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期-轮椅小姐去看心理医生(下):心理咨询之前的准备以及伴随残障的创伤

两岸无障碍

接着上一期,本期嘉宾还是大程子好妹妹,可在B站关注她的有趣有料的视频分享。邀请这位嘉宾来做客,是因为她具有一个残障者的身份,并且购买了心理咨询的昂贵服务多年。那么她为什么那么执着想要接受心理咨询,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有趣、有料的事情呢?欢迎收听本期节目,并且如果对你有启发,或者身边有残障朋友想做心理咨询,也或者你有认识的心理咨询师,也同样恳请你不吝分享哦~ 播客摘要: 1、找到一个适合残障人士的咨询师,难; 2、DAT咨询师,是如何“肯定”残障的; 3、不如寻觅那些多元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流派,或者性少数友善的咨询师; 4、女性议题,男性咨询师是否就无法同理; 5、残障,和100年前的女性群体,有着相似的社会变革轨迹; 6、当部门里都是男性,你会感到压迫,没有感受层面的连接杆; 7、顺从的人格,背后藏着很深的愤怒; 8、“历程讨论”是心理咨询中的一个基本技术; 9、说成长中有“伤”,或许让我们不舒服,因为有伤就有加害者; 10、为什么讲着讲着,就好像是一个心理咨询基础知识分享会了; 11、如何给身边的人科学安利心理咨询; 12、咨询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其风险评估; 13、精神分析是如何看待“分离”的; 14、心理咨询应该多一些科普,不要再让来访者毫无预期; 15、是不是一定要经过一个哀伤与失落的过程,才能所谓地突破残障; 16、早年医疗经验,例如被独自留在医院,都可能是创伤性体验; 17、或许小时候被某些护工阿姨虐待了,我们却忘记了;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58分钟
88
3年前

106期-轮椅小姐去看心理医生(上):和其他独特的来访者一样,残障者也是普通人

两岸无障碍

本期嘉宾是大程子好妹妹,可在B站关注她的有趣有料的视频分享。邀请这位嘉宾来做客,是因为她具有一个残障者的身份,并且购买了心理咨询的昂贵服务多年。那么她为什么那么执着想要接受心理咨询,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有趣、有料的事情呢?欢迎收听本期节目,并且如果对你有启发,或者身边有残障朋友想做心理咨询,也或者你有认识的心理咨询师,也同样恳请你不吝分享哦~ 播客摘要: 1 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她,为何如此推崇心理咨询; 2 心理咨询的基础是充分的接纳与包容; 3 什么是“残障肯定疗法(DAT)”; 4 咨询师会主动去了解你所在群体的小众文化吗; 5 真的有“disability”锁造成的某种特殊心理问题吗; 6 期待有一个理论可以指导残障来访者去如何面对残障,适应残障; 7 残障人士的心里困扰是独特的,还是普遍的; 8 这是否是一个fantasy:咨询师了解我们的独特感受,且手握钥匙; 9 谨慎使用医疗模式的角度去看待残障来访者; 10 真正困扰的是一个感受,例如被忽视,这帮助我们与残障解绑; 11CPTSD可能是残障人士常会遇到的症候群; 12 求学、求医中有着共通的被忽略感受,外面可能包着一层愤怒; 13 夸赞、敬畏、佩服、觉得你很厉害——这些我们都不要; 14 另一面,我们也不爱听你轻轻松松地说“我们都一样”; 15 慎用一般化技术,因为可能无意识地回避和远离了“残障”; 16 先肯定残障的独特性,再来谈人类的共通性会不会好一些; 17 有自我觉察意识,并能在历程中承认失误的咨询师是最有魅力的; 18 因“残障状态”而遭受到的各种社会压力与微歧视才是元凶; 19 把石头说成钻石,这样的“积极心理学”你接受吗; 20 从“残废”到“残障人权”的快转中,很多伤口在褶皱中有待关照; 21 咨询中什么时候提起残障比较好,线上和线下会有不同吗;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41分钟
99+
3年前

105期-将盲文五线谱织进布的女子,导赏大阪的触觉博览会(下)

两岸无障碍

本期继续上一期的内容。嘉宾是辰阳同学,是一位来自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纺织品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的主题是“和视觉障碍者共同感受的织物设计”。她与残障人士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了,因此研究主题和障碍者相关也不足为奇。不过,她对于视障者如何欣赏艺术品如此感兴趣,我还是挺佩服的,思考的深入程度也让我惊讶。感谢她这次能够来节目分享一次在日本的“触觉博览会”这个展览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相信也定是道出了我们“非视觉艺术”领域的精髓哈。 【播客摘要】 1、第四站:触摸历史; 2、吃着的糖果是用舌头的触觉认识艺术品; 3、第五站:触摸音乐; 4、,带上耳塞,仅凭震动是否能够读懂声音; 5、对于看不见的人,什么事抽象,什么事具象呢; 6、特殊学校的孩子们制作了一个很神秘的乐器,安第斯山脉的“哨子瓶”; 7、最后一站:看得到的,摸得到的; 8、有趣的绘本,以及触觉配对益智游戏; 9、照片的光影如何变成“触感的渐变”; 10、立体的浪,像是大贝壳,看起来像奶油甜品; 11、用触觉来走迷宫,想去日本买一本这样的书; 12、盲童用的画笔,怎么用不同触感分辨颜色; 13、有一本书明教“落叶”,翻书的时候就能听到落叶的声音; 14、当今教育让看得到的人都不怎么爱用“触觉”去认识事务; 15、建议触觉博览会就彻底去除视觉好么; 16、这个展览真要好好看,可能需要马拉松哦; 17、如果你是艺术家,作品被如此细腻地触摸,你会感动吗; 18、给今后做类似作品和展览的艺术家的一些tips; 19、无障碍艺术地图,人人有责来绘制; 20、追公车的盲人,最好的倡导者;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50分钟
15
3年前

104期-将盲文五线谱织进布的女子,导赏大阪的触觉博览会(上)

两岸无障碍

本期嘉宾,辰阳同学,是一位来自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纺织品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的主题是“和视觉障碍者共同感受的织物设计”。她与残障人士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了,因此研究主题和障碍者相关也不足为奇。不过,她对于视障者如何欣赏艺术品如此感兴趣,我还是挺佩服的,思考的深入程度也让我惊讶。感谢她这次能够来节目分享一次在日本的“触觉博览会”这个展览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相信也定是道出了我们“妃视觉艺术”领域的精髓哈。 【播客摘要】 1、支不专业是干什么的,和盲文又可以产生什么关联; 2、为什么少有从触觉本身出发的艺术作品呢; 3、把观看艺术作品的主动权归还给视障者本人; 4、这块布匹,上面编织着美妙的盲文乐谱哦; 5、来跟着嘉宾参加大阪的2021年“触觉博览会”; 6、用触觉来“看”展的六个核心步骤; 7、伸出手,迈开腿,想一想,说一说,用心感受,分享于人; 8、策展人广濑浩二郎,一味全盲副教授; 9、第一站:用手看雕塑,发现被视觉遗忘的点; 10、“看”是限制,“不用看”是自由; 11、被时间刺痛的感觉,也只有在这个展能真切地感受到吧; 12、第二站:触摸风景; 13、触觉的拓印,明眼人的反面是我们的正面风景; 14、鞋底的陶艺,可否是记录人生的另一种文学; 15、第三站:与艺术对话; 16、天花板掉下来2000条布来拥抱你,你会如何和他们互动; 17、用脸部的每一寸细胞去触摸布匹的色彩,也听到了身边的人的性格; 18、光滑的洞洞:艺术家的恶趣味;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39分钟
30
3年前

103期-音乐文教基金会的张爷爷告诉我,视障朋友都有三张嘴

两岸无障碍

本期嘉宾是台湾视障圈前辈张育豪先生,他目前是视障音乐文教基金会第九届董事长,而这个基金会也是他在1990年带与伙伴们共同成立的,当时他首先突破视障者“只能按摩”的框架成立了“啄木鸟”乐团,接着又开始举办“视障音乐节”推广他的“视障音乐人”多元就业实验成果。这么多年来,“啄木鸟”们都变成了老鸟,但是音乐节和基金会都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前辈的故事,以及一路走来的好奇、探索与倡导的点点滴滴叭。 播客中的音乐来自啄木鸟乐团的《梦》和《一个奇特的中国小孩》还有嘉宾作曲的交响诗《咏石灰》。 播客摘要: 1、据说台湾视障朋友都有“三张嘴”; 2、嘉宾的“啄木鸟”乐团与“视障音乐节”; 3、音乐文教基金会都开设哪些有意思的课程; 4、古早视障音乐人中的“三剑客”都是谁; 5、时光的感叹:“一些在天堂,一些在卧床”; 6、“一个主流,两个辅道”如何缔造后来的“三生万物”; 7、嘉宾参与法名从“福利”改为“权益”的推动,强调“权益是基础”; 8、得了奖保送台师大,怎么就被拒收了; 9、视障福利协会推动“无障碍”在非硬件层面的发展:公共服务中的人导法; 10、以及倡导“残障津贴”而非“残贫津贴”; 11、请给我们听觉与触觉的晚宴; 12、纽西兰、北京、上海、台湾都有哪些必打卡的视障友善博物馆; 13、哈佛大学博物馆不让你触摸,但却给你了一双手套; 14、30碎之前是人,而后就活成了马、牛、狗和标本。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76分钟
34
3年前

102期-慕残系列2之生物进化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两岸无障碍

继续我们的“慕残系列”,本次嘉宾是Leo,一位对小儿麻痹后遗症带来的行动姿态情有独钟的慕残者。这一期的重点内容是讨论了一些关于“慕残成因”的观点,当然,讨论这个主题的前提假设就是有一些“并理化”的,因为我们从不会去问“你为什么喜欢170以上的人”这样的问题,对吗?所以请原谅主播的俗套思考模式一下下。。。和这位嘉宾真的在意识层面学到了不少,也有所领悟和突破了,所以真心推荐他,成为你特别的“爱人”哦!哈哈,可以留言liao他~或者私信给我你的联系方式,我会转交给嘉宾哟! 资源推荐:《自私的基因》 播客摘要: 1 在佳斌看来,小儿麻痹后遗症者走路的姿态好美; 2 有网了,少数派才会找到归属感; 3 偌大一个上海,也遇不到一个慕残朋友; 4 慕残社群,会不会就停留在“资源分享”的发展阶段了呢; 5 主播会用盲杖模仿,该不会也是个P吧; 6 有的人喜欢截肢后的那一坨“丰乳”; 7 慕残成因论战,先天 vs 后天; 8 早年经验对我们性倾向的影响真的很深刻吗; 9 身边人的“残疾”,会是一个“起因”吗; 10 公园、小区的“残疾人小角落”,都有哪些性感画面; 11 上帝的安排 or 生物进化论; 12 听一个唯物主义者说说如何保护我们的优秀基因; 13 人渣之中也有慕残,而不是慕残之中也有人渣; 14 用“残”来励志OK,而用“残”来ZW就不行是么; 15 D需要平等对待A,同样,你残了,也别以此为尚方宝剑哦; 16 DD们好想要多认识残障朋友啊~~大家可以友善一些吗?为了你们的优秀基因……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49分钟
91
3年前

100期-我就是喜欢盲人(开启慕残系列)

两岸无障碍

播客来到了100期,谢谢各位听众的捧场~能订阅我这种劣质播客的,并且还听得津津有味,我想要不是你残障骄傲了,不然就是你慕残了~如果你怀疑有后者的可能性,恭喜你,开启了人生xin的探索~ 本期嘉宾,马里亚纳,是一位偏爱盲人的慕残者(D),进一步准确的说是“慕盲者”,在DD圈中她属于那种喜欢看盲人的盲态,也喜欢自己去扮演的P类型。这个群体常年生存在隐蔽的世界中,偶尔被光线照到,可能就是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容易被大众以偏概全,污名了DD圈。我当然也不了解全貌,这个系列是想说能够从嘉宾的分享开始,让光照亮更多人类多元的领域,所以你如果愿意分享一些不为人知的慕残文化,欢迎来联系我。 播客摘要: 1 慕盲,和慕残什么区别; 2 慕残者性别比例如何; 3 男、女通吃,只要你有盲态; 4 耳朵朝着人或物、用手摸索以及行动遇到障碍,这些尴尬时刻在人家眼里就是魅力; 5 就像是有人看到性感的胸部会流口水一样; 6 看到盲人自己在摸索但不主动帮忙,是尊重,也可能是慕盲; 7 为何慕残?原因不明; 8 D和A能好好做朋友吗; 9 有一种情趣叫做,让自己的男友扮演盲人; 10 P和W是两种不同的慕残者; 11 慕残变真残,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12 嘉宾是如何“扮盲”的; 13 你会偷穿女朋友的高跟鞋吗? 14 慕残者的出柜,是灵魂的博弈; 15 千分之一的D都在哪里; 16 如何找到可爱的DD们呢; 17 灰白眼球,不自主眨眼,眼球突出,这些都是美; 18 嘉宾与盲人小伙儿在公园的故事,以及另一段富有情趣的恋情。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51分钟
99+
4年前

99期-首个2次举办残奥会的国家,东京视障宝妈您怎么看?

两岸无障碍

本期嘉宾邀请了在日本东京的雯文,她有一个3岁左右的宝宝,先天无眼球,但这对母子得到了很多当地的支持,生活的很自在。我在“视障热线”节目中听到了她,觉得故事听的不够,就在这个2020东京残奥会期间让她来仔细聊聊与残障、与日本的故事…… 播客摘要: 1 雯文的宝宝眼睛怎么了?发展上迟缓了怎么妈妈不着急的样子呢; 2 参加残奥会的先天残障,和后天残障的比例是多少; 3 残奥会独有的两项运动盲人都可以玩; 4 日本商场等公共环境对残障的态度如何; 5 唐氏宝宝也有出生的权利,请别预防我; 6 得知宝宝无眼球后,妈妈就大哭过一次,这是性格因素还是别的啥; 7 医生做了什么,让母亲没有留下愧疚自责的心理阴影呢 8 如果你家人拥有了一个特别的宝宝,请别追着问为什么; 9 受健全主义影响,该有的失落悲伤过程还是要有; 10 嘉宾作为半障者,在东京也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自倡导。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103分钟
27
4年前

98期-从新生评估到个别化支持计划ISP,资源教室的老师最近很忙哦

两岸无障碍

本期嘉宾蘇楠,是来自台北市的明志科技大學 資源教室的第一位辅导老师。从业四年见证了一个大专高效对特殊需求学生的支持是如何慢慢建立起来的。在这个即将开学的新生季,大陆地区很多残障朋友在目前情况下,虽然没有所在高校的资源教室的支持,但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建立给自己量身定做的“个别化支持计划(ISP)”。我称之为野蛮生长版的ISP。哈哈。当然如何建立自己的ISP,除了可以讨教其他人的经验和从本期播客中获取一些启发之外,大陆地区有“少数帮计划”和“视障大学生预科班”等 项目可以参考哦~如有进一步取经的需要,可以联络本嘉宾邮箱:sunan2016alpha@gm ail.com。 播客摘要: 1、残奥会不为人知的历史起点:Paraplegia + Olympic; 2、官方对Paralympic的“para”解释是“parallel ”;,平行奥运会哈哈; 3、脑性麻痹会带给人什么样的容貌焦虑呢; 4、嘉宾选择这份工作背后的故事; 5、每15个残障学生,就应该配备1位专任辅导老师,那么最多几个呢; 6、资源教室辅导老师如何做特殊的新生评估呢; 7、这一所大专院校好像视障学生不多诶,但比较多的是……; 8、适性教育是台湾特教很重要的精神之一; 9、隐性残障与学生的隐私; 10、个别化支持计划会议,谁要来参加; 11、情绪有障碍,对其的ISP可能重点包括心理辅导资源、课业调整与辅导、同侪支持; 12、你有学伴吗; 13、ISP需要每个学期都update; 14、自我倡导是野蛮生长版ISP的重中之重; 15、到了社会,谁给你做ISP; 16、CRPD未来需要深入大专院校,提升障碍者的自我意识。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43分钟
3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