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艺术档案EP35 | 对话龙彬

青年艺术100

历经十四载,作为青年艺术生态的见证者与记录者,2025年,我们将全新建立“100艺术档案馆”,系统收录每位入围艺术家的创作轨迹、思想脉络与艺术实践,同步收集、保存与研究青年艺术家文献,这里将收藏100艺术家们过去的记忆与对未来的畅想。 01:38 简单的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我的作品的一个风格。第一个是日常,第二个是基础记忆储存,第三个是微型雕塑 04:55 我可能要一直做艺术这个方向。 07:04 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莫兰迪和杜尚,我觉得我的创作观念和他们有点像 10:33 可能这也是特别好的这种大艺术家会坚持的一种创作路径,他不会为了追求创追艺术而去创作。 19:42 有的时候我在做作品,我就会想如果以后能证明我存在 年度入围奖艺术家 龙彬 1995生于贵州 2016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20于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任职于贵州省美术与雕塑研究院 艺术家自述 我一直着迷于传统微型雕塑,着迷于它独特的观察方式与精湛的雕刻技艺,于是试着对微型雕塑的工艺技法及艺术语言进行当代转换。在我的木雕作品中,是从传统经典的微型雕塑作品出发,从中吸取营养与自己的风格相结合,探索出一种具有自己代表性的创作语言。 我用艺术之笔描绘生活中一些与我有关的事和物,借用微型雕塑的造型语言,用木雕的方式塑造我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缩小比例雕刻在树枝中,形成雕塑的收藏形式,从此艺术作品成了我储藏记忆的盒子,我把记忆储藏起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一起成长,而不是遗忘。如果说艺术赋予我全新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审视日常的话,那么技艺赋予了我独特的方式来记录日常、歌颂生命,我借艺术之名,雕刻时光。

36分钟
0
1天前

100艺术档案EP18:对话阮叶旻

青年艺术100

历经十四载,作为青年艺术生态的见证者与记录者,2025年,我们将全新建立“100艺术档案馆”,系统收录每位入围艺术家的创作轨迹、思想脉络与艺术实践,同步收集、保存与研究青年艺术家文献,这里将收藏100艺术家们过去的记忆与对未来的畅想。 内容摘要: 02:56 一个关键词,我觉得是重生吧,因为我最近就是2025年之后。有一种就是重新生活的一个感觉吧 05:19 我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下进行研究的,硕士的时候,主要是关注的是新媒体摄影,就是像是谷歌街景这种新的图像的这种载体 07:04 日本这边可能跟国内不太一样,比起艺术的本身就是综合性大学和美术性美术大学还是不太一样,综合性大学会利用摄影跟社会产生一个什么连接之类的,更加人文科学的一个领域吧 13:07 双胞胎是我自己请的模特,就是这件作品其实是我自己很私人的一个创作灵感,这个是来自于我自己的个人经验吧,因为我自己也是双胞胎。 18:54 转向了一个影像在技术语境下的这个这个变化,一个内到外的一个创作状态,可能比跟其他的艺术家可能不太一样 21:32 我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就是学校的助教和美术教育类的一些工作 青年艺术100年度入围奖艺术家 阮叶旻 1996出生于上海市 2019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 获艺术学学士学位 文学学士学位 2022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 获硕士学位 现于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 地球社会论专攻空间映像研究室博士在读

8分钟
8
2个月前

100艺术档案EP17:对话刘冠南

青年艺术100

历经十四载,作为青年艺术生态的见证者与记录者,2025年,我们将全新建立“100艺术档案馆”,系统收录每位入围艺术家的创作轨迹、思想脉络与艺术实践,同步收集、保存与研究青年艺术家文献,这里将收藏100艺术家们过去的记忆与对未来的畅想。 内容摘要: 08:22 我作品中的这个最近几年的两个主要的方向,一个是这个重新反思权力的叙述,还有一个是社会关系的重组,或者叫社会关系的重新发现 11:38 这三年之中,他们或许大多数人会有一种随波逐流,三年之后又把这些东西迅速的遗忘 17:42 那人为什么被分清为369等有高端低端是吧?那么这个事情呢,促使我进行了一些社会性的思考,因为我突然发现我自己的作品就是没有办法去面对这些社会现实 22:02 我的思考呢,是通过的社会性以及话语如何在社会中传播,话语要是图像式的话语,我可以通过装置的这种形式来实现 28:11 我玩音乐是最近开始在弄,然后最近呢,就是有一些在我的这个想法,可能是希望通过这个声音,甚至是音乐性一点的这种实践来实现 37:50 他一看你说你画的是这样的一个题材,他可能就不是太好展览 青年艺术100年度入围奖艺术家:刘冠南 1984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 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学士学位 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硕士学位 202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获博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沈阳

16分钟
5
3个月前

100艺术档案EP13 | 对话陈宝仪

青年艺术100

栏目介绍:历经十四载,作为青年艺术生态的见证者与记录者,2025年,我们将全新建立“100艺术档案馆”,系统收录每位入围艺术家的创作轨迹、思想脉络与艺术实践,同步收集、保存与研究青年艺术家文献,这里将收藏100艺术家们过去的记忆与对未来的畅想。 内容摘要: 01:21 我觉得应该是电流和没网,还有一个过度思考这三个词 03:23 因为我是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我就开始学习画画了 13:22 有时候特别在黄昏的时候,落日会比较吸引我 21:16 目前其实也在不断的寻找新的创作方式 31:33 目前为止有没有收到过一些有意思的评价或者反馈 年度入围奖艺术家:陈宝仪 艺术家自述:本人近年创作以“城市光影”为轴心,在传统宣纸与当代综合材料的碰撞中构建东方美学。从《夜色降临 把光抱紧》体现城市夜晚窗户透出灯光的温暖,到《我与光一起生活》的泼墨泼彩实验,用光隐喻引领人们的归家之路。逐渐形成“以材料显影城市情感光谱”的创作系列。2024以来,《晨》《暮》《昼》《夜》四联画解构城市生物钟——68cm方形画布上,呈现香港四个时间的不同景象,岩彩模拟光的闪烁。《游离》重构重组了城市景观,用“鱼”表现对现代都市人们心理状态的另一种体现与思考。 我聚焦都市人的状态,宣纸基底形成的道路裂痕,水彩的冷暖在拼贴边界交融,岩彩的粗粝颗粒如记忆碎片悬浮,用综合材料构建城市光影,在混乱中显影那些被遗忘的温暖光谱,这些瞬息的光,才是城市的隐性脊柱。

46分钟
12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