又补录了一些内容。王德发!请见谅。 感谢耐心听完这期播客,有点长。 欢迎留言、关注、点赞、转发!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西安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作为曾经中国的文化中心,这里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商人、学者、僧侣。 今天介绍的两位大翻译家,一位来自东边的洛阳,一位来自西边的龟兹国,他们都不是长安人,他们都在这座城市做出了伟大的、不可磨灭的事业。 他们就是玄奘法师和鸠摩罗什。两人都在一生中翻译了大量的佛经,然而翻译风格却很不一样。耳熟能详的《金刚经》的中译本就出自鸠摩罗什之手,他的翻译灵动、简洁、直指人心,虽来自西域,可汉语的驾驭能力实在飘逸洒脱;唯识宗的经典《成唯识论》的中文译者就是玄奘法师,他的翻译风格质朴,追求还原。 古时的译经场是如何运转的,佛经的翻译工序流程标准又是怎样,和我一起走进长安吧。 欢迎收听、关注、点赞、转发!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雅言,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后人将古汉语通用的上古音系称为“雅言”。其音系为上古音系,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就出现了“雅言”。在中国历史上,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很长时间就是以洛阳一带的语音为准。 时过境迁,随着历史上多次人口大规模的迁徙,雅言也在不断的变迁。有种说法是今天的闽南话、客家话、潮汕话中都有河洛语的影子。 二里头被考古界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所在地,虽然关于夏朝本身是否真的存在都仍有争议,但无论如何,中国的考古界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距今3500-3800年左右的青铜器、陶器、玉器,或为祭祀所用,或为生活所用,至少足以说明这个地方曾经的文明程度。 夏都遗址博物馆始建于2017年,建成于2019年,由同济大学团队设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占地面积246亩,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与展示基地。 欢迎收听、关注、点赞、转发!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论坛是语言的“自由市场”,从古希腊时的思想家们,到今天的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论坛。 有机语言不等于自由的语言,因为一切自由都是有边界的。 那些NB的演讲者不仅用嘴巴,更会用耳朵。TA们听得见人们心里的声音,才能一步步地将TA们要说的话送进听众的心里,引发共鸣。 有机语言贵在真实和即兴,但真实不等于任性。真实地表达自己,同时尊重对方,这两者是可以做到的。真实的表达,还需要稿子吗? 看看周鸿祎老师怎么说?以下截图来自周老师直播演讲中的PPT。 欢迎收听、关注、点赞、转发!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语言的两个属性——有机语言与无机语言。有机的概念我们肯定不陌生,有机食品、有机农业如今已经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重视食材的安全问题。 那么,语言的有机和无机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今天这期节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种语言的特性,以及我们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生产力工具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欢迎收听、点赞、收藏、转发!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亲来亲去”的? 从《大宅门》里的白家大小姐,到今天*宇辉直播间里的“丈母娘们”、德*社台下喊着“爸爸”“姐夫”的那些姐姐们,女性对偶像的拥戴力和追星时的爆发力很好的传承了下来。 相比较男性,女性不仅更热衷于购物,而且更容易对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主理人)、售卖者(主播)、运送者(快递小哥)产生超乎产品和服务本身的情感,也就是更容易产生对人的情感依赖和投射。 商家也正是抓住了女性用户的这一点,在品宣、客服、品鉴等和用户的交互环节就做足了感情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期待着女性用户开始用感情取代理性去宠自己。 人类社会从100年前开始逐渐进入到了“消费主义”时代。而女性又是消费大军里的扛把子力量,因此她们的语言习惯会深深地影响这个时代的话语体系。 欢迎收听! 片头/片尾曲:Z11 Studio 亲,有事联系:[email protected]
主播:未央 语言到底是什么? 一、语言是工具 二、语言是艺术 三、语言是心理学 四、语言是哲学 五、语言是社会学/人类学 感谢Z11工作室制作的节目片头曲。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