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地的健身房基本上都有瑜伽课,而我们视障想要参与总是会有担心,例如不知道老师愿不愿意教我们,会不会给我们口述等等。主播2015年去北京后,惊喜的发现当地有一个瑜伽 课堂给视障者开放,而且后来听说他们还计划培养视障瑜伽师资呢。由此可见,眼睛看不见并不会影响到我们也享受瑜伽的快乐。 去了台湾之后,在视障者之中推广瑜伽运动的课程就更多了。主播有幸在去年长期参与了一位老师引导的视障瑜伽小组,就是我们今天的嘉宾,小静老师。她具有瑜伽教练的资质,而且曾经去印度进修,带回来更加纯正的瑜伽精神,所以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和放松,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舒压和疗愈。 疫情期间,我非常想念瑜伽课程,但是其他朋友可以通过app之类的庚随线上老师或者视频引导等来保持瑜伽修行,但是对于看不见的我们如何知道动作怎么做呢?所以主播就想要发起线上的视障瑜伽小组,召集了一些对视障瑜伽有兴趣的伙伴,共同来邀请小静老师给我们上课。希望这个小组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互相督促的瑜伽修行团体,哈哈,当有人想要做瑜伽的时候,随时都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有专业老师来引导,这多么美好呀~ 因为这个小组刚发起,还不知道今后会如何运营,但是肯定是希望也能够给老师提供一些费用,毕竟是她的工作。令人惊喜的是,小组的成员也还有其他的瑜伽老师,包括视障的朋友,今后也想要来采访一下他们是如何成为菲视觉瑜伽老师的,哈哈。最后,刚得到消息,在广州的机构也有视障者发起瑜伽小组,也或许我们可以共同创造更大的瑜伽社群呢~ 如果你也是视障者,已经准备好瑜伽垫和坚持练习的决心,那就联系我吧:[email protected]。
有时候乡愁是一张窄窄的机票,你在这头,隔离点在那头——嘉宾:金希。 疫情期间,在家的出不去,比这更痛苦的是,离家的回不来。“两岸无障碍”的老朋友金希律师这个时候正在美国纽约州进行一个残障法硕士项目的进修,想不到遇到了COVIT-19,于是他就体验了一次真正的“乡愁”。 主播为了关心她一下,邀请他聊一聊开心的事情,比如在美国的娱乐生活。虽然纽约州地广人稀,对于视障者来说出行不是很方便,但是嘉宾还是体验到了很多无障碍的休闲活动。例如在大学里参加帆船社,跟着教练操作帆船在大海上航行真是很酷的呢~嘉宾还参加了一次滑雪的课程,这就让主播很好奇了,这么危险,到底教练如何保障视障者的安全呢?嘉宾提供了一个他和教练摸索很久的好办法,就被称为“赶马车”法的协助模式,也就是教练在视障者后面用两根杆子和前面的视障者保持连接,然后配合语言来引导前进。相信这个方法可以提供给今后想要体验滑雪的视障菜鸟们。 而在学习方面,嘉宾所在的雪城大学也提供了很多视障支持,包括personal assistant和academic assistant以及note taker等。嘉宾也比较了美国文化中体现出的,与台湾学校中资源教室不一样的人际关系。 虽然的确在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视障者没有自动驾驶的汽车真心不太方便,但是仍然被美国完善的视障支持体系所折服。例如嘉宾在到达美国的第二天就有定向行动师来对接了。因此,小伙伴们如果想出国留学的,就赶紧行动吧! 英文练起来啊!感觉今后英语学习基本会成为视障者成长路上的标配了。主播也会和大家一起加油的!好啦,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收听完整音频,并多多分享哦~
作为被残障限制的人们,不仅仅遭受到一次障碍带来的困难,而且饱受着二次障碍送来的困扰。我们生活的真的很辛苦,对吗? 这一次主播邀请了同样是心理咨询执业者的王玄老师,来一起探讨一下残障朋友会遇到的一些去世。王老师也是一位持有二级肢体障碍“资格证书”的朋友,我们因此也就从残疾证聊了起来,并且探讨了以下问题: 1,我们是出于什么原因领取残疾证呢? 2,领证的时候是不是都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呢? 3,残联系统和医疗系统给我们的办证提供了哪些便利和阻碍呢? 4,当我们使用残疾证的时候,你感到烫手吗? 5,与残疾证相关的内心戏有哪些呢? 6,当我们被他人行注目礼的时候,心理师有何建议呢? 7,辅助工具带给他人的观感和带给我们的便利,这之间隔着一些什么? 8,心理师是如何转化情绪为行动,变不公为倡导的呢? 这样的讨论不应该只有一次,所以希望有相同感受的人都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可以来本播客做客。有兴趣者可以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若有心理咨询的需求也同样可以联络该邮箱。 想要了解更多残障朋友相关的心理知识,推荐关注主播另一个专辑——“残障圈的私房心理课”。
这是一次直播互动,分享的声音来自于主播受“金色阳光”微信群主王老师的邀请,给视障朋友们讲一讲盲人从事心理咨询的那些事儿。其实大陆有很多视障心理咨询师,都比主播更有经验,所以最后的形式是邀请了几位其他嘉宾一起分享各自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来拼凑更加全面 的参考图像。我们主要探讨了以下内容: 1,猎奇类的问题 这个方面的问题一般都是来问我们一些好奇这个行业,好奇锌离咨询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殊能力之类的,或许想要听一些故事。几位嘉宾也都在过去分享了很多,这一次就没有多说,不过也有王老师分享几个精彩的用触觉进行疗愈工作的案例,也非常精彩。 2,成长类问题 这一类的问题一般包括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会遇到什么困难等。几位嘉宾都给与了充分的说明,包括就业环境和不同领域的可能性,接受督导的重要性,个人体验的必要性等等。我们也提到了一些适合视障者学习的流派和技术。 3,优劣势问题 这一类的问题一般会问我们视障者在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时候有什么优势与劣势。其实这个问题很微妙,我们的马老师提供了非常独到的见解。我们的听觉和触觉,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独特的专长,我们的视觉功能不佳也并不一定带来负面影响,关键是我们如何找到发挥我们能力的方法。
融合就业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条荆棘之路,走过的人都是伤痕累累,真正坚持走到底的人不是因为融合环境有多么完美、薪资待遇有多么丰厚,只是因为那一颗不甘束缚的心。 今天的嘉宾,是一位具有长年视障多元就业开拓经验的姑娘,之所以说他 是姑娘,只是因为她还保有着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态,绝对不是因为年龄,嘿嘿。她很早就在电话销售行业站稳了脚跟,月薪从一千多道一万多,仅仅用了2年。之后当其他人都离开的时候她却仍然留在了这个某种程度被人嫌弃辛苦又不讨好的工作岗位上。干了八年多,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优客工场做运营部门的工作,实现着她想要用视障者的身份去尝试 各种职业的梦想。 那么我们谈到的内容,可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 1,这个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新的机会?这一类机会可能和科技的发展、年青一代对障碍者的开放态度以及国际化有关。 2,电话销售真的很类,但是也适合某些特质的人,一旦你发现自己适合,那么收入还是丰厚的。当然,做按摩店老板更舒服,这一切都是选择。 3,嘉宾的就业模式可以参考,但是心态就靠自己修炼了。总之没有积累就没有爆发,没有准备就不会抓得道机会。对于刚踏入职场的人来说,踏实走,慢慢走,路才会更宽。 4,融合就业,对于障碍者来说不仅仅要适应环境,还要改造环境,这是我们的宿命吗?只是想来好好工作而已,但是自带属性就是改造有障碍的电梯、有障碍的公司系统、有障碍的办公工具以及人际互动方式等。所以,难怪融合就业这么难,开头好不容易突破了,往后的日子又是数不尽的坎坷,来者请慎重~哈。 5,晋升空间有,但是好像不对我们开放,你认为这是歧视吗?可是人家已经在众多企业中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录用残障员工的先驱者,他们为什么要做得更多?嘉宾告诉我们,虽然很难,但是请保有希望,这不就是人活着以外最重要的事情吗? 嘉宾在播客中讲述了很多在融合环境中的故事,很细腻的展现了她在职场中的样貌,例如和同事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无障碍沟通、会不会因为看不见而引发他人的不悦等。所以非常建议仔细听听我们在播客中是如何展开这次对话的。也欢迎在喜马拉雅中订阅我们的“两岸无障碍”,并且分享给你认为也有可能会有兴趣的朋友。希望这条路上,我们都不孤单!
本次音频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为了支持到在家待业复工的视障按摩师们能够停业不停学,由“容易咨询"联合“两岸无障碍”播客等三十多家机构和个人发起的“进我智力,抗疫助盲活动”中的线上系列课程之一,想要收听其他课程请关注“容易咨询”公众号。 原计划我本人也分享一些心理学知识,但是想到对于按摩师来说,能够找到一位更加贴近他们的人来讲会更好,于是我就想到了台湾的万花姐。她本身就是一位视障按摩师,热爱并投入她的事业40多年,目前经营着一个视障按摩站和一个视障艺文推广协会,最重要的是她在身心灵各方面都非常有修持。今后有机会,我也期待和万花姐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来为我们两岸无障碍输入更多身心灵能量,例如开设一系列视障身心灵提升课程之类的,大家有幸却就要密切关注本播客了哦! 以下是本次分享课的綱要: 1、復工後如何用溝通、同理、理解、包容去迎接我们的客户。如何让自我和客戶疫情期間所受到的壓力得以緩解。 2、自我身心調適從心理建設開始。我们是要選擇成為工人?理療師?还是類心靈導師?这就需要评估我们按摩師本身的自我修持。 3 、理療靠專業,心理支持靠智慧。專業知識可以靠著不斷學習而累積,心靈調適則需藉由每一天的自我修持來養成。該如何修持?讓我們一起互相激勵。 4、管理隱私成為心靈財富。不但得到自我成長,更可得到信賴和真心對待。 5、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專注守護,給予客戶最佳安全感。 6、惺惺相惜:用同理心包容其身心不適狀態並給予最佳支持。 7、讓自己成為太陽:用溫暖照亮希望,給客戶溫暖能量,引導健康提升向上。 8、讓自己成為月亮:察言觀色給需要安靜休息的客戶得到妥帖的舒適感。 9、結論:涉獵廣泛知識,提升話題品質。引經據典見解,成為說服媒介。
上一期播客中,我们介绍了用回声定位来协助我们更好行动的闪光声呐,这一期将会继续分享一个来自澳大利亚闪光声呐培训师的访谈,她就是Julie Ann。她在2016年接受澳大利亚ABC广播电台的采访,主播邀请了同传界的闺蜜程序女士来担任这一次的翻译,我想这下子听众们就不会再抱怨翻译的不好了吧,哈哈。 关于闪光声呐,嘉宾有以下补充: 1,嘉宾是通过类似众筹的方式邀请Kish先生道澳大利亚给他们培训的,我想,这种方式或许也可以引用到我们中国哦; 2,当时培训是8天的工作坊训练,想必是非常的累,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会有收货,嘉宾虽然没有Kish老师做得好,但是也是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3,有研究显示,如果眼睛的了肿瘤之类的眼病,可能会有更强的回声定位能力; 4,回声定位就像是其他定向行动方法一样,学会了也还是最好要配合白手杖或者导盲犬来共同使用; 5,我们应该注意多多开发自己的听觉,特别是视障儿童,他们也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6,有了回声定位大法,会让我们增加自由,而这个自由对于视障者来说,太重要了; 7,回声定位使我们可以掌握主动定位的权利,如果别人觉得我们的声音吵,那就请他们戴上耳塞吧; 8,关于如何发出合适的声音,嘉宾提醒道:舌头从紧贴口腔上颚开始往下弹出这个声音,尽量让这个声音尖锐和短暂,而且重要的是声音是集中的,不是发散的那种。 9,如果上述动作还是做不好,嘉宾分享了曾经Kish给他调整发声的技巧,那就是smile; 10,最后,这种方法是帮助我们去找空间让我们通过,而不是找物体,但是很多时候,例如电视台拍摄都希望我们能够用来找东西,那就变成一种表演了,很无奈。 嘉宾虽然在澳大利亚,但是作为一个盲人的身份,其实也和我们经历了类似的故事,采访中嘉宾提到: 1,小时候出生就看不见(黑蒙),到处求医也没有办法,但是可爱的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什么事看不见,直到长大一些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 2,对于白手杖,嘉宾也是很大了之后才拿到,并且好像也不怎么会使用,而且澳大利亚给与的标准手杖居然只道臀部而已; 3,嘉宾在学校里同样会受到一些偏见与歧视,即使是朋友,也会因为对视障的错误认识,非要把她有意放在桌子边的咖啡杯挪动到桌子中间,还有在跑步机上面走个路都会被当做崇拜的对象; 4,有趣的是,嘉宾也改过名字,算是想要转转运,哈哈; 5,嘉宾提到自己主要用听觉、触觉,来挑选对象,而且分享了一段浪漫的故事…… 以上只是采访中的一些片段,欢迎大家完整收听~而且嘉宾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当时澳洲的视障重建可能还没有得到发展,相信如今已经比较完善了,而且有嘉宾这样的盲人领袖来优化定向培训的内容,真是越来越盼望能够早日见到Daniel Kish和Julie Ann了。 想要了解更多Kish先生和Flashsonar,可以参考网站:https://visioners.org/
我们都知道视障者耳朵比较灵光,那到底是上天弥补给我们的呢,还是努力训练而得呢?美国的视障蝙蝠侠Daniel Kish告诉我们,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种潜能,就是用回声来获取与环境互动的讯息,从而协助我们定向和行动。 这一期播客我们就邀请了Kish来给我们做个眼讲哈,好吧,说实话吧,这个是Kish先生在2015年TED演讲上的发言,主播做了一些翻译,不过第一次做翻译工作真的很烂,还好有广大人民群众和我一样英文不加,所以就想或许对有些朋友也有一些借鉴价值哈。这位视障可是了不得,嘴巴发出声音来定位,就像是蝙蝠一样,能够半段与障碍物的距离也就算了,而且可以辨别物体的材质等,他用这种技术也进行了一般是仗者不会参与的运动,例如独立骑自行车,在人群中轻易地闪躲也对他来说不是问题。主播当下就惊呼了起来:哇靠,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回声定位大法啊,就算是“必先自宫”我也要誓死修炼! 回声定位,也被Kish先生称为闪光声纳,也可以理解为声纳视觉,回声感知或者我们常说的面部视觉、颜面知觉等。其实每个人都有所能力和应用,只不过我们没有觉察罢了。很多教授也开始研究大脑中通过声音来成像,并且将会应用到更多科学领域。Kish先生不仅仅协助科学家进行研究,而且开办了一个机构在全球教学这种定向行动的方法,在很多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将回声定位和白手仗的使用一起进行教学,以更好的协助视障者出行。也期待我们早日能够接触到这样的培训。主播也尽量去找到更多资源给大家分享,例如下一期播客仍然会提供一个采访录音的翻译,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女性视障领导者,如果想听听她的故事以及学习闪光声呐的感受,就共同来期待吧~而且下一期的翻译可是专业的同传小姐姐哦~~哈哈。 想要了解更多Kish先生和Flashsonar,可以参考网站:https://visioners.org/
本期嘉宾依然是熟悉的老朋友,探讨的话题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我们这次再谈盲人文化,不仅仅对于一些视障朋友的行为,例如所谓的盲态进行梳理,而且想要引发大家进一步思考这些所谓主流社会希望我们视障者改变的面貌背后的意义和由来到底是什么。嘉宾虽然都是天赋盲,但是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一个是从小在融合教育下被教育并且很早认同了非视障者的行为表现模式,另一个则从小在盲校长大,一直以来认同的行为模式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挣扎和冲突。而主播作为中途失明者,用自身的经验似乎也填补了其他两位嘉宾的认知空白。虽然大家在播客中有所辩论,但是其实我们的观点和态度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不管你的行为是什么,最终采取哪一种行为模式,是我们的选择权。然而,对于试图强制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别人的朋友,希望你们多一些同理心,少一些标签和偏见。 本期播客中大致提到了以下盲人文化: (1)视障者用耳朵“看”东西,那么我们用耳朵对着别人说话不可以吗?趴着说话省力得很,为什么要我们挺直腰板假装“看”着对方呢? (2)亚眼睛很舒服,那是种拥抱和安抚的感觉,非视障者有认真去体会过吗? (3)视障者经常被误会是所谓的“疑心很重”,是因为我们在讯息的接受方面相比视觉拥有者来说会很不平等,所以会经常问东问西。这是好奇心,而不是疑心。 (4)视障者在亲密的关系中,可能会更加贴近,并且会配合触碰来进行交流,因为这种交流是能够感知到彼此的各种身体讯息的。就好像你和自己的小宝宝相处,互相贴近,彼此感受着对方的那样,所以母亲们都能够知道宝宝的各种内心需求。 (5)筷子的使用和汤匙的使用也是一种选择,在盲校比较少教学使用筷子,特别是视障者用盲文,不需要学习用手指来控制笔,所以学习筷子也没有可迁移的技能基础。 总之,盲人文化是一套值得被反思和尊重的行为和思考模式。希望这种多样性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包括盲人朋友自身也可以更多的反思和觉察,在顺应主流社会的期待的过程中也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做,有必要的社会化当然重要,但是理解你自己,自在做自己也同样重要。
“人,生而平等”——这是这一期嘉宾心中的信念,也是我们在残障权利倡导中最根本的基石。这一期播客,我们有幸邀请了在台湾做了很多倡导工作的“无障碍科技发展协会”的前任秘书长,杨晟宏先生,来和我们谈一谈他所经历的那些倡导历程。 圣弘在无障碍科技发展协会工作了15年之久,大陆很多来台湾访问的专家学者也都会到这个机构访问,因为这里承载着太多宝贵的经验。而嘉宾本人,也是一个宝藏之地。圣弘在播客中分享了他是如何从身边一件件小事做起,慢慢的推动立法,推动大众态度的改变,以及推动政策和规范的完善,让台湾的视障同胞享受了令我们羡慕的服务。当然,圣弘总是说他过去,包括现在仍然在做的,都是与他人合作的成果,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是在很多场合,我们常常看到他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以至于可能会让人有错觉说是,圣弘到底是为了他个人的权益还是群体的呢?哈哈,圣弘也觉得很尴尬,因为很多视障者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如何提出自己合理的需求,如何让不合理的障碍消除。 我们在做残障倡导的时候到底在做什么?在倡导什么?至少,我们认为,平等与尊重,接纳与认同,这两个方向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嘉宾讲述了一个二十多年前他与地铁工作人员的互动的故事,非常的有趣,从中我们看出了嘉宾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从这个故事中,以及今后的20年倡导经验,圣弘提出了关于做残障倡导的指导原则:讲别人听得懂的话。这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但是其中蕴含着我们对于不平等的环境的态度,以及对自身现状的清醒认识。圣弘强调,“顺势而为”这一到家的思想,正式他所依从的不二法则。圣弘也提到了一个对倡导者的提醒,那就是,不要以自己个人为标准,应该以大部分人的平均水平为出发点。因为在大部分时候能够发出声音的都是相对的“优势人”,而要代表更为广泛的社群,应该考虑更加全面。 相信大家听了播客之后一定也会有所启发,如果能够在今后影响你与社会互动的方式,那一定要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来告诉主播哦!赶紧点击阅读全文来收听本期播客吧!
《私人订制口述电影计划》就是我个人做的一个梦而已。这个梦是这样的:每一个是仗者身边都有可能有朋友或者专业口述电影讲解员来为我们奖电影,那么这些电影口述的部分被记录下来,从而分享道网络上,这样就不会涉及到版权问题,而且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讲解员的音量和自己同时播放的电影的音量,从而达到令自己最舒服的观影状态这样的形式如果拓展开来,那么我们视障者就会有很多电影可以选择来观看,而不仅仅是在家等着别人会播放什么口述电影给我们看。 这一个语音就是2019年底相对评价还不错的电影《半个喜剧》的口述语言版。当你想要观看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设备播放本语音,另一个设备来播放电影,然后同时播放的情况下观看电影就ok了。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需要校对两个声音的时间匹配,这段语音中提供了片头的声音来协助校对。之后由于没有插入适合校对的电影声音,所以如果需要暂停,请同时暂停语音和另一个设备的电影,这样才能够不影响接下来的观影效果。这是一个尝试,我想要邀请大家试试看,电影我是在腾讯视频中购买的,大家如果有其他片源也不错。欢迎与我分享尝试后的感受,不管好坏,前三个和我分享感受的朋友,你们的爆米花我来买单!哈哈。 最后谈一谈如何也能够同样制作这样的口述语音来分享呢?首先,这一次我和口述者是远程用微信语音进行的,这样做的困难在于我们之间有时候不能够同步,例如这一次我在过程中手机多次被其他应用打断,再开始的时候就和那边错开了。如果你也愿意分享自己私人定制的口述电影,比较方便的是和口述者一起看的时候,你们都用耳机观看,然后把口述者的声音录下来。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刚开始需要提供电影的一些声音来给听众校对;第二,播放过程中时不时的也可以提供一些让听众重新校对的线索,例如十分钟左右一次把电影声音放出来几秒钟;第三,口述过程中,可能你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聊天就需要克制一下咯,视障者的笑声、哭声也看自己情况来选择性的牺牲一下啦,哈哈。当然,这种模式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不想要让口述电影工作者有太多负担,并且视障者也能够享受其中,进而是分享,所以各位也请别亏待了自己,偶尔听到了你们爽朗的笑声我们也会觉得很亲切的呢! 就这些了,我的梦!你的梦?一起来吧~
这一期的播客是上一期的延续,主播把它切成两期,原因是讨论完小红帽之后,我和嘉宾蒋慧(猫)谈到了我们最近突发奇想的一次合作,我们希望大家给这种口述电影的私人定制模式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也希望大家能够将自己平时身边人奖电影的资源稍微调整一下,这样就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 那么这一期到底主播在搞什么呢?赶快打开收听吧,我们探讨的内容可参考以下几点: 1、口述电影也可以私人订制吗?这种模式是否可以让视障者有电影可以选着看,而不只有电影等着看? 2、私人订制的口述电影服务效果如何?要注意些什么呢? 3、私人订制的口述电影对于口述来实习老师来说,会不会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从而增加口述电影讲解员的毕业率? 4、口述的“三不”原则是哪三个原则呢?其中最首要的是什么呢?最基础的是什么?以及最难做到的是什么? 5、广播主持人怎么就变成了口述电影的先驱者,他们的声音专业而好听,那么口述电影的效果就一定更好吗? 6、如果讲解员关闭声音,只凭借视觉来看电影,并只是根据视觉信息来提供口述服务,会怎么样呢? 7、口述电影的未来在哪里?在5g时代的来临之后,是否有可能将这种文化平权的服务推广到例如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上供大家选用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