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元旦刚过,非文辞别了北京一家财经媒体,回到了故乡广州。 在她30+人生历程中,她数次往返北京、广州两地。 2008年,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首次阔别家乡来到大北京。 4年后,校招进入南方报业集团,成为令记者们“闻风丧胆”的财经编辑。 3年后,她加入21世纪经济报道,又从广州来到了大北京。 几年后,她加入久负盛名的证券报,和我成了前后脚跑基金的“隔空同事”。 在新冠即将扣门而入刹那,她再次回到了广州,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 后来,她再次回归熟悉的财经媒体赛道。 ……………………………………………… 前几天,非文再次回到北京,走了一波老同学、老同事。 我也在她忙碌拜访故人的间隙,约她做了一期播客。 虽然我们俩认识于2017年的记者节,算是老朋友了,但在节目中,我还是了解到她许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她关注财经与投资,更在意精神内核的丰富。 她看似“社牛”,实则在社交上做减法,更在意盘活“存量”。 在加入上市公司前,她三份头部财经媒体履历,层层递进,不断刷新能力与认知。 在上市公司“搞”投资者关系期间,她一手打通实业,又一手维系机构投资人,对“基金经理”、“私募老总”这一群体,有了更深的观察和理解。 ………………………………………………………… 主持人陈俊岭:老陈聊资管&深聊投资人创始人、主笔,曾任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基金子营销策划总监、财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小红书:深聊搞钱人。 嘉宾非文:拥有10年主流财经媒体和2年上市公司证券部工作经历,也是10年资深北漂,研究资本市场投融资,现专注于基金领域的投教以及访谈栏目。 小宇宙:非文投资观察手机;视频号:投资老友记 以下为时间轴(待补充): 1、来北京走一圈,发现同龄人都在“备孕”和“生娃” 00:08 主持人独白,为何做“深聊投资人”音频版? 01:40 与非文认识于2017年记者节,最近两年交往甚密 02:30 非文聊从广州来北京见闻,身边的同龄女孩,将重心从事业转移到生活和家庭 金融机构的女孩开始“备孕”,原因是:在下行期生娃可以“穿越周期” 06:30 大环境不好,“生娃”是一种主动策略 2、中了《南方周末》的毒,走上媒体人不归路! 09:30 2008年,新闻学还是热门专业! 10:00 主持人复盘为何从中文跨专业考新闻?2006年研究生入学,同学们的专业背景五花八门 11:40 非文追忆大四实习经历 社招进入南方报业集团 当年面试“万人空巷” 13:15 《理财周报》的南方基因 14:50 外界对媒体人的误会,以为记者都是“出镜记者”,主持人和非文都喜欢文字报道 3、广东人爱搞钱,选择“财经记者”是命中注定? 17:15 广东人从小关注“搞钱”,研究投资 18:00 主持人走了很多“弯路”,复盘跑社会新闻那些年 与几个师兄在军博打地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挑灯写稿,被深深触动了:我要做财经记者! 20:35 一开始就当了财经编辑,这是一个让记者“闻风丧胆”的职业 22:10 《理财周报》的高光时刻,就像是一所大学,都是年轻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24:00 媒体的国企味与市场化味道 25:40 离开广州北上,北京成了非文“第二故乡” 26:50 三份头部财经媒体,重塑了思维方式,锻炼了“见微知著”技能 4、离开财经媒体,上岸上市公司做“投关” 31:00 为何离开媒体赛道?为何没选择PR? 33:00 疫情前回到广州,差一点滞留北京,很神奇的一件事 34:10 在上市公司做投资者关系,需要什么技能? 35:20 组织机构投资者面对公司董监高,更关注数据,问题更细、更专业 37:00 重回媒体赛道,重回南方财经集团 5、回望10年财经媒体路,更珍惜生活的“小确幸” 40:45:名利看淡,重新关注生活的小美好,小确幸 41:40 主持人分享养娃心得,学会面对“复杂的环境” 44:00 搞钱殚精竭虑之后,发现资产从指尖略过 淡然面对“存量资产”,着眼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 45:40 重新校对人生的方位,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卷,另一方面,关照内心和家庭 46:00 盘活存量(资产和人脉),需要人生智慧 47:00 人到中年,社交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48:00 公关人开会都不换名片了,大家都在梳理人脉 49:00 与人深聊,是获取认知的方式,诚邀更多人参与进来
这是一位35+金融人的励志“爽剧”——前半程自带神奇,中间剧情斗转,后半程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就像是《肖生克的救赎》,经历困苦与磨难,主人公完成了升华~ 北京西城土著、外交学院高才生、前四大会计师从业者、顶流PE房地产分析师……在人生的上半场,85后北京女孩湘谊相当“开挂”。 一个月前,北京东四环外声湃录音棚,老陈和湘谊录了各自人生第一次播客。 在交流中,我们俩都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人生上半场”,虽不能说战无不胜,但至少都能通过努力,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但到了“人生下半场”,我们都一度猝不及防,或因为一场重疾,或一次婚变,或经历职场PUA,内心都经历过焦虑、迷茫和自我怀疑,直到,我们渐渐放平了心态,重新在社会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方式,最终,都成为了“中年危机通关人”。 在过去十年中,我和湘谊同在北京金融圈,但彼此并无交际。直到去年我们俩在小红书互关互粉,又在一个月前去燕郊见面聊了两个小时,才确信我们有很多同频共振的地方,于是,也有了这期节目。 在这期节目中,湘谊还自称是一位“单身妈妈”。原谅我一直拖拖沓沓,直到今天我才完成了后期制作,而此时,湘谊已经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她结婚了。 虽然我们俩认识并不长,但我能感受到湘谊身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即便我们命运的主宰者“从不按常理出牌”,经常将我们精心打造的小船,击打得四零八落,但只要风浪稍微平缓,我们人生罗盘总能回到正前方。 或许,这是80后的共同特质吧——可以佛系,但拒绝躺平;可以被击倒,但绝不认命! 此时此刻,她又要启程去远方,让我们再次祝福她吧! 欢迎加入听友群—— 以下为“时间轴”: 1、我和湘谊“缘起” 00:59 “我是一个80后的北京姑娘……我是一个单亲妈妈” 01:36 为何要做这一期节目?结识小红书,后去燕郊拜访,聊了两个小时 02:52 湘谊看了我在小红书首场直播,非常同频和开心 03:50 为何要做深聊投资人“音频版”? 2、湘谊复盘“学霸”养成记&金融10年两段经历 04:50 从小学就是学习很不错的人,英语一直比较好,高考660分,英语142分考上外交学院 07:10 毕业后进入“四大”,性格怯生生,决定去英国留学,学习会计与金融 08:40 用英文公开演讲,获得去巴西交流机会,进入一个“寻找自我、活出自我”阶段 10:00 人开始变得豁达、平和,包容世间万物,增加了人与人平等的意识 11:40 回国后进入国际投资机构,做房地产分析师,不再怯懦,开始做自己 12:00 去了一家咨询公司,一干就是七年,注册会计师考了下来,一年过了四门CPA,只顾往前冲,12个月看了16遍书,现在想起来都热血沸腾~ 15:00 大女主思想“升华”:金融带给我严谨的思维 16:20:主持人也跟着升华,过去十年金融圈怎么走过来的?每个人都经历过热血朝天的状态 3、女主复盘为何逃离金融圈?大病一场带来的人生开悟 17:40 源自一段不堪回首的病痛,不忍直视《狂飙》暴力场面,身体到了临界值,休了七个月病假 19:00 主持人复盘腰间盘突出痛不欲生,住院期间和护士请假,带病回公司向高管述职 20:40 想拿100万换一个痊愈的身体,一刹那明白,人生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21:25 不能独立行走50米,疼痛让我只想躺着,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开始听佛系音频 22:20 至暗时刻的记忆,爸爸与儿子的记忆,骨科大夫下最后通牒:必须马上做手术!疼痛中听李白传疗愈 23:40 偶遇拄拐杖的人,一问也是腰间盘突出引发 4、人生上半场与下半场,变身小红书博主,有没有心理落差? 24:40 灵魂一问:大病痊愈后,还要不要继续卷? 25:40 人生上半场证明自己,35岁以后,工作十年了,没有什么可遗憾,不想继续卷了。 27:00 主持人复盘人生下半场,病痛痊愈后面临选择 29:00 女主复盘做房地产分析师那些事儿 34:20 尽职调查过程中,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和勇敢 36:30 离开金融行业做自媒体,有没有心理落差? 37:30 当一位金融精英变身“探店博主”在燕郊探店,有那些原则和禁忌? 5、金融行业,还是以前那个金融行业吗? 41:25 金融行业与实业,成就感有何不同?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实业更接地气 金融行业也有很多兢兢业业的从业者,拿着一份并不丰厚的收入养家糊口。 很多人是万里挑一的,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都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44:00 金融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募参照互联网,开始996了 45:00 金融人都有不为之人的心酸的一面,公号写错人名,很可能丢掉饭碗 47:30 女主一语道破天机:金融从业者,是一群高智商的人在倒腾钱,产生更多的资金~ 50:40 前同事很多人离开了金融行业,开始做实业创业,投行总监在杭州“跨界”咖啡赛道 52:15 一位95后女生裸辞银行工作,为何共鸣了很多人? 54:05 金融行业带给人那些好习惯?丰富、全面、细致,教会了我很多。 一种综合能力的背书,把什么事情都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感谢10年金融从业经历 6、离开金融行业的人,都去哪里了? 57:30 很多人有了孩子,回归家庭 58:40 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很大 59:30 主持人自爆老婆曾经也是金融人,做全职妈妈七年了 61:00 在历史长河中,钱是身外之物,陪伴家人更重要 63:20 人生下半场还需要赚钱,柴米油盐,更需要证明价值 人生上半场冰冷的表格,下半场利他,成就别人同时也是成就自己 64:50 主持人和嘉宾共鸣:自媒体的社会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它有一种独特的疗愈价值 66:50 做自媒体得到了社会很多人的认可,非常开心 67:30 片尾真诚祝福:不要瞻前顾后,活在当下,做好现在,未来都是过去的现在! 主持人陈俊岭:老陈聊资管&深聊投资人创始人、主笔,曾任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基金子营销策划总监、财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嘉宾湘谊:北京西城土生土长的80后,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英国海归硕士,前金融从业者,现在是自媒体博主,小红书账号:“北京小姐姐在燕郊”
一档出道即巅峰的节目,连续两天上榜小宇宙新星榜头名。 大家好,我是深聊投资人主理人老陈,感谢@燕妮聊基金 的邀约。 7月11日最新补充:感谢大家订阅和收听,根据后台大数据反馈,这期播客有两处最精彩的部分——第1处是30分钟左右,大三那年,跨校跨专业考新闻研究生,登门找到研一男生宿舍的经历;第2处是60分钟至63分钟,大彻大悟后人生体悟,经历磨难的内心更强大! (时间紧的话,可直接跳到这两个位置听,小小自负下,我自己听了也心潮澎湃,哈哈) 过去二十多年,和很多80初的小镇青年一样,我经历过高考、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体制内、35岁突然觉醒,下海去了家金融机构,在北京落了户,娶了媳妇,生了娃,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光鲜亮丽,但鬼使神差地,在我43岁来临之际,竟萌生了裸辞创业的念想。 从国资金融机构的总监到卷生卷死的自媒体个体户,在一个身边人多以“躺平”、“摸鱼”为美,绝不敢轻举妄动的2023年,做了一个与自己人设、年龄都反差极大的壮举,他是疯了吗?! 一转眼,我告别财经职场整整一年了。过去一年,我自驾了20个省,与超300人深聊,找到了一条自洽、度己、度人的方式,完成了中年危机的大通关。 上周五,我出差上海拜访金融机构期间,很荣幸受邀做客伍燕妮老师的《燕妮聊基金》,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很愉悦,聊了很多记忆深处的往事,也交流了对当下市场环境的观察。 自从开通小宇宙,一直荒芜至今,那就趁着“串台”燕妮这一期,偷偷懒,权当和大家见个面吧~~再次感谢,这一路遇见的所有人! 欢迎加听友群—— 以下是伍燕妮老师整理的时间轴: 01:27 嘉宾陈老师的个人从业经历 06:20 聊一位从记者转型的基金经理 13:50 万物皆周期之明星基金经理更迭 15:10 基金记者每采访完一个基金经理就买入他的产品,后续业绩如何? 21:29 聊聊怎么找工作:其他行业进入金融的案例、十几年前刚毕业的我们是怎么曲线救国找工作的、offer选择的偏好在十几年是如何变化的 24:30 找工作故事之:天降贵人、陌生拜访、圈定目标聚焦。 我和嘉宾都是喜欢积极主动的年轻人多于校内绩优但工作不积极的年轻人。 29:27 考研故事之:陌生拜访找资源。 吸贵人体质是如何炼成的? 32:08 四十岁的创业者也需要大量地链接人,但是和二十多岁时的方式有什么区别? 33:00 基金公司副总:如何看基金行业趋势和人才趋势? 37:10 offer比较:国企vs. 市场化金融机构 如何选?“国企味儿”是个什么东东? 41:08 行业周期之:行业研究员、主动基金经理职业生涯的周期轮转 42:25 周期论之:家庭资产配置、房价的涨跌趋势 46:35 我俩的自媒体生活和感触:热爱、繁忙、i人变e人、上瘾 49:45 金融从业者目前的精神状态:接受现实,降低预期 51:10 陈老师家庭资产配置:投资房产价格跌回十年前,依然保持平和心态 56:49 中年危机四件套:资产缩水、职场变故、极致病痛、亲人离世。陈老师如何“通关”? 一个饱经挫折的“乐观派”和一个一路顺风顺水的“乐观派”,前者更加“反脆弱”。 1:01:35 和历史长河比较,我们目前所谓的“垃圾时间”依然很“幸福”。 主持人燕妮:基金研究10年+ 访谈基金经理600+ 历任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三方基金研究负责人 专研主动偏股基金、FOF&投顾行业生态与投资范式、家庭财务规划等方向。 嘉宾陈俊岭:老陈聊资管&深聊投资人创始人、主笔,曾任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基金子营销策划总监、财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