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Martin,一个95年的“夜总会”猎头。 估计很多听友会迷糊打了双引号的“夜总会”是啥行业! 其实呢,就是曾经辉煌的房地产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房地产行业中,开会泛滥成灾是普遍现象: 中层以上人员,35%-45%的工作精力在开会; 超过25%的地产人员,每天需要参加一个至少一个小时的会议; 30%左右的会议,会用来讨论与议题不相关的内容; …… 这一行被戏谑称为“夜总会”,员工在夜里也一直要开会,连轴转赶进度,这些都是有上述数据支撑的! 转型猎头前,Martin是隆力奇小镇的一名销售。采访时,我们还聊了很多隆力奇的故事,结果上周二(2月21日)隆力奇就“暴雷”了。我们采访中提到的蛇园团建也没了。呜呜呜好可惜………… 【本期内容】⬇️ 除了让Martin和我们分享他当猎头的工作经验之外,还聊了房地产人工作真实现状,当然内容里有各行业都通用的如写简历、简历造假、背调暗调、金三银四等内容的展开探讨和揭秘。这一期可以称之为干货大杂烩!总会有一段是你会感兴趣并有所收获的! 【本期时间线】⬇️ 03:07 我在隆力奇小镇当导购 05:41 小镇里有寺庙,寺庙里有“神算子” 08:01 办公室恋情告终,阴差阳错来上海 10:22 没有过往相关经验,也可以成为一名猎头 12:28 为什么是房地产行业猎头,而不是新能源、医药? 14:18 我的雇主都是房地产“大厂” 15:48 猎头到底是干嘛的?和HR的区别是什么? 17:45 猎头入圈的薪资范围 22:16 “夜总会”是一个比互联网更卷的地方 23:55 真实房产人现状——“大姨妈”消失 26:05 如何写出让猎头眼前一亮的简历 28:20 传说1份简历在Hr手上不会超过三秒钟 29:38 长得好看的人一定要在简历上放照片! 31:02 背调和简历造假那些事儿~ 37:47 学历造假会被猎头“拉黑”吗? 38:33 桃色新闻、金钱交易对房产人的影响有多大? 39:31 房地产圈的八卦公众号,早年还遭人“追杀”~ 40:28 今年还有“金三银四”吗?谈谈2023年的春季就业市场! 43:32 给当下打工人的实用职场“忠告” 【本期主播】Teddy、噗噗猫、晴朗、关灯兄 【制作人】晴朗 【后期制作】噗噗猫 【背景音乐】Sorrow Lasy morning 带我去找夜生活-告五人 【即刻】身边人(节目同名) 【特别提醒】⬇️ 我们节目是每周二8:00上线哦!若喜欢这档节目,记得订阅哦!
【本期嘉宾】⬇️ 王医生 她是博士毕业后,一直在上海知名三甲医院从事心内科工作的一名青年女医生。众所周知大医院的医生除了临床工作忙碌,科研任务也很繁重。但作为主播的多年好友,在听说要采访她时,王医生还是很热心的留了空档给我们!太感动啦~ PS:本期邀请的嘉宾王医生又做客我们节目啦 给我们带来了《女人减肥有多狠?与医生聊聊她做小白鼠减肥的那些年Vol.14 》 王医生不惜掏出各种当小白鼠的黑历史给我们讲她超十五年减肥的踩坑经验! 【本期内容】⬇️ 本期话题包括王医生的职业选择(科室选择)、对医生转行的看法,一些看病的科普和干货!特别是熬夜的“救命锦囊”,还有在线号脉、探讨哪些保健品是智商税的内容~~ 由于主播们对于医生的私生活也很好奇,所以这期的后半段我们都在疯狂“折磨”王医生,“威逼利诱”她和我们讲讲医院里的八卦,渣男渣女和那些不能说的小秘密。 今天我们的话题会比较的轻松。非常适合大家在吃饭、摸鱼和通勤的时段收听~ 【本期时间线】⬇️ 03:31 靠“排除法“选择了心内科 08:32 医院前三有钱的科室是哪些? 09:34 周围医生转行的那些事儿 12:50 年轻人都容易得哪些心血管相关的疾病? 15:00 吸烟、甜食、咖啡、熬夜对心血管的影响 16:57 在线科普早搏和动态心电图 19:25 熬夜都有哪些有效的自救办法? 25:15 哪些保健品是智商税? 29:52 哪些线上问诊平台比较正规、靠谱? 30:58 采访现场的role play 36:14 医院八卦——男男女女的那些事儿 41:32 男医生与食堂阿姨、女医生与同学、导师和院长…… 47:53 患者可以加医生微信吗? 49:50 高效看病的一些建议 51:11 药物服用禁忌 51:45 哪些病可以去社区医院看?哪些需要去三甲?哪些需要找专家? 【本期主播】Teddy、噗噗猫、晴朗、关灯兄 【制作人】晴朗 【后期制作】噗噗猫 【背景音乐】Sorrow Lasy morning Do whatever 【即刻】身边人(节目同名) 【特别提醒】⬇️ 我们节目改成每周二8:00上线啦!
【写在开头】⬇️ 事先声明,本期名称不是标题党。如果你全程听完了,一定会相信我没有骗你。 其实这期才是《身边人》录制的第1期节目。也正是因为我们四个人第一次组一起做访谈,暴露了我们在采访时经验略显不足的问题。于是我想了下,不如放在第二期,让我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来润色。 我不想由于我们采访上的失误,而让大家错过Rex的故事。 Rex,是这期节目的嘉宾。他是我最好的异性朋友,一个来自浙江农村的93年男孩,家里唯一的大学生,一个靠读书而得到机会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小镇做题家”。学生时代读书和生活费的开销均来于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学校的补贴。我们在采访的时候,没有刻意去提及他有些特殊的家庭情况,只是轻描淡写地聊到他来自浙江小城。在与他确认标题的时候,他说乡村做题家这个标签会更贴切。但我认为没必要通过放大他糟糕的出身以及凸显他的努力奋斗来搏人眼球。 这期聚焦的是“选择”的议题。一个没有视野,没有社会资源的小镇青年,在面临着高考填写志愿,毕业选行业、选岗位时他的抉择以及他选择后的生活。 采访时的氛围很轻松,也绝对地真实、真诚。几乎没有沉重的内容,除了聊做选择,找工作这些话题之外,我们还聊到了他的兴趣爱好、他自发改造外表、他参加综艺节目《芝麻开门》的几个小故事。 我的个人观点是,选择比努力重要。他的故事也正印证着我的这句话。希望这一期Rex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不了人生启迪。 【本期内容】⬇️ 由于本次采访的内容前后会有一些信息的穿插,所以总体将归纳为以下三部分,不做具体的时间点罗列↓↓ 一、成长和校园回顾❤️ * 高考落榜对外经贸大学,最终录取浙江大学 * 为了赚钱他在大一兼职做医药代表 * 因为医生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些看法 * 大学时代其他繁杂的实习经历回顾(咨询、公关、市场等) 二、关于职业的选择❤️ * 高薪、风口、部分岗位门槛低——他决定走向互联网 * 专业受限,能选的岗位只有产品经理和运营 * 唯一一次跳槽,在面对新一轮选择的一些思考与感想 * 对于当下行业与被裁可能性的思考 三、其他❤️ * “好看的人在职场更受欢迎”,他决定改变外在 * “野猪大改造”成为护肤和健身达人 * 原来答题类综艺也是有剧本和“内定”的 * 助人为乐,指导别人求职的小小经验 【一些补充】⬇️ 写shownote的第二天,他发给我了一下他刚抖音上刷到的图,和他采访中的观点很贴切。我觉得可以放进来给大家一起看看。 【本期主播】Teddy、噗噗猫、晴朗 【制作人】晴朗 【后期制作】噗噗猫 【背景音乐】Lasy morning 、你曾是少年 【即刻】身边人(节目同名)
【本期嘉宾】 City(李佳蔚) 2017年毕业后一直在澎湃新闻,从事上海本地的民生、人物、热点新闻等事件的采访和报道工作。 如果你生活在上海,或许你曾无意间看过他报道的新闻。 你可以在他的报道里见到形形色色的人,领导、老百姓、打工人以及不为人知的小众人群。 你也可以在他的采访里感知到他的温柔与人文关怀,无论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政治政策的理解,还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 【本期内容】 我们第一期的嘉宾City,其实是【身边人】团队采访的第二个小伙伴,是主播噗噗猫的好朋友。大家都被他从一而终的职业理想所打动。在这期节目里,你能了解到他的求学经历、从实习到正式工作的记者经历、他遇到过的比较难忘的报道故事、他采访了却最终选择未报道的“船员失事”故事以及他对记者职业、当下媒体的解读。 在本期内容里,City还帮助我们打破了对记者行业的固有印象,告诉了我们他作为记者真实的职业状态。 对记者行业/澎拜新闻媒体感兴趣的听众,也能从中收获到不同媒体的选择、入行建议等干货知识。 如果你喜欢这集的内容,欢迎分享、转发! 点击上方【订阅】,持续关注【身边人】的精彩节目 ! 【本期时间线】 03:42 我们对“记者”的第一个误会 04:50 从英语专业跨考,成功上岸的求学回顾 08:52 “从一而终”的四段媒体实习(外滩画报、大象公会、澎湃新闻、南方周末) 11:15 小众的“环保新闻”你听说过吗? 16:15 随叫随到的上海一线生活 20:28 上海古寺住持与他救的4500条流浪狗 28:24 City对“澎湃新闻”以及其审核机制的解读 30:55 为什么网上总有人说澎湃新闻“造谣”? 34:38 当记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36:20 记者的收入情况 38:53 记者是流动性特别大的一个职业 40:56 没有报道出来的“船员失事”故事 45:16 记者会有“35岁”年龄焦虑吗? 47:52 给年轻人入行“记者”的实用建议 51:01 喜欢和赚钱是可以兼得的 【本期主播】Teddy、噗噗猫、晴朗、关灯兄 【制作人】晴朗 【后期制作】噗噗猫 【背景音乐】Last morning 、 loving call 【即刻】身边人(节目同名) 【附录】 澎湃新闻,创办于2014年,是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互联网资讯平台,其影响力在全国新型主流媒体中位居前列。 —如果你对本次采访的嘉宾很感兴趣,欢迎阅读他曾经报道过的新闻— 1、《上海古寺住持与他救的4500条流浪狗》——关注小众群体 2、《曾在苹果手机代工厂的网吧青年:这里是一片天地,人来人去》——关注普通打工人的娱乐生活 3、《23天,结束漂泊》——2022年4、5月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时期的采访报道 4、《“躲在卫生间的阿芬”找到工作了,滞留虹桥火车站的其他人怎么样?》——关注上海疫情结束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5、《记者探访劳务市场、潜入招工群,歧视新冠康复者更隐蔽了?》——关注上海疫情结束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