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2:04 去产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很多企业会在去产能的周期里倒闭掉,但它会提高利用效率和集中度,以及相对提高劳动力的人均收入水平 05:29 集中度提高的代价是失去弹性,在过去几年碰到过两次限电断电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政策在大规模推广和发展储能 07:29 如果中国没有在上个周期里面去低效产能,一旦出现全球需求萎缩,就会导致短时间内有大规模的企业死掉,而事实上疫情和去全球化都让这件事正在发生 08:30 去产能需要让泡沫慢慢破掉,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就是因为暴力去产能导致他们国内出现了巨大的负循环 09:47 日本在金融危机的过程里损失了3年GDP规模的净资产,因此负债在不变的情况下,它的比例极大规模提升,即便利率低到了借钱没有成本,企业和个人也都不愿意从银行那里贷款 11:02 房地产的泡沫被刺破后,单说房地产和中国资本市场这两项已经减少了30到40万亿,这个资产减值相当于0.4个中国GDP 12:49 跟经济大萧条不一样的是,当时美国的存款减少了30%,但中国在2022年的前11个月净增加了20多万亿,这些居民和企业端的存款部分抵消了房地产和股市净资产减少的影响 14:14 在上一轮的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产能其实是为全世界准备的,起到了缓解通货膨胀的作用 15:55 全球需求量增加理论上会导致商品价格增加,但中国通过持续造东西把这个缺口补上了,这些低效产能既能够适应需求的波动,又便宜 17:20 中国当时有很多这样的灵活用工,把身份证押过来就开始干活,干一个月就走,然后继续找工作 18:17 最后谁吸收了通胀:临时工 20:32 21世纪初,那个时候的流行词是“经济过热” 21:34 加产能就需要加杠杆,钱从哪里来非常重要 23:07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政府能够通过调节货币政策来决定是要添把火还是减把火 23:58 外储的强制结汇导致了,只要一有大量的钱进来,就需要印人民币来匹配 25:22 因为人民币汇率没有弹性,所以前期很多人害怕贬值大规模地兑换外币外逃,后期又想赌人民币升值进来套利 27:01 1998年,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是具有重要意义和大国担当的 27:58 一个国家在发展的时候,通常需要较多的长期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越是蒸蒸日上越容易举借外债 30:40 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本应该升值的人民币保持了适度的偏低,所以后来投资的热钱不断地涌进中国,这又间接导致了人民币的增发 32:03 2015年中国做的最新一次汇率政策调整,就是让人民币汇率由供需关系决定,尽量市场化,开启双向宽幅波动的模式 34:27 其实中国在所有的基础行业都是做过多元化市场竞争的,所谓反垄断这件事情对国企也是一样的 35:11 为了让电力运营保有网络效应,中国电力公司最后只拆成了南北两张网,但政府在政策上也要求省级或以下的配电网络不能再是单一大股东 【本期相关】 09:38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作者辜朝明。这本书的核心洞见是提出了一种经济衰退的新解释:资产负债表衰退。简单而言就是,公司赚了钱会先选择去减少债务,而不是继续投资。 15:40 23:17 吴敬琏,中国经济学家,任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21世纪初,经济是否存在过热的话题在我国争论不已。在这场争论中,吴敬琏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国内经济过热的担忧。他认为当时中国在宏观经济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行政主导的投资过热”,即地方各级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的资金,投入一些效率低下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从而引发的投资过热现象。 23:21 “四万亿”,即四万亿投资计划的简称。早期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是温家宝力主推动的一项经济政策。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急转直下,从年初的超过两位数增长迅速回落至负增长。温家宝在11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作出此决策,当时外界普遍将之视为“中国政府迄今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所作出的最大动作”。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期简介】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持续火热,疫情之下也不例外。要客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1中国奢侈品报告》中提到, 2020年中国人市场奢侈品消费额占全球奢侈品市场消费额的47%,而2021年是46%。(数据来源:要客研究院 | 疫情成就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然而,在奢侈品和时尚领域,西方品牌所占据的绝对主导地位似乎难以撼动。中国拥有独具特色的审美与文化,也拥有庞大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那么,是什么阻挡了中国品牌在奢侈品领域脱颖而出? 本次我们邀请到峰瑞资本被投企业,中国原创奢侈品品牌端木良锦的创始人兼总设计师祁天。他将分享自己对中西方奢侈品差别的理解,以及端木良锦如何从中找到自己的破局点——用“木”这种非传统包袋材料,结合跨越千年的唐晋之美,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与此同时充满想象力的别样“奢侈”。 这一路他也曾想过放弃,但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和想要再现认知之外的中国的使命感,给了他继续坚持的动力。希望端木良锦背后的创业故事,能给你带来点启发。祝新年快乐! 【本期主播】 沈颖,峰瑞资本消费投资人。 【本期嘉宾】 祁天,中国时尚品牌「端木良锦」创始人兼总设计师。 【高能事物】 端木良锦,创立于2011年,是源于中国的顶级手袋品牌,专注于以木材为核心材料,设计打造手袋、配饰和生活方式类的美学产品,其设计以鲜热的汉晋唐文化为灵感源泉,她们在方寸间融合中国建筑结构的思考,以及充满着对新材料和加工技术的探索。 【内容索引】 02:35 奢侈品究竟奢侈在哪儿? 04:53 端木良锦可以做到西方品牌想象不到的事 12:20 Coperni 喷漆白裙,我看到的是西方世界不停地颠覆传统认知的创造性 15:57 用木材代替皮革、布类的灵感来源 18:23 怎么考虑木材做包的实用性问题? 19:39 端木良锦的理想使用场景是什么样? 20:40 代表初心的新产品:金钿匣 24:00做设计时如何平衡商业和自己的主观想象? 29:55 疫情带给我的灵感:充满甜蜜和小确幸的“花间系列” 32:35创业十一年,如果可以选,更愿意坚守在设计和创意这一端 34:31 线下拓店过程中,感受到的线下商业变化是什么? 37:51 如何追赶西方头部品牌? 40:15 端木良锦消费者的变化和购买逻辑 48:43 新的店铺开业带来新的压力和动力 50:48 没有最困难和最幸福,创业就是处在一个善变的世界 52:09 展现给世人中国文化中最深层的美,是我内心最原始的动力 【本期相关】 12:20 Coperni,在2023年春夏巴黎时装周秀场,用高科技“纤维喷雾罐”喷涂液体材料为模特Bella Hadid现场打造贴身小礼服。 20:40 金钿匣-盛唐球赛: 【相关文章】 如果你对端木良锦如何进行审美上的溯源和创新,以及祈天对中国传统审美视角的提炼与回顾感兴趣,可回看峰瑞资本公众号文章。(中国能够诞生奢侈品品牌的审美根源是什么?| 2021年峰瑞资本投资人年度峰会) 【往期链接】 Vol.19 顺人性与反人性:与阿立Alex和鹏琦聊健身生意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2:04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02:40 美国对中国更多采用的是竞争性策略,就是用各种方法使得中国不如它,或者使中国的竞争力被减弱 03:33 虽然之前的日本也曾经是全球GDP的第二名,但它所能达到的地位与规模远不如今天的中国 04:25 中国的策略,是把上一轮全球化过程中没有受益、受益较少或者受益方式转换的国家联合在一起 06:59 如果中国想要推动这根链条转起来,就要转移部分利益去其他国家,不管这个“利益”是消费本身,还是加工的某个环节 07:53 所谓苹果供应链的转移,并不是“去中国化”,而是借助中国企业和新的加工链条,使得苹果工厂能够分布中国周边相对广泛的区域,但是又不影响它的成本结构 08:47 只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起初主要是中国初级产品的提供地,包括提供农产品、自然资源、能源等,但东数西算工程意味着西部地区也具有了一定的产业特征 09:45 在过去,即使西部地区有能源和劳动力的天然优势,但是因为它要通过较长距离的水陆联运才能运输到港口,这些成本优势都被浪费掉了 10:19 新的以陆路为主的全球化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使得这些长在铁路沿线的地区能够受益于上通下达和便利的物流,从而获得产业的集聚效应 12:10 在美国工业化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东西运不远,一个工厂想要造台机器,它就得什么都造;但是因为有了铁路这种超大规模且便宜的全国物流网络,就可以使得造钉子的人只造钉子 13:48 从今天的世界关系格局里边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今天站队美国的国家,大多都持续受益于航海贸易 16:42 很多人都把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视为一个特别重要的信号,包括张忠谋老先生自己也在移机典礼致辞的时候说,“全球化几乎已死,自由贸易几乎已死” 18:28 美国的策略已经非常明确地摆在桌子上了,就是不允许中国赚附加值更高的钱,或者发展这样的产业链环节,但是台积电去美国设厂,主要的考量是在保护美国的产业链安全问题 20:46 俄罗斯的立场,会直接影响中国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供给 22:18 拜登政府在2023年1月份开始实行的新能源车补贴新政策,是出于制造业本身和长远的能源技术竞争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当前的能源焦虑或能源战略安全的考虑,但中国现在是两个焦虑并存 23:41 可控核聚变在我眼里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涉及到了人类的终极命题 25:49 之前马斯克就说过,如果真的有产生不老技术,我们现在还处在斯大林统治之下 30:41 请丰叔展望一下2023年 31:42 2023年最值得去关注的就是春节大家会怎么过,所以也拭目以待,因为很快就能看见这个命题的第一次结果了 【本期相关】 16:36 黄仁勋,美籍华裔企业家,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是全球最大显卡芯片厂商NVIDIA(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2020年7月8日美股收盘后,英伟达首次在市值上实现对英特尔的超越,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厂商,这也是2014年后再次有新面孔站上美国芯片企业市值第一的位置。 16:37 张忠谋,台积电创始人,被誉为“芯片大王”、台湾“半导体教父。2011年,台积电在晶圆代工市场的占有率全球第一。2022年12月29日,台积电宣布3纳米制程工艺计划正式量产。 27:40 查询了我国出口顺差占全球的比例数据--这是个出口顺差和逆差高度集中的世界 30:14 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该协定超越欧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上最大自由贸易经济体系。 30:16 上海合作组织,起源于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这是在中国境内成立的第二个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国际性组织,也是首次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2:27 由美国推动的那一次最大的全球化,给美国带来了什么? 04:00 这个贸易体系最终能达到的规模,决定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会阶段性地在哪些方向渗透、哪个区域渗透以及渗透的深度如何 06:52 一个国家能源对外依赖度的警戒线是50%,超过60%就很危险了,从这个角度你就可以理解中国关于新能源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07:47 中国从2017年取代了美国变成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一个原因是美国和欧洲人均能源消耗出现了缓慢下降,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十多年前开发出了页岩油和页岩气,所以变成了石油出口国 09:31 美国过去十年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度的变化,也在推动着美国、中东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变化 15:47 前苏联解体之后,这些新国家就去用军舰换可乐,导致百事可乐的母公司一度拥有很强的海军力量 11:15 铸币税、全球化的进程、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贸易,如今所有的这些事都在发生变化 13:51 除了可口可乐,几乎所有我们知道的能代表美国生活方式的美国品牌,全部都诞生在20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 18:26 如果苹果把供应链链条里的工厂从亚洲挪到中美洲,那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20:04 中泰、中老、中缅和中巴这四条高铁,本质上是把高铁作为联通整条产业链的关键基础设施,像当年的航运一样修到了对应的分工国 22:12 在这个大的脉络和图景里面,很多看似不相关的政策其实是有一致性的,比如东数西算、共同富裕和统筹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2:58 全球化本身拥有很强的网络效应,就像不太可能同时存在两个微信一样,会同时出现两套贸易体系吗? 26:32 这两个系统最后的关系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是通过欧洲再次连接到一起,还是并列一段时间直到其中一方兼并另一方? 27:32 一战之前的那种国际贸易有点像包邮区,就是非常好,但是其他地方也没参与 28:19 之前弗里德曼就说过,有麦当劳的国家彼此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因为完全是在一个全球贸易链条里面 28:53 我们所处的位置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筹码,因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制造业工厂、贸易中心以及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国 29:49 中国在做的努力,不仅要让自己不被美国从原有体系里边踢出来,而且要凭借积累下来的这些资产,再造一个由中国参与推动的新体系 【本期相关】 28:21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以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代表作有《资本主义与自由》《消费函数理论》。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6:28 从20世纪80年代到金融危机之前,世界贸易发展的平均年增速比世界经济快了50%,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全球化 08:45 去全球化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发生在疫情期间,在特朗普当选总统、英国退出欧盟之前,全球化的增速就已经在缓慢下降了 09:49 把东西搬来搬去制造不会增加太多成本,反而因为利用了不同国家的资源与能力禀赋进行重新的组织分工后,提高了效率 10:53 任何一件商品,制造本身所占的成本比例是在下降的,同时随着大家的消费能力提高以后,越来越多人买的是品牌附加值 13:18 中国政府从2012年开始就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使得中国能够参与到部分重建和推动全球化贸易体系的发展中去 15:16 选择陆路交通作为主要运输方式,是因为中国在运营高铁、生产关键零部件并且控制相对低成本已经做到了全球无可匹敌的厉害 18:12 中国重塑的新国际贸易体系大致是,西欧和中国是消费市场;东欧、东南亚同时还有中国是制造市场;中东、中亚和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的提供方 21:48 中国为主推动下一次全球化商品贸易体系的同时,还解决非常多问题,比如一些中西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22:38 在历史上最大一次的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从初级产品的出口国,变成了中间产品的加工国和最大的消费国 23:47 苹果的品牌溢价非常高,但即便是这样,它也非常介意成本端的变化 26:05 从中国转移出去的这些苹果制造供应链,很有可能都是中国工厂开的,就像很多年以前的富士康到中国来设厂 28:32 铁路的运输成本,已经可以跟海运去比较了吗? 30:03 回顾300多年来的三次贸易全球化体系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几个有意思的现象和结论 34:46 那我们也拭目以待,看看之后的这几十年,在中国的努力下,能不能促成这个第一次超大规模的陆运国家的陆运体系 35:52 除了可以带给这个体系当中其他国家足够多的利益,中国能够推动这个体系的几大自身优势 【本期相关】 01:51 《全球化简史》,作者马克·莱文森,《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面对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福利匮乏、税收失控等问题,该书通过梳理200年间全球化的过去,试图回答全球化在未来到底能不能继续。书中指出,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当半空的集装箱船驶向世界各地时,全球化正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面貌。过去,在世界上流动的是金属箱。但在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思想的传播和服务的转移将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5:20 立讯精密,2004年由王来春和王来胜兄妹创立于广东深圳。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连接器,可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王来春原为富士康生产流水线女工。2020年,立讯精密成为首个代工iPhone的中国大陆企业。 【本期图示】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期简介】 从最早的马拉松到当下飞盘、骑行、攀岩的兴起,“运动”在不断地拓展其边界,无论是运动种类还是人群。 大众运动意识的增强,也肉眼可见地带动了方方面面的热潮。审美上,Lululemon的崛起非常瞩目;健身形式上,超级猩猩、刘畊宏线上直播健身,健身镜与BodyPark「AI+真人」在线私教课都收获了大量用户;饮食上,DGI和控能食品、无糖饮料大卖。健身这个传统意义上“反人性”的赛道依然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本期邀请阿立Alex和鹏琦作为嘉宾,请他们分别从创业者和运动达人的角度来探讨他们对小众运动和大众健身的看法。 【本期主播】 Lynn焦莹竹,峰瑞资本消费投资人。 【本期嘉宾】 阿立Alex,AI科技运动公司「BodyPark型动公园」创始人兼CEO。 刘鹏琦,铁人三项爱好者、峰瑞资本科技投资人。 【高能事物】 「BodyPark型动公园」结合了「AI算法+真人私教+游戏化」等关键要素,推出了「AI+真人」在线私教课。区别于传统的线下私教与线上视频录播课,BodyPark的产品,既帮助用户减少了经济和时间成本,又能实现与真人教练的实时双向互动,同时还结合了体感互动游戏的趣味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身运动服务模式。 【本期福利】 评论区有BodyPark小惊喜,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内容索引】 01:47 嘉宾各自的运动经历和运动起因 07:55 飞盘、骑行等这类小众运动为什么这两年突然在国内火起来了? 10:56 小众运动会是一个好的生意吗? 15:00 阿立Alex是如何在健身赛道找到创业机会的? 16:15 健身生意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反人性吗? 18:03 《锻炼》:什么是锻炼?现代人为什么需要锻炼? 20:47 运动是不是反人性的? 21:35 BodyPark是怎么结合顺人性去打造产品? 26:29 做产品不能卷用户和激用户 28:36 线上+双向互动是降低阻力的最佳方案吗? 33:24 打开摄像头上课,对用户来讲算是一个阻力点吗? 35:33 健身课程加入AI识别的优势 36:38 运动,始于“有趣”,忠于“更强” 39:01 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让运动者对“量化自我”上瘾 44:38 BodyPark怎么解决用户启动这个难题? 46:23 高科技居家健身会是个长期趋势吗? 47:21 嘉宾推荐 【本期相关】 10:57 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30日发布了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经核算,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7372亿元。其中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为7374亿元,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增加值为3144亿元。 18:03 《锻炼》,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所著书籍。利伯曼告诉我们,锻炼,并不是人类的本能。他从人类学和进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我们的身体,教我们可以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并进行正确的身体活动,帮助那些对锻炼感到焦虑、困惑和纠结的人们把锻炼重新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22:40《福格行为模型》:B(Behavior)行为=M(Motivation)动机+A(Ability)能力+P(Prompt)触发条件 【往期链接】 Vol.1 我们内心向往但耻于谈论的事:与金鹏远聊《纳瓦尔宝典》 【相关文章】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除了聊天、绘画,AI还能在线帮你健身 | 峰瑞创投对话)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54 这些年投向中国本土硬科技公司的那些钱,主要来自美元资本还是人民币资本? 02:27 即使过去半年美国做了非常多制造业回归的政策补贴和刺激,但是在美国的风险投资主体当中,大家追逐的是仍然是轻资产、高回报的商业模式 03:45 其实就是孙正义的“时光机理论”,美国投资成功的项目,过十年中国也会成功 03:58 即使美元基金在中国不活跃了,中国的硬科技公司在拿风险投资上面仍然是没有问题的吗? 06:56 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原则上并不是限制你快,只是说不能以损失整个行业利益为代价让你成长 07:25 这些投向硬科技公司的钱,能从这些公司本身在规模和速度上的增长中获得有效的激励吗? 09:11 硬科技也可以快,但原因不是企业本身不受生产制造和物理条件的约束,而是资本化窗口往前提了 10:36 在国际变化之后,科学家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们还有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出来做硬科技创业? 12:52 不管外部环境是不是会恢复到以前,中国今天做的决定是既有能力且无论如何都要做到相对自主可控 13:36 在大消费赛道里面,还有像新能源车这样将成为未来趋势的类目吗? 16:14 中国很有可能在服务业领域创造出非常多半工业半服务业的新业态,比如瑞幸 17:03 之前新消费在讨论的“消费升级”是不是已经变成伪命题了?取而代之的是“艰苦朴素” 19:14 为什么邓小平的南巡讲话需要有第二次? 20:22 中国内循环还需要解决非常多的问题,比如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统一大市场、大规模基建 22:47 中国消费还有一次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不是去卖便宜东西,而是把过去北上广深才能享受到的产品和服务做到县城里面去 30:00 人类作为个体难以避免把正在经历的事情当作确定无疑的趋势,但它们可能只是在必经路程里面小小的一个点而已 30:55 其实很多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周期马上要来,俞敏洪1991年创业的时候,他肯定不会预计到1992年会有南巡讲话 34:03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做了抽离的那个表述是不会被记录的,等到事后被认可了,那个声音又变得过于寻常了 【本期相关】 22:00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作者翟东升。该书分别从世界市场体系、中国的经济安全、外汇储备和汇率、能源安全和原材料定价权以及中国的对外援助等几方面阐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潜能和风险。 30:52 四通集团,1984年诞生于中关村。是中国著名的民营科技企业,电子信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38 早期投资能够赚钱或者投出大家公认的明星企业,唯一原因是必须要有大行业发生大变化 01:34 在2012年以后,几乎所有的可统计经济数据中国至少都是全世界第二,不太可能藏得起来 03:28 改革开放是从原来沿袭的政策状况、经济形势当中,几乎一下子做出一个接近90度的转弯 04:16 14年前巴菲特在投比亚迪的时候,中国自主做汽车这件事,应该是被认为100%没有前途的 06:47 今天很多人焦虑,其实不来自于对某个行业的判断,而是他对超越行业的范式有一些疑虑 11:12 美元基金对中国投资的挑战,到底是来自于中国还是美国? 14:28 如果有个美元基金给了你巨多的钱,而且要求你保持年化银行利率就可以,你觉得它会不会因此给你提别的要求? 15:43 以前在IDG的时候我也没投过芯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疗这些领域,但峰瑞资本成立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努力投了 17:11 在美国制裁华为和科创板推出之前,大家对于教授和科学家出来创业是有非常多的不同声音 17:54 虽然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已经推动了科技这个方向本身的确定性,以及它对中国长周期的影响力,但争议并没有减少 20:42 你这种困惑,就让我想起来前几天段永平加仓腾讯时候说的话:虽然我也不太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还是买一点吧 23:18 说说今年我觉得我应该有能力做出正确判断,但我犯了小错误,没有准确捕捉到变化的几件事情 29:29 中国今年用自己的家底儿来托底了经济基本盘,其实花储蓄的决策要比印钱更难 31:05 300亿的税费减免,解决了1000多亿的正增长,新能源车的杠杆率要比基建更高 32:03 如果中国消费能重启,除了能自己拉动自己,还能吸引其他经济体参与增长过程 35:34 今天虽然大家不看好消费,但无论从政策、经济、制造和内循环的影响力的角度,消费都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张牌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1:05 作为一个局中人,面对一个长周期的大转变,通常是不太容易能过早地做出判断 01:20 大经济体量的大改变,通常也都会诞生非常多的新机会,这也是早期投资的基础 03:04 回顾上一个长周期,它是跟改革开放相关的 06:33 当时的老同志都参与过建国的全过程,有足够的权威度,同时他们对建国之后的发展路径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08:02 从1988年开始,中国连续两年官方统计的通胀率都接近了20% 10:51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候,让我来判断中国会如何,改革开放会如何,我在其中会如何,我将如何选择,应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12:13 包产到户政策之所以难以推行,是因为它要挑战当时80%劳动力所习惯和接受的生产与分配方式 13:43 农民虽然很穷,但是大锅饭保证了稳定的预期,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强大的制度惯性在影响着人们 17:08 雇人的多少,有奖促销等手段是否涉及到了经济犯罪等等,这些事情的理解在当时仍然是不同的 20:10 为了解决公司同事可能吃不上饭、吃不上肉的问题,当时联想甚至在农村去养猪 21:45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在1992 年1月30号左右,但是刊发在人民日报上是3月31号 28:29 经过了乡镇企业、个体户的发展,当时的铁饭碗已经有了另外的选择,但是知识分子下海仍然是逆潮流而动的选择 32:50 在当年那个时候做出今天看起来正确的抉择并不容易,当下遇到的问题,可能可以从历史的回响里面找到一个答案 【本期相关】 16:33 年广久,傻子瓜子创始人。因邓小平两次在高层提及此人而闻名全国,号称“中国第一商贩”。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18 我有一个企业家朋友刚从东南亚回来,他说新加坡那边人人都在读辜朝明的《大衰退》 01:01 很多专家都认为,房贷是是普通人有机会占银行便宜的唯一一次机会,但作为个体不会这么想 02:02 大家不敢借钱,更愿意存钱,主要是由对未来的收入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否有信心决定的 03:05 凡事都需要对比,信心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 08:28 四季度的哪些信号会让你认为它是向好的,或者是上升周期的一个表现? 10:37 从结果上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不一定是同周期,也不一定是负相关,但在最顶和最底的时候基本上是同向的 11:52 如果我们假设未来三年全球经济都不会好了,那么一级市场也许就会变得比二级市场更容易吸引资金配置 12:27 一般来讲,技术创新周期更多发生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候 13:43 虽然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在剧烈变动的节点上跌落的幅度是差不多的,但它的“寒冬”短很多 16:50 我跟我们一级市场的同事说,今年在大家都很冷的情况下,相对控制好质量,能投的尽量投 18:10 风险投资和今天最热闹的芯片相关的半导体领域,它们的起源都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硅谷 19:07 中国在硬科技某些领域还有一些有机会去投的项目,从全球范围来看,技术创新进入到一个相对摸索和停滞的周期了吗? 19:47 在有一些领域当中,其实大家还处于刚进入科学发现和创新的蓝海阶段 20:52 当前这个阶段,科技领域本身出现了非常多应用层面和研发层面的融合 21:11 合成生物学最早的时候其实叫做发酵工业,这听起来非常不性感,但因为今天它跟新药研发、基因编辑、生物计算以及中国的产业都相关,所以它突然一下就“热”了 23:07 今年我问见到的所有投资人最近在看什么项目,他们的答案一模一样:芯片、储能、合成生物 23:47 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些投合成生物的里面,分别集合了之前投消费、TMT、AI制药和医疗的人 25:42 每一个学科发展和进步的路上,都可能会或快或慢地遇到一些阶段和天花板,但它们连起来的地方,是之前从来没有被系统性作为生产力或科技水平开发过的方向 28:48 投交叉领域,对基金本身的管理和组织架构提出很大的挑战,对投资决策、信息共享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上也有更多的要求 30:11 中国这么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加上非常长且全的产业链,它们的交叉点不会只发生在一件事上,在这个短期阶段来看,这是我称之为最大的中国机会 33:36 第一,你需要想清楚你是不是在一个足够大或者即将发展成为足够大的行业;第二,你一定要确定的是,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好一点 35:57 失去了外部的衡量进步最直观的标尺,我怎么能确定自己比昨天好一点呢? 38:00 茅台的市值超过腾讯和阿里,它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暂时现象,还是说它已经成为一个确定性的趋势? 【本期相关】 00:27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作者辜朝明。这本书的核心洞见是提出了一种经济衰退的新解释:资产负债表衰退。简单而言就是,公司赚了钱会先选择去减少债务,而不是继续投资。 10:14 《风险投资史》 ,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金融历史学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该书由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教授翻译,主要从风投发展的历史,看风投是如何塑造科技创新和全球经济的。 19:01 唐·瓦伦丁,红杉资本创始人、硅谷风险投资之父,被誉为风险投资四大巨头之一。在仙童半导体和美国国家半导体工作后,成立红杉资本。参与投资的公司包括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苹果等。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26 上一期我们聊了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期我们聚焦在中国的宏观经济上面 02:26 情绪影响的是基金本身积极与否,政策影响的是投资方向是不是会跟原来相比,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05:55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的地位,几乎相当于美国的金融和金融相关产业在GDP当中的占比 10:35 二季度的时候,欧洲出现了很大的挑战,不管是因为能源问题、通胀问题,也包括持续的民生或供应链的稳定问题 11:33 在全球范围内,三季度大家争论最多的事情,一个是中国的疫情政策会不会调整,一个是美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 14:39 拿着1000亿现金在手里头,你总得买点东西,然后你还不能总买一个地方的东西,所以需要不停地调整在这几个主要经济地区,到底应该持有什么比例、持有什么产品、做多大的投资 16:35 全球总量的钱就这么多,大家更多的会配置到哪里,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当然资本市场也会发生更好的变化 22:39 中国的经济情况,有点像连续考了两年全班第一,今年突然变成了中上等水平,但是累积看过去三年成绩,还是全年级最靠前的之一 23:16 这三年,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增长? 28:22 中国的产业链比较长,吸收通胀的环节比较多,所以在一个全世界高通胀的周期里能够做到相对便宜 32:18 投资市场到底是冷是热,中国会被高配还是低配,这些因素在今年四季度很有可能就会得到相对确定的答案 34:01 2022年的这些经济政策,对我来讲挺有思考意义的 38:12 降杠杆是一个痛苦的经济过程 40:05 要解决一部分消费问题,要解决能源战略安全问题,要解决中国竞争力和大项目投资问题,所以出现了新能源车这个特例 44:02 靠国家掏钱支持基建投资和靠全球需求增长拉动外贸,这两件事都会有挑战 45:51 美国作为最大的火车头被确认衰退,这个时候全球都需要看到你的消费增长判断是不是来你这赚钱和跟你合作 49:04 关于消费,第一个观察的重要切入点是房地产市场 50:25 第二个可以判断的因素,就是要去看疫情和消费之间的平衡问题 52:06 美国GDP里有80%多是服务行业,所以美国一定需要消费起来,且服务行业恢复,经济才有可能增长和持稳 53:50 如果再换一个方式来刺激中国经济的话,就是要把弹性最大的部分拉起来,可选消费其实也是中国手里面扣的最大一张牌 54:48 今年选取的这套组合拳,是靠花政府的钱稳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我们也需要留一些在所有人都亮完牌之后能够出的底牌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2:23 从道理上来讲,在历史上被称作“强国”的,都曾经在全球制造业的体量中占过很大的比例 02:53 这些强国在制造业份额的提升,是供给侧上技术改革带来的,还是通过制造业转移达到的? 05:08 后来也有人用互联网打比方,认为那个时候的铁路其实比今天的互联网更重要 06:12 英国曾经拥有过最多的黄金,但从未拥有过铸币权 06:58 从历史上来看,铸币权是中期的春药和长期的毒药 08:27 当年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是让农民离开田间地头,到先进工厂里去,但今天让一个服务人员回到工厂,他会愿意吗? 11:28 制造业外溢,它是由全球化的分工协作和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带来的,还是说它是铸币权导致的一个必然后果? 13:51 亚洲的经济增长模型,其实是完美契合美国的金融资本的:你有“本事”多印钱,我也有本事把东西造得越来越便宜 18:06 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推动全球化的动力,面对亚洲国家的制造业优势,美国又需要去寻找全新的解决方案 19:25 美国的金融资本制造了庞大的需求,推动亚洲经济崛起的同时,又反哺了国内科技行业的创新,但这个模型今天失效了 20:20 得到生产力革命的国家一定会变得很厉害,但美国更多是靠原创驱动,中国是应用型技术创新,要看未来哪边优势更大 23:26 美国去工业化太多了,所以肯定很难闭关了,但是它可以通过庞大的市场,强迫供应链转移到中国以外 24:11 美国在对外的经济政策上,政治取向可以是选票导向的,但政治目的在执行过程当中,通常是资本左右的 26:06 美联储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连续加息,仅仅是为了狙击通货膨胀吗? 28:43 这几轮加息会在多大程度上拖累美国的经济增长,进而导致拖累全球的经济增长? 30:25 美联储选择加息,是无奈之举,还是作为一个拥有铸币权的国家刻意去维护美元的主导地位? 34:16 换个角度想,其实美国在进行一场堪称伟大的试验:如何在拥有铸币权的同时,努力吸引制造业回来,然后还要尽量满足80%人民的生活需求 35:53 总结一下两期节目,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铸币权的权力转移? 38:36 在信用货币体系上建立共识才能出现新的强势货币,各国都控制不住利用发货币来解决问题,所以大家开玩笑说会不会是虚拟货币 39:23 另一方面,经济和贸易的总量如果比货币总量扩张快,就必然会导致通货紧缩,但因为虚拟货币的数量是有限的,可能也不太适合 43:15 之前赚惯了卖白粉的钱,现在回去卖白菜,这事不靠谱 【本期相关】 05:06 《伟大的博弈: 华尓街金融帝国的崛起》,作者约翰·戈登。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书中提到,铁路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也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重工业企业的发展。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