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杨君就在中央美院任教,开展连环画的教学研究。而后他毅然前往德国,考察和研习现当代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展览。这次他在磨金石空间的个展面貌多变,超现实、抽象多有涉猎,仿佛用中华的十八般武艺,打出西方的自由搏击。无法归类的背后,是艺术家对于艺术本身的自由追求。(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J.Yang(杨君),张营营 J.Yang(杨君) 于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中国,90年代起旅居欧洲,他是中国首届现代艺术展的当事人,也是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亚洲展的参与者。他的作品以多样的媒介和形式呈现了其自恰且合乎逻辑的艺术叙事,对他来说,艺术不过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工具,其目的是用它来撬动历史、神话与现实之间互相作用的力,为入世的信仰寻找源泉。除绘画之外,他还从事摄影、装置、录像艺术的创作,他以一种个体相对自由的、自我的人文关照的态度,在已知维度上寻找着文化间的平衡。 张营营 策展人和写作者,卡塞尔文献展研究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19”获奖策展人,ARTLINKART当代艺术数据库编辑。 本期相关文献 杨君(J.Yang)作品《无题》在威尼斯双年展亚洲展“来自远东的当代艺术”(ASIANA: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FarEast)展览现场,1995,摄影,灯箱装置,300×400cm 杨君(J.Yang)作品《无题》在威尼斯双年展亚洲展“来自远东的当代艺术”(ASIANA: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FarEast)安装现场,1995 杨君(J.Yang)作品《无题》手绘方案,1995 艺术家杨君(J.Yang)工作室中“现代艺术大展”的文献资料 杨君(J.Yang)在“中国现代艺术展”展览现场,1989年,中国美术馆 J.Yang,圣山1号,2022,700×900mm,布面油画和丙烯 “J.Yang”展览现场,魔金石空间,2022 J.Yang,一个浪漫主义倒霉鬼,2017,2170×3570mm 布面油画 J.Yang,北极狐的眼泪,2022,1200×1500mm,布面油画和丙烯 J.Yang,杯中花,2019,2180x1850mm,布面油画和丙烯 J.Yang,斯柯学说,2021,600x450mm,布面油画和丙烯 J.Yang,波茨坦大街15号(脚本),2015,摄影和影像,尺寸可变 J.Yang早期拍摄的大量摄影照片(胶片),1982-2022 J.Yang的影像作品方案手稿,作品描绘的是对于即将开发的上海外滩图景的记录和反思,1995年,拼贴、手绘、水彩 展览J.Yang橱窗海报,2022 J.Yang展览布展环节,2022 J.Yang展览展陈细节,2022 注:以上图片均由魔金石空间,艺术家J.Yang,以及策展人张营营提供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从中国美院毕业的马海蛟,一直用照片和视频,记录自身的思考。在拍摄叔叔马国权的过程里,马海蛟在影片中用旁白回忆了儿时的记忆。原本熟悉的家人和故乡,在不断的观看和审视下,越来越遥远,映照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意境。作为影像艺术家,马海蛟通过镜头和幕后编辑,让原本隐匿的个人历史,转化成观众的切身体验。(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马海蛟,Sammi 马海蛟 1990年生于河北,于2009至2016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长期关注生命中的“日常性”部分,并以此为基底追踪逻辑线索构成工作形态以及影像文本。 其近期个展包括“北方”(TABULA RASA 画廊,北京,2022);“如果把绿色删除,如果开始关心植物”(TABULA RASA 画廊,伦敦,2022);“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浙江美术馆,杭州,2021); “快乐区域”(TABULA RASA 画廊,北京,2018)。同时他的作品在诸多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参展,银川当代美术馆,(2021);中间美术馆,北京(2020);Baton画廊,首尔(2019);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香港(2019);OCAT,深圳(2019);OCAT,上海(2018);首届安仁双年展(2017);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第11届上海双年展(2016)。 马海蛟的作品《洞见》入围2021年FIRST影展超短片单元,2020年他被提名集美·阿尔勒发现奖,2018年入围三亚华宇青年奖以及第10届三影堂摄影奖,于2017年被提名“ART021×保时捷年度中国青年艺术家”,其作品由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ZARYA当代艺术中心(符拉迪沃斯托克)收藏。 Sammi Tabula Rasa 画廊主,艺术有读”播主。 本期相关文献 《马国权-绘画 之一》,2022,布面油画,18×24cm 《马国权-绘画 之二》,2022,布面油画,18×24cm 《如果,我把它忘记》影像静帧,2012,短片,彩色,25分06秒 《希望,希望,我快被冻僵了》影像静帧,2014-2015,超级8毫米胶片转高清,2分30秒,创作于挪威奥斯陆 《在寂静处》,2018,三联摄影,单幅尺寸 40×50cm,整体展示尺寸 42×170cm,创作于俄罗斯海参崴 《昨日以前》No.13,2018,银盐黑白照片,实寄明信片,装裱尺寸35×50cm 《马国权 1989-2022》,2022,彩色收藏级喷墨打印照片,马国权笔记本原件,油性笔在照片上书写,装裱尺寸146×146cm 《马国权 1989-2016》,2016,彩色收藏级喷墨打印照片,马国权笔记本原件,油性笔在照片上书写,装裱尺寸60×88.5cm 《马国权》影像静帧,2016,单频影像,黑白,有声,54分59秒 《马国权》展览现场,上海双年展,2016 《马国权 2021》影像静帧,2021,单频影像,黑白有声,3小时10分57秒 《马国权 2021》展览现场,Tabula Rasa 画廊,北京,2022 图文来源:马海蛟,Tabula Rasa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从画廊经理到画廊周北京总监,王一妃只有一个信念:做的一年比一年好。“画廊周北京”作为全中国有影响力的艺术活动,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公众的不理解,疫情的影响,似乎每年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可随着这些困难被一个个超越,“画廊周北京”不仅成为首都艺术的一大名牌,而且越来越被全世界所重视。王一妃和艺术家葛宇路,做客本期“闲弹时光”艺术播客,给大家聊聊这一切。(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王一妃,葛宇路 王一妃 生于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史论系。在当代艺术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经验。在担任画廊周北京总监之前,曾任林大艺术中心北京分部的总经理、新加坡 MOCA@Loewen美术馆中国区艺术总监,以及新加坡33 Auction北京区负责人。 自2017年任职画廊周北京总监以来,专注引领该平台的发展——画廊周北京将北京地区最前沿的画廊和非营利机构凝聚起来,共同呈现一年中最精彩的展览阵容;首创了包含艺访、新势力、公共单元在内的特约单元设置并为进一步搭建公众沟通平台,同时在项目中包含公众日的设置。画廊周北京在2022年迎来六周年,于2022年6月24日至26日向贵宾开放,同时在6月28日至7月3日向公众开放。 葛宇路 199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201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2018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葛宇路的兴趣多集中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趣味表达,试图通过作品调侃生活中隐藏的矛盾。他用自身对公共空间进行介入和协商,企图从中制造新的动态关系。 本期相关文献 画廊周北京2022外景图 画廊周北京2022“艺访单元”外景图 画廊周北京2022观展现场 画廊周北京2022观展现场 画廊周北京2022主单元特别展览“交叉的宣叙调”导览现场 画廊周北京2022主单元特别展览“交叉的宣叙调”展览现场 画廊周北京2022“艺访单元”格莱斯顿画廊“明日之问”展览现场 画廊周北京2022主单元论坛“绘画,及凭空的绝决”现场 画廊周北京2022公共单元特别项目“共同的‘专列’”发车仪式现场 图文来源:画廊周北京,葛宇路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对于从四川大三线工厂走出来的曾宏来说,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个社会形态,更是他从孩童起的成长体验。家长、朋友、师长乃至工作,都涵盖在其中。为了逃避被他人规划的一切,他主动选择了艺术这条路,以此去寻找内心的自由。可是兜兜转转,早已深入骨髓的社会主义精神,让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没有忘记工人阶级的现实,并努力将两者融而为一,成为自我人生实现的根本。(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曾宏,桑田 曾宏 1974年生于四川资阳,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居住与工作于北京。曾宏的作品媒介包含绘画、装置和部分影像,从早期对工人宿舍的描绘开始,他使用尺规作图的绘画方式似乎显示着与传统绘画语言的决裂。在此后的工作中,则在绘画的图像演进和今天的现实状况之间徘徊,因而在作品脉络里常常会出现抽象和现实主义之间的裂痕。艺术家认为裂痕是社会与历史对个人的投射,也因此艺术家相信作品是空间和历史的产物,它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被空间与展示之间的关系相互激发而产生的。 桑田 1978年生于浙江,中文专业出身,曾留德学习艺术,做过画廊包养艺术家、家具设计、4A文案、教师、画廊经理。2012年后,任职于《艺术时代》《燃点》杂志,从事艺术批评和编辑工作。主要关注体制批判及相关的社会艺术。 本期相关文献 《公共洗衣房》 (两联)布面丙烯,160×120cm,120×80cm,2011 《白色上的方块》(两联)布面丙烯,160×120cm,120×80cm,2012 《绿色上的红色》(两联)布面丙烯,160×120cm,160×120cm,2013-2014 《未知的形状_5》布面丙烯,225×205cm,2016 曾宏个展 《红色笔记》展览现场,今格空间,2018 《分散的线条(绿)》布面丙烯,160×160cm,2018 《抽帧》声音装置/5频无声录像,望远镜空间,2015 《表皮》水泥、白色瓷砖、木质家具、PVC扣板,尺寸可变,23号院子,北京设计周,白塔寺,2015 图文来源:曾宏,桑田,网络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东北走出来的画家张业兴,每一段路都走的坎坷。从开始学画画,到国美附中的考前班,又回到东北继续学习,直到考上央美。本来算是大功告成,可却阴错阳差落脚在当年后娘般的城市学院。毕业成为职业画家后,他的探索道路也不平坦。面对所有这些不顺遂,张业兴没有放弃。不断认真学习大师的佳作,反思作品存在的问题,渐渐感受到绘画的本质,并将这些再次融入新画之中。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张业兴,王将 张业兴 1981年出生于沈阳,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北京。长期以来,他在创作中致力于心理空间与视觉叙事的个人化表达,及对形式语言本身的研究。而其近期实践中,其作品转译了日常视觉记忆,表现出荒诞性的艺术趣味与富含关照社会现实的价值取向。其重要个展包括:《帷幕》(dRoom,2020)、《重来》(乔空间与天线空间,2019)、《ZHANG YEXING》(Bernier/Eliadas雅典,2017)、《Hunting in Dreamland》(站台中国,2016)、《钟点》(站台中国,2013)等。 王将 生于杭州,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独立策展人与艺评人。从2016年至2022年,他已策划70余场机构展览与独立项目,梳理了众多不同代际和类型的艺术实践,其跨度从无名画会的个案到新世代的潮流。他的理论研究兴趣围绕在艺术社会学、神话学与视觉文化。在常规策划工作之外,他是一位拓展策展语法边界的冒险者,并建立出一种新范型。从2016年至2018年,他创立和运营陌上实验空间(北京);从2019年至2021年,他成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特邀策展人,其工作包含了对诸多艺术家个案的研究、访谈、写作与展览策划。现兼任清影艺术空间(杭州-纽约)艺术总监。 本期相关文献 《阳台》,300cm×200cm,布面油画,2012 个展 “门与锁” ,01100001画廊,北京 2011 《午后》,160cm×220cm,布面油画,2013 个展 “Hunting in Dreamland” ,站台中国,2016 个展 “ZHANG YEXING” ,Bernier/Eliadas画廊,雅典,2017 个展 “重来” ,乔空间 2019 《朗读者》,210cm×155cm,布面油画,2019 个展 “帷幕” ,站台中国 droom,2020,王将策划 张业兴工作室 张业兴工作室的草图与画册 图文来源:张业兴,王将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SIMULACRA 拟像, 渣老师和一波年轻人组织起来搞的空间,从草场地开始,最近又入驻798,把当代艺术的前瞻性,和青春的叛逆反向结合。他们选择艺术家,不仅仅靠直觉,更靠前卫的逻辑和思辨,是中国今天不可多得的实验高地,值得大家参与和观看。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渣克周,赵邦 渣克周 SIMULACRA 拟像 主理人,加速主义者/当代艺术与电子音乐推广者。伦敦中央圣马丁当代摄影实践与哲学硕士,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战略性设计与管理学士。 赵邦 艺术家,SIMULACRA 拟像 艺术总监。 本期相关文献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1913年 马列维奇 工作室中的 康定斯基 周轶伦 艺术家网站 zhouyilun.com 杜尚 现成品装置“大玻璃” 渣克周 在仔细检查空间细节 拟像空间 正式更名为 SIMULACRA 即将到来的承诺 展览现场 艺术家 赵邦 “云涂鸦” 系列 本期录音时间为2022年2月 图文来源:渣克周,赵邦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从西安美院本科毕业后,山东汉子康靖考上了央美隋建国教授的研究生。毕业后,晃荡了一小段儿,还是觉得必须搞艺术。于是,自然成了北漂。他把自己的头发编制成假发,戴着到处走。完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为之后,又开始用树木枝干作为骨骼的雕塑创作,不断深入发展,把人体语言和自然语言相结合,向内探究自我认知的实质。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康靖、李易纹、何脉 康靖 1982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北京。 最新个展:“刻骨”墨方空间,北京, 2022;近年主要群展:“散步—从社区延伸到自然”,云美术馆,深圳,2021;安仁双年展—耦合共生,安仁,2021 ;“第八届明天雕塑奖作品展” 重庆,2020;“土地·乐明——源美术馆三年实践暨开馆展” 广东,2019;2016 “枪与玫瑰” 波茨坦艺术空间, 波茨坦,德国,2014 ;“不在图像中行动” 佩斯,北京等。 作品曾获SAP艺术奖2021年度雕塑及装置艺术奖;第八届明天雕塑奖年度奖;并被今日美术馆、澳洲白兔美术馆、石家庄裕华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和藏家收藏。 李易纹 1982年生于河南洛阳。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他近年举办过的个展包括:上海狮語画廊“绵延”,2018;香港狮語画廊“结体”, 2016;比利时布鲁塞尔Irene Laub画廊“李易纹”,2015;北京杨画廊“李易纹”,2014;北京时代美术馆“闪烁不定”,2013等。 何脉 墨方MOCUBE主理人。 墨方Mocube,2015年创立于北京798艺术区,是一家充满实验、开拓和多元立场的独立艺术空间。成立至今,墨方成功举办了众多风格各异且具开创性的展览,合作超过一百多位活跃于当下最前沿的艺术家与策展人,涵盖各种媒介和思潮。墨方立足本土立场,从自身现实出发,通过持续且深入地观察与行动,以探索当前艺术的趋势与可能为己任,积极沟通过去与未来,鼓励和推动一切富有创见与活力的非凡实践并与公众分享最具时代前瞻性的艺术创作。今年双空间合并。 本期相关文献 《真假发》 2008年年初我将自己的头发蓄长,至次年8月2日贴着头皮剪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头型制作假发,并在日常生活中戴着它。今后,我还会做出夹杂零星白发的,花白的,以及全白的假发来。 《奔驰》 行为记录 时长:1分43秒 2011年 这是一组我在北京四环路上车流中奔跑的记录录像截屏。 《眼睛》 灯泡,电线,电动马达,2016年 在狭长的展厅里,从天花板垂吊下两盏点亮的球形灯,并不断大幅度摆动。观众须把握时机通过。 《森林1#》铸铜化学着色,20×16×18cm,2012 《信天游》 行为记录 1h30’ 2021 二零二一年六月,康靖在湖北梁子岛怀抱一截树桩向环岛湖对面游去,游到对面陆地再游回来,用时一小时三十分钟。固定机位拍摄的画面中,人和树桩越游越远,在镜头内慢慢消失,空留水天一色的景致,波涛涌动,乌云变幻。最终,人和树桩又在镜头中出现,仿佛这段空镜风景中的过客。 《打击》 行为记录(手机竖屏,一组双屏)6’ 2020 在一空间内,康靖手握一台处于录像模式中的手机,尽力击打空气,5分钟后,因体力不支难以重复击打而结束。后侧固定机位的手机拍摄记录了这一过程。两个手机记录的画面于背向放置的两台手机屏上播放展示。 《互联纪-勒3#》 现场制作,木、砖、混凝土,200×120×150cm 2020年 《互联纪-勒4#》 现场制作,石膏板、轻钢龙骨、木龙骨、废旧彩钢铁皮、杀菌灯等 240×600×550cm 2020 康靖个展《刻骨》展览现场 图文来源:康靖,墨方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梁远苇,作为中央美院设计专业的第一届学生,从上大学开始,就进入包豪斯式的美术教育,学习了各种观念和当代美术。毕业后,从画一块工业花布图案开始,进行绘画创作,建立了从属于自我的美学。而后又从中国和外国古典艺术中,总结和汲取营养,深入研究绘画的底层结构和语言,不断自我破陈,针对当代语境和艺术本体,用创作给出自己的答案。(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梁远苇,张馨心,吕静静 梁远苇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梁远苇是新一代艺术家中重要的绘画实践者之一,作品曾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民生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美国坦帕艺术博物馆、美国圣彼得斯堡美术馆、美国橘郡美术馆、荷兰鹿特丹波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美国伯克利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博物馆等美术馆展出。2011年其作品入选“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她的个人展览曾在西安OCAT、意大利Palazzo Pisani - Conservatorio di Musica、佩斯伦敦、北京公社、泰康空间、博而励等机构及画廊举行。个展“金色笔记”曾被权威艺术杂志《ARTFORUM》编入当代绘画研究专题并评为2010年最佳展览之一;个展“弓象之间”被《ARTFORUM》评为2014最值得关注的五个伦敦展览之一。此外,她的作品亦被收录于费顿出版社的《比耶稣年轻》、《Vitamin P2》、《中国艺术》等多个专业出版物中。 张馨心 青年策展人,艺术批评写作者,本科、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发表译文、评论文章于《画刊》、《艺术当代》、《世界美术》多篇,2019年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吕霞光工作室”项目考察,2020年入选现代汽车文化中心“Hyundai Blue Prize2020 ”,目前博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批评方向。 吕静静 北京公社总监 [ 本期相关文献 ] 左:《设计基础》谭平 著 右:《设计基础》中的梁远苇作业(下图) 在央美设计基础课上的梁远苇,1996 个展 — “115 楼1904 室” 博而励画廊,2008 个展 — “金色笔记” 北京公社,2010 2016年,梁远苇赴罗马iscr进修,学习湿壁画 在罗马iscr进修时的临摹习作 在山西考察古建 个展 — “梁远苇” 北京公社,2022 布展现场 展览海报 图文来源:梁远苇,北京公社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M的房间项目——在艺术圈内一提起,大家都会挑起大拇指,这里也是北京一直走在今天的,为数不多的非盈利空间。米诺,作为这个空间的创始人,让人最尊敬的,是把自己的居所贡献出来。可以说她把生活和艺术融合一起,活到了极致。米诺和她的朋友艺术家栗子、策展人李裕君,一起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聊聊这些年空间里的展览,还有各种不为外人道的辛酸和喜悦。(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米诺,栗子,李裕君 米诺 资深媒体人,策展人,写作者。2017年发起“M的房间”非盈利艺术项目,历时第六年,目前已有近150位国内外艺术家参与,《M的房间5年书》文献集即将出版。曾担任艺术媒体主编、新媒体总监等职务。2021年发起“M的房间x艺术盲盒计划”,持续进行中。2022年,创建M& LAB替代空间,首展轱辘《新的秘密》在798艺术区拓匠艺术中心开幕。 栗子 艺术家,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多次受邀在国内及瑞士、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地举办个展和参加群展。作品被法国泰勒基金会、筑中美术馆、K11艺术机构、深圳美术馆、上海中邦美术馆、法国东方艺术协会等公共艺术机构和国内外私人收藏家收藏。 李裕君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及媒体策划人、海河美术馆执行馆长、798第零空间主理人。1982年出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8-2019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批评专题高级研修班进修。自2006年起至今主要从事艺术策展、媒体策划、当代艺术个案研究、艺术评论及艺术机构运营等相关工作。 [本期相关文献] 2017—2022 “M的房间”部分艺术项目现场 冯兮 《我给你的都是真的都是假的》 蔡锦 《琥珀》 栗子 《气味》香水装置 陈曦 《尺度与障碍》 贺勋 《黑桥的灯》 戴陈连 《会为了爱情到天涯海角,会跟随坏人永不变心》 黄朔菲 《白色的徒劳》 刘耀华 《无效动作》 徐丝易 《你我她他》 邱飞 《苹安相视》 黄幻 《破坏》 刘冠南 《分裂者之屋》 李琳琳 《一切荣耀都会过去》 郭亚冠 《寻找大熊星座》 张一 《节食和饥饿》 艺术家徐冰题字的《M的房间艺术项目》文献书 艺术家何云昌为M房间文献书手写前言《黑桥村里有棵树》 图文来源:米诺,栗子,李裕君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作为本土一个新兴的画廊,不仅在798占地名列前茅,每年举办的展览也数一数二。最难能可贵的是,蜂巢一直在深耕本土的优秀艺术家。最近几年,在夏季风的领导下,还成立了隶属画廊的年轻策展团队,其中不少有海外留学背景。在他们的推动和协助下,一批新生代艺术家脱颖而出。此外,蜂巢还加快了和海外艺术机构的合作,把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世界的同时,也逐步向国内市场引进外国艺术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夏季风,杨鉴 夏季风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馆长。1969年生于浙江。作为先锋诗人和作家,曾出版小说集《罪少年》,诗集《学习写作》、《感伤言辞》,以及数十万字文学评论;2006年后开始涉足当代艺术界,以所经历和熟知的文学思潮来观照当代艺术的流变,介入并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在国内外策划重要展览数十个,具有较强的国际策展能力和经验。近期着重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新的回溯和反思——尤其关注2000年以来呈现出来的艺术思潮与创作倾向,并结合展览、理论与出版,藉此致力构建以本土的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为主体,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当代艺术独特的话语体系。 杨鉴 生于1990年,2013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伦敦金斯顿大学当代策展专业。2015年至今供职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担任策展人,期间同时独立策划展览项目。自2017年起任“蜂巢·生成(HBP)”青年艺术家项目总监。长期为艺术媒体撰写评论文章。 策划项目“世纪小史——从法租界到侨人街”入围2019 FY Foundation留下空间第二届微征集项目展。2019年获提名现代汽车青年策展人奖(Hyundai Blue Prize 2019)。 [ 本期相关文献 ]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外景 “龚辰宇:他方世界与少年”展览静场,2022年6月 “当且仅当,狂风卷起巨浪”,由策展人杨鉴策划,阿那亚,2021 “蜂巢·生成”HBP XXVIII “李维伊:个人陈述”展览静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7 继艺术家蒲英玮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中国首展“游牧小说HBP XXIV”(2017)之后,2020年于画廊周北京期间呈现个展“时间,历史,我们”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于2015年举办的“秩序的边界”大展,图为赵无极、刁德谦、周力参展作品现场 爱尔兰籍华裔艺术家杜京泽的首次亚洲个展“别处”现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1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参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现场,2022,图为艺术家蒲英玮、夏禹、季鑫、段建伟、志韦的作品现场 2021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位,谭永勍和夏乔伊作品现场 “张季:蹈”展览现场,西岸艺术中心,2021 “季鑫:出神午后”展览静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1 “卜镝:小园就尺”展览静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0 艺术家段建伟作品在“形象的迷思”展览现场,2022 图文来源: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央美版画系毕业的杨茂源,毕业后尝试过各种艺术实验。一天和朋友聊天时触发了灵感,想要在沙漠搞场歌剧,于是义无反顾去了新疆。到了当地,听说了楼兰,在一个近百岁老向导的带领下,发现了古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促成了北京电视台拍摄出《寻找楼兰王国》这个划时代的纪录片。寻找楼兰——从那时候起,就一直成为杨茂源工作的缘起。今天,HdM画廊正在举办杨茂源的新个展,欢迎大家前去参观。从展览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创作的印记和延续。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杨茂源,博子 杨茂源 1966年生于中国大连市,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并在 2011年作为代表艺术家参加了第 54 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杨茂源的作品涉及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不同媒介,曾多次在国内外重要机构展出,包括:波兰华沙国立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中心,湖南省博物馆、今日美术馆,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 鄂尔多斯美术馆,帕多瓦 VILLA BREDA 博物馆,美第奇 · 里卡尔迪宫等。 博子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叁拾空间SENSESPACE总监,IASC联合创办人,独立策展人。2019年联合创办了叁拾空间,策划了包括“即使如此。”系列展、“侯寨人不姓侯”、“离开某个地方的三种方式”、“一致的术语”、“龛”、“此屋是我造”等展览,结合空间特有语境,专注于以探索、专业、实验的态度与青年艺术家合作。近年来主要兴趣方向为:梳理独立空间的发展与现状,艺术家个体经验与在地性的关系研究。参与或曾策划过30余个国内外展览,艺术博览会以及艺术机构和美术馆合作重要项目。 【本期相关文献】 1994年,英佐从若羌带领驼队在阿拉干集结,等候摄制组航拍归来,第二次进入罗布荒原拍摄麦德克古城。后面屋墙有“严禁在阿尔干挖黄金”(字不全)。 1994年在阿拉干航拍塔河下游干河床 向导阿拉穆勒的老家,1993年 尼雅遗址,1994年 阿尔干砖路,1994年 塔克拉玛干大雪,1994年 车尔臣河流域,1994年 且末古城附近戈壁大片陶片遗迹,1994年 安迪尔古城佛塔遗址,1994年 1994年摄制组从塔他浪村出发进入塔克拉玛干 车尔臣河木乃伊 车尔臣河流域 杨茂源《石头脚01》混凝土 19.5×13.5×11.5cm 2022 杨茂源HdM画廊个展《双重风景》展览现场 杨茂源HdM画廊个展《双重风景》展览海报 图文来源:杨茂源,博子,HdM画廊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和很多央美、国美的毕业生不同,兰昭形读的大学艺术系并不出名,甚至说就没出过什么艺术家。可她却从没自惭形愧,反而觉得更自由。毕业后,经过一些年的工作,出于对艺术的真爱,没有关系也没有资源的她,毅然来到北京,成为一个北漂艺术家。经历了几次来来回回的沉浮,她终于在彤画廊做了第一个个展,现在正在做第三个。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她走到今天?请大家侧耳倾听,也欢迎大家到798的彤画廊观看她的个展。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兰昭形,于哥,孙彤 兰昭形 1977年出生于中国山西,200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200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曾于2017年和2019年在北京798的Tong Gallery+Projects举办个展《野火》和《阿卡迪亚》。 于哥 北京人,执业商贾。与艺术圈子并无太多交集,故也无相关履历,有的只是半生的经阅。天生喜爱使然,偶尔混迹展览画廊之间,拣选心仪作品收入房中,朝夕品赏而已。 孙彤 伦敦艺术大学艺术管理研究生毕业后从事艺术领域工作,2015年在北京798艺术区创办Tong Gallery+Projects,画廊以挖掘和推广国内外年轻艺术家为主。 本期相关文献 兰昭形在创作中 兰昭形第一次个展《野火》展览海报(2017) 兰昭形第二次个展《阿卡迪亚》展览海报(2019) 兰昭形第三次个展《旅行者》展览海报(2022) 史特瑞特-史密斯 Sterett-Smith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70×150 cm 2022 林间路1-3 Path in the Woods 1-3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150cm×3 2021 白石山 A White Rock Mountain A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300 cm 2021 序曲 Overture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250 cm 2020 在春天的毛豆 Maodou in Spring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80×80 cm 2022 山中小屋 Little house in the mountains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0×22cm 2022 普罗米修斯的沉思 The contemplation of Promutheus 原木 胶合板 wood,Plywood 31×22.8×6cm 2019 复调 Polyphony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80×60 cm 2021 于哥收藏的兰昭形肖像系列作品 四重奏之漫游者,布面油画,100×100cm ,2013 夜晚的声音1,布面油画,100×80cm ,2020 夜晚的漫游者,布面油画,100×100cm ,2020 顾城,布面油画,100×100cm ,2014 图文来源:Tong Gallery,于哥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