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5 我有抑郁症,还是ISFP?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权力史

歧义 La politique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聊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历史,并进一步探讨其作为一门知识话语在社会结构中充当的变化着的角色。我们还聊了最近几年在中文互联网上火起来的MBTI,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积极发表自己为什么会相信或使用MBTI的话语,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来更进一步了解每个人选择MBTI来自我叙事和自我理解的差异化的动因。 -本期嘉宾- Vista(微博@维司塔),哲学本硕,研究方向为心智哲学、心理学哲学、精神病学哲学,目前兴趣领域为女性主义理论 爱发电:多重视野 小宇宙播客(筹备中):多重视野 -制作人员- 主播:Evan 编辑:鸽鸽 声音设计:Wren 大家可以参加我们的爱发电付费课程会员计划https://afdian.net/a/disagreement -时间轴- 00:03:53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00:04:57 疯癫与精神病学的历史 00:17:58 精神分析产生背景:性别及社会再生产 00:20:30 精神分析对女性的“性”的规训 00:24:39 19世纪法国社会的背景下的女性歇斯底里症 00:26:57 弗洛伊德理论的起源:歇斯底里症与性虐待 00:30:28 “反求诸己”的心理学知识话语 00:32:50 同性恋运动与精神病学的反思:何谓精神病又何谓正常? 00:36:15 “疯癫骄傲”:精神病治疗的“幸存者”的民权运动 00:42:09 精神病学的边界与权力问题——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修订 00:45:35 中国的精神病学发展史 00:50:20 我们为什么愿意接受精神病学诊断? 00:54:00 MBTI与心理测试的起源 00:56:45 智力测验的偏见与测验的自我循环验证 01:05:38 组织工业心理学的发展 01:09:25 MBTI人格测试有用吗? 01:11:56 人格心理学的问题:存在稳定的人格吗?人格多大程度是“独立”的? 01:13:57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MBTI测试? 01:22:25 心理咨询师的反思:心理问题与社会结构 -参考文献- 疯癫史: [法]福柯《疯癫与文明》 精神分析: [意]西尔维娅·费代里奇《以工资反对家务劳动》,中文版收录于《对女性的恐惧:女巫、猎巫和妇女》 [意]西尔维娅·费代里奇《与哲学、心理学和恐怖主义一起: 将身体改造为劳动力》,《英美性工作的起源与发展》,收录于《超越身体边界》 Fraser, Nancy. “Crisis of care? On the social-reproductive contradictions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in Social Reproduction Theory, ed. Tithi Bhattacharya (Pluto Press, 2017): 21-36. [法]露西·伊利格瑞《他者女人的窥镜》 [美]朱迪思·赫尔曼《创伤与复原》 疯癫骄傲运动: Seth Farber, The Spiritual Gift of Madness: The Failure of Psychiatry and the Rise of the Mad Pride Movement (2012) Clare Allan, Misplaced Pride, The Guardian (27 Sep 2006) Amelia Abraham, Remembering Mad Pride, The Movement That Celebrated Mental Illness, Vice (18 Nov 2016) 医学人类学: [美]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 MBTI: Merve Emre, The Personality Brokers: The Strange History of Myers-Briggs and the Birth of Personality Testing (2018) (纪录片)Persona: The Dark Truth Behind Personality Tests (2021) Jessie Yeung and Yoonjung Seo, How Koreans fell in love with an American World War II era personality test, CNN (July 27, 2022) 心理学: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 Jerry M. Burger, Personality, 10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8) Paul E. Levy, Industri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Understanding the Workplace (Worth Publishers, Macmillan Learning, 2017) 心理咨询: 杜梦薇《不确定的环境,心理咨询有用吗?》GQ报道(2022年11月2日) 扩展阅读: 珍妮特《找回疯癫》,维司塔译,见爱发电主页“多重视野” Allan V. Horwitz and Jerome C. Wakefield, The Loss of Sadness: How Psychiatry Transformed Normal Sorrow into Depressive Disorder (2007) Joanna Moncrieff Critical psychiatry Nick Walker, Neuroqueer Heresies: Notes on the Neurodiversity Paradigm, Autistic Empowerment, and Postnormal Possibilities (2021) 鸣谢老师:Derek Bolton -本期配乐-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Martin Jacoby - Preludes, Op. 28: No. 4 in E Minor

91分钟
13k+
2年前

Vol.14 女性主义不止是疯马秀

歧义 La politique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聊女性主义各个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争论,主要展开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关于父权制和国际劳动分工的观点,并进一步应用到对于中国本土的女权实践的分析上。 本期节目发出24小时后评论区点赞数最高的两位将各获赠一本《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 大家可以参加我们的爱发电付费课程会员计划https://afdian.net/a/disagreement -本期主播- Evan、Lemon、00 -参与讨论嘉宾- 77、Laura 编辑:鸽鸽 音频设计:Wren -时间轴- 00:03:25 关于女权主义各流派的概述 00:12:36 对自由主义女权的澄清 00:14:19 文化女权主义与女性气质 00:16:32 激进主义女权及其对性别秩序的颠覆 00:23:40 马克思主义女权与性别劳动分工问题 00:31:13 全球资本主义分工与女性主义 00:34:26 性别问题上历史叙事带来的麻烦 00:42:10 性产业中的女性的分层 00:49:30 成为女性劳工还是家庭主妇? 00:56:35 女性家务劳动——“不被视作劳动的劳动” 01:02:05 谁在生产蕾丝而谁在消费蕾丝——劳动的家庭主妇化 01:09:42 印度的“嫁妆谋杀”与中国的“天价彩礼” 01:15:55 对中国女权主义运动的思考 01:29:05 从性骚扰问题透视社会话语权的不平等 01:37:33 现实家庭生活与女性主义及其实践 01:46:40 “Lisa疯马秀”事件下的女权问题思考 -延伸阅读- 我,而不是你:主流(白人)女性主义的问题 https://mp.weixin.qq.com/s/cXSnQ_bsc29Niucx18xfiQ [德]玛丽亚·米斯《父权制与资本积累》 [意]西尔维娅·费代里奇《凯列班与女巫》 [意]西尔维娅·费代里奇《超越身体边界》 Holmes, M. (2007). How Can Gender Best Be Explained? In What is gender?: Sociological approaches. (介绍女权主义各流派的) Lorber J (2012) "Night to His Da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In Feminist Frontiers. (性别建构论的理论逻辑) -配乐-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Yannick Nézet-Séguin,Florence Price - Symphony No. 4 in D Minor:II. Andante cantabile.

121分钟
13k+
2年前

Vol.13 我们即将进入老无所依的时代吗?

歧义 La politique

本期节目我们从养老问题延伸到社会责任的分配问题,进而探讨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普遍性”缺失的情况下,失去联结基础的我们还有行动和改变的可能吗? -本期制作人员- 主播: Evan、Lemon 嘉宾: 墨季,LSE 人类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宗教人类学 编辑:鸽鸽 音频设计:Wren -时间轴- 00:02:53 老龄化问题与养老问题概况 00:10:42 “老”的界定及“老化”的三个维度: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 00:12:28 微观中的养老问题 00:13:55 作为一种治理话语的“生老病死” 00:16:20 身载历史:身体之于历史是被动的还是能动的? 00:27:30 西医与中医对身体的不同态度 00:30:39 谁是养老“责任人”——养老责任的划分问题 00:42:23 “陌生人社会”:社群的缺席与随之凸显的养老问题 00:45:24 阶级意识:斗争中形成的对于共同处境的自觉 00:49:17 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中的主体与身体 00:53:25 传统与现代的共谋 00:54:58 “一与多”的视角下对于资本逻辑的抵抗 -延伸阅读- 【美】葛玫《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凯博文《照护》 埃利亚斯《临终者的孤寂》 安玛莉·摩尔《照护的逻辑》 周柯含,黄盈盈:“人以舞分”?论社会变迁广场舞中的社会与阶层;老化中的主体“性”——对老年女性之身体与性的研究 黄盈盈: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Sangren《汉人的社会逻辑》 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福柯《安全、领土与人口》 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 余成普《地方生物学:概念缘起与理论意涵》(article) 聂丽平《60岁的她们,还在养老院当护工》(解法Solution) Judith Farquhar, 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 Judith Farquhar and Margret Lock, Beyond the Body Proper Turner Bryan, The Body And Society -音乐素材来源- 专辑:《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 爱发电平台:afdian.net

65分钟
4k+
2年前

Vol.12 风格作为抵抗,颓废主义与20世纪东北亚殖民史

歧义 La politique

本期节目通过另类角度重新向听众们介绍了发源于欧洲19世纪中后叶的“颓废主义“文学运动,旨在破除其在中国的文艺批评传统中的刻板定论,并通过分析其在20世纪伴随着东北亚殖民史的接受史来提出一种“文艺抵抗”的可能性主张。进一步来说,我们希望挖掘这样一种文艺思潮如何能在当下被扩大理解为一种抵抗绩效逻辑和“积极”逻辑的普遍生存策略的可能性。 -本期制作人员- 主播:Evan 嘉宾:Dee。英语文学学者 编辑:鸽鸽 音频设计:wren -时间轴- 00:03:12 颓废主义运动是什么? 00:11:51 颓废主义的背景与发生:保守性的自我感动还是超越性的反抗运动 00:19:45 “大众品味”的辨析 00:23:17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文本:作为意义的中介 00:31:23 颓废主义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京派与海派之争 00:43:10 东北亚(朝鲜半岛)殖民史与颓废主义 00:47:20 颓废主义在东亚的传播 00:55:30 日本殖民扩张中的颓废主义——作为文化殖民的工具 00:59:48 历史语境下的文化思考 01:08:05 殖民地颓废主义作家的抵抗 01:19:25 颓废主义对于当下的意义:作为一种抵抗的无所事事与游手好闲 -延伸阅读- 文学作品 Charles Beaudelaire, Les Fleurs du Mal:(1861). BoD-Books on Demand, 2023. Joris-Karl Huysmans (trans. Robert Baldick, Patrick McGuinness), Against Nature (Penguin, 2003)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first published 189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Walter Pater,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naissance (first published 187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Arthur Symons (ed. Roger Holdsworth), Selected Symons (Carcanet, 1974) Harold Acton, Peonies and Ponies: A Novel. (Chatto & Windus, 1950). Kim Tongin, Sweet Potato: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by Kim Tongin. (trans. Grace Jung, Honford Star, 2017). Jun'ichirō Tanizaki, The Tattooer (kindle edition, Japanese) 文论作品 Kostas Boyiopoulous, Yoonjoung Choi, Matthew Brinton Tildesley (eds.), The Decadent Short Story: An Annotated Anthology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5) Linda Dowling, Language and Decadence in the Victorian Fin de Siècl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Kate Hext and Alex Murray (eds.), Decadence in the Age Modernis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9) Philip Hoare, Wilde's Last Stand: Decadence, Conspiracy, and the Most Outrageous Trial of the Century (Arcade Publishing, 2017) Kristin Mahoney, Litera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Post-Victorian Decad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Michele Mendelssohn, Making Oscar Wild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Alex Murray (ed.), Decadence: A Literary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Matthew Sturgis, Passionate Attitudes: The English Decadence of the 1890s (Pallas Athene, 2011) David Weir, Decade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Liang Luo,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Staging Salomé in China,” Staging Decadence. Di WU, Oscar Wilde in East Asia (1890–1945), The Oxford Handbook of Oscar Wilde, (Eds.) Hext, Kate & Murray, Alex (2024). Oxford UP. [forthcoming in 2024] Di WU, Oscar Wilde in Sinophone Cultures, Global Encyclopaedia of LGBTQ History, (Eds.) Chiang, Howard (2019). Charles Scribner’s Sons Press. pp. 1721–1731 「肌色」の憂鬱:近代日本の人種体験 (《 “肤色”的忧郁 : 近代日本的人种体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 2021), 73–187. 韩炳哲《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中信出版集团 -背景材料- -本期音乐- Quatuor Végh,Sandor Vegh,Sandor Zöldy - String Quartet No. 13 in B-Flat Major, Op. 130: II. Presto

95分钟
4k+
2年前

Vol.11 不要再说你在独立思考了!

歧义 La politique

本期节目我们借助哲学史的认识论脉络系统性地反思了时下流行的几个“有毒”的知识话语,包括“独立思考”、“存在主义”、“心理咨询”、“人间清醒”。 -时间轴- 00:04:30 对“独立思考”的反思:“我思”的哲学史回顾 00:18:10 “缸中之恼”的迷思与胡塞尔“意识的发生学” 00:27:05 交互中的一致——生活世界与主体间性 00:31:20 海德格尔与拉康:交道世界是意识产生的前提——无意识是在大他者的场域结构起来的 00:37:40 海德格尔:哲学史就是存在的遗忘史 00:47:47 生命的沉沦倾向——对存在发生史的冷漠 00:49:20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知识并不是“无辜”的 00:53:40 “独立思考”的不可能性:独立思考即对不可能独立思考之必然性的自觉 00:57:40 无根的存在主义:绝对自由的自为 01:03:03 什么是心理咨询——一种生产“合格主体”的治理技术 01:06:49 向死而在——海德格尔对资本主义拜物(知识)教的反思 01:17:58 摆脱沉沦:对存在史保持反思、面对生命的可能性 01:19:15 心理治疗——可能性的抹杀 01:20:58 “人间清醒”的陷阱:知识的普遍化与思想殖民 01:28:35 如何真正地进行“反思”? -延伸阅读- 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 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雅克·拉康 《无意识中文字的动因或自弗洛伊德以来的理性》(拉康选集) 米歇尔·福柯《认知的意志》(性经验史第一卷) 路易·阿尔都塞《论再生产》 -本期音乐- Oda Balsborg,Hetty Plümacher,Ira Malaniuk - Das Rheingold, WWV 86A / Scene 1:"Wallala! Lalaleia! Leialalei!" -本期主播- Evan, 萧-萧 -本期编辑- 鸽鸽

91分钟
10k+
2年前

Vol.10 何以为家?1949年之后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

歧义 La politique

本期节目我们从性话语的变迁聊到了家庭结构的变迁,详细讨论了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的家庭结构变化,并借此进一步反思当下的女权主义运动如何能避免话语上空洞的分类学而落到具体的社会关系和权力斗争的场域中去。 -时间轴- 00:10:10 朗西埃的歧义政治:倾听历史的无声处 00:16:00 西方语境中亲密关系的变革 00:24:48 东方语境下的性之变:悄无声息的革命 00:29:00 不同的理论语境下“家庭”概念的发展与辨析 00:42:20 从未实现的“核心家庭”神话 00:51:30 中国古代家庭制度的文化解读:五服制度、婚姻习俗 00:57:50 集体化时代的家庭制度变革 01:13:50 改革开放后家庭的转型——城乡二元结构下家庭形式的改变 01:19:30 “流动家庭”的出现——不充分的现代化 01:30:30 中国城市家庭的个体化过程 01:38:20 城市双职工家庭中女性的窘境:工作与生育的冲突 01:48:40 对于女性主义各脉络的澄清 01:59:30 身体不在场的“网络女权主义” 02:03:30 “多元主义”的辨析 02:06:10 “后父权”时代到来了吗? -延伸阅读-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 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沈奕斐《个体家庭iFamily: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与国家》 李银河《女性主义》 潘绥铭, 黄盈盈《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 黄宗智《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 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 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凯列班与女巫:妇女、身体与原始积累》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新的现代性之路》 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劳伦斯·斯通《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 1500-1800》 雅克·朗西埃《歧义》 -本期音乐- The Weeknd, Suzanna Son - Family -本期主播- Evan, Lemon -本期编辑- 鸽鸽

135分钟
6k+
2年前

Vol.9 庶民能说话吗?消失的不仅仅是她

歧义 La politique

本期节目讨论的是最近院线上映的电影《消失的她》,我们分别从视听语言、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给出了各自的评价。更进一步地,我们分析并揭示了该电影中男性、资本、帝国的三合一视点,我们认为这部电影通过帝国上层男性的视点对女性、东南亚和无产阶级进行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文化猎杀。 -时间线- 00:13:35 名副其实的“消失的她”——男性视角叙事 00:20:40 女性关系的刻板想象:姐妹情谊or女同情谊 00:27:20 服务于男性特质的女性形象 00:36:09 底层必然堕落?——作为无意识的阶级想象 00:42:20 混乱的东南亚——东方大国的“东方主义” 00:47:09 对创伤的特写是一种反思还是享乐? 00:50:10 无产者和资本家谁是“寄生虫”? 00:59:40 以父权、资本与强国为基点的电影视角 01:03:09 “浪漫爱”想象的破灭与“门当户对”观念的回归 01:09:00 “小确幸”的资产阶级美学——《隐入尘烟》 01:16:30 《消失的她》可以怎么拍?从电影母题到社会现实种种 -延伸阅读- Gayatri Spivak,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刘人鹏、丁乃非 《含蓄美学与酷儿攻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图腾与禁忌》 -本期音乐-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Cantabile in B Flat, B.84 -本期主播- Evan、lemon、马克里斯蒂、咖喱 -本期编辑- 鸽鸽

90分钟
6k+
2年前

Vol.8 劳动、性与身体,女工们的欲望与抗争

歧义 La politique

本期节目我们延续第31期的讨论,在改革开放之后,“劳动妇女”变成了“打工妹”,国家、资本和父权如何促成了这一新的主体的形成?我们通过谈论具体的工作空间中的规训体系和“女工们”的“反抗”,来谈论欲望与尊严如何被市场的逻辑重构。最后我们试图追问一个福柯式的问题:“性化”如何被用作生产“服从的主体”的治理技术。 -时间轴- 00:01:10 身份的转变:从劳动妇女到打工妹 00:12:20 赛博空间与数字劳工 00:18:00 改革开放:欲望与主体身份的重构 00:26:50 城市化与彩礼形式的改变 00:30:00 后父权家庭的权力流动 00:35:09 深圳:国家与跨国资本的互动 00:44:00 改开背景下性产业的兴衰 00:54:20 工厂中的规训与抵抗 01:02:00 消费市场中性化身体的“回归” 01:12:20 性产业透视:“小姐”的工作日志 01:32:10 性工作者的“反抗艺术” 01:43:40 团结与排斥——地域与熟人网络 01:50:00 性化主体与国家治理 02:01:10 性工作者存在“性快乐”吗? -延伸阅读- 潘毅《中国女工: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 潘毅 等《失语者的呼声:中国打工妹口述》 潘绥铭 《存在与荒谬》、《小姐:劳动的权利》 丁瑜《她身之欲》 米歇尔·福柯《安全、领土与人口》(法兰西学院讲座 1977-1978) 朱迪斯·巴特勒《身体之重》 项飙《跨越边界的社区》 E.P. 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吴冠军《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迈向后人类主义政治本体论》 Karl Marx, Capital. Volume I: A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Lisa Rofel, Desiring China:: Experiments in Neoliberalism, Sexuality, and Public Culture Pang Laikuan, China’s Post-Socialist Governmentality and the Garlic Chives Meme: Economic Sovereignty and Biopolitical Subjects -本期音乐- Franz Schubert, Arpeggione Sonata in A Minor, D. 821:I. Allegro moderato -本期主播- Evan、lemon -本期编辑- 鸽鸽

124分钟
6k+
2年前

Vol.6 性别、身份、欲望,我们如何生产自己的性/别故事?

歧义 La politique

本期节目我们从性别身份认同开始聊起,首先指出了传统理解中的性别二元秩序以及生理性别/社会性别二分存在的问题,接着从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对性别的思考聊到了身体的性别化及其隐喻,在理论和案例分享的交叉中探讨了身体作为话语效应的场所收编和抵抗的张力。嘉宾Lemon和我们分享了他关于性产业和性工作者的阅读、思考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性/别叙事的生产和权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最后,Evan提出了一些关于性别自我技术的可能性实践。 -本期主播- Evan、Lemon -时间轴- 00:04:50 新的提法:性/别 00:10:00 身份的多重性和自反性 00:17:50 生理性别也是被建构出来的 00:23:45 哲学话语中的性/别 00:48:20 性别化的身体 01:17:00 身体的隐喻和自我技术 01:27:25 (被)欲望/消费的身体 01:41:35 性产业和性工作者 02:10:00 性/别叙事的生产与权力 -延伸阅读- 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身体之重》 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 雅克·拉康《男根的意义》(《拉康选集》) 露西·伊利格瑞《他者女人的窥镜》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弗里德里希·尼采《道德的谱系》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 黄盈盈《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女权主义的性论述》 潘绥铭、黄盈盈《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 丁瑜《她身之欲》 肖索未《欲望与尊严》 Gayle Rubin, Thinking Sex Ken Plummer, Story of Sexual Identity -本期音乐- Franz Schubert - Andante con Moto from Trio in E-Flat Major, D. 929

146分钟
10k+
2年前

Vol.4 解释学与翻译的政治

歧义 La politique

时间轴: 00:02:35 翻译与翻译学的区别 00:05:10 音乐学科的鄙视链 00:08:35 翻译家对翻译学的批评 00:10:15 翻译史上的各阶段 00:14:15 现代社会的“宗教典籍” 00:16:15 翻译与政治 00:21:40 十里不同音的南方方言 00:29:40 雅各布森的三种翻译 00:38:50 历史名人的另一个翻译家身份 00:47:30 对女性主义的偏见与反动 00:53:10 经由话语“入场”现实 00:57:00 什么是译介学? 01:01:10 失败的“信达雅”—“信”之不可能性 01:08:30 言语的“爆破”与“重建” 01:16:30 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01:22:00 作为创造性叛逆的转译与改编 01:30:20 学术翻译的包袱 01:36:05 “牛奶路”还是“银河”? 01:39:10 译介学研究什么? 01:45:50 解释与游戏—伽达默尔对客观主义的批判 01:50:00 消费主义的瞥视与扫视 01:52:50 创造性叛逆的双重性—忠实与背离 01:57:55 文本的遭遇—作为事件而存在 02:00:00 女性主义翻译史—在翻译中反抗 02:07:25 音乐行业的性别歧视 02:08:5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02:11:00 哈贝马斯对伽达默尔的批判 02:17:50 女性主义翻译的“劫持” 02:20:20 译文的合法性 02:27:10 文本理解与生活筹划 02:29:25 翻译作为意识形态阵地与实践 参考阅读: 《译介学》谢天振 《译介学导论》谢天振 《译介学概论》谢天振 (三选一,最后一本最新,倒数第二本章节划分最细,第一本最狂,早期作品) 《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Luise Von Flotow 《列宁与哲学》Louis Althusser 《比较文学》(第三版)陈惇 孙景尧 谢天振 《中西翻译简史》 谢天振等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诠释》海德格尔 《真理与方法》伽达默尔 本期主播: Evan、萧-萧 本期音乐: Elaiza-Is It Right?

157分钟
4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