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期-台湾定向老师谈盲人的“三点式”与盲道的“凹凸”议题(林阿猴)

两岸无障碍

这一次来《两岸无障碍》做客的,是我们常驻嘉宾彥霖邀请来的专业定向行动教学的林老师,她的绰号之一是阿猴老师。我们的本次话题的聊天背景故事是在台北几个地铁站,由于考虑到轮椅使用者行动路线可能被盲道(台湾称呼为“导盲砖”)影响,所以铺设了新规格的导盲砖,而嘉宾们组织了一些盲道的使用者去体验,并且拍摄了视频发布到网上。那么到底体验感如何呢?收听完整节目就知道啦~ 本期内容包括: 阿猴是一位根据性别不同而调整教学方式的老师,她的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2、视障走直线总是容易歪掉,那么定向老师如何协助我们调整呢; 3、盲杖的挑选原来有那么多花头,特别是那个“头”; 4、地铁是如何平衡不同障碍类别的需求的?痛点在哪里; 5、惊呆啦!“三点式”居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这里有干货); 6、盲道是凹好,还是凸好; 7、为什么嘉宾建议我们不要急于将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 8、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若要发言,也要有质量与数量; 9、台湾朋友们到底进行了怎样一次使用者实验呢 【播客介绍】“两岸无障碍”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障碍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障碍者的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障碍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69分钟
22
5年前

【特别插播】我的人生就像是遭受了“降维打击”一样(朱浚溢做客《林林总总》)

两岸无障碍

本期的「林林总总」播客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朱浚溢,他是首位赴台湾攻读心理咨商博士学位的重度视障者。作为一位“斜杠青年”,浚溢同时具有“心理咨询师”、“播客制作人”、“自倡导者“等多重身份。 初中罹患视网膜病变后,浚溢逐渐丧失了视觉,但是中途失明使他能够保持光觉,他因此调侃自己是“眼里有光、目中无人”。和浚溢的谈话,从残障身份到心理咨询到社会创新,都正像这句玩笑一样,充满了幽默和智慧的火花。 用浚溢的话说,失明对他造成了“降维打击”,使他从“三维世界”进入了“二维世界”。不过“二维世界”的浚溢,仍然可以借助不断 发展的辅助工具和资源,与世界保持沟通和联 结。 2010年,浚溢领取了残疾证。当时IPhone已经内置读屏软件,可以把网络上的文字用语音朗读出来。10年之后的今天,不但小米、锤子在内的各大手机品牌都已经应用了更成熟的读屏功能,包括今日头条在内的资讯APP都发布了信息无障碍版本。 如今的视障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幕,借助语音提示,与普通用户一样“听新闻”、播放视频、关注视频作者,还能够评论、转发、点赞。为视障人士所设计的键盘和输入法也已经逐渐得到普及,视障人士与外界的交流,正变得越来越通畅。 除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需求,视障人士对便利生活的需求,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者所正视。2016年,支付宝上线了业内首个密码键盘读屏功能。该功能由支付宝直接调用系统语音引擎实现,兼顾了密码输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视障人士也使用着支付宝所承载的支付、缴费、外卖、理财等功能。 同样受到重视的,还有残障人士的娱乐需求。从北美的国家公园到欧洲的林海雪原,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到南美的亚马逊丛林,都在打造无障碍的酒店、餐馆、厕所和交通工具,迎接残障旅行者。构建“无障碍”的环境,并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而是全世界的需求和待决事项。 与每个人相关的「无障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世界总人口中,大约15%的人有某种形式的残疾。不过,比起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中国街上的残障人士好像很“稀少”。不论是在大街上、公园里、商场中、还是公共交通上,我们都很少见到残障人士的身影。残障人士“隐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无障碍设施还不够完善。 浚溢认为,无障碍环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障碍设施服务的对象不仅是残障人士,还包括老年人、孕妇、病人、伤患等群体。我们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的父母、长辈,还有未来的自己,都可能需要坐上轮椅。如果没有电梯、坡道这些设施,坐上轮椅几乎意味着“寸步难行”,活动区域就被限制在小小的公寓,或者自住社区内,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在浚溢眼中,观念、意识、政策、设施的提升,甚至可以重新定义“残障”这一概念。 “残障”这个概念的本身,就包含着身体的“残疾”和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残障人士的身体状态可能与普通人不太一样,存在着客观的损伤或差异。但是身体的差异是否一定会造成困难和障碍呢? 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位熟练掌握盲文的视障人士来说,只要现存的书籍和文字内容具有盲文版本,那么视觉丧失就不会造成他/她在阅读和理解文字方面的困难。 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面临行动不便、心理亚健康期、信息差异等或短期、或长期的“降维打击”,我们也会渴望无障碍的支持。如果我们合力,构建出一个“通达”和“无障碍”的环境,那么在这个环境当中的任何个体,即使因为身体机能的差异和损伤,产生了特殊的需求,也丝毫不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社会创新,让「升维」成为可能 肢体残疾、视觉障碍、听觉障碍,不同群体的残障人士所面临的“降维打击”各有不同,而从特殊需求出发的社会创新,让“升维”成为可能。 在美国,残障游戏玩家超过了3000万。随着电子游戏产业的成熟,游戏的玩法越来越复杂,但是几乎所有的游戏控制器都由一系列按钮组成,需要多个手指的灵活配合。对于许多残障人士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6年7月,微软全资子公司Xbox的科技专家与残障玩家、无障碍倡导者、公益组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向残障玩家展开了全面的需求调查,设计和生产了一款自适应游戏控制器,使玩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义配置,通过手肘、腿部、脚趾、嘴巴等部位操作和参与游戏。 虽然对于视障人士来说,科技的发展暂未让他们的眼睛重见光明,但是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增强现实(AR)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犹如一道光照进了原本黑暗的现实。 成立于2015年科技公司AIRA结合穿戴设备、AI、AR等技术,致力于为视障和视弱群体提供实时视觉辅助服务设备,以提高视障群体的教育、就业率和生活质量。除了研制智能眼镜、开发具有叫车等配套辅助功能的APP,AIRA还培养了专业的接线员团队,实时为视力受限的用户提供视觉信息解说。AIRA还和星巴克、沃尔玛、亚马逊等大企业合作,为其员工提供服务支持。 对于听觉障碍人士来说,“升维”不仅体现在人工耳蜗技术的成熟,还体现在人们思考和娱乐方式的转变。多年之前,字幕和文字指示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为了满足听障人士的需求。而如今,字幕成了影视节目的标配,而电子产品的文字指示,也许在无数关键时刻拯救了正在哄睡的父母、正在开会的雇员、和正在上课的学生。 构建「通达」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许多最初致力于解决残障人士困难的技术,已经悄无声息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浚溢所使用的读屏功能,随着硬件突破和软件更新,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普通人的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随时借助读屏软件,放松自己的双眼。 还有一些最初针对肢体残障人士所开发的轮椅、机械手臂、机器人,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已经逐渐被应用在养老产业甚至日常居家生活之中。自动驾驶技术不仅让残障人士开车出行更加便利,以后还将会帮助每一个不想开车、不愿开车、不会开车的人勇闯天涯。 曾经被忽略的特殊需求,正在引领和催化部分社会需求的解决方案。如今的我们,有幸见证着科技创新和社会创新的碰撞、交织、融合,见证着技术壁垒的消除和人文阻碍的消解。 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性别平等、教育平等、农村发展这些“公益议题”,实际上正是我们所有人的“生命议题”。在回应需求、解决问题的漫长道路上,我们所为之付出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消除“他人”的障碍,而是为了“我们自身”创造更平坦通达的未来。 期待有一天,包括浚溢在内的残障朋友,都可以信心满满地与我们分享,自己再次回到“三维世界”的感受。 你在生活中面临过「降维打击」吗? 你期待什么样的「升维未来」? 你眼里的「社会创新」正在解决什么问题?...... 欢迎关注公众号「悦享新知」并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和故事。也欢迎在喜马拉雅平台关注和收听浚溢主持的「两岸无障碍」和「不可说」两档播客节目。 主播| 空空,大宝 嘉宾| 朱浚溢 制作人| Wes Chen 本文编辑| 刘亚楠 【播客介绍】“两岸无障碍”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障碍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障碍者的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障碍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99分钟
27
5年前

72期-不因残障而打扰的寂静时刻以及父与子的爱恨纠葛

两岸无障碍

第70期中,与王玄老师的对话,似乎触动了我们更为内心深处的感受,所以在这一期,主播和嘉宾就单刀直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让两位如此走心: 1、疫情期间,残障朋友心态是不是变得比较平衡呢; 2、作为一个残障,你是否有一个人的寂静时空呢?在那里,你只管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会被残障身份所打扰; 3、残障让我们成为了特别的人,但是这种“特别”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特质吗? 4、不是每一个残障者都想要当社工,做心理咨询,或者权利倡导者; 5、为什么残障朋友想要安安静静看一场电影那么难? 6、去逛个公园,你的心情很可能会因为残障而变了味; 7、在一些场所,你是否遇到过有人来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甚至教育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残障? 8、到底是谁在默默提醒我们,残障如影随形; 9、主播和嘉宾怎么谈到了那么多绝望感? 10、父子之间加入残障这一佐料,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11、父亲对儿子越来越低的期待是怎么回事,父母们会为我们骄傲吗? 12、父亲的爱是一种无声的爱,嘉宾和主播都在离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背影”的温暖; 13、王玄老师最后都快把主播说哭了,好多好多他与父亲的感动时刻,最后的最后本期播客也停留在了他与父亲下象棋的两人寂静空间之中…… 【播客介绍】“两岸无障碍”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障碍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障碍者的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障碍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53分钟
8
5年前

71期-极简主义风的残酷儿:个体即是世界(Crossover-韩震)

两岸无障碍

这是一期《人间剧场》和《两岸无障碍》两档播客的crossover,主播张怡和浚溢共同邀请了一位具有性少数和残障双重少数族群身份的嘉宾,他叫韩震,性别认同从同志过渡到酷儿最后完全解构性别标签,同时,他在20岁之后中途失明迅速成为一个全盲的视障者。虽然嘉宾不喜欢任何标签,但是主播还是想要在此时此刻,赠与一个“残酷而”荣誉勋章,哈!, 那么我们三个人到底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也或许这种火花也是2020年05月17日世界不再恐同日和全国助残日火星撞地球的延续呢: 1.韩震在几年前开始了一项什么样的了不起实验? 2.为什么他现在连电脑、手机耳机都没有了呢? 3.「断舍离」对他的心态、自信、YP、亲密关系有哪些变化呢?推荐经典书目《断舍离》(日)。 4.韩震和小鲜肉男友的恋爱故事,从一拍即合,到同进同出,有点美好有点甜。 5.作为一个盲人,为什么韩震找对象如此自信? 6.「看不见」 的时候,肉体关系有哪些特别之处呢?盲人身份会影响对伴侣外貌的标准和期待吗? 7.资源分享:同志妈妈“浪漫转身”创办的QQ群,帮助了诸多孩子出柜的家庭,陪伴同志父母。群里的家长接纳了自己的孩子之后都成为志愿者。 8.这么多年的中国同志运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流动,从世界到中国,再到某个城市,到身边,甚至发展小区的同志群,而嘉宾的目的并不单纯…… 9. 韩震分享陪伴过的一位跨性别的朋友的经验:其实,每个人都是可以没有性倾向的。可以没有性倾向。 10.性别这件事,其实可以很商业化。 11.十几二十年来,「出柜」代替「形婚」成为了一种同志圈内的「刚需」。 12.出柜时面对家庭压力的两种出路。 13.嘉宾非主流的出柜之路。 14.你想过吗?「隐身」多了,社会看不见同志的存在,法规政策就无可能向同志倾斜而改变。 15.有隐瞒性倾向的精力脑力财力,怎么不用在出柜上?毕竟,当同志身边出现出柜成功的朋友,可能会动摇TA的想法。 16.韩震看到在形婚中男同志更弱势,更容易被女同志伴侣“坑”。而张怡看见的是拉拉也有容易吃亏的地方,好比说家务分工不平等,另外也提到婚内性侵。 17.韩震看见同志内部对人生规划的差异,各有各的小圈子。曾经有人,本来隔天就要形婚办婚礼,和韩震聊完,就取消了第二天的婚礼。 18.自从出柜后,韩震的妈妈,也开始向他倾倒身边看的LGBT趣闻轶事。 19.少数族群之间,就从能做的事情做起吧,譬如投个票表示友好。你只有在态度上表现的很包容这个群体,你身边具体的、某个正在纠结的少数族群的人,才有勇气和你出柜。 20.买房子、生猴子、事业发展、选定居城市…… _(´ཀ`」 ∠)_ 嘉宾都一一给出了清晰而完整的思考。 21.嘉宾最最恐惧的东西是什么,你一定想不到! 【播客介绍】“两岸无障碍”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障碍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障碍者的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障碍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78分钟
26
5年前

【特别插播】与Steve对谈:男性气质是什么以及它是否因身体残障而折损

两岸无障碍

这一期特别插播来自Steve的新播客——Man立。 Man立播客第二季是Steve和不同素人男性有关男性气质、身份和成长体验的分享对谈。这一期的嘉宾就邀请了朱浚溢作为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视障人士,来谈谈身体特殊性带来的不同思考。我们的话题包括: 1:59心理咨询行业男性视角的缺乏 7:24荣格的原型理论与男性和女性气质 15:22视觉缺失对男性身份的影响 25:06残障社群的弱者标签对男性气质的影响 39:17男性最恐惧的身体残疾或许是阳痿 52:23嘉宾和父亲的关系 64:30父亲对视障儿子的低期待和包容 74:23嘉宾想要做怎样的父亲? 78:18在溯溪运动中感受流水的方向 Man立播客关注现代男性气质的衰落和男性模范的缺失,探寻男性身份的本质,发现丰富多元的男性气质,重构健康的性别身份认同,推动男性心智发展。本节目视频版可在B站搜索观看。节目微博@Man立播客,官网:http://manli.cc听众信箱[email protected] 主播微博:@史秀雄Steve,@仵广敏 【播客介绍】“两岸无障碍”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障碍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障碍者的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障碍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 系E-mail:[email protected]

84分钟
44
5年前

70期-辅助工具是如何影响你的男性气质和自信心的呢

两岸无障碍

王玄是本播客第64期的神秘嘉宾,我们同样是心理咨询师,为残障朋友提供友善的心理支持服务,所以在那一期中我们探讨了残障朋友常见的困扰,例如有关残疾证的,以及关于不友善目光的。 而这一次,嘉宾将会与我讨论关于男性气质的话题。在心理学忠,所谓男性气质不是只有男性才有的气质,而是作为人所共有的,共通的气质。例如在女性朋友的行为表现中,也会透露出那些所谓的男性气质,还记得你的女性朋友很Man的那一面吗?哈哈。这些气质在心理学忠也被荣格称为阿尼姆斯。有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搜索学习资料哦~ 那么,我们这次关注的点,是从辅助工具切入,看看残障朋友的男性气质或者其他气质方面会因不同辅助工具的使用而有所变化吗?具体内容如下: 1、辅助工具对于障碍者来说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补偿,更是精神上的赋能; 2、男性气质会因为身体障碍而被折损吗; 3、坐着轮椅和站着拄拐,哪一个更Man; 4、看着街头的那些衣冠楚楚,你会羡慕吗; 5、内心藏着林黛玉的王玄老师,为什么更喜欢暴力,而不是讲道理; 6、辅具的科技感、金属质感给与障碍者的是什么; 7、给人自尊和自信心,可能是辅具设计的内核哦; 8、王老师的轮椅到底有多牛,为什么容易断电他还是会选择这一款; 9、公车的爱心做有时候就是个笑话,如果没有上下车的无障碍的话; 10、爬着上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司机师傅也不容易; 11、越好的辅具会让你月子油,对无障碍的需求也就越少; 12、作为障碍者,能不能就让我们安安静静的看场电影。 13、本期最后王老师触动了内心深处的一个痛点,可能是作为一个被动成为的倡导者的私密感受。就让它慢慢发酵,下一期再来好好细品吧~ 【播客介绍】“两岸无障碍”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障碍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障碍者的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障碍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52分钟
19
5年前

【特别插播】与青光侠共同看见盲人之光(陈霆远)

两岸无障碍

本期特别插播是主播受邀于陈霆远先生,来青光侠基金支持的《盲人之光》节目做客的音频。 陈霆远先生在因青光眼医治不善而失明之后,决定成立青光侠人生无障碍专项基金,感召10万名青光侠志愿者,并携手全世界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集团爱尔眼科及爱眼基金会,致力于推广与普及青光眼常识,呼吁国人重视健康、保护眼睛,养成定时检查眼睛的习惯,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青光眼的危害;针对因罹患青光眼已经失明的盲人提供必要的心理建设及医疗帮助;积极投入研发视神经再生医疗技术与药物,帮助已经失明的患者重见光明。 我们在这一期节目中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 1、青光侠基金会在做些什么; 2、朱浚溢失明的心路历程简单回顾; 3、医生告诉我们眼睛终究会失明,我们为什么就偏偏不信呢; 4、朱浚溢得知自己的眼病之后对于是否继续求学是如何考虑的; 5、心理学忠对于丧失的五阶段理论; 6、心理咨询师如何接待中途失明的客户; 7、身边人如何陪伴中途失明者; 8、所谓的心理创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9、愤怒的情绪会有什么积极意义,情绪打包又是什么鬼; 10、音乐治疗就是给人听听音乐而已吗? 想要收听更多精彩的视障者故事,欢迎在喜马拉雅订阅《盲人之光》。 【简介】盲人之光: 是亚洲第一个专为盲人打造的学习成长平台,致力于帮助盲人在健康、家庭、事业、娱乐、学习等方面更加进步 我们的使命:成为在黑暗中生活的盲人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指引他们人生前行的方向 我们的目标:打造盲人之光成为帮助400万盲人展现自我价值、实现梦想的平台

70分钟
45
5年前

69期-研究残障女性的博士:恋爱可以失败,但原因不应该是这个(胡鸾娇)

两岸无障碍

曾经在“残障之声”公众号上看到一句话——“忍”或者“逃”,是中国残障人的宿命。我觉得太有时代代表性了。今天我们的嘉宾,就是一位自称“逃”道美国留学的女博士胡鸾娇。嘉宾小时候在中国农村长大,左脚有一些不方便,因为残障和女性的身份受到很多不公的对待。如今,她已来到美国,就快读完了国际教育政策的博士学位,也谈过n场恋爱,那么她是如何回过头来看待“逃走”之前的“忍受”经历的呢? 一起来听听本次播客的精彩内容吧: 1、嘉宾为什么要研究残障女性议题,从outsider和insider的视角都发现了什么? 2、嘉宾关于残障的体验是什么样的?残疾证为什么要贴上贴纸?在农村,走路都会被嘲笑是什么感受? 3、嘉宾作为女性,在生命脉络中遭受了什么?为什么谈恋爱要去配合南方隐瞒自己的肢体残障? 4、两个博士是如何解构和重新建构关于“身残志坚”的内涵的呢? 5、走入恋爱关系,嘉宾是如何与家长谈论残障的呢? 6、未来的日子,我们每一个人能为中国残障社群做些什么?或许突破是资讯壁垒,提供资源连接,促进学术研究与社群实践等。 7、嘉宾最后分享了一个非常有画面感,具有象征意义的梦境:农村的水井中,飞出一条蜕变后的鱼…… 【播客介绍】“两岸无障碍”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障碍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障碍者的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障碍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60分钟
30
5年前

68期-盲界金头脑:从硬件、软件道文化服务的无障碍优化大师(张金顺)

两岸无障碍

这一期的嘉宾是台湾地区视障圈的金头脑,张金顺老师。上个世纪他就开始在两岸穿梭,支持了各地的视障者和相关机构。他也是台湾本土读屏软件“导盲鼠”的开发团队成员之一。目前他就职于淡江大学视障资源中心,是一位资深的软件工程师,设计了很多视障者的app,也从事教学、项目管理等工作。近年来,他还竭力推动文化平泉,让我们一起来跟着主播听听嘉宾的叙说吧~ 本期内容主要包括: 嘉宾的工作背景和机构历史:淡江大学视障资源中心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2、听过导盲犬、导盲马,但你听过导盲鼠吗:台湾毒品软件“导盲鼠”的前世今生。 3、视障专用App的设计与应用:台湾版的Bemy eyes。 4、程序识别物体和人工识别有何差异。 5、视障者如何在文化平权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6、基隆海洋科技馆——一个无障碍优化的实例。 7、嘉宾在上个世纪与大陆各地机构的互动历史。。。。。。听他私底下说是一种震撼教育。。。 最后的时候,嘉宾已经明确提出“寻亲”需求了,如果听众朋友有在那个时期有幸见到过张金顺老师,一定要记得在喜马拉雅fm上面留言哦,我会转达给他老人家的哈哈~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播客介绍】“两岸无障碍”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障碍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障碍者的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障碍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49分钟
5
5年前

67期-视障母亲独立带娃:不同的方式,相同的本质

两岸无障碍

时间过得好快,又一年的母亲节到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两岸无障碍”播客分享了一个台湾的口述电影的作品“母亲练习曲”吗?就在第四十五期之前哦,想要回顾的朋友可以去喜马拉雅搜索收听,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今年的母亲节主播也特地回应各位听众朋友的需求,邀请了常坐嘉宾李欣怡来为我们聊聊做母亲的那些事儿。 欣怡的女儿去年刚刚大学毕业,她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加上视觉上的障碍,可真是带娃不容易啊,所以那天的毕业典礼我也亲眼见证了这个伟大时刻。当时她就说了一句“女儿长大了”,其中的滋味真是百感交集啊~有欣慰,有感动,也有些心酸浮出来,还有一些对未来的怅然。相信每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都会有各种深刻的感受可以分享。那么心怡作为一个视障妈妈是否经历了很特别的体验呢? 本次播客内容主要包括: 1、视障带小孩的尴尬处境。 2、视障妈妈如何给与孩子安全。 3、照顾孩子一定要做到完美吗? 4、商业的儿童娱乐场所和课后补习班都是视障妈妈的优质资源。 5、触觉的关注与安抚替代目光连接的心理作用。 6、我们的自我接纳与自信,影响着孩子,并且可以传递给孩子周遭的老师与同学。 7、孩子对于拥有一个视障妈妈,内心怎么想的?或许我们都缺乏一次成年后的促膝长谈。 8、视障带娃没啥特别的,最难的地方都和明眼妈妈遇到的问题一样。 主播与嘉宾聊天的时候想起了上个月和徐莫惜(63期)也谈到了相似的主题,而且这位视障妈妈也是佛系的,并不认为看不见就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太多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些经验告诉我们,或许我们没必要担心太多和眼睛相关的不便,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我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承担一个生命的养育责任。相信只要我们足够爱自己,足够爱他人,生命都会自然开花结果。每个母亲都是伟大的,让我们共同祝福她们~平安,健康,快乐! 【播客介绍】“两岸无障碍”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障碍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障碍者的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障碍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43分钟
4
5年前

66期-瑜伽是一种修行,网上也可协视障共进

两岸无障碍

现在各地的健身房基本上都有瑜伽课,而我们视障想要参与总是会有担心,例如不知道老师愿不愿意教我们,会不会给我们口述等等。主播2015年去北京后,惊喜的发现当地有一个瑜伽 课堂给视障者开放,而且后来听说他们还计划培养视障瑜伽师资呢。由此可见,眼睛看不见并不会影响到我们也享受瑜伽的快乐。 去了台湾之后,在视障者之中推广瑜伽运动的课程就更多了。主播有幸在去年长期参与了一位老师引导的视障瑜伽小组,就是我们今天的嘉宾,小静老师。她具有瑜伽教练的资质,而且曾经去印度进修,带回来更加纯正的瑜伽精神,所以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和放松,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舒压和疗愈。 疫情期间,我非常想念瑜伽课程,但是其他朋友可以通过app之类的庚随线上老师或者视频引导等来保持瑜伽修行,但是对于看不见的我们如何知道动作怎么做呢?所以主播就想要发起线上的视障瑜伽小组,召集了一些对视障瑜伽有兴趣的伙伴,共同来邀请小静老师给我们上课。希望这个小组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互相督促的瑜伽修行团体,哈哈,当有人想要做瑜伽的时候,随时都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有专业老师来引导,这多么美好呀~ 因为这个小组刚发起,还不知道今后会如何运营,但是肯定是希望也能够给老师提供一些费用,毕竟是她的工作。令人惊喜的是,小组的成员也还有其他的瑜伽老师,包括视障的朋友,今后也想要来采访一下他们是如何成为菲视觉瑜伽老师的,哈哈。最后,刚得到消息,在广州的机构也有视障者发起瑜伽小组,也或许我们可以共同创造更大的瑜伽社群呢~ 如果你也是视障者,已经准备好瑜伽垫和坚持练习的决心,那就联系我吧:[email protected]

32分钟
4
5年前

65期-乡愁是一张窄窄的机票-在美国的别样求学体验

两岸无障碍

有时候乡愁是一张窄窄的机票,你在这头,隔离点在那头——嘉宾:金希。 疫情期间,在家的出不去,比这更痛苦的是,离家的回不来。“两岸无障碍”的老朋友金希律师这个时候正在美国纽约州进行一个残障法硕士项目的进修,想不到遇到了COVIT-19,于是他就体验了一次真正的“乡愁”。 主播为了关心她一下,邀请他聊一聊开心的事情,比如在美国的娱乐生活。虽然纽约州地广人稀,对于视障者来说出行不是很方便,但是嘉宾还是体验到了很多无障碍的休闲活动。例如在大学里参加帆船社,跟着教练操作帆船在大海上航行真是很酷的呢~嘉宾还参加了一次滑雪的课程,这就让主播很好奇了,这么危险,到底教练如何保障视障者的安全呢?嘉宾提供了一个他和教练摸索很久的好办法,就被称为“赶马车”法的协助模式,也就是教练在视障者后面用两根杆子和前面的视障者保持连接,然后配合语言来引导前进。相信这个方法可以提供给今后想要体验滑雪的视障菜鸟们。 而在学习方面,嘉宾所在的雪城大学也提供了很多视障支持,包括personal assistant和academic assistant以及note taker等。嘉宾也比较了美国文化中体现出的,与台湾学校中资源教室不一样的人际关系。 虽然的确在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视障者没有自动驾驶的汽车真心不太方便,但是仍然被美国完善的视障支持体系所折服。例如嘉宾在到达美国的第二天就有定向行动师来对接了。因此,小伙伴们如果想出国留学的,就赶紧行动吧! 英文练起来啊!感觉今后英语学习基本会成为视障者成长路上的标配了。主播也会和大家一起加油的!好啦,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收听完整音频,并多多分享哦~

43分钟
8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