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今天我们聊聊一个摄影中的常见误区,晴天真的适合拍照吗?** 大家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看到大晴天,就迫不及待地收拾相机出去拍照?但为什么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晴天拍照的那些坑。" --- **正文:** "相信很多同学都遇到过这种冲动:好不容易赶上一个大晴天,雾霾没了,天清气爽,立刻带上相机出去拍照,拍风光,拍人像,练练手。但拍多了你就会发现,**大晴天尤其是万里无云的情况下,拍照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呢?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当你在大晴天拍风光时,虽然天空很蓝,但如果没有云彩,整个天空会显得很空,**构图时会很别扭**。而拍人像时,强烈的阳光让人眼睛睁不开,脸上还容易形成难看的**阴阳脸**,亮的地方特别亮,暗的地方特别黑,光线非常刺眼、难以控制。 之前呢,我听过一个国际风光摄影大师的分享,他说他最喜欢在阴天、雨天、雪天,甚至是各种恶劣天气下拍摄,唯独**不喜欢大晴天**,因为晴天太无趣,缺乏变化。你想想是不是有道理?晴天虽然亮堂,但除了晒和热,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 --- **光线的本质:** "从光线的本质上来说,大晴天的光源是太阳,它相当于一个远距离的**点光源**。点光源的光线是非常**硬**的,拍摄时对比度会特别大,拍出来的照片往往光线生硬、缺乏柔和感。相反,如果天空中有**朵朵白云**,太阳光透过云层,光影变化会丰富很多,画面也会更加**戏剧化**。 比如说,在有云的晴天,你爬到山顶,用广角镜头俯拍山谷,地面上云的影子会随着风快速移动,这种场景看起来非常有趣。而如果云多一些,阳光从云缝中射出,你还有机会拍到**天光(即上帝之光)**,画面简直不要太大片儿感!" --- **恶劣天气的魅力:** "再举个例子,当暴风雨来临时,**乌云压顶**的天空常常带来极具**层次感**的光影效果。云层中的明暗过渡,像漩涡、湍流一般,这种场景拍出来特别**有戏剧性**。所以说,别老想着晴天拍照,很多时候**恶劣天气**反而是拍大片的好时机。" --- **晴天也有办法:** "当然了,晴天也不是完全不能拍,只不过你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解决硬光的问题。拍人像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柔光布**。什么是柔光布?其实就是你**五合一反光板**中间那层半透明的布,把它挡在阳光和模特之间,光线经过柔光布后变得柔和,效果就会好很多。 不过,使用柔光布后光线会变暗,怎么办呢?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反光板**在模特的正面补光,效果会更好。如果你有两个助手,一个帮你挡光,一个帮你反光,那拍出来的人像效果就更棒了。" 晴天拍照有它的挑战和解决办法,但别总是只等晴天出门,阴天、雨天、暴风雪这些恶劣天气,往往是出大片的好机会 好了 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今天我们继续聊聊夜景,特别是**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很多同学问我,为什么拍出来的夜景照片总是效果不佳?其实问题很可能出在你的拍摄时机上。" - "之前有一期我们讲了如何拍摄星芒,今天呢,我们就来扩展一下,继续和大家聊聊夜景,尤其是**城市夜景应该怎么拍**。 首先来说说硬件。大家都知道,**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我们希望有好的画质,通常会用到ISO 100这种低感光度,光圈也会比较小,比如F8到F16,这样才能拍出星芒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进光量就会非常小,需要使用慢速快门进行长时间曝光,所以**三脚架**是必须的,手持是没有机会的。 至于镜头,**广角镜头**适合拍摄近距离的建筑、车流,**长焦镜头**则适合远距离的拍摄,比如在1-2公里外的高楼,找到制高点,拍摄远处天际线上的高楼大厦,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也会很完美。" --- **问题分析:** "那为什么很多同学拍的夜景照片,地面的对比度特别大,黑的地方死黑,有灯光的地方特别亮,而天空却是一片黑漆漆的?看起来画面不平衡,尤其是黑漆漆的天空,显得很空。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器材不好,也不是曝光设置错了,**真正的问题在于拍摄时机不对**。 大家要记住一个原则,**拍夜景并不是要等天完全黑了再去拍**,反而应该在**太阳刚刚落山之后**,也就是天色渐渐变暗但还有一些光的时候。这段时间里,城市的灯光已经亮了起来,天空也还有些亮度,这样你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平衡的光比**。" --- **最佳时机:** "如果你在太阳刚刚落山后的这段时间拍夜景,天空会呈现出一种漂亮的深蓝色,这时拍摄的夜景不仅地面的灯光效果好,天空也不会显得空旷。这段时间的光线变化非常快,可能只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你需要抓紧时间拍摄。 小技巧:如果你不确定最佳光比的时间点,可以**每隔一分钟拍一张**,回去之后你肯定能找到一张光比最完美的夜景照片。" --- **天气和HDR技巧:** "当然了,拍夜景还需要看天气。如果赶上阴天,虽然天空会有一些亮光,但效果肯定不如晴天那种**深蓝色的天空**好。如果你运气好,赶上天边的火烧云,那简直就是锦上添花,对吧? 如果你觉得光比还是很大,比如地面太亮,天空太暗,那么你可以使用**HDR(高动态范围)**技术。拍三张不同曝光的照片:一张正常曝光,一张减三档,一张加三档,然后通过后期软件将三张照片合成,这样你可以得到层次更丰富的照片,暗部不会太黑,亮部也不会过曝。不过,大家在HDR处理时要记住,**过犹不及**,过度处理会显得假。"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今天咱们聊的话题是:RAW格式的照片应该用什么软件打开。 之前丁老师一直在强调,拍照片一定要拍RAW格式。为什么呢?因为RAW格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压榨出相机的性能。如果你只拍JPG,那就是有点浪费了。不过,拍RAW也确实带来了一些麻烦,首先文件体积大,存储有压力;其次就是,RAW文件不能像JPG一样在电脑上直接预览和打开,必须通过后期软件来处理。那么问题来了,用什么软件打开RAW格式的文件最好呢? 对于一些有原厂情节的朋友,可以选择原厂自带的软件,比如佳能的DPP(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或者索尼定制版本的Capture One。好处是,这些软件通常是免费提供的,兼容性也是最好的,还能支持一些独有的功能。不过缺点就是,原厂软件的操作可能比较复杂,学习成本高。" "如果你不想用原厂的软件,还有一些通用的后期软件,我比较推荐两款,分别是**Adobe Camera Raw(ACR)**和**Lightroom**。" --- **ACR vs Lightroom:** "ACR其实是Photoshop的一个插件。如果你用PS打开JPG,照片会直接进入编辑界面;但如果你打开RAW格式,PS就会弹出ACR的窗口。在这个窗口里,你可以对RAW格式的文件进行各种调整,功能和Lightroom几乎是一样的。调整完之后,再进入PS进行更精细的操作。ACR比较适合单张RAW照片的处理。" "相比之下,我更推荐Lightroom。Lightroom不仅可以进行RAW格式的调整,还有照片管理、筛选、批处理等功能,工作流程更加完整,非常适合摄影师用来处理大量照片。高老师这么多年来一直用的就是Lightroom,效果很不错,强烈推荐。" --- **手机APP支持RAW:** "现在手机修图的APP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了,有些APP可以直接打开RAW格式进行编辑。虽然我自己还没有用过,但是听说手机版的Lightroom也可以直接处理RAW文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 --- **注意事项:** "最后要提醒大家,如果你相机的机型比较新,可能你电脑上的软件版本需要升级才能支持最新的RAW格式。比如说你买了新款的5D Mark IV,而你的软件版本是去年的,那估计就打不开了。所以,保持软件的更新也很重要。如果升级了软件还是打不开,那就只能等下一次更新了。"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对街头摄影充满热情、已经获得世界性认可的日本摄影大师——森山大道。他曾自喻为狗,说自己每天像一条狗一样在街头各处拍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大师的故事。" "森山大道的这句话特别有名,他说:‘我每天就像一条狗在路上到处排泄一样地拍摄照片。’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街头摄影的热情和执着。大家知道,狗出门走几步就尿一下,是为了留下气味儿,而森山大道用这种比喻来形容自己在街头的拍摄,他的野心和激情显露无疑,也因此影响了许多街头摄影爱好者。" "森山大道193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小时候他是个可爱的小朋友。上了职业高中之后,他学的是平面设计,20岁时成了一名独立的平面设计师。可是不久他发现,自己不适合在办公室待着,他更喜欢在街头游荡。于是,他决定转行做摄影师,从摄影助理开始干起。" "森山最初跟随日本著名摄影师岩宫五二,两年后辞职去了东京。当时他特别想加入摄影群体‘VIVO’,可等他到了东京,VIVO已经解散了。情感爆发的森山失声痛哭,所幸VIVO成员之一的摄影师细江英公看到了他,收他为助手。细江英公可是战后日本现代摄影的教父级人物,这段时间也为森山大道奠定了坚实的摄影基础。" "1968年,30岁的森山大道参加了日本先锋摄影团体‘挑衅’,从此,他的摄影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独特的影像风格,森山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摄影界的重要人物。" **摄影观念:** "森山大道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他的摄影观念,他说:‘摄影是一件永远做不完的事儿,街上总有令人着迷的瞬间。我觉得像纽约、巴黎、上海这些城市,还是应该由本地的摄影师去拍,我作为一个旅行者,只能拍到表面的东西。而我最适合的还是东京的新宿街头。’他还认为,拍摄的街头如果没有一点危险,那这个地方也就没趣味了。" **建议给年轻摄影师:** "最后,我想分享一段森山大道给年轻摄影师的建议。他说:‘没有量,就没有质。多拍,是唯一的建议。拍得越多,你会发现新的东西,这会让你更好奇,更想继续拍下去。摄影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之前咱们讲了几位摄影师的故事,很多听友给我发私信,希望能继续聊聊这些摄影大师。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位非常知名的摄影大师,他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他提出的‘决定性瞬间’这个理论,大家应该都有耳闻了。他就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布列松,为什么说他是最土豪的摄影师呢?因为他从小就是个富二代。他的父亲拥有自己的纺织厂,母亲则经营着一个大农场。可以想象,这在当时是多么富裕的家庭背景。不过,布列松对家族生意没兴趣,他对绘画和艺术充满了热情,这都要感谢他的路易叔叔——一位有天赋的画家。" "布列松在20岁时去了剑桥大学读书,两年后应征入伍。退伍后,他没有回到法国继承家业,而是去了非洲的科特迪瓦,在那里他过起了打猎的日子。不过,这段日子并非毫无意义,正是在打猎时,他培养了捕捉‘决定性瞬间’的技巧,这也是他后来在摄影中最著名的理论基础——等待最关键的时刻,然后果断按下快门。" "回到法国后,布列松买了一台徕卡相机,配的是一颗五菱定焦头。要知道,徕卡可是顶级设备,一上来就用徕卡,咱们普通摄影爱好者真是比不了。布列松还结识了另外两位著名摄影师——西莫尔和卡帕。他们一起创立了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开创了现代新闻摄影的新篇章。" **八卦时间:** "我们聊点八卦。布列松的妻子马丁·弗兰克也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比布列松小整整30岁。不过,她并不是布列松的第一任妻子。布列松在1966年与马丁·弗兰克相识,那时候他已经结婚了。结果一年后,他离婚了,三年后与弗兰克结婚。这也让人感叹,有钱会拍照的布列松,不仅事业成功,连爱情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啊。" **摄影理念:** "接下来分享一下布列松的摄影理念。他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从不裁剪照片。他认为,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应该已经做出了关于构图、线条等所有的选择。如果一张照片拍得平庸,裁剪也无法拯救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和我们平时学习的‘二次构图’有些不一样,但他的话确实提醒了我们,拍摄时对画面内容的把握才是最重要的。" "布列松还说,技术和直觉同样重要。摄影师需要熟练掌握自己的器材,就像厨师知道该撒多少盐,不用秤量。这一切都是本能和直觉的结合。所以,基本功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摄影中的‘白平衡’,为什么我通常推荐大家使用自动白平衡呢? 白平衡是数码相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不同色彩光线下准确还原被摄物的颜色。在胶片时代,是没有白平衡这一说法的。胶片相机会忠实记录光线的颜色,比如在老式的钨丝灯或街灯下拍摄,画面会明显偏黄或偏红。而数码相机则可以通过白平衡调整来修正这些色彩偏差。 如果你在室内钨丝灯下拍摄,只要将白平衡调整到钨丝灯模式,告诉相机你当前的光源偏黄,相机就会进行自动纠正。 早期的数码相机自动白平衡的精准度相对较低,在复杂光线条件下经常出现偏差,因此大家习惯手动调整白平衡。不过,手动白平衡并不一定就完美。比如,日光模式的白平衡值是5500K,但即便设置了这个值,有时照片依然会偏黄或偏青,反而不太准确。 但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进步,现代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已经非常智能和精准了。在大多数场景下,它能提供相对准确的色彩还原,而且特别省心,你几乎不需要再手动调整白平衡,这一点尤其方便。 不过,准确的色彩还原真的是你想要的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说,你拍摄美食时,稍微偏暖的画面能让食物看起来更有食欲。而如果完全还原自然光线,可能画面就没那么吸引人了。 再比如,日出前拍摄风景,画面往往泛蓝、偏冷,这其实是氛围的一部分。如果你用准确的白平衡去拍,反而会丧失这种特殊的氛围感,让照片显得普通。所以,有时候‘错误的’白平衡反而能帮你营造想要的气氛。 你可以尝试在实时取景模式下调整白平衡,感受不同白平衡对画面色调的影响,让照片根据需要偏冷或偏暖。这个小技巧可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拍摄效果哦。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昨天我们讲了‘陷阱对焦’,今天呢,我还想跟大家分享另外一种陷阱拍摄的形式——怎么拍闪电。 闪电这种东西,看起来很难抓拍对不对?很多同学一听到拍闪电,第一反应就是‘闪电这么快,得用高速快门抓拍’,其实这思路是错的!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拆解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闪电有两个特性: **第一**,它是不可预期的,你不知道下一道闪电什么时候出现。 **第二**,它是瞬间发生的,你没办法在看到的瞬间按下快门,因为等你大脑反应过来再摁快门,闪电早就消失了。 既然抓拍不行,那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做一个‘闪电陷阱’。假设现在正好有闪电,大约每十秒会有一次。那我们可以设置相机的快门速度为10秒,用慢门的方式拍摄,让相机一直处于拍摄状态。也就是说,你的相机此时像是张开的大网,等着闪电落网。这样不管什么时候闪电出现,你总能抓到它! 当然,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三脚架**是必须的,因为慢门拍摄必须保持相机稳定。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要在户外拍!万一被闪电击中了,那可就不是拍照的问题了。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白天拍摄是不是会过曝?’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晚上,缩小光圈,比如F16,慢门拍摄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是白天,10秒曝光确实会导致过曝,那么我们可以缩短快门时间,比如1秒、2秒,同样连拍。虽然废片会多一些,但总比你盲拍来得更高效! 通过这种陷阱拍摄方式,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能轻松捕捉到闪电,效果比抓拍要强得多。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昨天我们讲到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通常需要高端机型,因为它们对焦点多,连续自动追焦性能好,连拍速度也快。但是很多同学可能会说,‘哎呀,丁老师,我的相机是中低端的,难道就不能拍高速运动了吗?’ 其实不是的!即便你是手动对焦的相机,也能轻松拍出运动中的精彩瞬间。今天就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技巧——‘陷阱对焦’。 首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容易明白了。想象一下,兔子跑得很快,你如果靠两条腿去追,很可能追不上。但是如果我们在它必经之路上挖个陷阱呢?结果是一样的——我们抓到兔子啦!在摄影中,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思路。 假设你在运动会上拍摄百米赛跑冲线的瞬间。终点线的位置是固定的,对吧?你可以提前把相机的对焦点对准终点线。对好焦后,把镜头切换到MF模式,也就是手动对焦模式。这样,焦点就被锁定住了。你现在只需要等着运动员冲过终点线,在他踩线的瞬间按下快门儿。终点线区域已经是清晰的,运动员在这个区域也一定是清晰的。这就是‘陷阱对焦’的核心原理。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在运动拍摄中,陷阱对焦能够有效提高拍摄成功率,尤其适合那些对焦性能不强的相机。 日常拍摄中,陷阱对焦同样适用。比如你拍一只奔跑的小狗,或者小朋友跑过的一瞬间,甚至是滑板少年腾空的时候,都可以提前对焦他们必经的地方,然后等他们进入那个焦点区域再按下快门。这种方法不仅降低了对器材性能的要求,还能捕捉到极为精彩的瞬间。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很多同学在刚买相机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哎呀,丁老师,这个相机价格还行,但只有九个对焦点,另外一台有六十多个对焦点,但价格有点贵,我该怎么选呢? 确实,对焦点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机的运动拍摄能力,特别是在拍摄运动物体时。一般来说,对焦点的多少也反映了相机的等级。入门级相机通常有少量的对焦点,而中高端相机则会拥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对焦点。 但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究竟对焦点的多少有多大影响呢?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对焦点就足够了。太多对焦点有时候反而用不到。比如,你拍风光或者拍摆拍的人像,场景不动,人也不动,单个对焦点就完全能满足需求。 大家需要理解,对焦点的数量和对焦精度是两回事。很多中画幅相机对焦点很少,可能只有三个或者五个,但每个点的对焦精度却非常高。反观有些相机,即使有几十个对焦点,如果某些镜头配合不好,也会跑焦。这时候再多的对焦点也没有实际作用。 所以,如果你主要拍摄风光、静物等不动的对象,一个对焦点加上单次自动对焦(AF-S)就足够了。比如,你在拍摄一朵花时,使用一个对焦点对准那朵花就可以了。如果你让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它可能会对准其他地方,影响你想要的拍摄效果。 另外,大家可能不知道,单反相机中央的对焦点精度通常是最高的。丁老师自己在90%的拍摄情况下,都是使用中央对焦点配合单次自动对焦,先对准然后再重新构图。半按快门锁定焦点,这样就能够轻松完成拍摄。 但如果你拍的是运动物体,比如飞鸟,那多点对焦就显得非常有用。单个对焦点可能很难精确对准飞鸟的飞行动作。如果启用六十个对焦点的多点对焦,相机会自动在多个对焦点之间切换,始终跟踪飞鸟的位置,提升拍摄成功率。 总结一下:多点对焦通常是配合连续自动对焦(AF-C)使用的,而单点对焦则更适合配合单次自动对焦使用。多点对焦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根据拍摄需求选择不同的区域,比如左边、中间或者右边的一组对焦点,进一步提高拍摄的灵活性。 最后提醒大家,买了相机之后,一定要认真看看相机说明书,了解如何使用这些功能。这对于提高拍摄水平非常有帮助!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在户外拍摄人像的时候,大家通常会以人脸的曝光为准,对吧?背景亮不亮倒是其次,只要人脸曝光正常就行了。当然啦,如果你希望背景和人物的光笔对比更好一些,可以借助反光板或者闪光灯来调整,但有些场景比如日落时分,光笔特别大。这时候,你会发现天空的晚霞非常漂亮,但人脸却成了黑乎乎的剪影。如果强行以人脸为准,背景就会过曝,失去了那份美感。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拍摄剪影人像。 剪影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人物主体成为黑色轮廓,背景则保持明亮,形成一种独特的反差效果。其实拍人像不一定非要把脸部拍得清清楚楚,剪影反而能呈现一种独特的美感。 拍摄剪影的步骤也很简单:只要让相机的曝光以背景为准,就能拍出剪影效果。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背景要特别亮,而人物主体的光线要特别暗,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光笔对比。在阴天或者光线平坦的环境下,剪影是拍不出来的。最佳时机通常是日落时分,纯逆光的情况下效果最棒。 从技术角度来说,拍剪影并不难,但要拍得漂亮还是有一些技巧的。首先,一定要拍侧脸!拍侧脸才能看到人物的五官轮廓,像鼻子、嘴巴、睫毛等。如果你正对镜头,剪影出来的就是一团头发,根本看不出是谁。所以这一点非常关键。 第二,背景要尽量选择开阔的地方,比如海边、山顶或者宽阔的草原,这样背景干净,没有杂乱的物体干扰。最好是天上有火烧云,这样拍出来的剪影效果会特别震撼。如果背景有杂物,比如树枝或者人群,会影响剪影的效果。 第三,拍摄前要观察好背景,确保你拍摄的区域背景是亮的。比如,天空有亮有暗时,你可以拍半身,把头部和身体放在亮的部分,剪影效果会更清晰。如果背景太暗,剪影就会融入背景,失去效果。 最后一个小技巧,在拍全身剪影时,建议模特做一些舒展的动作,比如经典的瑜伽动作、伸展双臂等。这样剪影的形状更有趣,更有看点。如果只是简单地侧身站着,可能效果会有些呆板。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从今天开始呢,我会不定期地给大家讲一些摄影界名人的故事。可能有同学觉得,这些大师离我们太遥远,听他们的故事对我有什么帮助呢?但其实啊,了解他们的故事,真的能学到不少东西,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摄影理念,还能让我们在交流时多一些谈资。今天,我们就从摄影术的发明者——达盖尔的故事说起。" 其实一开始,我对什么不猎松、卡帕这些名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可是后来我发现两点:第一,不管我喜欢与否,这些摄影大师对摄影的理解确实比我们高得多,他们的理念能帮助我拓宽摄影的思路;第二,有时候跟别人聊起这些大师,总免不了会提到他们的作品或理念,知道一点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好,不然只能尴尬地点头装懂。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世界上这么多摄影名人,自己查资料太费劲了。没关系,我就是给大家节省时间,整理好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就像雇了个人帮你读书一样,轻松获取知识。而且,通过学习这些大师的故事,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拍摄技巧,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摄影理念。 说到今天的主题,咱们先从摄影术的发明者达盖尔说起。这个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他不像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摄影师,因为他其实不是纯粹的摄影师,而是发明家、艺术家和化学家。达盖尔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发明了实用的摄影术。 达盖尔一开始是个画家,因为绘画需要很长时间完成一幅肖像,他就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快地完成?于是他开始研究快速记录影像的技术。其实早在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就已经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是曝光时间长达八个小时,而且照片无法长期保存。这引起了达盖尔的极大兴趣。 1837年,经过十年的研究,达盖尔成功发明了银版摄影术,简称达盖尔摄影术。虽然他的合作伙伴尼埃普斯在这期间去世,但达盖尔坚持完成了研究。这项技术通过水、银蒸汽和盐溶液,成功地将影像固定在碘化银的铜板上,并且大大缩短了曝光时间,照片也能长期保存。 在达盖尔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诞生了。它和我们现在的相机结构类似,包括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和暗箱,焦距固定在75mm。使用这台相机,曝光时间只需二三十分钟,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当然,关于谁发明了第一台相机,这在科学界曾有争论,因为尼埃普斯在1826年已经拍摄了第一张照片。但那张照片需要八小时的曝光时间,无法长期保存,更多人认为,达盖尔的技术才是真正实用的摄影术。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捕捉瞬间,定格永恒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摄影师丁叮当! 这是一个基于音频的摄影教学栏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关于数码相机的有趣故事,带大家回到1975年,一起探寻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诞生。现在,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啊,要追溯到1975年了,当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公司,正是那个年代胶片和胶片相机的最大生产商——柯达。没错,就是那个曾经占据了全球影像市场霸主地位的柯达。 在1974年的某次项目会议上,柯达制定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项目记录的摘要是这么说的:要创造出一部无胶卷的手持相机,通过电子方式拍摄黑白影像,并将它们记录到不太昂贵的音频级磁带上。磁带呢,应该能从相机内取下,并且插入到播放设备上,以便在电视上观看。 制定了目标,一年之后,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这台相机采用了1万像素的CCD影像传感器,记录一张黑白照片大约需要23秒的时间。存储设备呢,就是咱们小时候听歌用的盒装磁带,一盒磁带大概能存30张照片儿。 虽然现在听起来这台机器有点儿荒谬,但它在当时可是影像行业的最尖端产品。柯达甚至称它为未来相机的原型机。在技术报告中,柯达预言未来相机会成为一种小型设备,能够在光照条件极差的情况下拍摄彩色照片,并将照片存储在一种不容易丢失且稳定性极佳的存储器上。这个存储器可以从相机里取出来进行播放,还可以重复使用。 咱们可以看到,柯达当时已经对未来做出了非常精准的预测,显示出他们卓越的预见能力。然而,尽管柯达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最终还是因为害怕失去当时近乎垄断的胶片市场,而没有大力推进这一革命性的技术。结果,正是他们自己几十年前研发出的数码技术,在2012年彻底打败了他们,柯达最终申请破产。 讲这个故事,不仅是为了回顾摄影技术的进步,更是为了提醒大家,我们要时刻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仅仅为了当下的安逸就忽略了未来的发展。现在这个时代,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只有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才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 好了,今天丁老师就先聊到这 光影交错,叮当随行。 想要系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 欢迎订阅。每晚6点,咱们不见不散!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