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只想实现小目标,不追问意义 | 许纪霖

刀锋时间

“儒家替法家背了重农抑商的锅。”“年轻人读懂老庄才能自由。”中国传统文化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讲述下,变得妙趣横生。 自认上世纪“文化热”遗少的他,如今在B站上已是一名“年轻”UP主,在颇具网感的UP主身份之外,许纪霖内心依旧保留着严肃的一面。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者,当被问到如何定位自己,他总会说:“我是一名知识分子。”在他看来,所谓“学者破圈”只是“降维启蒙”,其实是文化与思想启蒙工作的延续,本是分内之事。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许纪霖教授,和他聊聊: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人有何意义?“文化热”时期,“反传统”的他如何萌生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作为一位标准的人文知识分子,他如何看待盛行的技术决定论?除此之外,他也谈到了王小波与张爱玲这两位他所欣赏的“反潮流”人物,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存在主义热”的回忆和对上海城市文化的思索。 嘉宾: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持: 郝汉,新周刊编辑 钟毅,新周刊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02:14 如今流行的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往往“碎片化”,缺少脉络性的把握 09:32 上世纪“文化热”时期,我其实是一个“反传统”的人,认为传统是坏的 15:05 今天的年轻人有强烈的文化认同,但缺乏文明自觉,以为“我的”就是“好的” 18:30 康德的所谓“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和儒家的“仁”相通 21:12 一个人想拥有正常的“三观”,需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彼此平衡 25:30 中国人的意义世界在近代崩解了,西方则不同 30:50 我不相信“技术决定论”,但我相信文化、技术都在历史中起作用 36:26 我喜欢王小波的经验理性,它往往能够充当一切“狂热”的解毒剂 43:41 嵇康和西西弗斯在鲁迅身上合流了,但他仍然是传统中国士大夫 45:53 张爱玲注意到了中国文化中“小传统”对普通人的塑造 53:17 上海文化浅薄,它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56:28 “破圈”“出圈”这些词本身没有特别的新意 荐书: 《脉动中国》 《家国天下》 《安身立命》 配乐: Dark Chariot-梅林茂 Incantato-Adam Hurst Fragile Dream-久石让 只得一生-罗大佑 团队: 内容监制:萧奉 节目编辑:郝汉 协同策划:钟毅 后期制作:林星妤 视觉设计:庄直树 音效制作:JustPod 互动: 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嘉宾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58分钟
8k+
4年前

女性主义如何言说艺术与爱情 | 沈奕斐x祝羽捷

刀锋时间

过去一年多,女性话题在互联网和文化界引起了很多讨论。人们关心家庭中妇女的境况和权利,关心30岁女性的婚育焦虑和职场瓶颈,关心女性步入老年以后的陪伴和养老问题,更关心下一代女性的成长环境。 一些文艺作品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一思潮。《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这样的学术著作成了流行读物,作者上野千鹤子也成了女性主义icon。谭维维的专辑《3811》刷屏,很多人在其中听到了自己或者身边女性的遭遇。 人们对女性热点越来越关注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网络上的讨论正在走向极化。众声喧哗之中,情绪往往压倒了理性,热度本身常常模糊了讨论的价值。而理性反思、良性探讨,都离不开阅读。 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的文化访谈节目「硬核读书会FM」在世界读书日正式上线,让我们来聊聊“女性与阅读”。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学者沈奕斐和作家祝羽捷,和她们一起聊聊:各界对女性议题的关注有何特点?她们私人经验中的女性意识如何萌芽,哪些书籍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启蒙作用?爱情和艺术等领域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性别视角?有关女性的讨论,怎样才能够走出非黑即白的站队,让人们接纳差异与复杂? 嘉宾: 沈奕斐,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在2021聊性别》主讲人 祝羽捷,作家、策展人、《艺术折叠》主播 主持: 郝汉,新周刊编辑 Nelly,媒体人 话题: 1:41 为什么2020年被称作“女性主义元年”? 3:46 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让那一年成为了真正的性别元年,21世纪被称作“她世纪”。 5:00 近些年的网络讨论拓宽了哪些我们对女性议题的理解:Papi酱“冠姓权”讨论、六旬女追星与中老年人的情感陪伴、中年女演员的公开演讲与职业选择等...... 9:50 女性主义书籍的出版观察:面向大众的理论读物明显增多;上野千鹤子成为女性主义icon;旧书再版成为风潮;文学、非虚构(自传)等读物类型变得丰富。 25:00 私人经验中的女性意识启蒙:从波兰斯基的电影《苔丝》,到儿童文学《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31:45 沈奕斐:“我从小生活在一个非常女权的环境里,从事性别研究是非常偶然的结果。” 37:44 祝羽捷:“许多艺术家不愿意参加女性主题的艺术展,怕被贴上女性主义标签。” 41:42 理论化的性别视角如何观照艺术,让我们能够感性地认识性别? 43:57 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普遍主义的批评,而不是来自特殊视角的评价 50:27 女性主义者与爱情:浪漫爱情模式和男女平等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57:50 精英阶层的女性和第三世界的女性需要彼此理解,个体选择和结构性改变应该相辅相成。 荐书: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如何抑制女性写作》 《回归家庭》 《男性的衰落》 《知晓我姓名》 《透过性别看世界》 配乐: Respect-Aretha Franklin Am I Wrong-Nico & Vinz A Brand New Start-Track Tribe 《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吕仁德 团队: 内容监制:萧奉 节目编辑:郝汉 协同策划:钟毅 后期制作:林星妤 视觉设计:庄直树 音效制作:JustPod 互动: 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嘉宾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68分钟
12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