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携带》首个文创 购买链接与详情请扫描下方图片 《禁止携带》第二期旅行团——也门正在招募 详情请点击链接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A9Fk73Rc9lEJF4CY04iVMA 有意向者扫码进群,请添加备注,谢谢。 走出非洲 两个月的时间,从埃塞开始一路向南,去到了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路上经历的磕磕绊绊,也让我融进了非洲的本体。我仰仗时间和地里的尺度,虽然大多数时候身不由己,可我还是努力去细腻的感受非洲。有开心,就会有伤感伴随;有平淡,就会有激昂的瞬间。不是每个人在这一生中都需要或者有机会经历非洲,我也不想再向他人去解释我的非洲,只有我自己知道,沾染了非洲,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我效仿电影《走出非洲》的名字为自己离开非洲时加油打气,可直到现在回忆起来,我发现自己根本走不出非洲。 隐隐约约得,偶尔会伴随一些失落,有时候会想起那些辽阔的草原、岩画、熙攘街市的细碎瞬间,尤其是看到非洲朋友发的那些动态,我才意识到非洲对我的影响融进了日常。恍恍惚惚的在国内很有一段时间了,好像走出非洲一直没有什么答案,它只是我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过程。 直到那天,那个下着雨的清晨,犹如一道闪电击中了我,将我彻底揉碎,唤醒了生命中缺失的一部分。走出非洲的意义,从未在草原,也不在岩画或街市,非洲的过程都只是序章。而那一瞬间,我才明白,真正的答案已悄然在身边生长出来,像热带印度洋吹来的风,比坦桑的明媚更炽烈的光线,比塞伦盖蒂还辽阔的平坦。真正的非洲,已无声地落在了我的心底。 时间轴 00:00 Waka Waka by Shakira 00:36 开头废话 05:41 美国纽约 09:38 埃塞俄比亚 18:51 肯尼亚 25:29 坦桑尼亚 33:32 莫桑比克 40:46 毛里求斯、卢旺达、乌干达、马拉维、马达加斯加 46:53 南非 52:26 中国北京 54:59 结尾音乐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by The Lion King 其他平台 Spotify, Apple Podcast, YouTube, 豆瓣
世界是个礼物,极石带你打开。 感谢极石汽车,邀请我、土摩托、小老虎、马桢。徐盛哲,组织了这次特殊的沙特阿拉伯公路旅行,我也借此机会又一次回到了海湾地区,又一次回到了麦加。 这次极石汽车沙特公路旅行时大家在埃尔奥拉大象岩前的合影 我们所驾驶的两辆极石汽车在沙特北部的埃尔奥拉 天之所在之方,意指来自天启的方向。它不仅仅是一种地理的指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象征着信仰的起点、光的源头、朝拜的方向。只有我们东方的古汉语之中,这个词语才能指代着神秘、严肃与距离感,如同从尘世望向一片永恒的圣境。《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天方即麦加天房。当我再提及天方一词,它就不仅仅是地图上的远方,而是一种跨越文明与时间的凝视,在沙尘与光亮之间,神与人的距离被不断重写。所以,请允许我用“天方”来命名。 从天方回来之后,麦加一直在我脑中悬浮,她总是挥之不去,我也不知为何,只好顺其自然,就犹如之后顺其自然的看到了一部动漫——《进击的巨人》,而后我贪婪式的跟着剧情往下走,就像那些伸开手臂疯狂触摸克尔白金门的信徒。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部剧的名字,是我独自开车在保加利亚和北马其顿边境处的一个纪念碑前,梁文道的播客中提及了这部剧,直至两年后我才自己陷入了《进击的巨人》。在看完前两季之后,我暂停了下来,因为内心终于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我心中的那座城也越来越具象,麦加终于再次出现在我的文字里面。 我还是那个独自站在苏丹索菲亚俯瞰麦加的自己,那些高大的人造物,就像巨人一样俯瞰着这座圣洁的城市,人类如蝼蚁一般,无助、弱小,却围绕着自己坚守的信仰一直旋转,不停旋转。黑色立方体不再具体指代某一个宗教的圣物,它似乎是人类坚守或对抗的某种东西,维系着一种平衡,让弱小的我们得以延续。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一座现实世界里的麦加、一座《天空之城》的拉普达,或是一座《进击的巨人》的希娜。 我背着“假杂志”的帆布包在阿拉伯沙漠腹地,有关我在假杂志的一期叙利亚“假展览”点击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R-4T35hnW-n_dzpAOw-_1A 时间轴 00:00 Stil by Acid Arab 00:50 开头废话,线下见面会与也门旅行团 02:22 再次站在麦加的山头,极石汽车组织了我和几个朋友来到沙特 07:12 埃尔奥拉的寂静 11:20 请允许我用“天方”命名 16:27 沙特快速改革的一些迷思 21:00 圣城麦地那 30:46 不太喜欢的大城市,吉达与利雅得 41:36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麦加、一座拉普达或是一座希娜 1:00:18 结尾音乐Call of Silence by Sawano Hiroyuki 其他平台 Spotify, Apple Podcast, YouTube, 豆瓣 关于《禁止携带》旅行信息分享群 扫码添加企业微信拉入群内,或关注公众号“米兜伊斯特”,在服务栏中寻找二维码
贵州的一些地名,杀人坝、杀人坳、杀人孔、杀人岗、杀人沟…这些骇人又神秘的地名,像是隐藏着什么秘密似的,我知道当我去到这些地方时,现实一定是另外一幅与想象大相径庭的画面,但这成为此次我去贵州大山深处的一条线索。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去往细枝末节的过程。 贵阳有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所以我经常来贵阳,这十多年,总是以心情好或不好的理由来贵阳。我对贵阳很熟吗?谈不上,因为来这里我从来不操心,同学带着我去这儿去那儿,很多地方我至今都叫不上来名字。贵阳我不熟吗?也谈不上,我甚至学会了半吊子贵阳话,整日泡在贵阳那些细碎杂乱的小街巷内。这也如同我对贵阳本身的理解,既熟悉又陌生,有时候是既看不懂又看得懂,处在中间的一个暧昧空间。 一次好奇,一次听歌时的冲动,促成了这次短暂的国内行走,却酝酿很久。 从三线建设到花果园的出现,一波一波的移民潮,一层一层的身份迭代和在迷茫中寻找,都随着时代的浪潮推演改变,身处其中的人们不一定看得清,但这样行进方式中带来的江湖,是我喜欢的某种气息。 此次我以贵州的一些地名作为描述的引子,对贵州进行回忆和现实观察。 (封面来自摄影师Michael Wolf拍摄的香港,视觉上与现实的花果园非常接近,但我并没有花果园类似的图片,故选择了香港作为替代) 时间轴 00:00 《夏日终曲》by新裤子乐队,与贵阳饭桌上的录音 02:39 小车河 13:46 花果园 26:17 杀人坝 32:03 杀人沟 38:15 杀人岗 41:17 杀人坳 45:20 杀人孔 49:37 结尾音乐《瞎子》by尧十三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平台 Spotify, Apple Podcast, YouTube, 豆瓣
大家可以首先看这里:https://collection.xiaoyuzhoufm.com/dubai 几年前,无数次去迪拜转机、休整或是处理工作,每次去完中东腹地的各种国家之后都喜欢回到迪拜短暂停留一小段时间。 人生中获得的第一个摄影比赛的大奖就是去迪拜领奖,之后10年内无数次途经迪拜的过程中,我逐渐对海湾地区这些新兴的年轻城市产生了兴趣,它们代表了中东地区另外一种可能性。对于现代海湾地区的探索,迪拜自然是首当其冲。 这一次因为等待签证而在迪拜停留,重新审视了这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去到了我过完熟悉又不熟悉的一些区域,看到那些裸露的沙漠与人为建设的水泥体毫无过度而产生生硬关系的时候,我也产生了一些冥思。 -时间轴- 00:00 安达卢西亚靡靡之音 00:50 开头废话 03:33 从纽约到迪拜 10:06 因为摄影比赛获奖而第一次去到迪拜 21:03 再次降落迪拜,十年后再看迪拜老城 32:26 把“新地形”的视角带入现代海湾 38:31 铺满烟火气的德拉,迪拜给外来者带来了什么? 54:53 迪拜最具有地标性的区域,哈拉法塔 1:03:08 迪拜港,棕榈岛、帆船酒店、芝加哥loop般的新潮迪拜 1:13:37 结尾音乐,奈伊(Ney)独奏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平台- Spotify, Apple Podcast, YouTube, 豆瓣
不是不爱伊拉克,而是不知从何开始。 这期回归中东,在美国看到离开加沙地带之后就没见过密度如此之大的巴勒斯坦国旗,思绪被拉回到中东。想到伊拉克这个重要的中东国家之一,我好像从未正式作为一期内容来讲述,因此诞生这一期篇幅不小的内容。 以巴格达为起点,从摩苏尔、埃尔比勒、基尔库克、萨迈拉到巴比伦、泰西封、卡尔巴拉、纳杰夫、乌尔、纳西里耶直至巴士拉,陆路纵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巴格达,一座肮脏混乱的战乱国家、全球化进程中转型失败的首都,却每次在离开之后坐车返程接近她、沿着破败的高架桥跨过底格里斯河时,就会倍感亲切和放松,接受她所有的缺点,把自己打碎并溶解在这片混沌中,也就会在这片浑浊里分辨出能抓得到的那份最细微的与自己内心的共情。 -时间轴- 00:00 《爱在西元前》by周杰伦 00:29 开头废话 02:21 纽约街头 06:47 伊拉克最初的印象 08:54 不同时代的人对不同地区的印象是动态的 13:48 从巴格达开始 54:32 巴比伦与泰西封 1:05:28 埃尔比勒与基尔库克 1:19:59 摩苏尔 1:32:27 萨迈拉 1:40:28 卡尔巴拉与纳杰夫 1:50:25 乌尔与纳西里耶 02:01:45 巴士拉 02:07:08 回到巴格达 02:13:28 结尾音乐 Bagpipes From Baghdad by Eminem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平台- Spotify, Apple Podcast, YouTube, 豆瓣
囍,来自于一路上看到很多民居上贴着的红双喜,这个形式感与这一路相契合。 这一路穿行了安徽和江西的很多地方,虽然这两个省过往也曾去过,但并不细致。3月总是出行淡季中的淡季,一切费用都很低,约了上海的一个摄影师朋友,一起搭伴走了这一路,照例尽量避开大城市,观察细枝末节的现实。 正式路程的起点从淮河北岸开始,向南穿过长江、鄱阳湖、信江、赣江,停留了南京、蚌埠、淮南、安庆、皖南屏山村、祁门县、以及一些不知名小村落,到达江西景德镇乐平市、南昌、新余、吉安、南丰、鹰潭,最后又经过景德镇回到南昌。 这可能是今年,至少是前半年最后一期有关国内的内容了。 照片会比播客稍有延迟,等冲洗完毕上传至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时间轴- 00:00 景德镇御窑厂环境音录制 00:57 废话 07:06 南京 09:53 蚌埠 27:58 淮南 30:07 安庆 35:34 皖南 40:04 祁门 50:24 珠林 53:01 浒崦 57:32 南昌 1:05:54 新余 1:07:57 吉安 1:11:30 君埠 1:19:14 黄陂 1:28:30 南丰 1:23:41 鹰潭 1:29:01 结尾音乐《南方》by文雀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平台- Spotify, Apple Podcast, YouTube, 豆瓣
罘(Fú),取自于这一路简短无目的的国内公路旅行途径地名中的一个字,山东烟台芝罘区的罘。 一个字的题目也表明这是一期有关国内的内容。我喜欢将国内内容抽象出一个字的概念作为标题,因为《禁止携带》这档私人播客也是自我创作的一部分,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一个字不一定涵盖通篇的内容,只是一个抽象的意境,一种形式罢了,与内容有微妙的联结即可,如同去年八月的那一期《巫》,有关中国中部的一期内容。 此次过年期间从家乡太原出发,一路向东,途径河北石家庄、山东滨州、山东潍坊、山东烟台、山东威海直至山东最东边,而后折返至山东青岛、河北邯郸,最终回到太原。 一路上所见所闻在播客中进行讲述,一些奇幻的、普通的、平淡的、火热的场景和地点,串联起自我观察中国在这个时代下的种种,一种纪实性的表述和个人主观的感受,因为我深爱这种微妙的属于中国的某种无法轻易言说的文艺气息。 有关这一期的图片可在稍后搜索公众号“米兜伊斯特”进行匹配,用胶片拍摄,需要一点时间进行整理和编辑,不会太久。 -时间轴- 00:00 《父辈的父辈》by巴主席和云母逼乐队 00:58 开头废话 07:58 大年初一,拿着相机去太原郊区的山里寻找废弃村庄 16:01 石家庄北站和石家庄老站 23:12 在石家庄的郊区,我“验证”了自己是个“傻逼” 36:36 让我敬佩的“傻逼城市石家庄” 40:35 滨州黄河上的浮桥,河水洋洋,北流活活(guō) 45:20 平原上的大火 48:59 掠过潍坊,夜入烟台 55:35 台风送来了布鲁维斯号,一场急促的“表演”形成 1:05:46 野海边混沌世界中清澈的鞭炮 1:06:50 青岛的“新冠高架” 1:11:22 结尾音乐《秦皇岛》by万能青年旅店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平台- Spotify, Apple Podcast, YouTube, 豆瓣
春节前闲聊一期,我也在回家过春节的路上了。 抽取了纽约这个符号,纽约和太原,代表着我的两种生活。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有这样两向生活的符号性,一种向外,一种向内。 2024年还有一些新计划: 其一,虽然还在筹备阶段,但可能会更多地出现与大家的线下互动,让《禁止携带》式的出行方式带领大家探访边缘国家。 其二,作为摄影师,我也会出一些自己拍摄照片的画册。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让自己快乐!也感谢大家新一年继续支持和鼓励《禁止携带》。 -时间轴- 00:00 《千万次的问》by刘欢,《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片头曲 01:40 如期而至春节前的一期 12:59 拉斯维加斯的“大球”Sphere 18:08 达美航空上的肯尼亚空姐 22:14 牙买加换乘的夜晚,纽约式阴暗 25:35 曼哈顿中城寒冷的夜晚 30:54 音乐铺满纽约地下 33:27 过去在纽约最难受的一次 39:31 满是流浪汉的华尔街 46:40 纽约向外,太原向内 52:16 即使失去儿时年味的春节,我也只想回家 59:33 新一年《禁止携带》新动向 1:02:21 《金蛇狂舞》by Howie Lee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平台- Spotify, Apple Podcast, YouTube, 豆瓣
这一期是我去年在前苏联地区走过的一些地方的回述,因为相似的时间点相似的季节给了我回忆的某种思绪,涉及到前南斯拉夫地区和目前全世界唯一还在信奉苏维埃主义的一小个不被多数承认的小国家。本期涵盖波黑、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以及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德左)。 无年前我在柏林宾馆里的窄床上看了《再见列宁》,窗外就是残存的柏林墙。电影结尾处列宁只剩下一半身子的雕像被直升机吊着从空中驶过东柏林,一直被瞒着的母亲不知道东柏林的不复存在,不知道苏维埃的不复存在。当列宁和她“挥手”而过时,那种心情复杂的程度已不是我这代人可以触摸的透的,梦中告别,再见列宁。 宏观的理想还能通过惨烈的方式进行结束,人们和时代都会记着,可是回归到独立的个体,回归到人本身,我们很多成长时期伟大的理想,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悄悄离去了,我们甚至连个祭奠它的方式都没有,只能让它消散,这种隐忍只有每个人自己才有体会,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构建自我的一个过程。 《禁止携带》现已登陆豆瓣了,欢迎大家去帮我评价打分。 本期涉及图片相关阅读: 《再见列宁》摄影 /李亚楠 《Spomenik》摄影/李亚楠 -时间轴- 00:00 蒂拉斯波尔列宁广场录音 04:24 萨拉热窝的冬天 17:36 “死地”生长的“石花” 22:00 眼睛纪念碑的现实 30:16 两面特殊的国旗涂鸦 32:20 巨大的立体构成 38:28 英雄谷的“水晶”翅膀 43:08 古司基拍摄画面般的超市陈列 46:01 “虚构”的弹孔纪念碑 52:15 不是所有纪念碑都是废墟 57:58 需要换轮的国际列车 1:06:55 再见列宁 1:11:42 谢里夫超市 1:15:56 来自东方的审美 1:21:26 结尾音乐Moscow Nights by Vladimir Troshin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平台- Spotify, Apple Podcast, YouTube, 豆瓣…
西非萨赫勒,我向往已久的区域,终于成行,初探萨赫勒,在更为成熟的时机,定然会前往这个世界最纷争的萨赫勒腹地,深入这一片当下真正的“无规则游戏”之地。 从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启程,一路北上,以陆路的方式穿过毛里塔尼亚,直至西撒哈拉,并在撒哈拉深处沙漠的萨赫勒古城游荡,而后坐上艰苦的毛里塔尼亚铁矿列车去到铁矿城。 萨赫勒是我既中东地区之后这个星球最想探访的区域,那种遥远神秘远离现代文明的荒蛮之地,需要伴随身体上的艰苦以及强大的好奇心和毅力,才能窥探到它深藏于背后的某种细微的美。这份来自遥远区域的鬼魅,仿佛是这个世界最遥不可及的某种隐喻。 -时间轴- 00:00 Inigradan by Fatou Seidi Ghali & Alamnou Akrouni 02:39 西非之行的缘起 04:05 何为萨赫勒 10:10 飞机上横跨萨赫勒南缘,带着几十台iPhone的马里倒爷 15:08 亚非欧大陆的最西端 18:54 清真寺与纪念碑 23:52 奴隶岛与博物馆 28:39 渔港与街头广告 31:47 达喀尔式混沌,一座永远“看不清”的城市 35:34 需要一定“门槛”的国家 38:26 圣路易斯,两个岛的两个世界 42:02 垃圾海滩上的足球少年 44:43 西瓜刀小女孩 46:42 毛里塔尼亚的郊野,撒哈拉西缘腹地 51:07 撒哈拉西缘深处的绿洲,最苦的一夜 53:34 夜晚骤起的大风 56:35 地球初期的混沌与古迹 1:04:15 沙漠腹地的铁矿列车 1:17:02 回程之路 1:20:14 结尾音乐Chebiba by Tallawit Timbouctou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我回来啦,自我“年假”结束,这一期回归中东,也是作为摄影师第一次说摄影本身。 有个喜讯:承蒙大家的喜爱,《禁止携带》获得了一个奖项,2023第二届CPA中文播客奖的“年度城市旅行类播客”。 思绪回到2019年夏天的一条朋友圈,我在耶路撒冷老城外的大马士革门外: 三个正统犹太教徒从亮着彩灯的大马士革门走出耶路撒冷老城,从我身边走过说着我听不懂的希伯来语,一家穆斯林伴着阿拉伯音乐的背景音说笑着进入大马士革门。坐在这里遥想200公里外真正的大马士革,不曾想可以去到战乱时期的大马士革,也在一场跨年末日狂欢中见证了她和平的到来。大马士革背后的整个中东腹地是六年来不断往复的地方。从2013年开始摸索阿富汗、伊朗,到2014年去约旦、黎巴嫩寻找难民开始,直至今年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腹地来回穿梭不同区域,甚至见证了伊斯兰国在叙利亚最后的灭亡,到现在我觉得不会如此之快就来到的以色列,耶路撒冷。看着亮着灯光的金顶清真寺,摸着西墙,再穿过大马士革门坐在小广场聊天,浑身有种过电的感觉。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是两座我最喜欢的城市名字。地缘上来说,至此走遍了中东腹地所有国家,站在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先知寺就觉得自己会在不远的时候看到耶路撒冷远寺,这样的历史也让自己入境以色列尤为困难,安全人员中午严苛的审问如同回忆自己六年的行程,也是阿拉伯之春之后整个中东腹地的各种变化回顾,顿觉自己参与的如此之深,最终还是放行。中东千年来所有的繁杂都在这里了,让自己处在时空巨大的斡旋中心,周围的人不会在意这 个东亚人面对大马士革门为何热泪盈眶,耶路撒冷的凉风打在胳膊上是真实的,感到自己的过往都不是虚构。 Cheers to Jerusalem Cheers to the Middle East (不是我不想放照片,而是过不了审…这期封面我也本来想放自己的获奖照片,也过不了审,请谅解) -时间轴- 00:00 Koudelka: Shooting Holy Land | Painting With Light 2017视频的声音节选 00:38 开头废话-为自己好久没更新的开脱 09:11 没有任何地区能够替代中东在我心中的地位 13:32 最初的三年,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运气、虚荣与获奖 43:38 中期的三年,自由摄影师之路到逐渐专业,并想要摆脱 55:33 目前的三年,我所喜欢的状态 1:01:47 有关出行和摄影器材 1:07:19 最后的絮叨 1:10:10 结尾音乐Ttabla (Musique de Fête, Vol. 2) by TAXI KEBAB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首先祝大家双节快乐! 忽左忽右x禁止携带x非行家 我又一次回到了肯尼亚,在东非,和朋友们重聚。这一次的任务也很明确,配合杜师傅和程老板,共同带队《忽左忽右》的第一次线下旅行团。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东非看野生动物,也是我许久没有参与过的集体生活,没想到获得了如此之多丰富的体验。大家可以跟随我这一期去窥探东非草原的秘密,与之前一期不同又相同,不同点在于前一次是自然景观,这一次是野生动物,而两者的相同点就在于,它们共同描摹着这个星球巨大的时间尺度,直击一种远古又自然的气息。 非洲“企业家” 我们贴在肯尼亚的logo,有缘的朋友可以去巧遇 -时间轴- 00:00 Massai Dance Music 02:34 我又回到了肯尼亚 08:25 和杜师傅、程老板,共同开启《忽左忽右》的第一次线下旅行团 13:53 有关一路上我印象深刻的野生动物 54:42 东非草原,保持饥饿 56:07 有关印象深刻的场景 59:14 有关动物保护和动物纪录片 1:06:31 有关人类 1:10:53 有关集体生活 1:23:14 之后,我们也许会开启更多 1:24:26 结尾音乐,小老虎推荐,Bonge Favour by Khaigraph Jones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