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表达的是气机微妙,可遇不可求,来时难以捕捉,去时难以追回。针尖守住气,密意勿失,以意配合,气机发动可催气运气,产生循经感传与气化效果。
一个高明的医生最重要的是洞察力——在形、气、神的层面察觉异常。病为本,工为标——认真观察病人,细致触诊,从成形的层面突破也能见效。觉、感、悟:从有形的证据链到灵光乍现的直觉,是医者境界的升华。
穴位命名非随意:门、枢、机皆含气象,魂门大而魄户小,神阙巨阙居中如宫阙。徐老师认为《伤寒论》非六经辨证实为六气辨证,是五运六气的变化或不正之气导致的疾病。如果神在,无需闹钟,嘱其五时起,自能准时醒,您试过吗?
针灸擅长以通为补,什么叫以通为补?了解整个身体生理运作的大格局以后,准确地找到瘀堵的地方,轻轻地做一些处理,气血流通了就补了。所谓虚不受补是由于这个虚是因为有一些瘀堵的地方没有解决。
针灸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调,调形调气调神。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穴位是有形态的——穴位的大小、开合、时机。腑病治经络,臓病治腑,髓病治臓。气至病所而有效和刺至病所而有效,是身体的智慧选择。
针灸的对象是身体,针灸很好地配合了身体,最终身体解决了自己的疾病。站桩的核心在命门,身体生命力的根基在命门(相火),站到妙处的时候,静极生动,命门的火开始启动,会通督脉,所以提高体质要从桩功开始。
生机不是针灸带来的,是启动了生机,胃气已至,腑气已通。人有胃气则生,人无胃气则死,有胃气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有饥饿感。微针之道,在于轻柔缓慢、久留养气,不是补,而是“养”。从有形的手段去治疗调神也是一种手段,形中有神,神中有形,调神以御形,调形以御神。
有病必有象,取象必有应,取应必有验。标本诊法:本在四末,标在躯干。急则治其标,缓则调其本——而真正滋养身体的,是四末微针调气,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柔筋、去其血脉、调气——这是《灵枢经》三大原则,也是解决重大疑难病的三大法宝。技术不是最关键的,掌握了基本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背后的理论支撑与对身体的深刻理解——通一切法,彻万法源。
真正的高手,是把体内的邪气变成滋养精气神的东西。穴位不是个点,是个立体的、流动的概念。揣穴的功夫,永远是中医针灸大夫必备的技能。三里者,不是长度单位,是人气、水气流动聚集的状态。看书是滋养,刷视频是消耗。生活质量高低和寿命长短与在手机上消耗时间成反比。
“九针也,上应天地,四时阴阳”,针是有形有质的,但取决于用针的人是不是能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把人的精气赋予到了一个物件上。“动气应天,静气应地”,天气不好会让人瞎动,地气不好也会让人静不下来。“目为神窍”,要闭目养神,看东西不要太用力,会吸精,精气神的精。
“观动静而知生成”观动静的背后,是风动还是帆动?谁让它动的?中医从不拘泥于人本身,而是放在天地大系统中思考。天如何影响你,地如何作用你,人如何干扰你——这是大参数。天枢是天气下降为雨,地机是地气升腾为云。非其时而有其气,便是不正之气。人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带偏性。
肌肉若一,绷起有力,放松柔和,穿衣显瘦,脱衣有肉,是健康质感。闻息知气,息为呼吸之间的静止,是生命的节律,息越长者寿命越久。没有息的生命,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终将耗尽。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为精足之象;塌陷萎缩,乃脱相之征。医患之间若无气交,如两条平行线,治疗无果。“荡荡乎在真心,勉哉行能矣。” 医术最重要的是真心,最高级的是通灵之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