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伟 | 好艺术离不开认真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很多人都以为艺术家都特别感性,好像没了即兴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其实不然。毕业于中国美院新媒体的丁世伟,从上学到今天的创作,一直都延续认真理性,尤其是如沐春风的好脾气,让接近过的朋友,都觉得他踏实可靠。但真正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丁世伟也不乏感性,尤其是作品中难以描述的部分,缓慢而坚定,流露出他对于作品的执着。哪怕是由机械构成的全部直角的椅子,经过他的亲手组装后,也会给人一股温润如玉的质感。(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丁世伟,蒋斐然,张莉娸 丁世伟 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他的作品在基于屏幕经验下的影像装置、雕塑、图像、视频、互动装置等多种媒介形式中展开。他广泛地对意识形态话语、流行图像与哲学符号进行援引和挪用,通过媒体界面开启观者的感知通道,过滤并干预个体降维的用户经验,进而昭示了屏幕景观作为当代政治与信仰的反乌托邦式的自我实现预言。屏显作为处于物质世界与数字拟像的中介,不断在参与观者身体的重塑与规训。他的作品一方面将观众已悄然异化的介面身体与观凝感官重新穿刺,另一方面以可爱化 (kawaiification) 作为模糊对立与矛盾的定言令式,在痛感与诙谐的矛盾知觉中不断缝合现实与虚拟的边界。 蒋斐然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博士在读,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创作与策展、先锋派理论与文化研究。2021年获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文章散见于各大艺术媒体,“打边炉”专栏作者。 张莉娸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资深实践者,策划、组织完成百余项国内外艺术展览、项目与活动;作为艺术媒体独立撰稿人、影像艺术收藏家,关注年轻创作生态的成长与更新,建立持续的交流机制,在行动中推进并形成更多可能。 本期相关文献 深渊隐写No.2 2021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Gallery Vacancy 规训3号 2023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Objective Gallery 规训1号 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Objective Gallery 丁世伟工作室窗外景象 图片致谢艺术家 丁世伟工作室一角 降维广场No.2 2020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想象力学实验室 降维广场No.1 2020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想象力学实验室 荧屏旗帜No.2 2021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Gallery Vacancy 死亡转轮 2021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Gallery Vacancy 临界者 No.3 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户尔空间 窗 2023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1000 Press 图文来源:丁世伟,蒋斐然,张莉娸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71分钟
99+
2年前

王晴园 | 用工笔留住更多凝视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王晴园,95后工笔艺术家。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见的研究生,继续在这个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在毕业创作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张雍正帝戴假发半身像,从此开始对假发产生了兴趣,并以此开展了一系列创作。在努力拓展工笔边界的同时,她也对绘画的现代性有所突破。大家可以去位于顺义中粮祥云小镇的新氧艺O2art艺术空间,观看包括晴园在内的工笔新画家群展。(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王晴园,博子 王晴园 1995年生于中国江苏,2017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2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工笔是她的主要艺术实践,多绘于绢。她的创作将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聚焦于对审美、身份、意识的多重表达。作品曾在叁拾空间、THE SHOPHOUSE HONG KONG、索卡艺术、陶谷公园、东京画廊+btap、新氧艺O2art、大千画廊、方圆美术馆、上海MoCA当代艺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济南美术馆、济宁市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画廊与机构展出。近期品牌合作:梵几。 博子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叁拾空间SENSESPACE总监,IASC联合创办人,独立策展人。2019年联合创办了叁拾空间,策划了包括“即使如此。”系列展、“侯寨人不姓侯”、“离开某个地方的三种方式”、“一致的术语”、“龛”、“此屋是我造”等展览,结合空间特有语境,专注于以探索、专业、实验的态度与青年艺术家合作。近年来主要兴趣方向为:梳理独立空间的发展与现状,艺术家个体经验与在地性的关系研究。参与或曾策划过30余个国内外展览,艺术博览会以及艺术机构和美术馆合作重要项目。 本期相关文献 《假发》(小雍正),43×31cm,绢本设色,2019 《Lucia》—— 由一本书开启的创作&个展,“补遗”展览现场,叁拾空间,北京,2020 个展“补遗”海报 希波克拉底的花环与悬浮的遮羞物(三联画),84×44cm×3,绢本设色,2019 作品《补丁》展览现场 作品《补丁》创作过程 Backside#3,52×52cm,绢本设色,2022 工作照:托裱后勾勒细节 王晴园工作室 王晴园个人项目“时间的形状”,梵几,2023 王晴园参展“在幽暗中感知的牡蛎”,新氧艺O2art,2023 图文来源:王晴园,博子,网络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67分钟
85
2年前

贺勋 | 小镇青年的艺术道路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贺勋,是个从小镇走出来的艺术家。从考上国美,到后来来北京搞创作,而今又回到母校所在地杭州,继续艺术生涯……可以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唯一不变的,除了热爱艺术那颗心,还有就是小镇青年的质朴和反叛。每次看到贺勋,都让我想起贾樟柯电影里的角色,一股乡土的亲切,还有对于所爱的执着。请大家一起跟“闲弹时光”艺术播客,听他讲自己的故事。并且欢迎参观马上在4月1日798拾萬空间举办的贺勋个展《种太阳》。(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贺勋,张莉娸,段一凡 贺勋 1984年生于江西 ,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和北京。孑孓社策划小组成员。 贺勋的创作涉及绘画、诗歌和策划,关注农耕文明、神巫信仰和文学习惯在日常事物中的象征作用,着重于发现被忽视或被压抑的语言、民俗事项、图腾制度对当代生活的影响,藉此寻找人类普遍的情感关联、永恒的记忆及其衰败的历程。作品曾在拾萬空间、想象力学实验室、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天线空间、站台中国、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广东时代美术馆、广东美术馆、Castello Di Rivara 当代美术馆、日本円室、意大利卡塞雷斯博物馆及坦桑尼亚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展出,公共收藏包括星美术馆、德中艺术基金会、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等机构。诗歌及随笔散见于《西湖》、《飞地》、《诗江南》、《2006 中国最佳诗歌》、 《艺术世界》、《艺术碎片》等刊物。其策划项目包括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去写生”,北京 UCCA STORE 的“缝合:当代艺术从业人员诗选”等。 张莉娸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资深实践者,策划、组织完成百余项国内外艺术展览、项目与活动;作为艺术媒体独立撰稿人、影像艺术收藏家,关注年轻创作生态的成长与更新,建立持续的交流机制,在行动中推进并形成更多可能。 段一凡 1989年生于郑州,于 2008 至 2015 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杭州。从进入美院读书至今,一直在学习和使用大漆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并在其中找寻问题与答案。 贺勋展览 “黄金螺旋” 展览现场 拾萬空间 2022 “望京” 展览现场 想象力学实验室 2022 “第二司仪” 展览现场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 2018 “农业迷幻” 展览现场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 2016 贺勋作品 ——母亲山(大),110×180cm ,布面油画,2008 ——母亲山(小),50×70cm ,布面油画,2017 描绘亡母所葬山岗的画,在搬家中被车辆压断的画。 ——育儿百科,10×23×10cm,书籍、绳、书信 ,2017-2021, 3+1AP 在工具书《育儿百科》的书口处给亡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情况。 ——门和灯(大),150×180cm ,布面油画、书信,2017 ——门和灯(小),40×50cm ,布面油画,2017 ——左先生,尺寸可变,路灯上油画,2021 描述好友夜里开门画面,并将书信镜像书写于画布背面,只给画中人看。 ——我的仪式,59.5×29.5cm,纸本油画,2015 黑桥二道八号工作室,2011-2017 4月1日即将在798拾萬空间举办的贺勋个展《种太阳》 图文来源:贺勋,张莉娸,段一凡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65分钟
99+
2年前

艺术家看影视 | 平原上的摩西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影视作品,自从诞生起就和艺术息息相关。舞美、摄影、导演都直接属于艺术的范畴。一部好的作品如何评判,乃至如何用艺术视角去观看,都可以作为探讨的内容。"闲弹时光"艺术播客新开辟了“艺术家看影视”专栏,特别邀请曾宏和Una,一起聊聊《平原上的摩西》这部2023年最具文艺电影气息的剧集。(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小八陈曦 嘉宾:曾宏,Una 曾宏 1974年生于四川资阳,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居住与工作于北京。曾宏的作品媒介包含绘画、装置和部分影像,从早期对工人宿舍的描绘开始,他使用尺规作图的绘画方式似乎显示着与传统绘画语言的决裂。在此后的工作中,则在绘画的图像演进和今天的现实状况之间徘徊,因而在作品脉络里常常会出现抽象和现实主义之间的裂痕。艺术家认为裂痕是社会与历史对个人的投射,也因此艺术家相信作品是空间和历史的产物,它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被空间与展示之间的关系相互激发而产生的。 Una 在中国获得视觉传达学士学位后,Una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获得了艺术管理硕士学位的。同时,进入艺术行业开始职业生涯。2013年初,返回北京,进入中国画廊行业担任画廊市场总监及画廊副总监直至2019年底。201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完成了第二个硕士学位。2020年初,加入纽约Tong Art Advisory,任职中国区总监,此后一直帮助中国收藏家收购国际艺术品,并专职负责房地产公共艺术配置项目。2021年初创立云仙艺术顾问公司。 Tong Art Advisory www.tongartadvisory.com Una 小红书:Una Yuning Sun� 本期相关文献 《平原上的摩西》剧照 图文来源:曾宏,Una,网络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70分钟
93
2年前

郝强 | 艺术教育可以这么办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郝强,从央美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考前班代课和辅导学生做作品。兜兜转转一大圈后,发现青少年美术教育,除了泛滥的应试,还应该有更贴近实质的可能性。于是,他和艺术家韩勇、批评家姚斯青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北京昌平下苑村创办了一个私人教育机构,给那些想要学艺术的孩子们,一个观察自然、研究绘画的空间。不带功利目的,就是了解艺术是什么。(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小八陈曦 嘉宾:郝强,姚斯青,韩勇,纪青青,大志,梓峰 郝强 1976年生,1996年毕业中央美院附中,2001毕业中央美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姚斯青 博士,前高校教师,现任高配版三和大神。游走于艺术史研究与当代艺术批评的边界,确信艺术不可教,但向往自由创造的心灵可教。 韩勇 中年画家,住北京昌平农村,擅长宗教故事画。1978年生于吉林省延边,2000年毕业于延边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获硕士学位。 纪青青 独立艺术家。1986 年出生于山东,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硕士在读。 大志 1997年出生,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她的绘画作品源于对身体本能的信任,以此制造现实的幻觉,去平衡形式理性的坚定意志和来自感性的召唤。 梓峰 1999年出⽣ ,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在读。作品涉及被重构的视觉经验。对特定的⽂化景观作出连续反应,不断对观看的惯性发起挑战。 本期相关文献 韩勇老师收藏的孩子画他的画 韩勇老师课程内容其一 郝强老师的雕塑课 郝强老师课上的场景,不是那种一排排的那种机构的方式,是一种自由放松的学习状态 姚斯青老师的诗歌课程课件 孩子送给姚斯青老师的漫画 教室天台的夜景 几张孩子的画,几个雕塑,展现出课程的丰富性 课程联系方式 图文来源:郝强等嘉宾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66分钟
99+
2年前

杨婉和溪子 | 新一代网络流量与艺术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杨婉和溪子,是央美的同学,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并一直坚持创作。溪子回国后,偶然发现网络艺术平台Artand,真的有藏家关注且收藏她的作品。随着和藏家的跟进沟通,她发现网络完全可以成为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平台。后来杨婉也加入进来,两人又入驻小红书,被更多粉丝了解和喜爱。随着名气和流量的拓展,开始有专业画廊和她俩合作。希望她们的艺术市场经验,能让年轻艺术家们有所借鉴。(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小八陈曦 嘉宾:杨婉,刘溪子 杨婉 出生于1992年。2015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硕⼠士毕业于麻省艺术学院。她认为艺术具有塑造未来的能力,艺术家的作品即是其世界观。杨婉的作品《夏日序曲》被希腊科佩鲁左斯美术馆永久收藏,《局外人》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永久馆藏。杨婉的作品在近几年广泛展出于全球知名画廊与艺术机构,2018年在波士顿Bromfield 画廊举办个展HALATION,2020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个展《伏采的光》。2020-2022连续三年成为Artand畅销榜冠军,2021年被Artand评选为最具价值艺术家,2022年评选为Artand 年度艺术家。2023年入选瑞丽杂志不平凡的中国女性。同时杨婉长期与美国知名设计公司和地产公司密切合作,例如旧金山Four Season,The MIRA等。 刘溪子 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在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学院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刘溪子的绘画题材来自于一些生活化的片段,是大家有着共同记忆和相似情感体验的地点。通过独特构图角度与鲜活热烈的色彩,诉说着对于当代社会语境下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玩味”话语。 杨婉部分作品 千岛湖落日,120×120,木板丙烯,2023 拥抱 / enfolding,80×80cm, 木板丙烯,2023 漂浮,150×150cm, 布面丙烯,2023 千岛湖 no.1 & 2,60×80cm, 木板丙烯,2023 杨婉在麻省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汇报 作品《簌簌声/rustling,153×153cm, 木板综合材料,2017》系列 杨婉本科毕业创作 《局外人/ OUTCAST(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200×200cm, 木板综合材料,2015 刘溪子部分作品 Porsche Workship,120×140cm,布面丙烯,2022 Amusement Park 180×145cm 布面丙烯 2020 Caiscas Market, 100×100cm, 布面丙烯,2022 The Princely Collection,60×50cm,木板丙烯,2022 The City Market,130×160cm,布面丙烯,2022 刘溪子个人展览,Bruno David Gallery,美国,圣路易斯,2017 图文来源:杨婉,刘溪子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72分钟
99+
2年前

大志和梓峰 | 95后艺术家开始登场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央美在读的95后大志和梓峰,属于最新一代艺术工作者,很早就和朋友们自发组织起来,在草场地租下一个空间,开始举办非盈利的展览。在完成大学美术功课的同时,通过努力已经开始和艺术空间合作。从年龄看上去,他们还年轻,可已经有了被生活捶打的体验,具备了超过同龄人的成熟。他们对于艺术有了相对独立的思考,并且坚定今后会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下去。(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小八陈曦 嘉宾:大志,刘梓峰 大志 1997年出生,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她的绘画作品源于对身体本能的信任,以此制造现实的幻觉,去平衡形式理性的坚定意志和来自感性的召唤;作品曾展出于see+画廊、在3画廊、户尔空间、宝龙艺术中心、北京当代、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021等,个人项目包括“词语的含义取代了事物本身”(PLATE SPACE,北京,2021);“擂台”(Fake Project,西安,2022)等。 刘梓峰 1999年出⽣ ,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在读。作品涉及被重构的视觉经验。对特定的⽂化景观作出连续反应,不断对观看的惯性发起挑战。 本期相关文献 大志工作室 2023 大志 有火在我胸口-28,布面油画、油画棒,75×7 × 5cm,2022 大志 有火在我胸口-25,布面油画棒,90×70cm,2022 大志 有火在我胸口-27,布面油画、油画棒,100×100cm,2022 刘梓峰 3山Em——12,220×250cm,布面综合材料,2022 刘梓峰 3山Em——3,165×170cm,布面丙烯,2022 刘梓峰 世界与我——1,177×150cm,布面丙烯,2022 刘梓峰 纠错,85×75cm,布面丙烯,2022 23号楼艺术家社区项目现场 23号楼艺术家社区展览《闭眼看太阳》海报及花絮 大志和梓峰在 Fake project 驻地项目:擂台 本期录音现场 图文来源:大志,梓峰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73分钟
99+
2年前

轩辕文莉&李雪林 | 艺术收藏的初心是热爱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现当代艺术,在今天收藏市场里,属于少数。尤其有自己看法的藏家,则更是不可多得。轩辕文莉和李雪林,就是其中两位。她们从喜欢开始,这么多年一直保持初心,特别是通过收藏年轻艺术家,对现当代艺术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并且和他们一起成长。本期节目让我们听听她俩的分享。(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小八陈曦 嘉宾:轩辕文莉,李雪林 轩辕文莉 艺术爱好者。2014年开始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对古代和近现代书画、高古瓷及明清瓷器也有关注和学习。 李雪林 当代艺术爱好者。2013年至今收藏70余位中外中青年艺术家作品。 轩辕文莉部分藏品 Michael Cherney 秋麦,摄影《山海图》#15,版号:2/9,18×144.5cm 史国威,《倾斜》黑白照片手工上色版号: 1/3,112×241.6cm,2016 Ann Pibal, ALXC,铝面丙烯,104.1×177.8cm,2015 Daniel Knorr, Depression Elevations (Kielufer Blue Sky) 材料:染色聚氨基甲酸乙酯铸件,185×137.4cm 清光绪 天蓝釉小荸荠瓶一对,高11.7cm 明 兔钮寿山冻石印 “鹤汀手肃”籣楼旧藏兔钮,1.7×1.6×1.7cm 李雪林部分藏品 狄青 《一松》 59×160cm 绢本设色 2017 李创《无限珍贵的物体》 70×80cm 布面油画 2014 河夫 《垂死的蜻蜓》 76×102cm 布面油画 2009 刘港顺 《后现代的日落》 61×95cm 布面油画 2013 颜石林 《你是我的夜》 75×90×30cm 铸铜着色 2012 张占占 《对不起》 60×60cm 布面油画 2014 图文来源:轩辕文莉,李雪林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69分钟
72
2年前

附中艺事 | 张永亮 | 倔强独立的苦画家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张永亮,从内蒙考到北京央美附中的普通人家孩子。他作为当地的佼佼者,突然被扔进一个全是绘画能手的附中,因家境贫寒又承受着学费的负担。特别是性格上的倔强,造成他身体和精神的敏感,最终没能继续大学的深造,迫不得已回到故乡。附中时期,看到其他同学画的帅和准确,经过深思,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朴拙。尤其生病后,绘画成为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次附中95和97级两届同学重聚,参观了张永亮的回顾展之后,共同回忆他凄苦、绚烂的绘画和生命体验。(周哥大彤) 主持:小八陈曦 嘉宾:陈霞,韩鹏,卢磊,许多健,李卓 陈霞(附中97级) 198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现为景观规划设计师,工作生活于北京。 韩鹏(附中97级) 1997年-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1年-2006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职业为美术教师,生活于北京。 卢磊(附中97级) 1981年出生于北京,1997-2001美院附中,2002-2006美院城院,毕业后画了一些油画,同时经营考前美术班20多年了,至今为止画画早扔了,因为吃饭美术班没扔。 许多健(附中95级) 1978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北京照明协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坚持自己建筑梦想的同时还保留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李卓(附中95级) 1978年出生于山西太原,2004毕业于中央美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图片拍摄:王一凡) 本期相关文献 张永亮在宿舍上铺读书,下铺为许多健床位,1995 张永亮(右一)和95级同学在一起,1995,陈曦拍摄 附中97级在山西下乡,张永亮和韩鹏 张永亮在内蒙家中和父亲一起纺织劳动 97级同学在张永亮回顾展上合影,2022 张永亮回顾展现场,2022 张永亮回顾展部分作品 图文来源:嘉宾,网络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56分钟
69
2年前

附中艺事 | 王一凡 | 把身边人输出成画面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从央美附中到清华美院毕业后,王一凡一直和星空间合作,最近又举办了新个展。和许多艺术家将视线放在远处不同,王一凡坚持把身边的朋友作为绘画主体,如同他附中同学也是这次策展人的谢墨凛所说:他总能用自己的感受和视角,将所看到的重新输出成新画面。而造型的变异和叙事,都和他从小的叛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次和附中同学一起,除了谈他的创作,也回忆了他们成长的趣事……(周哥大彤) 主持:小八陈曦 嘉宾:王一凡,谢墨凛,雷嗣,吴小可 王一凡 1978年出生于北京的艺术世家,自幼喜爱绘画。2003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王一凡的艺术实践经历过不同媒介和方式,如录像、摄影、写作、装置、绘画等。近十几年来,他重新将目标锚定在小时候深爱的绘画上。他的具象人物油画,带有深入的心理分析,构建了作者与他者的复杂关系,在当代绘画中开辟了独特的面貌。 谢墨凛 1979年出生于中国温州,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及英国爱丁堡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从开始亲手改装制作第一台绘画机器开始,谢墨凛逐渐形成了自己在绘画中的独特路径。他对“机器”的拥抱既是源于他对绘画形式感更精确表达的需求,也同时是观念意义上的。“机器” 不仅可以被艺术家用来替代传统工具对绘画这种创作形式做出新的探索,其实践本身也对应著中国当下文化里对技术带来的可能性的多重想象。谢墨凛的作品曾于多个美术馆展出,其中包括泰康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昊美术馆、荷兰波伊曼·凡·布宁根博物馆、美国亥俄州立大学城市艺术中心、明尼苏达州古斯塔夫阿道尔夫学院 Hillstrom 美术馆、迈阿密卢贝尔家族收藏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州迪金森学院等。 雷嗣 1979年出生于广西横县。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吴小可 编剧、自由撰稿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本期相关文献 星空间 “坏孩子的天空” 展览画册,设计师刘治治,2005 《监视时间:王一凡的钟表》,24小时DV作品,2006 《一张叛离的画儿》,布面丙烯,160×120cm,2007 王一凡历次个展海报 2022年个展“你是我的”展览现场,星空间 央美附中95级毕业合影,1999 95级设计班男生宿舍合影,1996 新年晚会古装剧即兴演出,1996 四渡河下乡写生,老赵兴奋做出鱼跃头球的动作,1996 四渡河下乡写生,男生在堤坝上秀肌肉,1996 图文来源:嘉宾,星空间,网络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74分钟
76
2年前

胡庆雁 | 拙实见功夫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胡庆雁最新个展在798麦勒画廊开幕了。和过往一样,他继续用朴素拙实的雕塑手法,表达内心的想法。当然,对于熟悉现代主义方法者来说,胡庆雁的创作并不匪夷所思。可如果仔细观察,无论是制作还是构思,他都保持严谨认真,甚至是执着的态度。央美博士马天婵受邀,和麦勒画廊老板小麦一起,参与了这次讨论。(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胡庆雁,小麦( René Meile),马天婵 胡庆雁 1982年生于中国山东潍坊,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工作、生活在北京。近期个展包括“2023”,麦勒画廊,中国北京(2022);“必要的冗余:胡庆雁作品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2020);“空洞的,多余的”,麦勒画廊,中国北京(2018);“空壳”,麦勒画廊,瑞士卢塞恩(2016);“永垂不朽”,麦勒画廊,中国北京(2015)。群展包括:“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M+视觉文化博物馆,中国香港(2021);“记忆宫殿”,华·美术馆,中国深圳(2021);“金汤:北京当代·艺术展2020”,Chao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20);“静安国际雕塑展”,静安雕塑公园,中国上海(2020);“浮云的根——此岸: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2019”,南京华侨城,中国南京;“天天向上·2019年度提名展”,筑中美术馆,中国北京;“相遇亚洲——多元化的青年艺术视觉”,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重庆(2018);“另一种选择:第三届今日文献展”,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2016);“Shut up and paint”,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墨尔本(2016);“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5”,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北京(2016);“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太古坊ArtisTree,中国香港(2016);“中华廿八人”,卢贝尔家族收藏/当代艺术基金会,美国迈阿密(2013);“构建桥梁——中国当代艺术”,沃尔夫斯堡,瑞士Ermatingen(2013)。他的作品被包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M+视觉文化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卢贝尔美术馆、今日美术馆、K11艺术基金会、松美术馆和白兔美术馆在内的美术馆和公共机构收藏。 小麦( René Meile) 麦勒画廊合伙人。小麦曾在瑞士苏黎世和中国北京求学 。在2005年麦勒画廊北京部创立之时随父亲乌斯·麦勒来到中国, 从画廊基层员工到如今画廊合伙人分管亚洲地区业务,小麦见证了麦勒画廊在中国的不断成长,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日臻成熟与繁荣。作为第一批较早深入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画廊,麦勒画廊一直致力于展示和传播当代艺术。 马天婵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艺术批评研究;研究兴趣为参与式艺术、公共艺术和实验影像研究;多篇译文和评论文章发表于专业学术性刊物,代表性成果有“记忆、空间与身份建构——阿彼察邦的魔幻现实主义影像”(《世界美术》,2022)、“托马斯·赫希霍恩公共艺术项目的平等诉求”(《世界美术》,2021)、“以爱之名——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世界美术》,2020),“关于雷安德罗·埃利希的‘迷宫叙事’”(《世界美术》,2019)等。目前作为策展人、当代艺术研究者,工作、生活和学习在北京。 本期相关文献 《地上的蓝色》 2022,汉白玉、水性漆 749×272×6cm(44件,每件68 × 68 cm),局部 《蔬果店I》 2022,大理石 尺寸可变(9件,每件31 × 53.5 × 37 cm) 《蔬果店I》 2022,局部 《Where is the art》 2022,大理石,油画颜料 74.5 x 85 x 4 cm 《一块多余的石头》 2021-2022,现成品石头,图片 组合尺寸可变,石头:44 x 97 x 45 cm 《塔》 2022,大理石 181 x 50 x 47 cm 《艺术的故事》 2008–2022,单频录像,彩色/有声,8’59”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图文来源:胡庆雁,马天婵,麦勒画廊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72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