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Solo:无性恋反而让我们更理解亲密关系|别任性播客108期

别任性|Be A Dodo

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任性solo” 是我在2020年开的一档分栏目,用来做粉丝答疑和自己发牢骚。今天来答两个问题,都来自我微博的评论区。 第一个问题(来自一位异性恋男孩):怎么和无性恋女孩做朋友?(太长了,具体听节目) 第二个问题(猜测是来自一位女孩):最近认识了一个男孩,我觉得我对他没有很多喜欢,但是会想亲他(有性欲),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我跟他的关系。一开始是他要了我的微信,后来他有时就不回消息。现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希望alex帮帮我。 任性solo的问题我会不定期在我个人微博和别任性粉丝群里征集。 别任性粉丝群进入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本期之外)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时间点: 03:50 回答第一个问题的第一部分:关于无性恋的科普 07:10 一个想恋爱,一个无性恋,两人的情感需求看似毫无交集。 但无性恋者当然也需要爱,也懂得爱,只是ta们对“爱”的理解或者体验,因为性吸引力这一点的差异,和普通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所以两者的需求其实并不一定没有交集,关键是探索这个交集在哪里。如果提问的朋友和女孩能找到这个交集,然后彼此愿意在这一点重合的情感需求上给予和满足对方,那么,一个关系就建立了。 事实上,ta们两人现在的友情,听起来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在一个重合的情感需求上给予和满足彼此——友情和爱情在这一点上没什么不同。只是提问的朋友将友情和恋爱关系,或者说对朋友和对恋人做了一个明确的划分。但在这一点上,那位女孩不一定是同样的想法。女孩并不是没有爱情的追求,或者需求,只是因为这种情感需求不包括性吸引力,所以她不称之为爱情。或者说,她所用的爱情的标准,以及友情的定义,都是我们这些有性恋者制定的,并视为理所当然的。而对她来说,她对这些感情的理解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友情”和“爱情”。 11:35 无性恋者因为一些情感需求上特别之处导致的亲密关系困境:David Jay,AVEN(无性恋可见度和教育网络)创立人,讲述自己如何克服孤独感并与别人建立深刻连接,如何开创新型关系,书写自己的亲密关系脚本 【提及油管视频:Overcoming the Fear of Loneliness While Ace】 无性恋存在本身就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检视情感和关系的机会,给我们一个角度去解构和推翻心中一些理所当然的默认假定。而对于这位提问的朋友,我会觉得,你面对的并不一定是一个困局,而是一个可能性,一个开拓新型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26:55 再说一点“无性恋”作为学术课题的复杂性,真的仅仅是性取向吗? 【提及读物:Asexualities: Feminist and Queer Perspectives (2014), eds. by KJ Cerankowski and Megan Milks; Asexual Erotics (2019), by Ela Pryzbylo 】 31:00 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性魅力,和对约会对象的角色期待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Soul - Anonymous(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37分钟
11k+
3年前

Vol.107 爱情的训练,就是爱自己的训练|别任性播客

别任性|Be A Dodo

本期嘉宾:清玥 + 辛颖(@小悟生心理) 清玥是一名性教育工作者,也是《爱情健身房》这套课程的开发者和讲师。辛颖(AKA 性别公益领域的“铁主任”)是小悟生心理平台的负责人。 作为世间一大神秘现象,爱情一向是可遇不可求,但今天两位嘉宾将为大家来带福音:其实,爱也是可以训练的! 但爱的训练并不简单,最大的难关就在于“爱自己” —— 我在和两位的对话中越来越明白,爱情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然的接受和爱自己很难。 对《爱情健身房》有兴趣的朋友请进入这篇课程介绍,底部跳转课程,享受一节免费试听:https://mp.weixin.qq.com/s/WVAcGTf7sa1Yq_wPCCwdBA 节目中提到的另一个“小悟生”的课程《自信青年养成记》,同样有一节免费试听:https://mp.weixin.qq.com/s/QJQRvvd0o6LLi_b5dBx8aA 还有“别任性”粉丝福利:前十名购买课程者(哪个课程都行)送免费体验甜橙互助小组一次。 甜橙互助小组每周话题都不一样。本周话题:1月12日,难忘的社交软件交友经历;1月13日,每逢佳节被逼婚?关于具体加入操作,选中后工作人员会联系你哒。 别任性粉丝群进入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本期之外)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时间点: 01:30 《爱情健身房》是按照恋爱发展阶段设计的10节课,从如何认识对象,到爱和相守 06:15 《爱情健身房》为性多元人群的关系需求设计,这是什么意思呢? 11:00 很多人将原生家庭的关系问题带入亲密关系,这对亲密关系的对象并不公平。那应该怎么做? 15:20 爱不分对错,但沟通方式分对错:沟通需要有意识的训练。性别领域老兵辛颖自曝曾经“厌女言论”,以及最近一次吵架中的摔锅行为。 19:30 与爱人的冲突背后,一切不满的核心还是“需求”,但我们往往不善于了解对方和自己需要什么。 22:15 “爱就像两杯水,要互相倒水,才两人都有水喝,才能补足能量;但平时吵架的时候,我们只是要求对方看到自己,却听不到对方的呼喊。” 35:00 你是哪种依恋模式?来《爱情健身房》做测试。 44:40 如何将网聊落地成关系? 50:50 容貌焦虑是另一个让我们难以爱自己,难以开展亲密关系的阻碍。 1:01:50 “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辛颖的伴侣夸夸教程 1:07:45 但是对于重度的容貌焦虑,伴侣的正面反馈已经无效 1:10:20 不友善的性别文化对女性的容貌焦虑的造就 1:11:40 跟女性和跟男生交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好多女孩想找姐姐谈恋爱? 1:15:30 无论性别和取向,我们都有自己需要出的柜,如何和伴侣沟通自己一些独特的癖好和需要? 1:23:10 亲密关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重要的个人成长过程。没化妆三人组给大家的“爱自己”祝福。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Chris Blackwell - Love Me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89分钟
14k+
3年前

任性姐姐郭师傅:想独自修仙,但可以陪你跨年|别任性106期

别任性|Be A Dodo

和郭师傅(郭锦泓)录跨年节目已经成了一个传统。如果你是新朋友,建议你先补补: Vol.82:2020年,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Vol.50 男人为什么加入nth room“俱乐部”? 和郭师傅的海南通话03:记住这个二月 和郭师傅的海南通话02:原生家庭 和郭师傅的海南通话01:跨年SP-关于孤独 Vol.34 可以治愈的生死关,难以直面的生死观 2019年底郭师傅得到了宫颈癌的诊断,要去海南疗养,离开北京前约友人们“庆祝”了一番。后面一年间我们连线录音了几次,直到她的癌症治愈,回到北京继续工作和创作。2021年底,我时隔两年再一次见到了肉身形态的郭师傅。 我们在我家客厅喝了一晚上酒,聊近况,聊“刻薄的我”和“好人郭师傅”,聊即使感觉“长成了”但仍然会遭遇的种种失望,和仍然会坏掉的一些人际关系。 我任性地把这期也算做了“任性姐姐”系列(郭师傅说你也可以叫她“任性爸爸”)—— “任性姐姐”是本节目新开的栏目,字面意思,关于一些“任性”的姐姐,第一期是《任性姐姐超小米:用精神的高尚对抗年龄的衰老》)。 谢谢郭师傅,也谢谢你在2021年的陪伴。愿郭师傅一如既往的“丧”陪伴你跨一个好年。明年见。 别任性粉丝群进入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本期之外)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04:00 重点很跳跃的闲聊: 郭师傅对病愈了表示遗憾,被朋友愤怒指责;师姐说自己不生孩子,被室友愤怒指责;胖女孩吃东西,被路人愤怒指责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胖女孩”; 郭师傅竟曾经上过体校!亚健康状态和健身房和上瘾和内卷;马家军和郭师傅竟曾经想做专业运动员!(长大后上了美术学院)箍牙和郭师傅妈妈竟曾经想让她做个模特!(以及拿诺贝尔奖)跟妈妈关系的变化,和作为家中摆设的爸爸。 29:20 炸鸡到了;郭师傅的头发之前因为化疗全白了,然后染成了蓝色,很好看; 30:10 郭师傅2021年:不再纠结跟他人的关系,明确自己就是想要“修仙”;Alexwood 的所谓 “长成了”; 43:45 Alexwood:“我其实是一个很刻薄的人”;郭师傅:“今年我终于肯定,我确实是一个好人。” 53:45 郭师傅:之后的十年正是产出高峰阶段,从今年开始终于感觉“顺手”了;如果还要继续在乎别人眼里的自己,之后的作品都会陪葬給这种紧张别扭的情绪。 58:40 Alexwood:自由职业之后,反而感觉更有安全感;今年一段时间甚至产生了“战无不胜”的错觉。 1:00:50 郭师傅:但是仍然,今年一些糟心的事和坏掉的关系 1:08:30 Alexwood:做“鸡兔同笼”还是其他自己想做的线下空间,其实都是自己客厅的延伸,或者说是自己想要的安全舒适空间的“扩展”,因为在别人的场子很难找到 1:14:05 扯到了“取消文化”和跨权(trans rights) 【提及:尼日利亚女权作家奇马曼达·南戈齐·阿迪奇前一阵子发表的文章《IT IS OBSCENE: A TRUE REFLECTION IN THREE PARTS》】 1:24:00 两人的2022年工作计划:创作,速死,死之前能干就干 Tracklist: 怎么能够说爱你 - 舌头乐队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89分钟
3k+
3年前

Vol.105 作为女人,我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别任性播客

别任性|Be A Dodo

本期嘉宾:左一(muchroom 酒吧)+ 小毛(相当女子脱口秀)+ 药师(TreeTalk APP) 这期节目关于女性/性别友好空间。 嘉宾是来自性别友好酒吧 muchroom(@muchroommuchroommuchroom)的左一,创办运行女性脱口秀社群“相当女子”(@相当女子)的小毛,以及女性友好社区 APP TreeTalk 的创始人之一药师。 10月的时候,豆瓣上关于 TreeTalk 和药师的一系列爆料引起了我的注意。根据爆料,一位在性别意识上颇有黑历史的直男,现在成了一个“女性友好”app 的创始人。我去找这位风波中心的男性聊了聊,我想知道他怎么看这些历史黑料,他究竟为什么想做一个女性友好 app,以及,他对“女性友好”到底有什么样的理解。 除了药师,我还找到了左一和小毛,都是女性空间/社区的主理人,也都有女性生活体验。从我们的对话里,你会听到ta们很多关于女性空间的经验和观察,还有以下问题的答案:我们为什么需要女性空间?性别友好空间应该把性别身份作为准入标准吗?运行一个这样的空间有什么具体的困难?女性友好空间里,男性可以或者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到底性别友好空间可以如何定义?让一个空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能称为性别友好的关键是什么? 别任性粉丝群进入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本期之外)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 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时间点: 03:30 左一和小毛的自我介绍;muchroom 的奇妙酒单; “大部分公共空间其实不是性别中立的,而是男性的”,但这里是“A Room Of Our Own” 10:45 介绍“相当女子”,一开始其实是开放给男性的,但是参与的男性做了一些捣乱和破坏,发生了什么?后来设置了什么样的门槛? 19:30 男性在这类空间的话题讨论中,可能会出现一个有点尴尬的局面:女性需要做一些多余的诠释性的劳动,但男性想“教育自己”该怎么做? 23:30 muchroom 作为一个酒吧,“女性友好”的属性尤其难得,“这个场合不需要有让你感到不安全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的空间”。左一和伙伴们(包括小毛)用什么样的视觉信号和沟通方式在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商业空间,传达性别友好的理念? 39:15 左一和小毛对于 TreeTalk 的争议性怎么看 44:50 TreeTalk 的药师給我讲了风波更具体的始末。他说自己曾经的言论,现在自己也无法直视,非常惭愧,“就是一种厌女的表现”。他也解释说,爆料中提到的他上次创业开发的擦边球app,Highing/嗨音,其实是倡导女性身体愉悦自治,但他后来也意识到从这里切入女性自由自主并不是最佳的解法,因为性自由的利益往往仍是向男性倾斜的。以及,在爆料集中发生后,TreeTalk 内一些用户因为在传播爆料的过程中,频繁給其他用户发私信,触发了 app 本身的防骚扰功能,导致自己被封号,发的帖子也随之消失,而并不是因为被压制或被“干掉了”。 TreeTalk 的女性运营团队之前也发过一个澄清贴,叫《杭州笃行科技有限公司就 TreeTalk 近期网络谣言的声明》(https://www.douban.com/note/823968572/?_i=2483176tYnsDhi)对很多点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我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我最关心,而且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以下的问题: 47:20 “既然有这样的 ‘基因缺陷’,为什么想做一个女性友好 app?又何来信心自己可以做?” 55:04 “曾经留下那样的言论,后来你发生什么变化了?” 1:01:40 “请具体地说说,TreeTalk 怎么女性友好?“ 1:11:55 TreeTalk 现在合伙人是两名女性和一名男性,整个团队中女性占60%(联合国数据显示一个群体只有占到30%以上,声音才会被听到),但是药师作为创始人,在融资层次的角色会影响到社区的女性自治吗? 1:17:55 女性友好,性别友好,什么区别?大家可能有什么误解? 人们对女性友好空间还有一些错误的想象,比如这就是女人在一起骂男人的地方,或者诉苦大会,话题趋同且容易极端。事实上,我身边所有有性别友好社群的经验都并非如此,,包括上过别任性92和94期的投资人 Pocket,她有一个纯女性创业者和投资人社群 SoGal,还有上过别任性37和57期的 DJ Slowcook,她有一个非男性 DJ 组织和 DJ 工作坊 Equaliser,同时与我和另外两个伙伴一起运营性别友好派对鸡兔同笼。我所见的经验中,性别友好空间,其实可以是一个非常多元的场域,甚至可以说,这种空间正是一个可以安全的展现自己不同和差异性的地方。这样的空间里,女性可以聊一切,而与主流空间不同的是,我们的存在总是更自在一些,不用担心某种目光告诉自己正在被凝视,不用担心某种声音告诉自己话说得“太过了”,不用时时刻刻担心自己举止得体,妆发完好,发言前不用打那么久草稿,坐下时不用担心占空间太大,喷上香水时不用担心对方觉得你在暗示些什么,更不用在点酒的时候给自己找理由。 在我们主流的性别秩序中,各种空间中的风险对于女性就如同“墙纸”一样的存在,我们都看得到,却都习以为常。当这些微小的性别不公正被墙纸化,女性的小心翼翼和时刻提防也成了常态,然而同时,我们又不会愿意承认自己成了某种文化的受害者,我们拒绝这样自我弱化的认识,我们更不可能因为这些风险的存在剥夺自己和男性一样出入公共空间的机会。于是结果就是,女人们在主流公共空间里,总要为这些“风险”付出更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能量消耗,精力或劳动。所以,一个性别友善空间,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功能,是能让女人像回到家的时候脱下高跟鞋,解开胸罩一样,真正的放松下来,而在此之前你可能都并未意识到自己进家门之前的自己,曾是紧张生硬的。 而只有当女人真正拥有自己的房间,当女人真正感到安全,女性才成为她自己,成为完整的人,并像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有权去做的那样,充分的发言,表达,参与到对话里, 辩论里,以及公共生活里,然后继续成长,学习,创造,实践自己的自由。而女性友善空间的女性友善体现之处,并不应该是对男性的敌意,而是把主流社会创造的厌女文化,整个拿掉,就像删去一层滤镜,一层坏空气,一整套秩序,从而主流的男性存在,甚至都不再与我们在这个空间中的一切相关。 然而,性别并不是塑造性别友善空间的单一维度。成就性别友善空间的因素都是什么呢?答案当然并不是性别本身。这是我在这期节目问向三位受访者的最后一个问题。 1:22:55 对于一个性别友好空间,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女性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叙事表达,男性需要学会闭嘴”,“一定要有对主流性别秩序的反转”,“共识和伙伴”,“我们可以说一切,没有人爹里爹气地指点“,“是女性友好也是酷儿友好,两者完全不矛盾”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Tom Quick - Eclipse of the Sun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98分钟
7k+
3年前

任性姐姐之圈姐/超小米:用精神的高尚对抗年龄的衰老|别任性104期

别任性|Be A Dodo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嘉宾:圈姐(AKA 超小米,@超小米) 这期节目是(又)一个新栏目的开启 —— 任性姐姐。你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任性姐姐”,至于更深的含义,相信大家听过几期后就会明白。 圈姐来做第一位任性姐姐再合适不过。你可能知道TA另一个名字,“超小米”。TA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公开出柜的流动性别者,也就是性别酷儿。16-19年,超小米以性别酷儿/跨儿的身份参加了不少录制和拍摄,包括TED和奇葩说。同时作为一家性别友好的古着店的老板,超小米那几年往往是以一丝不苟的高雅女性造型出现在公众面前。 这两年TA的形象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留起了长发和胡子,平时不怎么化妆,打扮也朴素。我从TA的现在的形象选择上,包括皱纹和白发里,感觉到TA如今对于年龄和变老的态度。 所以,和圈姐同为 84 年生人的我,请这位任性姐姐来聊一聊变老和酷儿时间。 另外,圈姐的古着店因为疫情关停了,TA在找工作。除了古着和化妆,TA还做过很多事。欢迎大家的橄榄枝。 别任性粉丝群进入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本期之外)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时间点: 00:05 圈姐的TED talk开头和圈姐介绍 05:50 这几个月因JK Rowling的言论引发的对跨性别女性一轮恐跨攻击 07:50 关于Aging和圈姐这两年的形象变化:“这也是有点反主流或者非常queer的,整个社会都在要求你在年纪大了的时候,你还要保持黑发长发飘飘,没有色斑,还有身姿挺立,给你塑造了一个那种牢笼式的形象,就是你非要成为白幼瘦才是美的。” 【提及《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两位姐姐,和叶嘉莹】 “这种真正的精神的高尚,或者是精神世界追求极致完美的这种境界,其实完全可以对抗年龄的衰老和肉体的衰老。” 12:00 16年上过《奇葩说》后两三年圈姐的精致优雅女人形象,给TA自己带来的反思,“所有的私信都说,我要像姐姐成为一个美丽精致优雅的女人,这让我非常火大“,于是又开始亲身示范怎么样做一个粗糙以及衰老的女人。 “为什么丑的人不能拥有网络流量?为什么老的人不能拥有网络流量?我就希望我做那个有点老有点丑的。” 16:30 这几年圈姐在社群建设和参与中的看到的文化差异,社群成长,代际变化,年长一点的大多“隐退” 【提及别任性之《任性公益:跨性别能教给我们关于性别的很多东西》,圈姐不是这期的嘉宾,但被几个嘉宾多次提及,“把自己活成了一面旗帜”】 21:00 84年被当做老,只因为“姐姐”们太少。身边缺少aging gracefully的范本,那我们可以自己来做。“你看着不像84年的”,对这句话可以怎么回应? 26:50 Alex是到了今年才有“我终于长成了”的感觉。圈姐呢?30岁公车上的觉醒时分。 31:40 古着店Equal创办于2014年,结束于2021年,标语是(语法有误但圈姐就是任性不改的)Proud All Of You. 这不仅仅是一家店,圈姐也不仅仅是个体户 36:00 跨儿社群中新一代的变化,以及一些并没怎么改变的困境 42:15 圈姐自己达到性别酷儿这个性别认同,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并多亏了自己遇到过的一些“姐姐”和前辈们 45:50 adult当做一个动词,我们成为成人的过程并非线性,更并非基于固定的生活目标,如结婚生子,尤其对于酷儿们,很多人不能或不愿选择常规的人生时间线,还有别的可能。 49:05 做跨儿等于是用HARD模式闯关,但是社群和同盟的支持和互助让圈姐得到很大的力量,并坚持至今(提及“圈姐”名字的由来) 56:30 经历过亲手关店的时候摘下彩虹旗的失落,圈姐现在找到了新目标,“那一代的那些前辈们传给我的,我一定也会好好把这个东西传下去。” 01:00:50 圈姐选择“不男不女”的性别气质表达,但一旦开口你就会发现TA的亲和力,独特,但不是“异类”。 “我站在那里,你们需要迈出你们那一步的坎,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阻碍...接下来都是人,你只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对TA人无害的人,你怎么样都会被大家接受的,跟你的性别没有任何关系。” 01:06:30 所以可见度很重要,“老”了的酷儿们需要更多现身。而且,对酷儿来说,年龄不一定具备同样的规训效果。关于第二青春期,第三人生,自主选择,“酷儿时间”,养老和多元成家。 01:17:15 圈姐和爱情,向往多元和酷儿的关系,会被炽热的灵魂吸引。 【提及文章:《一位性别酷儿的爱情困境》】 01:25:30 圈姐新的事业方向,以及写书的目标 “当我们活出自我的时候,哇那个光芒。真的是有很多人说你就带着光环生活。” 01:30:30 作为84年同龄人,我和圈姐祝福彼此一边继续变老一边forever young,直到别任性1000期。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蔡依林 - 我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93分钟
4k+
3年前

任性Solo:我们如何面对其他女人的苦难|别任性

别任性|Be A Dodo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任性solo” 是我在2020年开的一档分栏目,用来做粉丝答疑和自己发牢骚。今天我想聊一个问题,面对别的女人的不幸和苦难,我们能做什么? 这个话题源自一位粉丝在我微博留下的问题。 任性广告时间:感谢小雨伞保险经纪对本期节目的赞助,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粉丝专属福利: ①一分钱保险咨询。复制粘贴链接,花一分钱领取 1 对 1 保险咨询服务→ https://www.xiaoyusan.com/pay/consult?id=1004&consult_id=4994&chn=tf-others-zhitui-rockqianabrx-211015-01#/entry ②领取140+种高发癌症保障 关注@小雨伞 公众号并回复「别任性」,预约咨询的同时还可领取一份高发癌症保障,140多种高发癌症确诊即赔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任性solo的问题我会不定期在我个人微博和别任性粉丝群里征集。 想加入别任性粉丝群,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这期除外)?目前只加验证问题对上的朋友,谢谢配合。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节目时间点: 05:20 粉丝的问题和故事,为什么选这个问题,怎么回答 11:00 第一部分,我们面对其他女人的不幸的时候如何自处 [提及喜剧演员 Tim Minchin 在西澳大利亚大学的讲演(油管搜这几个关键词就能找到)] 20:55 第二部分,既然这些不幸应该被谈论,我们可以如何谈论?可以如何挑战别人的谈论?可以有什么另类叙事? 33:30 第三部分,从“困住”到“出路”,是一个漫长过程。女人的性别化经历,加以对这些经历的自我意识,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如何培养这个自我意识? [提及导演李玉,英国作家 Jeanette Winterson, T.S. Eliot,Frida 和超现实主义,Betty Friedan 的《女性的奥秘》] 39:10 相信两件事:人们只要知道有更美好生活的存在+看到自己能拥有这种生活的可能性,就会去追求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Müm - Don't Be Afraid, You Have Just Got Your Eyes Closed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40分钟
10k+
3年前

Vol.102 她们:时代在变,瓦萨在变,但很多没变(feat.洪晃)

别任性|Be A Dodo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嘉宾:若昱+小蔡(特别嘉宾:洪晃) 今天的嘉宾共同的身份之一,是美国瓦萨学院的校友。她们是小菜,20届毕业生,学媒体研究和经济,目前在北京做新媒体编辑,和若昱,是瓦萨19届毕业生,目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政治学博士。还有一位特别嘉宾,是国内最知名的瓦萨校友洪晃,她是瓦萨84届的毕业生。 这期有幸把几位嘉宾邀来是聊聊一本关于瓦萨女毕业生的经典小说《她们》(The Group),书中的女孩们毕业于33年。 《她们》这本书,是美国国家文学奖作家玛丽·麦卡锡代表作,风靡欧美的女性主义经典小说,被称为人气剧集《欲望都市》灵感之书、也出现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广告狂人》女主书单上。原著出版于1963年,在今年由博集天卷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中文版。 《她们》讲的是一群1933年毕业于瓦萨的伙伴们,在之后几年的经历。瓦萨学院是美国最早为女性开设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历史上都是男校的常春藤盟校的姐妹机构,尤其是和耶鲁大学有着紧密联系,曾拒绝了耶鲁大学的兼并,然后在1969年和耶鲁共同成为了男女同校大学。 为了避免剧透,我们在播客中本来不想讨论书的太多细节的,但聊起来真的很难避免,不料细节又很难举例,请大家见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先把书买来,配合播客收听。别任性有一个粉丝的专属优惠折扣码(见下方)。 另外我们录音中没有提到太多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但这本书也是二战前美国政治和文化氛围的一个奇妙而信息丰富的切面,书中提到的比如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避孕的技术发展和社会接受度,对于母乳喂养的当时社会态度和主流理论,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档案。不过另一方面,宏大叙事并不是这部书的意图,而且书中人物也体现这种反差,男性角色总是滔滔不绝的谈论罗斯福新政、技术统治论、西班牙内战,苏联和美国的对立,而女性角色,并非没有立场,但几乎从不会夸夸其谈那些抽象的理论,而是从切身的经验和对他人几乎本能性的共情出发。而作为读者,其实就算你对政治背景毫无兴趣,这也完全不影响阅读。 我们关于这本书的讨论更多集中在前四十五分钟,洪晃老师加入后和学妹们结合这本书交流了一些关于教育的想法和体验,具体时间点请看shownotes。非常感谢三位的参与! 本期粉丝福利:《她们》当当网折扣码:7BMECY,5元专属优惠券,有效期到12月底,也就是2022年之前。 别任性粉丝群进入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本期之外)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节目时间点: 00:25 Intro 04:20 瓦萨记忆:日落湖的温暖记忆;“但我真觉得这书挺‘白’的,而且书中人物是风云人物,我们则属于某种少数,上学体验跟书里挺不一样的” 08:30 若昱:“跟书中女性的共鸣更多集中在毕业后进入社会面对的困境” 09:30 小蔡:书中自信的男性角色,“即使在他干出那种事情,并且一事无成“ 10:40 我:“书里的男性角色都是垃圾”,除了一个,而“这位最大的优点只是善良” 12:15 读政治学博士的若昱:“很多讨论会上的白人男性会自信地说出很多不知道在说什么的话,对占用空间毫不自知;而女性要发言要打很多遍稿子,才敢举手”,“发了言,却被评论你的裙子很漂亮”。 14:00 关于医学话语对于女性身体的控制和处理:书中母乳喂养和精神病院的两个章节,让人非常痛心;哺乳的女性身体,“先锋思潮”,以及选择和压迫 22:00 小蔡:书中男性角色“讲话都是一套一套的”,借用科学、政治、或者爱情游戏的话语,女孩角色“没办法用自己语言讲话”,同时还有女性朋友做同谋者 24:00 女性角色的故事推进,对应着她们渐渐意识到,他不过就是个普通人,并摆脱了一些权威男性角色的光环 25:15 关于诺琳,她不是书中主人公团体 (The Group) 的一员,却为什么是我们觉得最有趣的角色:意识形态上“进步”和“传统”的撕裂,“背叛”以及自我欺骗 30:30 小蔡:“大学谈恋爱的时候有种‘两边跑’的感觉,课堂上关于性别的理论很难应用在具体的恋爱对象” 33:05 若昱:对于刚读完大学进入工作/生产环境的女孩,你的角色变化了,从知识吸收者成为生产者,和其他打工人一样有 KPI,体会“异化”的感觉 36:30 关于 THE GROUP(也就是书中女性友情)的描写:刻薄、但同时温暖,“不是女性就一定会互相嫉妒,或者就一定会互帮互助“ 39:50 “历史友人”的意义:这个小团体进入社会之后,仍然在见证彼此的生活的进展,成为彼此的记录和档案库,这就像我们和自己的友人的关系——这同时是书的叙事结构 42:10 《她们》中的角色的特别阶级属性,以及若昱小蔡的奇特关注点:书中一个女性角色的黑人女佣克拉拉;一个现代版的《她们》会是什么样?“可能都是莱基”;以及关于莱基的同人 46:40 洪晃老师关于书的介绍,以及关于瓦萨作为夫人“完成学校”的女校历史 52:10 三位校友怎么看瓦萨的教育:“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精英文理学院教育的局限性,“瓦萨本身没有带给我什么光环,最让我受益的地方反而是对这种光环的批判,让我学会永远要保持谦逊,学会和‘失败者’站在一起”; 54:15 瓦萨推崇学习的好奇心和耐心,然而近年的高等教育行业发生的转变,让老师们对教育感到幻灭和怀疑,问学生:“你们觉得自己接受的是教育还是服务?” 57:55 洪晃:“好的教育,应该能让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振聋发聩的曾经历史学教授 1:06:10 瓦萨的性别意识教育和文化传统对若昱和小蔡的影响 1:15:05 洪晃老师对两位学妹的祝福 1:17:35 洪晃:“《她们》这本书讲的是,在美国变迁特别大的时候,而且女性的定位特别大的时候,女人从一个好的文理学院毕业了之后,她有了这种思维能力,但你(社会)是否允许她去做决定,去做思考。”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Swing Sisters - Bob Bradley | Tim Garland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78分钟
5k+
3年前

任性Solo:我不再在乎“我是谁”|别任性

别任性|Be A Dodo

这是别任性的第一百期。欢迎收听!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任性solo回来了。这是我在2020年开的一档分栏目,用来做粉丝答疑和自己发牢骚。2021年发生一些变化,任性的别任性也终于做到100期,很值得纪念一下!所以今天我solo,想讲讲这几个月的一点思考,关于“自我”。 在分享的最后,还是保持“任性solo”传统,加入了一个最近刚好收到的粉丝问题。想加入别任性粉丝群,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这期除外)?目前只加验证问题对上的朋友,谢谢配合。 节目时间点: 01:24 近况 01:50 刚回国的时候,我个人介绍中的头衔非常苍白,只有“编辑”,后来这些头衔越来越长,但自己心中的定位却越来越简单:一个目前主要靠说话为生的人 04:55 一个令人不知所措的问题:“你是谁?” 06:20 “自我”到底是什么呢?从哪来的? 对普通人来说,“自我”仿佛就是一切的中心,至少是自己生命的主体,人生的主角,生命的作者;“自我”是我们一切意识的起点,一切创造的源头。曾经有哲学家(Karl Popper)和神经科学家(John Eccles)也这么觉得,还说“自我”独立于大脑,存在于脑外的一个区域,能够控制大脑,或者与之互动。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在思考”这件事本身就证明我的存在。 但现代科学关于“自我”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指向佛教的“无我”,可能“自我”并不真的存在,一个处在我们意识中心的注视者,决策者,可能并不存在。 先从最生理的角度想想看,我们浑身的细胞每七到十年就全部更迭一次,那我们其实还是同一个人吗?你可能会说可是我们的意识还是同一个,你的记忆衰退了,以前的事情都忘光了,甚至家人都不记得了,你还是同一个人吗? 这就是“自我”认同的最大问题,哲学家早就指出,为什么我们在生命历程中,经验和体验在不停改变,身体在改变,全部的分子都在改变,但我们还是永远认为,我是我,一个恒定的,连贯的,持续的我呢?这种对一个统一的“自我”的意识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为什么这么觉得?大脑的运行和功能是怎么让我们发展并持有一个连贯持续的“自我”的? 08:40 关于“自我”的一些理论:康德、萨特、福柯,再到现代的学者如Susan Blackmore,以及THE HARD PROBLEM. 对“自我”的理解的变化:从人类自带的本质,到某种神性或者神迹的表现,到现代性的全然自由自主的“自我”,再到更后现代性的理解,如“自我”完全是我们的创造,没有本真性。 【提及纪录片《Closer to Truth》】 但是说“自我是个幻象”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太虚无了,那么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理解,另外一位研究“自我”的现代哲学家Daniel Dennett把自我比做一个物体的重心——众所周知,重心这个概念,其实是抽象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存在,比如并没有一个物理身上带着一个点,“我就是重心”,但我们把它当作真实的。所以对于人类知觉体验,我们也是一样处理,我们给自己的知觉体验定了一个叙事的重心点,那就是自我。 但问题还是存在。我们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意识是大脑,大脑是一堆神经元,所以我们的自我等于一堆神经元吗? 15:50 认识到“自我”的“虚无”,会让我们更加虚无吗? 那么如果我们并没有一个恒定的不变的意识中心,一个占有身体的意识体,或者说没有所谓主体和客体,没有一个主语“自我”在观察内部意识,而是说主体就是客体,我们的“自我”就是自我意识,那么理解“自我”还有任何意义吗?我们追求对“自我”的理解,还有任何实践或者形而上的价值吗? 答案是有的。 恰恰因为“自我”不是一个固有的,稳定的存在,所以我们才能够以充盈人类生存体验的目的,或者扩充道德可能性的目的,改写它,重新组织它。 那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应该依据什么呢?真实的“自我”、“本心”是幻象的话,哪还有所谓原真性的、忠于自己的选择呢? 其实我们可以借鉴福柯说的,把你的人生看作一种a work of art,一种创造实践,你的决定就是你的创造。你的真实“自我”能够体现的地方,恰恰是这些决定,这些看似主观的、充满语境的、别人难以复刻的决定。这种选择基于你在做决定的那一刻刚好最在乎什么,觉得什么最有价值,所以这些就是你最激进的自我创作,也是对自我的创作。 这也会解放我们很多对选择的恐惧,很多时候我们恐惧做出选择,一是因为怕选错,二是因为我们在看的永远是别人选了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内卷。我们担心自己相对于别人,自己的选择不是最优的,最有竞争力的。其实如果换个框架,哪有什么错的选择?如果你将自己的选择看作自己的创造,是你形成自我的形塑,那么别人选什么,其实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而且,“自我”的不稳定性意味着我们可以像艺术家一样改变自己的创作,推翻之前的自己。这种自我不停的塑造才是“自我”的存在。 19:50 如何看待“我是谁”这个问题: 并不是说这个问题本身没有意义,它应该被问及,永远需要被问及,但是我们不一定需要回答。 有时候一个问题比答案重要,这可能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我还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最难答的时候就是二十多岁。 二十多岁挺惨的,明明这时候是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最焦虑的时期,因为过去的积累还不够,未来又还不确定怎么走,无论是过去的选择还是未来的选择,都很难形成一个“我是谁“的理想叙事或材料。但人们却期待我们二十多岁已经对“我是谁”有了答案。 在这种焦虑的裹挟下,难道我们不会更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吗? 22:50 关于Alexwood那一串长得有点滑稽的头衔: 我还是无法说出“我是谁”,因为只有此刻怎么选择,下一刻怎么选择,才在塑造我是谁。 “我是谁”的答案,永远在我下一刻的选择中。 24:10 我对于“粉丝答疑”的态度 24:50 答疑 Q:“作为自由职业/待业者,这段时间什么样的心态?如何保持进步的状态和高度的自省(脱离了固定的工作模式的设定下,如何更好的驱动自己和自己自洽的? A:自由职业不是等待期或过渡期,而是更有积极自我驱动的创作期; 驱动来自对内容创作的渴望,和可能性的好奇; 经济压力如何看待; 我们需要自己的时间去滋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提及别任性46期:抗拒工作的我们,除了躺平还有其他出路吗?】 关于自我学习习惯; 对于打工人,需要培养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个人项目”; ​ 最后,郑重感谢大家对别任性和我至今的支持。期待下个一百期。下期见!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Tom Rosenthal; Jonathan Willoughby - I Won't Lose My Way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36分钟
5k+
4年前

Vol.99 关爱乳房从今天开始,第一大癌没那么可怕

别任性|Be A Dodo

今天的嘉宾是乳腺外科医生张征。除了主治医师的工作,她还是一位丁香医生(@丁香医生)的签约作家,在自己的公众号(@花房闺蜜)上也耕耘多年科普。 每年十月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或警示月,每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今年即10月15日)为粉红丝带关爱日。从今年开始,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荣升” 世界第一大癌。同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致死率也很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但是,跟张征医生聊完之后,我能够冷静地看待这些可怕的数据了 —— 虽然乳腺癌不容忽视,但只要早筛查早治疗,乳腺癌的治愈率是很高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日常对乳腺健康的关注。 广告时间:节目前五分钟是我与保险的爱恨情仇的故事。 感谢小雨伞保险经纪对本期节目的赞助,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粉丝专属福利: ①一分钱保险咨询。点击链接(这个不行就试试置顶评论里的)花一分钱领取 1 对 1 保险咨询服务→https://www.xiaoyusan.com/pay/consult?id=1004&consult_id=4994&chn=tf-others-zhitui-rockqianabrx-211015-01#/entry ②免费女性特定防癌险 关注小雨伞公众号并回复「别任性」,预约咨询的同时还可领取一份女性特定防癌险 我们今天来关心一下大家对乳腺健康的迷思和困惑。我从粉丝群和微博收集了(一些有点奇怪和一些特别常见的)问题,请张医生从“吃穿用养”四方面做做辟谣和科普。“吃穿用养” 话题涉及饮食、喝酒、抽烟、内衣、大小、哺乳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自查、体检、增生和结节,按摩,以及手术相关。张医生怼谣言的方式真的有点好笑,忍不住在shownotes里放了一些“金句”。 最后,进别任性粉丝群,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这期除外)? 时间点: 06:15 关于粉红丝带 07:50 关于乳腺癌的一些数据 10:35 然而医生间有一个说法是,乳腺癌算一个 “好癌”,这是什么意思?治愈率、新疗法、医保,等。 13:15 另外重要提醒: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占乳腺癌的1%,且男性发病治疗效果相对没那么好。 吃 14:30 乳腺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这与我们吃的东西有关系吗? 15:55 “地中海式”饮食方式,其实很简单,低热量低脂肪,多样化和均衡 18:30 吃芋艿/海带对乳房好吗?吃豆制品/海鲜/燕窝对乳房不好吗? 22:05 那么咖啡、红酒和烟对身体不好也是迷思吗?答案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只是我不愿意接受。 26:40 短效避孕药也是通过干预体内雌性荷尔蒙生效的,那么短效避孕药跟乳腺癌有关系吗? 穿 29:30 对乳房产生压迫的内衣,跟乳腺癌有关系吗? 32:30 从乳腺健康的角度,什么面料、颜色、款式的内衣对乳房好?(“怎么办” 段子1:“医生我肯定得癌了,我要死了”) 36:40 关于容貌焦虑,“大胸想变小,小胸想变大”(“怎么办” 段子2: “我女儿十八岁还没长胸,以后怎么找男朋友,又怎么找工作”) 38:10 胸部大小跟乳腺癌有关系吗?跟奶量又有关系吗? 40:00 两边乳房长不一样大,正常吗? 43:20 乳房自我检查(“自摸”)其实往往是没用的!怎么会这样?那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 段子3:“医生我摸到一个块,我要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怎么办” 段子4:本人前几个月的惊魂自摸体验) 48:45 丰满的女性,雌激素更高,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是真的吗? 用 52:00 女性不生育不喂奶,会不会导致未来乳腺癌风险增加? [提及读物:《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作者:弗洛伦斯·威廉姆斯,译者:庄安祺] 57:00 人类乳房的确会通过生育和哺乳完成新阶段的发育和 “重启”,所以生孩子喂奶就能搞定乳腺癌了吗? (“怎么办” 段子5:“医生我生个二胎,是不是乳房的毛病就都好了?”) 1:01:30 “很多新手妈妈生育后就因为不能母乳喂养产生内疚、自责、纠结、抑郁,这样的一个生活和情绪状态对身体就有好处吗?真的就能抵消掉母乳未来带来的好处吗?” 1:02:30 母乳喂养的社会学意义变迁,母乳喂养何时变成了新的 “母德” 标准和绑架 1:04:15 “母乳喂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会有无数的人给你好心的建议,当你开始纠结的时候,你就走上了独立思考的育儿道路。” 1:05:05 妇女身体国家化:“强国强民”、 “哺乳类” 生物划分、以及生物学家林奈 1:08:50 母乳喂养对于乳腺癌的确有保护作用,但是...... (“怎么办” 段子6:张征:“要是你需要坚持才能喂奶,那还是考虑别坚持了。” 1:13:10 乳腺增生会通过母乳喂养改善吗? 养 1:14:30 “增生”,其实如同所谓 “宫颈糜烂” 一样,只是乳腺的周期变化而已。那么 “增生” 会癌变吗? 1:17:35 “结节” 又是啥?“略等于肿块”,应该去看看专科医生。 (“怎么办” 段子6:“你有囊状结节。”“哦,那是什么?”“就是乳腺导管扩张。”“......那又是什么?”) 1:20:15 趴着睡是不是对胸不好?张征:“趴着睡为什么就不会对脸不好呢?” 1:21:05 胸部按摩有意义吗?张征:“为什么同一双手,按胸就能丰胸,按脸就能瘦脸?” 1:22:10 不过如果有肿块,千万别再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去做什么胸部按摩:一个按摩帮助癌细胞扩散的惨痛故事 1:22:50 生气是否会让乳腺增生?张征:“那岂不是我越生气,雌激素飙升,皮肤越好吗?” 1:24:25 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做什么样的检查呢? 40-:每年乳房彩超+医生手检 40+:每年乳房彩超+医生手检+钼靶(一种X光) 1:20:05 关于预防性乳房切除,因为 Angelia Jolie 做了这个手术而更广为人知,那么推荐在国内去做这个 BRCA 的基因突变的筛查吗? 1:32:40 现在更多是 “保乳手术”,根据医生的推荐和个人的决定;切除手术之后,有什么样的义乳选择,和内衣选择? [提及读物:《我失去了我的乳房,然后呢?》;内衣设计师叫于晓丹] 1:35:50 “与癌共存” 1:39:15 记住重点1: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 1:39:30 重点2:别总自己吓自己! [提及读物:《哀悼乳房》,作者:西西] Tracklist: Tom Rosenthal & Max Brodie - It's OK Mike Stobbie - The Feeling To Be Free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103分钟
5k+
4年前

Vol.98 当四海为家的哲学教授与心系故土的政治学者相爱

别任性|Be A Dodo

​本期嘉宾:袁源 & 林垚(公众号 @林三土,播客《时差》、《催稿拉黑》) 如果你从几年前就开始关注性别话题或其他公共领域的讨论,很可能读过林三土的文章(大家称他 “土师”)。他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读政治学的博士,后来他又完成了一个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最近和太太袁源带着两个娃回到国内,在上海的纽约大学(NYU)分校任教。 袁源在耶鲁读的是哲学的博士,研究正义战争理论。关于在中国和在美国的学术环境,她的体验与三土恰恰相反,出国后才找到自己的 “声音”。关于自己的种族身份和性别身份,ta俩的经验和体会也截然不同。甚至在认知条件方面,两个人的 “异样” 情况都充满反差:一个有阅读障碍,一个有听觉异常。 而当两个人具有高度的自省和慷慨的交流,差异性恰恰能使爱情加固。 这期有点长,聊的话题有点多,嘉宾语速有点快,但是你可能还是会听不够。欢迎大家关注两人之后的公共发表和学术研究。令人羡慕的除了这两人的感情,还有做两人的学生这件事。听完你会明白的。 By the way,你可能也看出来了,我给别任性(又)开了新栏目:当X与X相爱。这算是系列的第二期,第一期(也就是灵感来源)在这里:别任性092-当创投女总裁和马克思主义者相爱。 广告时间:推荐大家假期尝试一下 “极速租书” 这个租书平台(微信小程序可以找到),看看能不能读完一本新书。 这里的书都是经过人工精心挑选的新书,在库书籍近万册,很多非常值得一读。而且这里的书都是纸质书,100%为正版新书。每次借阅循环都会经过消毒检测。如果书籍有磨损,他们会直接淘汰掉。通过共享图书,循环使用,我们也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破坏。 极速租书的借阅时间是14天。如果你加入会员,每个月会员首单免费,其他订单物流费由用户承担20%物流费,极速租书会补贴80%,一般就几块钱往返,低至三元。 别任性给粉丝准备了一个专属折扣码:bierenxing,购买任意类型会员卡有66折优惠。 注意,bierenxing这个优惠码长期有效,但是你领取后是14天内内买会员才有66折优惠,超过14天了就原价。 购买链接(免输入口令的链接):https://p.woody.club/b6fVz 最最后,别任性终于建了粉丝群,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别任性是哪期节目?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节目时间点: 03:10 以学术为职业的特有难题:两个学者伴侣很难留在一个地方工作。两人之前的奔波,和三土为什么在哥伦比亚之后决定再读一个耶鲁的法学院:全职奶爸,抑郁和情绪问题,“听起来有点凡,但住在 New Haven,除了读耶鲁,实在没什么可以做的事” 08:30 林三土的学术跳盒子:生物,哲学,政治学,法学,“在一个领域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就想去别的领域看看” 09:10 袁源的学术跳盒子:从经济学到哲学,“学经济学比较有保障,但抓不住我的心,理性经济人的理论不符合我对人的理解”,对群体狂热和权威型人格产生兴趣,进入了哲学不归路 11:40 两人的感情历程:北大,韩非子读书小组,意外怀孕,袁源申请耶鲁博士之前陪读一年,读博的时候三土全职带孩子。“其实想起当时(生下孩子)的决定,会有些后怕,因为大部分人没我这么幸运,会有这样的男性伴侣。” 21:15 不同于三土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活跃,袁源在此之前一直比较沉默,这和她的女性身份产生的规训有关:在国内的学术机构,“女学生集体性沉默,明星教授都是男的”,“从小的阅读中,我不知道该带入谁的角色,我不是明君,不是贤相,不是忠臣,我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去了美国后,发现性别歧视问题也很严重,但大家可以讨论,可以言说。 尤其哲学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很保守的领域,但有女性学者先驱不断的冲撞和倡导,在新的环境下,自己慢慢有了意识和声音。 27:10 三土在国内享有的男性特权,去了美国后产生了落差:美国的华人移民史,亚洲男性去性化,同时是威胁和轻视对象,性别身份和种族身份的交缠 34:45 亚裔男性在性等级上成了底层,亚裔女性却成了 Yellow Fever 的性化对象。 袁源三土的个人经验:袁源走在路上被吹口哨或被骚扰,直到对方看到三土,对方却是跟三土道歉;美国各大学的性侵犯事件,亚裔女性更可能成为被侵犯对象,因为耻感更强。 [提及读物:Why Yellow Fever is Not Flattering]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journal-of-the-american-philosophical-association/article/why-yellow-fever-isnt-flattering-a-case-against-racial-fetishes/96D2F19F052E8A2625968037BE756FEA 43:30 在学术体系内,基于种族身份的不公正及歧视是如何体现的:“为什么你一个亚洲(女)人不去做中国/比较/女性研究,要来研究这个(属于我们白人的)领域?”“你一个韩国女人为什么要研究艾米丽·狄金森” [提及网剧《The Chair》] 看似没有国别、没有性别、universal 的领域 = 白男的领域? 更多元背景的人加入这些领域,才有可能修正已有的盲点。 47:50 简单介绍袁源的博士课题:正义战争理论。 这是一个特别中年白男主导的领域,“我亚裔女性的身份应该是知识生产上的一种资源,而不是一个劣势,我不应该需要去跟他们解释为什么我可以做这个。” 50:20 袁源刚发了第一篇论文。 三土一直以来在设计政治学课纲的时候,都会找很多种族和性别身份多元的作者的文献,“希望学生意识到政治哲学/哲学不是老白男的专属,但一到了战争伦理这一节课,筛文献就很困难”,因为之前都是老白男在做,现在终于有了。 51:40 正义战争领域的反殖民/去殖民主义的发展趋势:原本地缘政治边缘人群的发声,重新审视战争罪行中的种族不公中,比如被日军对荷兰女性的侵犯得到了战争法庭的起诉,对中国女性的却没有。 53:30 袁源到研究生阶段发现自己阅读速度很慢,在文字转录音软件帮助下才顺利读完博士,到了去年知道这种情况有一个名字,叫阅读困难(dyslexia) [提及读物:《关于dyslexia和neurodiversity的一些想法》] 58:00 able/disable 的概念是相对的,很多我们所谓 “残障” 不过是生物多样化的体现:如果有足够友好的环境和条件,“残障” 并不存在;如果有合适的工具和修正性服务/设施,“残障” 甚至会转化为 “超能力”。 “有了这个软件,我成了阅读超人,读的比林垚还多。” 1:00:20 三土阅读飞快,但用听的来吸收信息就很痛苦,从小发现无法专心听讲,并不是多动症,也不是 “听觉处理障碍”。最近发现,似乎把别人说话提速,自己就没那么痛苦了(听播客都用3倍速,因为没有更快的选项了......)。 1:06:15 在一个按某个主体本位设计的标准化的世界,一切本来价值中立的多样性差异都被放置在好/坏的等级上,成了歧视的理由。 1:07:29 在袁源阅读障碍的启发下,三土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变;袁源也会鼓励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 “我们对认知的理解太单维度了,除了阅读也有其他学习和吸收信息的方式,但阅读困难可能让很多人都没得到应得的学习机会。” [提及的软件:eReader Prestigio] 1:12:10 三土的乡愁,不是对字面上的家乡,而是来自文化意义上的,从小培养的家国情怀。 写作和英语霸权的关系:英文写作对于袁源,是一个更便利更愿意打磨的工具,反而中文对她来说,只有私人领域的使用经验;三土感到失语感。 1:22:00 英语霸权对照着中文世界的汉语霸权 1:25:00 在情感上,袁源感觉自己更加世界主义,汶川地震和海地地震对她的冲击是一样强烈的;三土则在会对中国发生的事情感到更强烈的切身连接,“身体是痛的”。不过袁源却有一个中国(纠正:四川)胃口。 “我们两个人自己的身份都是割裂的,但是割裂的地方又不一样。” 1:30:15 回国后在带孩子的性别分工上感到有点格格不入,无论是对三土还是对袁源,都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挑战(简单的说:别人家带娃的都是妈妈,你家为什么不是?) 1:35:40 袁源发现自己回到国内的环境后会快速转换回一个更保守的,接受常规的性别角色,比如当面对抽烟的家中男性长辈,和学校的男性老前辈;三土则相反,中国文化对于不守规矩的男的更包容,“是个刺儿头,但是个天才。” 1:38:40 美国文化鼓励的攻击性帮袁源抵消了之前的规训,但(在初期)强化了三土的攻击性(问问题把人问哭),后来反思 “其实我是不是一种补偿心理,想表现阳刚之气?我是不是可以换个更友善,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提问题?” —— 也就是女性更习惯的表达方式。 “很多所谓女性美德,就应该是人类美德。” 1:42:40 (老派)哲学家的对话风格是竞技,是为了赢,而不是为了共创和知识长进;time to change,答案不是在于让女性参与者变 “男”,而是改变整个规则,为了学术共同体。 1:44:30 两人回国后分别感觉到的教学环境变化;NYU 对两人成了一个新的 in-betweenness 的空间。 三土:“当然教美国学生ta们学有所成我也很开心,但是能让我从梦里笑出来的,还是教华裔或者亚裔学生。” 祝两位新的 in-betweenness 篇章一切顺利! 想听更多? 别任性092 当创投女总裁与马克思主义者相爱 别任性075 残障姐妹:“你一辈子就这样了”,我一点不信 别任性032 如何做一个“中国女人”?和“苏丝黄”的对话 别任性025 名校直男哲学生如何走上了性别公益的不归路?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Tom Boddy - Kiana (Courtesy of Audio Network)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113分钟
22k+
4年前

Vol.97 鸟鸟:脱口秀真是个好东西

别任性|Be A Dodo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嘉宾:鸟鸟(@也就是鸟鸟) 鸟鸟是《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我最喜欢的新人,她讲的东西为何如此令人共鸣?为何一位 “社恐” 人士选择了脱口秀这么暴露自己的表达方式?她的生活因此改变了吗?感谢鸟鸟来别任性做客,让我了解了关于她的许多。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节目时间点: 00:35 鸟鸟会用 “社恐” 形容自己吗?她又怎么理解 “社恐” 这个标签在现在年轻人社交中的高度流通(i.e.,很少有人会说自己不社恐)? “因为大家现在都更尊重自己的边界,才有 “社恐” 这个词。而且只有年轻人才有权利说自己 “社恐”,中年人因为 “社恐” 没有完成什么事情,你只会觉得没有责任感。大家更不会和 “社恐” 的老人共情。” 02:35 鸟鸟进到一个大学的讲堂,会选择坐在什么位置? “肯定是最后一排,最好是挨着门的位置。或者挨着过道的位置,出去上个厕所要麻烦别人,尴尬死了。如果来电话是不会接的,直接按了。” 05:30 其实鸟鸟对社交规则很了解,只是能量顶不上去做不到,会觉得八面玲珑的话,“像自我被放掉了,非常羞耻” 06:34【老虎和武松的段子】 07:50 第一次上台的时候讲的武松和老虎的梗,是怎么写出来的? 09:00 现实中也有该怎么称呼别人的困扰,“叫老师是最安全的,但是......” 10:20 朋友的社死故事,要是鸟鸟的话此时会怎么做? 13:00 “多希望现实中也有撤回功能”,但其实 “这两年明白了别人没那么在意我说了什么(蠢话)”,这是从上学到工作后产生的心态变化,反正 “不管你说了什么话,还是拿一样的工资” 14:50 “很长时间里我社交的时候都觉得有一只眼睛审视着我,但这两年明白,别人其实也在担心我的审视”,“你也是别人的武松” 15:50 鸟鸟其实不觉得自己 “丧”,而是个奋进的人,但是有点虚无 18:18 【二胡和赛马的段子】 19:30 最早去听开放麦的时候也是坐在最后面,不想被互动,后来是怎么决定上台的? 20:30 鸟鸟的 “妈妈和窗帘” 故事,和对老人审美风格的科学解释 23:10 家人对鸟鸟做脱口秀怎么看? 24:15 脱口秀跟观众交流的感觉令人上瘾,“演得好的时候那晚上根本睡不着” 25:10 鸟鸟在第一次脱口秀大会的表演之前,觉得 “我完了”,看别人表演的时候太煎熬了,后来为什么决定挑战孟川,即使对方有三灯? 29:09 鸟鸟第一次上台的时候犯了一个口误,感谢大张伟救了她 30:18【水龙头的段子】 31:50 小时候上台被吓哭的鸟鸟,现在成了一个演员,对这个身份感觉如何?“这是我向往梦寐以求的职业,脱口秀是一个自由包容的艺术,你只要够真诚够善良,就会有观众接受你” 32:00 鸟鸟喜欢的脱口秀演员:Chris Rock,乔治·卡林,宋飞,Ali Wong。关于 Ali Wong,作为亚裔女性选了一个很聪明的立场,需要 “反着说”。 35:10 从一个上海保洁阿姨的故事,说到女性身份和喜剧。“我内心对于女性该是怎么样的标准,是我自己给自己的束缚”,但社会化的过程让女性更容易自我怀疑,“冷场的时候会感觉格外羞耻” 38:10 关于容貌焦虑,这段重点太多说得太好了,不总结了请自己听:) 48:45 以前都不喜欢拍照,“多拍拍自己多看看自己,其实是有帮助的。(被迫)尊重自己的长相,慢慢发现自己能接受了。即使做演员这个职业,脸都没有那么重要,平时生活里心理包袱就卸下很多了。” 52:10 收到很多粉丝私信,“特别珍贵,像交到了很多朋友” 53:30【长相和指纹的段子】 54:20 经过第一次开放麦的打击,第二次做开放麦就炸场了,讲了什么?正式入坑,“站在舞台上征服观众,太爽了,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57:00 脱口秀让鸟鸟突破了一些内心障碍,也认识了很多能聊到一起的朋友,“脱口秀真是个好东西” 58:50 网络上的信息茧房,“每个人都更愤怒了,这让我很难过”,以后很想用脱口秀说出来 1:00:50 脱口秀是一种用攻击性的表达方式,而且人们会说,脱口秀应该一切都可以开玩笑,但关键是 “选取正确的冒犯对象,你不能去嘲弄不如你的人,居高临下的写段子,这是一切真正的艺术所在的立场,就是你要站在鸡蛋的一边” 1:09:25 鸟鸟的学习和创作习惯,的确很奋进:特别珍惜读稿会,日常说到笑话就会记录 1:13:45 现在看很多表演视频保持语感,但几天不看书,就会觉得很焦躁 1:15:20 在北大读创意写作是什么样的体验?来自一个北大校友的问题 1:19:00 鸟鸟曾在采访中说:“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内向而敏感的人活着,意味着你比别人更容易疲惫。你要更谨慎地选择自己所在的行业和环境,因为一不小心它就会伤害到你。你需要更接纳自己,外界是不会给你这种接纳的。内向的人一直沉默,我们只能通过内心去确证自己的价值,找寻让自己踏实的方法。不要把思考和敏感当作一种负担,想办法把它输出,感受到它是一种礼物。” 而现在找到了脱口秀,“脱口秀已经超越我的理想了。” 1:21:50 过去的一年生活发生了高密度的变化,内心最大的的变化是什么? “真正意识到,在人生的一些部分里,体验比知识重要。在舞台上拿着话筒的时候,感觉是没法形容的。你得在体验中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更放松了,人生也更开阔了。虽然还是敏感的,但不会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了。” 1:23:10 过去曾说自己循规蹈矩,舒适区都不够,得呆在安全区,现在呢? “脱口秀可太不安全了。过去人生用防御的姿态面对,脱口秀之后,更主动了,风险到来的同时,也有机遇。” 1:24:30 希望女孩子不要给自己那么多限制,想做就去尝试。 想听更多? 别任性070 颜怡颜悦相信彼此,更相信文字 别任性055 黄璐在拍哭戏的时候,可能想的是等会吃什么 别任性059 朱婧汐想做一个乘风破浪的赛博格 别任性067 福禄寿乐队就是想创造点什么,三个人一起 别任性076 音乐人刘敏:我想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感谢:笑果文化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85分钟
52k+
4年前

Vol.96 成为女人——纪录片导演眼中的女人和自己

别任性|Be A Dodo

这是别任性的第九十六期。欢迎收听! 本期主播:Alexwood(@哎伍德),目前做媒体的性与性别研究者 本期嘉宾:杨圆圆(@杨圆圆LukaYang)+倪化轩(@倪化轩呀) 欢迎来到别任性。这期节目是一场对谈的录音。我有幸作为共同策划和 ttg 与嘉人为上海全新策展式商业综合体 MC HOUSE 开幕带来了一场对谈,并作为主持人和杨圆圆和倪化轩这两位纪录片导演交流了一个话题 —— “成为女人”。 杨圆圆,1989年生于北京,是一名视觉艺术家与电影导演,她通过影像、摄影、艺术家书与表演等多种媒介叙事。2019年,她的处女短片电影《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入围多部国际电影节包括美国亚特兰大电影节、卡姆登国际电影节、亚美国际电影节、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等,并于2021年发表在《纽约客》。目前,她的第一部长片《女人世界》正在后期制作中。 《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2019) 导演+制片:杨圆圆,卡罗·那瑟斯 简介:92岁的柯比经历了旧金山华埠夜总会年代,是一名退役的舞者,74岁史蒂芬经历了美国60年代反战运动,曾是一名实验电影导演,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晚年在舞池相爱。柯比是史蒂芬的造型师,她更新了史蒂芬的衣橱,但凡一同外出,他们从头到脚都是柯比制作的情侣装;史蒂芬则是柯比的档案管理员,她毕生积攒的舞者职业照不仅令他着迷,甚至重燃了他的创作动力。在拉斯维加斯终演来临前,柯比与史蒂芬开始准备二人谢幕之舞。 倪化轩,86年生于山东,导演,摄影指导。十七岁辍学打工数年后又回学校求学,想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去体验不同的生命历程,题材涉及弃婴、残障/留守儿童、尘肺病等。想要去了解「人」的渴望不可动摇。纪录短片包括《六一》《将芜》《戴铃铛的羊》,纪录长片包括《成为女人》(暂用名)。 《成为女人》(2021) 简介:几名女性自白式的讲述,关于父女,关于母女,关于生死。 杨圆圆和倪化轩作为导演有一些共同点。之前ta们都是跟镜头打交道的人,对于视觉和镜头语言都有很多专业丰富经验。《相爱的柯比和史蒂芬》和《成为女人》都是ta们作为导演的初期作品,而ta们目前都在制作自己的第二部作品,题材都与完成的第一部作品紧密相关,而且都是女人的一个群像。 而且,Ta们的创作都始于对(一群)女人生存经历与经验的强烈好奇。 但是两人作为创作者的主体位置有所不同,简单的说,杨圆圆是一位女性,倪化轩是一位男性。在不同的性别主体位置上,ta们的观察与创作体验会有什么不同吗?和拍摄的对象的关系有什么样影响吗?这又可能如何影响ta们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对于 “女人” 的理解,ta们在这个创作过程中生成了什么样体会或觉知?关于 “女人如何成为女人” 这个问题,ta们的创作和作品会告诉我们什么? 相信两位导演关于自己作品的分享,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关于仕道嘉人: 仕道嘉人是中国领先的时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进入中国近20年的《嘉人MARIE CLAIRE》、以及《嘉人NOW 》、《朝气MilKenfant》等全平台媒体品牌。2021年夏季最新创立的MC HOUSE也将与集团旗下品牌一起,通过线上线下与千万受众相连接。 关于 ttg: ttg 是新一代城市复合空间运营服务商,致力于赋能各类城市复合型空间,基于内容策划、场景构建和社群运营等核心创造力,创造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生活体验。ttg 旗下拥有新一代青年旅舍品牌「一起一起」、咖啡品牌「两杯两杯」、酒店品牌「三好三好」,已接待客人近 50 万。ttg 定期举办城市邻居计划、睡前夜总会等品牌活动,提供青年文化交流的新场景。 欢迎来到《别任性》—— 从性别视角看一切。 点击底端 “阅读全文” 收听播客,或在以下平台搜索订阅 “别任性”。 收听平台:|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其他泛用性客户端(如 小宇宙、Pocket Casts)| 搜索 “别任性” RSS 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bierenxing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节目时间点: 04:18 先处理一个屋子里的大象:一位男导演,能够在 “成为女人” 这个话题上给女人们带来启发吗?我又为什么在 “成为女人” 这样一个话题上请了一位男导演做嘉宾呢? 06:05 两部作品是分别如何开始的:一场 “绿野仙踪” 的冒险,和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和女性的旅程。 13:35 《成为女人》的受访对象分享的内容极为私密,倪化轩,作为一个陌生人,是如何让她们愿意这样做的? 16:40 柯比之前对于采访和拍摄一向拒绝,抗拒提及做艳舞女郎的岁月,杨圆圆是如何说服她的?从奇妙的相遇讲起。 20:40 杨圆圆如何形容柯比(虽然对于这么丰富的人这可能有点难)?“专注眼下,不停地工作,最在乎把自己想做的工作做好” 21:50 倪化轩将《成为女人》中分量最多的人物称为 “大姐”,她让他感到了很大震撼和共鸣,他又会如何形容她?“把痛苦当作日常“ 23:50 倪化轩完全没有前采,那作为导演,拍摄对象对镜头倾吐了那么多极为私密的内容,如何看待和她们的关系?“可能是最了解她们的陌生人” 26:20 杨圆圆和拍摄对象的舞团奶奶成为了家人一样的关系,有很多和柯比的相处时刻没有被镜头记录到,比如说柯比会忘记杨圆圆不是她那个时代的人 29:10 柯比在2020年去世,史蒂芬现在如何? 30:20 片中一个最动人的时刻是史蒂芬对镜头后的两人说的话,当时杨圆圆和卡罗是什么反应?为什么? 32:50 柯比的往事:作为一个60-70年代华人艳舞传奇,柯比经历的时代背景,以及作为华人和女性的交叉处境:排华法案,华人街,紫禁城夜总会,“China's most daring dancing doll”,艳舞女郎的行业 42:15 倪化轩现在的理解中,他的拍摄对象,“大姐” 及其其他女性是如何成为她的? “经历痛苦之后的生存欲望”+“情感的细腻”+“创伤后的稳健和力量” 45:40 两人的创作都是基于个人某种强烈的情感驱动,那么拍摄和制作的过程,和ta们个人的生活和生命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交叉或者冲击? 杨圆圆:“柯比去世一周后,我发现我怀孕了,而且是个女儿......” 倪化轩:“我更反省自己的内心。这种交流在我生活里从来没发生过,你知道山东小县城的年轻男的是怎么打招呼的吗?我融不进去......” 50:30 更多关于倪化轩的采访经历,“每天两个采访,大部分很沉重,持续一段时间情绪很down” 55:10 倪化轩 “采访” 的诀窍:不问问题,让沉默发生 58:40 有人误解纪录片该是客观中立的,但导演在纪录片中总是存在的,有时候比较隐蔽,有时候比较突出,那你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存在吗? 62:50 两位导演是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创作的?或者说,有没有一个(或几个)问题,是想通过这个创作/拍摄/采访过程得到答案的?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答案? 杨圆圆:她们现在这么不可思议而美妙的存在,是如何成为的? 倪化轩:会有人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67:05 杨圆圆现在的作品《女人世界》,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什么历史渊源?与第一部作品又有什么样的联系?伍锦霞,好莱坞第一位华人女导演;1929年《女人世界》,世界上第一部全女性出演的电影;Grant Avenue Follies 舞团 70:30 两人觉得对方作品中的女性,虽然相隔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代际,但隔空有着什么样的交叉或碰撞吗? 72:05 两位导演有通过创作更接近自己的人生吗?杨圆圆:“拍纪录片是人生的交换”。 倪化轩现在的作品是第一部的延伸,目前在招募更多受访者的阶段。如果你感兴趣参与,欢迎联系他:xuanxuan_nee 音频剪辑:Alexwood Shownotes:Alexwood Tracklist: Grace Mesa - I Know A Place (From 《Coby and Stephen are In Love》)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75分钟
4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